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 ASP压力减缓,群联今年营运看升

NAND ASP压力减缓,群联今年营运看升

群联迎接传统第二季备货旺季,后续出货量将有强劲表现,预期2019年群联模块、controller业务将持续成长,且下半年NAND的ASP压力将减轻,全年营运表现将优于2018年,群联今股价开高走高,涨幅逾2.5%,目前站稳新台币300元以上关卡震荡拉高,股价亦守稳所有均线。

首季NAND的ASP下跌依旧逾20%,预期第二季仍有10%上下的跌幅,不过群联首季在出货量表现并不悲观,1~2月出货bit明显成长,虽价格仍偏弱,但仍带动营收年增加转正,主因是NAND价跌有效刺激需求出笼,目前群联出货SSD中500GB以上大容量比例快速上升,容量增加有利模块业务成长,且尽管一般普遍认为模块毛利率不如Controller,但因RD等费用相对更低,因此,净利率仍有一定水平,随传统备货季来临,预期群联第二季出货量将有强劲表现,且群联目前已积极备货。

群联表示,首季在bit的备货已超越2018全年,2019年出货量可望逐季成长,在SSD Controller部分,NAND原厂掌控多数市场,可供Controller厂取得之市场每年仅约1亿颗,加上Controller开发成本极高,目前仅有群联、SIMO等2家具经济规模,预期其他厂商将因竞争压力而逐渐退出,未来群联将凭产品优势、多元应用、客户布局等策略,持续增加Controller市占和出货。

法人指出,预期2019年群联模块、controller业务将持续成长,且下半年NAND在旺季备货,及原厂亏损压力增大背景下,ASP压力将减轻,有利群联重返成长,法人也预估,2019年群联EPS将落在25.73元,相较2018年明显成长。

群联2018年营收新台币407.9亿、年减少2.6%,全年每股赚新台币21.91元,业绩下滑主因为2018年NAND FLASH价格下跌达70%,冲击ASP表现,不过群联出货bit growth(位元成长率)年增加60%,SSD Controller出货也年增50%,市占率亦有提升,很大程度抵销NAND FLASH价格下滑影响。

紧追三星!LG将于19日推出双屏幕折叠手机

紧追三星!LG将于19日推出双屏幕折叠手机

韩国电子大厂 LG 宣布,将于 4 月 19 日于韩国发布首款 5G 双折叠手机 – V50 ThinQ。市场定价相当有竞争力,128GB 在国内市场定价为 120 万韩圆 (1054 美元),比起同样是 5G 的三星 Galaxy S10 256GB (139 万韩圆) 便宜约 1 成价格。

LG 自 2017 年以来一直在手机业绩中出现亏损,公司表示将透过低价的 5G 手机销售策略,以突破开卖初期的业绩停滞。

据 LG 发布的新闻稿表示,考量到 5G 的手机制作成本要高于 4G,V50 ThinQ 价格可是说相当低,公司表示直到五月底,购买 V50 ThinQ 的人还将免费获得市值 219000 韩圆的双屏幕配件。

这款 6.4 英寸的手机搭载 OLED FullVision 显示荧幕和双前置双镜 (800 万的自拍镜头和 500 万像素的广角镜头),和 4000 mAh 电池,较先前的型号大了 20%,并采用似蒸气室的散热技术,不会进而影响手机性能。

高通公司最新推出的骁龙 (Snapdragon) 855 旗舰平台的智能型手机,内部搭配一个 Qualcomm X50 5G 调制解调器芯片 (Modem),才能接受 5G 频段。

高通也表示双屏幕能够强化用户感官体验,为 VR 和 AR 提供更多层面的升级,并且能支援不同装置。

因着三星的 Galaxy S10 5G 型号将于 4 月 5 日上市,这​​将成为全球首款 5G 智能手机,而 LG 也正跟上这波 5G 手机热潮,并且率先与三星开打 5G 价格战。

