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发布全新iPad Air与iPad mini,均搭载A12仿生芯片

苹果发布全新iPad Air与iPad mini,均搭载A12仿生芯片

苹果在3月25日举行春季发布会的前一星期,通过Apple Store更新发布了全新的10.5英寸iPad Air、7.9英寸iPad mini,两款都是久未更新的iPad系列产品,除了硬件规格的升级,更支援使用Apple Pencil与聪颖键盘,新成员加入也使iPad产品线更加完备。

10.5英寸iPad Air

苹果全新推出的10.5英寸iPadAir,外观设计不变,而具备原彩显示技术的Retina显示器比上一代增大了近20%,屏幕分辨率2,224×1,668、像素密度264ppi;其厚度仅6.1公厘,重量不到1公斤。

新款iPadAir内建具备神经网络引擎的A12 Bionic芯片,性能提升70%、绘图处理能力提升2倍,储存容量则有64GB、256GB两种版本。它保留了指纹辨识功能的TouchID传感器、Lightning接口、3.5mm耳机孔,并支援使用第一代ApplePencil、聪颖键盘以及eSIM技术,具有长达10小时的电池续航力。

7.9英寸iPad mini

iPad mini上一次更新要追溯到2015年9月,如今推出了全新的7.9英寸iPad mini,为喜爱轻巧、便携设计以及最新功能的iPad mini爱好者带来重大升级。其Retina显示器具备原彩显示技术以及广色域支援,亮度提升25%,像素密度326ppi更居所有iPad之冠,不论在任何环境都能创造身历其境的视觉体验。

新款iPad mini也采用A12 Bionic芯片,不仅性能较上一代快达3倍,绘图处理能力更提升9倍、成为具备多工处理能力的强大平板;而且可搭配第一代Apple Pencil使用,如同变身为方便携带的笔记本,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记下想法。

除此之外,苹果也宣布将在下周推出iOS版iWork的更新,进一步加强对Apple Pencil的整合,更新内容将包括Keynote中的全新动画选项,可让用户绘制出任何物件的动画路径,并有全新的使用者界面,可以轻松制作象是移动、旋转、缩放等特效。

矽品转进通讯用逻辑IC封测,下半年可望试产

矽品转进通讯用逻辑IC封测,下半年可望试产

供应链传出,先前原本预定承接福建晋华DRAM封测的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电子,将转为就近服务大陆、台系客户,将以中高阶的覆晶封装(Flip-chip)为主,辅以传统打线机台,锁定仍是矽品擅长的通讯类逻辑IC、混合讯号IC封测。

全球市场历经贸易纷争的不确定性后出现明显反弹,熟悉半导体封测、封装材料业者异口同声提出警讯,直言目前半导体终端应用产品需求并不如想象中热络,目前唯一需求独强的,仅有大陆华为与旗下海思半导体。

安徽:先进制造业项目补助最高可达三千万元

安徽:先进制造业项目补助最高可达三千万元

今年,制造业获得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安徽省明确,支持符合年度重大支持方向且总投资1亿元以上(不含土地价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类项目,补助比例为项目核定关键设备投资的5%,单个项目补助最高可达3000万元。对实际总投资20亿元以上、引领发展方向、具有先发优势、填补省内空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项目,以及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和产业公共服务项目,省、市联合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据了解,2017年至2018年,安徽财政厅连续两年每年安排“三重一创”建设专项引导资金60亿元,用于加快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主要包括支持新建项目、支持企业境外并购、补助研发生产设备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支持创新平台建设、运用基金支持等10条措施。

去年,安徽省财政还下达制造强省建设资金,重点支持数字经济、机器人、集成电路、现代医疗医药等产业。 今年,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安徽省提出,采取设备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技术改造,实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持续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重大工程和产业园区升级为重大基地,培育打造智能家电、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先进封装强势崛起,影响IC产业格局

先进封装强势崛起,影响IC产业格局

摩尔定律的延伸受到物理极限、巨额资金投入等多重压力,迫切需要别开蹊径延续工艺进步。而通过先进封装集成技术,可以更轻松地实现高密度集成、体积微型化和更低的成本。封装行业将在集成电路整体系统整合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将对产业的格局形成更多影响。随着先进封装的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将展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有先进封装的集成电路产业样貎将会有所不同。

