亚马逊、微软和谷歌正面临着一场激烈的竞争,战场不在实体而在云端。它们正在云端计算的一个非常另类市场展开竞争:游戏。

微软长期以来一直是游戏强权,在 2000 年推出 Xbox 游戏机。在扩大游戏方式和地点方面,微软在 10 月表示将在今年开始测试云端游戏产品。其 xCloud 计划将适用于行动设备。去年 1 月该公司收购了为游戏开发商提供云端基础工具的新创公司 PlayFab。

亚马逊对其在这块市场的野心保持沉默。但《The Information》报导,该公司已与出版商就 2020 年推出新服务发布游戏进行对话。该项目将建立在之前支持游戏开发商的努力基础之上。

与此同时,谷歌已经开始对特定用户测试名为 Project Stream 的云端游戏服务。

这是三家大型美国网络龙头企业的最新动作,这些公司将其科技用于让客户不再自行计算和储存,可以在不依赖昂贵硬件的情况下完成更多工作。

但这些企业立足点并非平等。在游戏方面,微软拥有主场优势。

「亚马逊不是一家游戏公司,谷歌也不是。索尼是一家游戏公司,但它没有云端服务。」云端游戏公司 OnLive 前 CEO Steve Perlman 说,「市场上只有微软两者兼具。」

Perlman 了解这个市场带来的挑战。他在 2007 年创立 OnLive,最终在 2015 年将资产出售给索尼,当年索尼宣布推出游戏串流媒体服务 PlayStation Now。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帕尔曼将 WebTV 出售给微软,该团队的一些成员后来在微软的 Xbox 360 控制台上工作。

当 Perlman 十多年前跨入游戏串流媒体时,可以透过连接远距服务器来玩游戏,但它从未进入大众市场。当时苹果 (AAPL-US) 和谷歌还没有成为拥有 App 商店的主要行动大咖,而且出版商也没有专注于为云端开发游戏。

尽管如此,该技术确实吸引了一些用户。Perlman 表示,即使在某些高性能竞争游戏场景中可能存在递延,OnLive 在测试后,发现人们通常无法分辨游戏是在远端运行还是在本机上操作。

他说,当时微软对游戏机销售更感兴趣。

Perlman 说:「我们与他们讨论过一些关于云端游戏的问题」。「但它们无意于此。」

不过如今的世界完全不同。微软现在「主要业务在云端」,他说,除与 Activision Blizzard (ATVI-US)、Electronic Arts (EA-US) 和 Take Two Interactive (TTWO-US) 等游戏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外,该公司还对云端基础架构进行了大量投资。

他说,「至少在理论上,我认为微软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