总投资25亿元  博方嘉芯新一代半导体智能制造项目启动

总投资25亿元 博方嘉芯新一代半导体智能制造项目启动

嘉兴日报消息称,日前浙江博方嘉芯新一代半导体智能制造项目举行启动典礼。

据介绍,该项目由西安博瑞集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上市公司华讯方舟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方德信基金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其中西安博瑞集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自主可控核心芯片和特种通信设备提供商,目前已成功研制出航空航天专用芯片、模块、系统整机、无源元件四个系列40余种产品。

根据规划,该项目将在浙江嘉兴市秀洲区国家高新区投资建设规模化的氮化镓和砷化镓射频芯片与功率器件生产基地。项目用地112亩,计划总投资25亿元,预计达产后月产能4000片氮化镓和砷化镓射频晶圆、20000片功率晶圆,合计年产能20万片以上(6寸线兼4寸)的规模。项目将于4月开工建设。

典礼现场,博方嘉芯与秀洲国家高新区、秀湖集团三方进行“双保共建”协议签约。通过设立项目“双保共建”工作机制,“保质量、保廉洁”推进项目建设,共同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示范项目。

中芯国际出售LFoundry,轻装上阵征战先进制程及特色工艺

中芯国际出售LFoundry,轻装上阵征战先进制程及特色工艺

3月31日,国内晶圆代工大厂中芯国际宣布出售其意大利8英寸晶圆厂LFoundry。

公告显示,3月29日,中芯国际全资附属公司SMIC Shanghai (Cayman) Corporation拟向江苏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君芯”)出售目标公司中芯国际香港(国际)有限公司100%股份,出售代价为1.13亿美元。

目标集团包括目标公司、LFoundry、SMIC Sofia、LFoundry Sofia EOOD及Consorzio Delta Ti Research。目标公司为于香港注册成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摄像头芯片的开发及生产,其拥有占LFoundry70%已发行及流通在外企业资本的限额。该公司于2016年7月收购LFoundry 70%的企业资本。

资料显示,LFoundry是一家专业晶圆代工厂,总部位于古欧洲的中心意大利阿韦扎诺,主要提供最先进的模拟制造服务,晶圆月产量超过4万片。该工厂拥有先进的200mm生产线和150nm和110 nm工艺制程,提供MPW和MLM服务。

SMIC Sofia 为设计服务中心,开发汽车相关知识产权平台,由目标公司全资拥有;LF Sofia EOOD从事开发设计及技术解决方案,专注于生产感测器及集成电路,由LFoundry全资拥有。Consorzio Delta Ti Research从事纳米技术板块的研发,LFoundry拥有其50%权益。

甩掉包袱,聚集先进制程及特色工艺

事实上,LFoundry是中芯国际前两年收购而来。

2016年7月,中芯国际以49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LFoundry 70%的企业资本。当时中芯国际表示,这是中芯国际在全球战略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双方将实现在技术、产品、人才、市场方面的优势互补。彼时业界亦认为收购LFoundry对中芯国际而言可增产增量,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如今时隔不过两年多,中芯国际为何要出售LFoundry?对于这次交易的理由,中芯国际表示,本公司基于自身运营与未来整体发展的考虑,决定出售目标集团。该交易的好处在于使管理层可以集中着眼于公司的未来发展,以及从该业务投资中获得正面投资回报。

业界认为,对于中芯国际而言,这或是甩包袱减负。某不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一来欧洲市场并不是中芯国际的主场、占比较小,二来LFoundry持续亏损,数据显示,2018年度及2017年度分别亏损810万美元及1490万美元,出售LFoundry的行为并不难理解。

在他看来,如今全球半导体市场不景气,中芯国际适当收缩一下或是好事,而且目前主战场国内仍有很多产能急需填满,还不如把LFoundry卖掉然后押注到主战场来。

中芯国际称,目标集团于2018年12月31日的未经审核资产总值为256.2百万美元,基于扣减净资产账面值的代价,这次交易预期将录得交易收益77.0百万美元(未经审核)。经计及相关交易成本约2百万美元后,交易的所得款项净额将约为174百万美元,本公司有意将其用于先进制程工艺技术及特色成熟工艺。