先进封装增速远超传统封装

当前社会正处于新技术与新应用全面爆发的背景下,移动设备、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高性能计算、物联网、智能汽车、智能工业等快速发展。这些技术与应用必将对底层芯片技术产生新的需求。据麦姆斯咨询的介绍,支持这些新兴大趋势的电子硬件需要高计算能力、高速度、更多带宽、低延迟、低功耗、更多功能、更多内存、系统级集成、更精密的传感器,以及最重要的低成本。这些新兴趋势将为各种封装平台创造商机,而先进封装技术是满足各种性能要求和复杂异构集成需求的理想选择。

目前来看,扇出型封装(FOWLP/)、系统级封装(SiP)、3D封装是最受关注的三种先进封装技术。扇出型封装是晶圆级封装中的一种,相对于传统封装具有不需要引线框、基板等介质的特点,因此可以实现更轻薄短小的封装。根据IC Insight预计,在未来数年之内,利用扇出型封装技术生产的芯片,每年将以32%的增长率持续扩大,2023年扇出型封装市场规模将超过55亿美元。

系统级封装可以将一个或多个IC芯片及被动元件整合在一个模块中,从而实现具有完整功能的电路集成,它也可以降低成本,缩短上市时间,同时克服了SoC中诸如工艺兼容、信号混合、噪声干扰、电磁干扰等难题。

3D封装通过晶圆级互连技术实现芯片间的高密度封装,可以有效满足高功能芯片超轻、超薄、高性能、低功耗及低成本的需求,被大多半导体厂商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封装方法。

总之,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先进封装技术被开发出来,先进封装的市场占比将会进一步扩大。统计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3年,整个半导体封装市场的营收将以5.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而先进封装市场将以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市场规模到2023年将增长至390亿美元,传统封装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则低于3.3%。

展现三大发展趋势

随着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规模的扩大,其对于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结构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首先是中段工艺的出现并逐渐形成规模。随着传统封装技术向先进封装过渡,有别于传统封装技术的凸块(Bumping)、再布线(RDL)、硅通孔(TSV)等中段工艺被开发出来,并且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中芯长电半导体首席执行官崔东表示,仅靠缩小线宽的办法已经无法同时满足性能、功耗、面积,以及信号传输速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半导体企业开始把注意力放在系统集成层面来寻找解决方案,也就是通过先进的硅片级封装技术,把不同工艺技术代的裸芯封装在一个硅片级的系统里,兼顾性能、功耗和传输速度的要求。这就产生了在硅片级进行芯片之间互联的需要,进而产生了凸块、再布线、硅通孔等中段工艺。而中段硅片加工的出现,也打破了前后段芯片加工的传统分工方式。

其次,制造与封装将形成新的竞合关系。由于先进封装带来的中段工艺,封测业和晶圆制造业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段封装的崛起必然挤压晶圆制造或者封装测试业的份额。有迹象表明,部分晶圆厂已加大在中段封装工艺上的布局。晶圆厂有着技术和资本的领先优势,将对封测厂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传统封测厂较晶圆制造业相比属于轻资产,引入中段工艺后,设备资产比重较传统封装大大增加,封测业的先进技术研发和扩产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最后,推动集成电路整体实力的提升。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产业更强调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各个环节不再是割裂地单独进行生产加工,而是要求从系统设计、产品设计、前段工艺技术和封测各个环节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企业对于先进封装业务的竞争,最终还需表现为产业链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

中国应加快虚拟IDM生态链建设

近几年中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国内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半导体专家莫大康认为,中国现在非常重视集成电路产业,推动先进封装业的发展就是非常必要的了。中国的封装测试是集成电路三业(设计、制造、封测)中起步最早的,与国际水平差距也比较小,因此完全有能力发展起来。

华进半导体总经理曹立强在近日的演讲中再次提出,推动国内“EDA软件—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整机应用”集成电路产业链虚拟IDM生态链的建设,以市场需求牵引我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的竞争最终会表现为产业链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先进封装的发展需要从工艺、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的协同。

