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成AWS第一大客户,每月支出超过 3000 万美元

苹果成AWS第一大客户,每月支出超过 3000 万美元

苹果和亚马逊在大众消费市场多领域展开竞争,同时也有相当紧密的合作关系,亚马逊最重要的利润来源是云端服务 AWS,苹果则是 AWS 业务最大的单一客户,每个月在 AWS 支出超过 3,000 万美元。

苹果在云端服务的支出表明,为推动软件与服务业务体系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快捷的网络服务,花费巨资购入云端储存和云端运算资源,即使必须依靠竞争对手亚马逊的合作来完成目标,苹果也没有降低云端服务的费用。

由于苹果的核心产品 iPhone 销量疲软,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软件与网络服务业务的重要性提升,照苹果的发展战略,软件和服务奖成为利润主要来源,同时也停止公开 iPhone 和其他硬件产品的销量数字,取而代之的是 iOS App Store、AppleCare、Apple Pay 和 iCoud 等网络服务的利润率,还推出信用卡、串流影音平台和新闻订阅服务。

苹果 iPhone 全球拥有超过 10 亿月活跃用户,这意味着苹果的网络服务有巨量储存和运算要求,除了主动投资建设云端服务平台,苹果还依靠外部云端服务供应商,先后与亚马逊、Google、微软建立云端服务合作关系,目前全球最大的云端服务供应商亚马逊旗下 AWS 是苹果主要的云端服务供应商。

据知情人士透露,截至 2019 年 3 月底,2019 年第一季每月苹果在 AWS 支出超过 3,000 万美元,比 2018 年同期成长至少 10%。如果苹果保持现有支出,2019 年在 AWS 花费就超过 3.6 亿美元,2018 年苹果约在 AWS 花费 3.5 亿美元。苹果和亚马逊就云端服务合作签订了一份长期合约,苹果承诺未来 5 年内 AWS 业务支出至少 15 亿美元。

同时苹果也在大规模投资自建云端服务平台,2018 年 1 月宣布计划未来 5 年投资美国资料中心 100 亿美元,2018 年 12 月确认约有 45 亿美元将在 2019 年前完成投资。

三星供应亚马逊1x纳米DRAM爆瑕疵,2020年全面推进1y纳米

三星供应亚马逊1x纳米DRAM爆瑕疵,2020年全面推进1y纳米

根据南韩媒体 《etnews》 的报导,目前全球最大的 DRAM 存储器供应商三星电子,除了面临因存储器价格下跌,使得营运业绩严重下跌的危机之外,日前还爆发出该公司提供给美国亚马逊(Amazon)使用的1x(18nm)纳米制程产品出现瑕疵,让亚马逊紧急更换由另一家南韩存储器大厂SK海力士(SK Hynix)来供应,并且对三星进行索赔的情况,严重冲击了三星 DRAM 的市场商誉。

根据报导指出,南韩知情的市场人员透漏,亚马逊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商公司,而旗下的 AWS 则是全世界最大的云端运算服务公司,因此每年对于采购存储器供自家的服务器或储存设备使用都是非常大手笔,也是三星电子重要的客户之一。

而本次发生瑕疵的三星 DRAM 是由 1x 纳米的制程打造。只是,三星 1x 纳米制程的 DRAM 之前就已经发生过类似的瑕疵事件,这次供应给亚马逊的 DRAM 出问题,更凸显了这样的现象。

而对于这次供货出现瑕疵的事件,亚马逊方面除了紧急寻找南韩的另一家 DRAM 供应商 SK 海力士来供应之外,也进一步准备对三星进行求偿的动作。报导表示,市场人士虽然没有说明这次的供货数量,仅表示数量不是很大,不会影响到三星的正常营运。不过,可能将因为这次的事件,再次重创三星的商誉。对此,三星不愿意表达任何的意见。

报导进一步表示,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推进,在 DRAM 上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越越来越普遍。以这次出现瑕疵情况的三星 1x 纳米制程 DRAM 来说,2018 年下半年也发生过同样的事件。因此,亚马逊可能会因此调整向三星与 SK 海力士采购的比例,使得 SK 海力士将会因此而受惠。而三星方面也可能会以降低售价的方式,来巩固这一大客户的订单。

另外,也有外媒报导,为了直接根除 1x 纳米制程的缺陷问题,并且提高单位生产数量,三星将在 2020 年将制程全面推进到 1y (16nm) 纳米制程。目前三星是在 2018 年开始量产 1x 纳米制程容量 8Gb (1GB) 的服务器 DRAM,预计 2020 年开始将会以 1y 纳米容量 16Gb (2GB) 的服务器 DRAM 来逐步取代。