根据刚发布的2018年业绩报告,中芯国际现已完成了28纳米HKC+以及14纳米FinFET技术的研发,并开始相关客户导入的工作,预计于2019年内实现生产。此外,中芯国际也成功开发出了国内第一套14纳米级光罩,具备了国内最先进的光罩生产能力,今年可为客户 提供14纳米光罩制造服务。

在持续推进先进制程的同时,中芯国际在特色工艺方面亦在不断布局,其中芯宁波特种工艺N1项目已于2018年11月正式投产,N2项目亦已开工建设;此外,聚集微机电(MEMS)和功率器件等特色工艺的中芯集成(绍兴)项目亦预计将于今年设备搬入。

中科君芯转型IDM

这次的买方——中科君芯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IGBT、FRD等新型电力电子芯片研发的中外合资高科技企业。

据了解,中科君芯是国内率先国内率先开发出沟槽栅场截止型(Trench FS)技术并真正实现量产的企业,其IGBT芯片、单管和模块产品从600V至6500V,覆盖了目前主要电压段及电流段,已批量应用于感应加热、逆变焊机、工业变频、新能源等领域。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中科君芯此番收购LFoundry,无疑是为了从芯片设计向IDM转型。该人士指出,在国内IGBT芯片设计领域,中科君芯的设计能力较强,LFoundry在这方面原本就有所积累,收购LFoundry可助其大幅提升竞争力,并进一步提升工艺技术、积累经验。

不过,该人士亦认为,中科君芯的主要客户在国内、LFoundry工厂位于欧洲,后续若能将LFoundry搬回国内或是更好。

但无论如何,这起交易若最终得以实现,中国IGBT产业将诞生一家新的本土IDM厂商。根据公告,该交易预计于今年6月底完成。

华微电子拟募资不超10亿元,发力IGBT等芯片

华微电子拟募资不超10亿元,发力IGBT等芯片

近日,华微电子发布公告,表示拟向全体股东按照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配售A股股份,配股价格为3.90元/股。

本次配股华微电子拟募资不超过10亿元(含发行费用),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拟全部用于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基地项目(二期)的建设。

该项目产品包括重点应用于工业传动、消费电子等领域,形成 600V-1700V各种电压、电流等级的IGBT芯片;同时包括应用于各领域的具有成熟产业化技术的MOSFET芯片;以及与公司主流产品配套的IC芯片。

华微电子表示,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与募投项目资金需要量的差额部分,公司将以自有资金或其他融资方式补足。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将根据项目进度的实际情况以自有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之后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

总投资约60亿,昆明紫光芯云产业园项目开工

总投资约60亿,昆明紫光芯云产业园项目开工

昆明日报报道,近日紫光芯云产业园暨昆明市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呈贡信息产业园区举行。

本次共有24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1300亿元,2019年计划完成投资380亿元。

其中,紫光芯云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规划用地135亩,项目由昆明紫光芯云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建设总工期约24个月,2019年预计实现投资约9亿元。

该项目主要建设紫光云西南数据中心总部、紫光物联网技术研究院与紫光东南亚南亚通信技术研究院等,并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

华为2018年报告:消费者业务营收占比第一

华为2018年报告:消费者业务营收占比第一

华为29日公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华为的营收达到7,212亿元,较2017年成长19.5%。获利593亿元,也较2017年成长25.1%。而在各项业务中,消费者业务首次取代运营商业务,成为华为第一大营收来源,显示华为智能手机在全球强劲发展的势头。

在2018年的各项业务中,消费性业务营收达到3,489亿元,较2017年成长45.1%,占总营收48.4%。而运营商业务的营收为2,940亿元,较2017年则是下降1.3%。另外,在企业业务营收方面,金额达到744亿元,较2017年成长23.8%。

华为还表示,2018年其研发费用投入1,015亿元,占营收比率14.1%。累计,华为近10年总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4,800亿元。