在新的技术趋势和竞争环境下,集成电路产业越来越表现为产业链整体实力的竞争。过去几年,国际半导体制造公司纷纷加大力度向先进工艺挺进,在持续大规模资本投入扩建产能的带动下,一些半导体制造大厂同样具备了完整的先进封装制造能力。

应对这样的产业形势,曹立强指出,重点在于突破一些关键性技术,如高密度封装关键工艺、三维封装关键技术、多功能芯片叠层集成关键技术、系统级封装关键技术等。建设立足应用、重在转化、多功能、高起点的虚拟IDM产业链,解决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

上海新阳:拟转让上海新昇26.06%股权

上海新阳:拟转让上海新昇26.06%股权

3月18日,上海新阳发布公告表示,因上海新昇经营发展需要,公司拟将持有的上海新昇26.06%的股权转让给上海硅产业,上海硅产业采用增发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进行交易,交易对价为48,236.23万元。

交易完成后,上海新阳将获得上海硅产业147,136,600股份,仍持有上海新昇1.5%的股权,上海硅产业持有上海新昇股权增加为98.5%。

上海新昇是国内少见的300mm(12英寸)大硅片生产商,于2014年6月成立,以“彻底打破我国大尺寸硅材料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发展目标。

媒体报道,2018年底上海新昇月产能达到10万片,2020年底前上海新昇将实现月产能30万片产能目标,最终将达到100万片的产能规模。

此外,上海新昇还是科创板热议标的,早前,上海新阳曾在互动平台披露,上海新昇曾有收到《科创板优质企业信息收集表》。

京鼎南京半导体项目开工,浦口集成电路产业再添“强力军”

京鼎南京半导体项目开工,浦口集成电路产业再添“强力军”

“浦口发布”报道,3月18日,京鼎南京半导体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价值链园区项目动土仪式在浦口经济开发区举行。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将打造以半导体高端设备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园,业务涵盖半导体高端设备、智能制造、整机及零部件研发生产。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于今年3月动工,项目在正常推进,预计2019年年底前竣工投产。项目启动后将可有效填补浦口半导体产业链设备制造企业的空白,在智能终端方面为园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京鼎南京半导体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价值链园区项目的正常推进,也为南京新一轮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升了信心。

今年,南京已经明确表示,要将集成电路打造成“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知名”的产业地标,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内著名的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综合销售收入力争达2000亿元并进入国内第一方阵。

总投资80亿元,山东有研集成电路材料项目开工

总投资80亿元,山东有研集成电路材料项目开工

齐鲁网报道,3月19日,山东有研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开工仪式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据悉,该项目于2018年7月由德州与有研科技集团半导体材料公司签订,是山东省2019年省级重点“头号”项目,对德州打造战略性新兴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意义重大。

该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新建8英寸硅片生产线,年产能达180万片,预计今年5月启动主体建设,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2亿元。

二期规划年产能360万片12英寸硅片,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6亿元。

小米再向印度加码投资34亿元 或打进白色家电产业链

小米再向印度加码投资34亿元 或打进白色家电产业链

据印度媒体Gadgets Now报道,小米向公司在印度的实体注资350亿卢比(约合34亿人民币),为公司四年前进入印度市场以来的最大规模投资。

根据提交至公司注册局的监管文件显示,小米今年已向小米科技印度公司投资了两次:1月17日投资150亿卢比,3月1日又投资200亿卢比。小米,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创业公司之一,未在文件中说明这两笔资金的用途。

两名行业内高管称,小米可能会利用这两笔资金,打入大型家电市场,比如净水器、洗衣机、笔记本电脑和冰箱等,以及扩张公司旗下的Mi Home零售店,从而保持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据悉,这两笔资金的投资方为小米新加坡公司,该公司持有印度实体99.9%的股份。剩余的0.1%为小米香港公司所有,小米香港未做任何新的投资。1月份的第一笔交易之后,小米科技印度的控股公司获得小米科技印度3786份股份,而在3月的第二笔交易之后,控股公司获得另外6959份股份。