亚马逊野心勃勃放眼云端游戏市场  但微软早已抢占先机

亚马逊野心勃勃放眼云端游戏市场 但微软早已抢占先机

亚马逊、微软和谷歌正面临着一场激烈的竞争,战场不在实体而在云端。它们正在云端计算的一个非常另类市场展开竞争:游戏。

微软长期以来一直是游戏强权,在 2000 年推出 Xbox 游戏机。在扩大游戏方式和地点方面,微软在 10 月表示将在今年开始测试云端游戏产品。其 xCloud 计划将适用于行动设备。去年 1 月该公司收购了为游戏开发商提供云端基础工具的新创公司 PlayFab。

亚马逊对其在这块市场的野心保持沉默。但《The Information》报导,该公司已与出版商就 2020 年推出新服务发布游戏进行对话。该项目将建立在之前支持游戏开发商的努力基础之上。

与此同时,谷歌已经开始对特定用户测试名为 Project Stream 的云端游戏服务。

这是三家大型美国网络龙头企业的最新动作,这些公司将其科技用于让客户不再自行计算和储存,可以在不依赖昂贵硬件的情况下完成更多工作。

但这些企业立足点并非平等。在游戏方面,微软拥有主场优势。

「亚马逊不是一家游戏公司,谷歌也不是。索尼是一家游戏公司,但它没有云端服务。」云端游戏公司 OnLive 前 CEO Steve Perlman 说,「市场上只有微软两者兼具。」

Perlman 了解这个市场带来的挑战。他在 2007 年创立 OnLive,最终在 2015 年将资产出售给索尼,当年索尼宣布推出游戏串流媒体服务 PlayStation Now。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帕尔曼将 WebTV 出售给微软,该团队的一些成员后来在微软的 Xbox 360 控制台上工作。

当 Perlman 十多年前跨入游戏串流媒体时,可以透过连接远距服务器来玩游戏,但它从未进入大众市场。当时苹果 (AAPL-US) 和谷歌还没有成为拥有 App 商店的主要行动大咖,而且出版商也没有专注于为云端开发游戏。

尽管如此,该技术确实吸引了一些用户。Perlman 表示,即使在某些高性能竞争游戏场景中可能存在递延,OnLive 在测试后,发现人们通常无法分辨游戏是在远端运行还是在本机上操作。

他说,当时微软对游戏机销售更感兴趣。

Perlman 说:「我们与他们讨论过一些关于云端游戏的问题」。「但它们无意于此。」

不过如今的世界完全不同。微软现在「主要业务在云端」,他说,除与 Activision Blizzard (ATVI-US)、Electronic Arts (EA-US) 和 Take Two Interactive (TTWO-US) 等游戏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外,该公司还对云端基础架构进行了大量投资。

他说,「至少在理论上,我认为微软可以做到。」

鸿海冲刺工业云 接轨亚马逊

鸿海冲刺工业云 接轨亚马逊

鸿海集团今年加速冲刺全球工业云应用,藉此持续扩张科技服务布局。据了解,鸿海集团今年立足台湾,并将在美国、中国大陆、东南亚及日本等四大区域推动系列成长计划,其中,北美方面更是重点之一,目标7月前加强推广应用,要在2020年达成自主控管,并接轨亚马逊云平台。

鸿海集团总裁暨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订下「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的长期发展战略,集团新年度在全球各地都积极发展云端相关科技服务。

工业云方面,鸿海集团近年先在自身工厂导入工业互联网平台「BEACON」并建立工业云,从厂内发展工业自动化、供应链扩大服务、对外提供科技服务协助新创企业。

据鸿海集团内部计划,今年「BEACON」平台在协助集团工业互联网各地在地化发展,团队分别在高雄、台北、龙华以及日本各自开发,主要达成可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的方向,以厂区自用为主。

此外,部分云平台将扩大开放瞄准全球各种企业需求,去年第4季鸿海集团主管已率队前进东南亚的新加坡等地,与当地新创企业展开沟通寻求合作的新机会。

北美市场方面,鸿海集团订下2019年7月完成第一阶段的扩大推广计划,进而强化高速运算应用生态系统,也将是「8K+5G生态圈」的基础,长期目标希望2020年进一步接轨亚马逊AWS云平台。

鸿海集团投资夏普则肩负扩大日本当地市场的任务。夏普在2017年将物联网新创应用转进鸿海的云平台,并将平台开放给日本中小企业,夏普并订下2019年春季新创合作伙伴冲刺上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