华为进一步指出,在2018年期间,在运营商业务方面,华为推出极简5G和SoftCOMAI解决方案,并在家庭宽带应用、IoT等领域开拓新的成长,使得其营收2,940亿元,基本上与2017年持平。至于,在企业业务领域,华为提供云端运算、大数据、AI、物联网、融合通信等技术及数据中心、全快闪存储器储存、Wi-Fi等产品,并融合这些技术提供数位平台,给予智慧城市、智慧园区和金融、交通、能源等客户达成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而在云端运算业务方面,华为指出,目前华为云上线已经超过160个云服务和140个解决方案,与伙伴在全球23个区域运营40个可用区,全球发展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AI服务则是在10大行业超过200个项目进行发展。而目前在市占率上有所斩获的消费者业务上,华为智慧手机在全球市场和其他品牌的竞争下,市占率有进一步提升,使得营收达到年成长45.1%的目标。

另外,就营收的区域来分析,华为主要收入来源仍来自中国,其营收金额为3,722亿元,较2017年成长19.1%,美国地区营收为479亿元,较2017年成长21.3%,欧洲地区销营收则是达到2,045亿元,较2017年成长24.3%,而亚太地区营收则是来到712亿元,较2017年成长15.2%。

NVIDIA收购Mellanox,牵动与英特尔的竞合关系变化

NVIDIA收购Mellanox,牵动与英特尔的竞合关系变化

NVIDIA 确定以 69 亿美元收购端对端乙太网络与 InfiniBand 解决方案供应商 Mellanox,预计 2019 年底前结束,据 NVIDIA 官方表示,收购案结束后,将可提升 NVIDIA 在 Non-GAAP 的毛利率、每股收益与现金流等表现。

Mellanox毛利率表现优异,有助 NVIDIA 财报表现

就双方营收与毛利率表现来看,NVIDIA 营收表现远高于 Mellanox,前者 2018 年单季财年营收(含 OEM / IP 业务)至少都是 30 亿美元以上,而 Mellanox 2018 年单季营收,大约介于 2.5 亿至 2.9 亿美元。以营收面来看,收购完成后短期内有助整体营收成长率写下亮眼表现;在毛利率方面,NVIDIA 近期毛利率约落在 56%~64%,而 Mellanox 近 2 年毛利率至少都维持 69% 以上水平,这也是为何 NVIDIA 官方释出的讯息,一开始就提到双方合并将有助 NVIDIA 财报表现。

▲ Mellanox 2017~2018 年季营收与毛利率表现。(Source:Mellanox;拓墣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3)

▲ NVIDIA 2018~2019 年财会年度营收与毛利率表现。(Source:NVIDIA;拓墣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3)

英特尔与 NVIDIA 关系更形微妙,AMD 拓展资料中心市场恐不易

单以 Mellanox 解决方案来看,不只是一家单纯网通芯片供应商,Mellanox 旗下亦有板卡、网络交换器与网通软件方案,主要客户群除了服务器还有资料中心厂商外,例如腾讯、Netflix 与百度等,都是重要指标客户群,某种程度上,也可解释为何 Mellanox 能拥有如此高毛利表现,与其说 Mellanox 是芯片供应商,用网通方案供应商来形容或许更贴切。其次,NVIDIA 也开始提供系统层级产品,象是服务器相关的 HGX 与 DGX 系列,车用领域则有针对自驾车专用的 Pegasus 系统,这也显示 NVIDIA 有意强化垂直应用的纵深布局。

此次收购对于 NVIDIA,一来可强化和既有客户如 Dell、HPE 与百度等合作关系,其次也可强化在资料中心市场的话语权。

资料中心基本上仍是服务器的处理器最关键,所以在该市场还是以英特尔马首是瞻,其生态系统也以英特尔为核心展开,这也是为何 Arm 阵营常年无法攻克该市场的首要原因。然资料中心另一关键,就是资料中心与服务器间的资料交换速度能否有效提升,藉此发挥整体综效,强化服务业者的服务质量。

▲ Mellanox 在各领域的重要指标客户。(Source:Mellanox,2019.3)