小米印度到目前为止,因其严重依赖轻资产模式,支出一直很克制,并且也一直在回收公司在印度生产的任何资源。小米印度的销售增长,主要依靠Flipkart和亚马逊上的在线销售。相比实体店的营业成本,在线商店的成本更低。小米目前尚未在印度拥有任何制造工厂,公司的智能手机、电视、移动电源和配件等,均由合作商生产制造。

小米科技印度公司尚未回复评论请求。

慧荣推新SSD控制IC 抢攻企业、资料中心市场

慧荣推新SSD控制IC 抢攻企业、资料中心市场

快闪存储器控制芯片厂慧荣科技在2019 OCP Global Summit发表全新高效能企业级SATA SSD控制芯片解决方案SM2271,该解决方案提供完整的ASIC及Turnkey韧体,支援容量可高达16TB,满足企业及资料中心应用所需的大容量、高效能、稳定的需求。

SM2271是一款8通道高效能企业级SATA SSD控制芯片的解决方案,它支援最新的3D TLC和QLC快闪存储器技术,充分发挥SATA界面的频宽,实现最大循序读写速度达540MB/s、520 MB/s。

SM2271拥有企业级耐用性能,可支援大容量SSD以及满足针对读取密集型工作负载的严苛要求,使用户能够以低成本维持现有的SATA界面储存基础架构的效能优势,可提供比消费级SSD更低的延迟及更可靠的资料读写操作。SM227是新型SATA SSD设计的理想解决方案,用以取代使用于企业储存、资料中心和工业储存系统中的较低效能的HDD。

SM2271卓越的介质管理和资料完整性功能,可确保 SSD 正常运行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端到端资料路径保护(E2E DPP)可提高资料可靠性。搭载慧荣独家第六代NANDXtend技术,结合了机器学习的错误复原算法,可免除资料遗失更确保资料完整性,并在SSD生命周期内确保QoS效能。

通过先进的256 位元AES 加密引擎以及完全符合美国TCG(Trusted Computing Group)制定的Opal加密标准,可以确保资料安全性。

慧荣科技的市场营销暨研发资深副总段喜亭表示,SM2271是慧荣最新的企业级 SSD控制芯片,支援所有主流3D TLC及QLC快闪存储器,使客户能够采用新型高效能大容量SATA SSD快速进入市场。它结合我们最新的独家技术,包括我们的第六代 NANDXtend技术,提供更佳的资料可靠度、及端到端资料路径保护以确保资料完整性,同时提供业界最佳的QoS效能一致性。

富士康宣布与珠海签订合作协议,半导体工厂兴建倒数计时?

富士康宣布与珠海签订合作协议,半导体工厂兴建倒数计时?

鸿海集团旗下的富士康,18 日在中国深圳召开记者会指出,富士康及其珠海项目团队与珠海市政府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协定,将在中国珠海对系统 IC 晶圆厂的建设与设备采购等各种晶圆厂的营运事项进行支援与推展。

之前,就有媒体曾经报导,鸿海与夏普考虑与珠海市政府合作,投资生产先进的半导体工厂,预计建设费总额达 617 亿人民币,最快于 2020 年动工。而 18 日富士康的发表内容等于证实了之前媒体所报导的消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鸿海及富士康迄今为止并未明确的透露,未来将在什么时间点、在哪里兴建半导体工厂。

此外,早在 2018 年 8 月,珠海市政府就在其官网揭露,珠海市政府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定,双方将在半导体设计服务、半导体设备及芯片设计等方面开展合作。当时。珠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以及鸿海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皆出席签约仪式。因此,此次协定的签署似乎意味着富士康建设半导体工厂的计划开始进入落实的阶段。

而根据之前《日本经济新闻》的报导,鸿海富士康在珠海投资的半导体工厂,预计将用来生产超高画质 8K 电视和相机影像感应器所使用的芯片组,以及其他工业用或连线装置用的感应器芯片。鉴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成长趋缓,鸿海希望透过这项计划,以减少对苹果的依赖。

而且,报导引用知情人士的消息表示,鸿海预料将与旗下日本公司夏普以及珠海市政府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夏普是鸿海旗下子公司中唯一有生产芯片经验的公司。而该工厂相关建设预计在 2020 年前启动,也象征鸿海集团针对半导体领域的积极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