事实上,英特尔的确也具备资料中心所需的连网解决方案,倘若英特尔收购 Mellanox,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资料中心连网方案的龙头供应商,但 NVIDIA 此次收购,反而让 NVIDIA 与英特尔关系更加微妙。由于英特尔与 NVIDIA 的核心竞争力分属 CPU 与 GPU,处于「合作」大于「竞争」的共存关系,尽管这几年 AI 议题发酵,使得双方颇有竞争味道在,但就系统层面来看,双方的解决方案还是可以共存。但 Mellanox 与英特尔在资料中心连网领域本是竞争关系,因此当 NVIDIA 完成收购后,英特尔与 NVIDIA 在 2020 年的互动关系,将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至于已在资料中心市场颇有斩获的 AMD,目前仍聚焦在 CPU 与 GPU 的方案提供,NVIDIA 确定收购 Mellanox 后,在英特尔与 NVIDIA 夹击下,AMD 即便能杀出血路,但就市场影响力来看,恐怕仍远不及英特尔与 NVIDIA。

中芯国际拟1.13亿美元出售LFoundry 70%股权

中芯国际拟1.13亿美元出售LFoundry 70%股权

3月31日,中芯国际公告,2019年3月29日,公司全资附属SMIC Shanghai (Cayman) Corporation作为卖方,拟向江苏中科君芯科技出售卖方全资附属中芯国际香港(国际)100%股本,代价为约1.13亿美元。

目标集团包括目标公司、LFoundry、SMIC Sofia、LFoundry Sofia EOOD及Consorzio Delta Ti Research。目标公司为于香港注册成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摄像头芯片的开发及生产,其拥有占LFoundry 70%已发行及流通在外企业资本的限额。

公司于2016年7月收购LFoundry 70%的企业资本。LFoundry为根据意大利法律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摄像头芯片的开发及生产。Marsica及ISAR各自拥有占LFoundry 15%已发行及流通在外企业资本的限额。SMIC Sofia为设计服务中心,开发汽车相关知识产权平台,由目标公司全资拥有。LF Sofia EOOD从事开发设计及技术解决方案,专注于生产感测器及集成电路,由LFoundry全资拥有。Consorzio Delta Ti Research从事纳米技术板块的研发,LFoundry拥有其50%权益。

目标集团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及2017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的除税前或除税后亏损净额(未经审核)分别为810万美元及1490万美元。目标集团于2018年12月31日的未经审核资产总值为2.56亿美元。

基于扣减净资产帐面值的代价,预期公司将录得交易收益7700万美元(未经审核)。经计及相关交易成本约200万美元后,交易的所得款项净额将约为1.74亿美元。公司有意将交易的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先进制程工艺技术及特色成熟工艺。

公告称,公司基于自身运营与未来整体发展的考虑,决定出售目标集团。该交易的好处在于使管理层可以集中着眼于公司的未来发展,以及从该业务投资中获得正面投资回报。

英特尔转向!

英特尔转向!

2018年,英特尔的营收首次突破700亿美元,达到708亿美元,连续三年营收创下新高,其中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占比高达48%。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在日前举办的2019媒体分享会上表示,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英特尔数据中心业务很快会超过PC。

近几年,英特尔在数据中心、移动、AI、物联网等领域不断发力,业务节节攀升。可以看出,新的时期,英特尔在力求转型。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约产生7.6ZB的数据,而且还将保持每年30%的增长,到2025年的数据量将达到48.6ZB,全球来看则会达到175ZB。在杨旭看来,数据已成为未来经济的“石油”,而中国是当之无愧的“石油”大国,这也是英特尔之所以从以PC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转型的原因。

深挖数据红利

在海量数据高速增长的趋势下,绝大部分数据还未转化成商业价值,数据红利亟待开发。

产业界已经认识到,“智能+”是增值和升级的重要路径,而杨旭认为这也是英特尔的优势所在,“英特尔将以数据为中心,推动全面计算创新,不断发展智能互联技术和解决方案。在‘智能+’时代,深挖数据红利能够为产业创造增值空间,进而加速数字经济落地。”

事实上,在工业互联网、机器学习、机器视觉、人机协同、柔性制造、AI、智能车队、无人驾驶、仓储物流以及新零售、新文创等领域,英特尔已在携手产业伙伴和各行各业的用户,利用智能互联技术,深度挖掘数据红利,加速推动应用创新和落地。

比如,英特尔推动智慧生产线工厂的建设;切入无人驾驶领域催生“乘客经济”,到2050年将会创造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整合和升级物流仓库,通过应用机器视觉、机器人等技术,能够实现7X24小时无人分拣,高效精准等等。

杨旭认为,英特尔的成功有很多因素,但是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文化是最独特的。有一点需要强调,英特尔的创新绝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通过建立产业链,与合作伙伴一起进行深层次的合作创新,拉动整个产业共同发展,PC时代如此,未来转型数据中心业务也是如此。

6维度引领“超异构计算”

数据红利的前景虽然有人,但目前数据产生的速度和规模,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处理和计算能力。未来更加多样化的数据形态和计算场景,对如何释放数据红利提升计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向未来,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指出,“任何单一的因素,都不足以满足多元化的计算需求,所以英特尔将以六大技术从六个方面带来指数级创新,驱动英特尔进入未来10年、乃至下一个50年。”

英特尔六大技术支柱的创新模式,包括制程和封装、架构、内存和存储、互连、安全、软件:

·制程和封装:领先的制程技术,是构建领先产品的关键基础。英特尔继续引领先进制程,并在业界首创Foveros 3D封装技术,在三维空间提高晶体管密度和多功能集成,为计算力带来指数级提升。

·架构:未来十年的计算创新由架构驱动。英特尔具备独具一格的优势,可以将标量(CPU)、矢量(GPU)、矩阵(AI)和空间(FPGA)等不同架构整合到系统级平台和系统级封装,同时也在进行架构创新的新探索,比如Loihi神经拟态计算芯片、量子计算。

·内存和存储:内存和存储性能的指数级提升,对于下一代计算至关重要。英特尔正在重塑平滑的内存和存储层级结构,通过封装内存、英特尔傲腾技术等创新,填补层级空白,大幅推动计算性能提升。

·互连:只有提供全面的领先互连产品,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异构计算格局。大到5G连接,小到芯片级封装和裸片互连,英特尔全面推动互连技术。

·安全: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世界,安全是构建可信赖的基础。英特尔以软硬件结合,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方案,安全性成为关键的差异化因素。

·软件:对于全新硬件架构的每一个数量级的性能提升潜力,软件能带来两个数量级的性能提升。英特尔推出“oneAPI”软件技术,通过一个统一的编程接口,客户编程即可扩展到 CPU、GPU、FPGA 和 AI 芯片等硬件平台。

宋继强进一步介绍了英特尔六大技术支柱引领“超异构计算”时代的技术愿景:提供多样化的标量、矢量、矩阵和空间计算架构组合,以先进制程技术进行设计,由颠覆性内存层次结构提供支持,通过先进封装集成到系统中,使用光速互连进行超大规模部署,提供统一的软件开发接口以及安全功能。

通过超异构计算,英特尔可以集成不同架构、不同制程、3D封装、互连和oneAPI等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更快的产品上市时间,全方位推动计算创新发展。

加速数字经济落地

AI和5G将成为技术基础设施;用户对计算多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客户正在积极布局云到端。

面对当前三大热点和趋势,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锐表示,“英特尔致力于做以数据为中心的智能互联世界的中坚力量,为用户提供独特价值,支持客户从云到端更快地传输数据、存储更多的数据、处理一切数据,加速数字经济落地。”

事实上,英特尔正在把六大技术支柱战略落实在创新产品中,从云到端全线出击,创造性能和体验的大幅提升。例如,英特尔将推出一系列10纳米产品,从面向新型移动PC客户端的Ice Lake处理器和Lakefield平台,到专门面向5G无线接入和边缘计算的网络系统芯片Snow Ridge,再到云端的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Ice Lake,从云到端全覆盖。

杨旭表示,英特尔所有业务总体潜在市场规模到2022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而英特尔目前营收刚超过700亿美元,面向未来,成长空间更为广阔,这将是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