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刘德音:考虑在美设厂或收购半导体企业

台积电刘德音:考虑在美设厂或收购半导体企业

6月5日,在张忠谋宣布“交棒”之后,晶圆代工大厂台积电于6月5日举办首次股东常会。

在大会上,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指出,台积电在持续投资中国台湾的同时也将投资其他半导体事业,至于投资模式,刘德音透露,未来除了有可能自建晶圆厂之外,也有可能在美国兴建晶圆厂,此外,也并不排斥在美国进行半导体企业并购计划。

财务表现方面,若以美元计算,2018年台积电全年合并营收为 342 亿美元,税后净利为 116.4亿美元,较前一年度的全年合并营收 321.1亿美元增加 6.5%,较前一年度的税后净利 112.7亿美元则增加了 3.3%。公告指出,2018年台积电持续增加研发费用至28.5亿美元,以扩展技术的提供,并延续技术上的领导地位。

2018年,台积电晶圆出货量较2017年增加2.9%,达1,080万片12英寸约当晶圆量;先进制程技术(28纳米及以下更先进制程)的销售金额占整体晶圆销售金额的63%,高于2017年的58%;台积电还可提供261种不同的制程技术,为481个客户生产10,436种不同产品;在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领域的占有率已达到56%。

在过去的2018年,台积电利用在28纳米制程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来开发22纳米制程技术,以进一步强化效能与密度。台积电的22纳米超低功耗(22ULP)及22纳米超低漏电(22ULL)技术适合物联网、射频与穿戴式装置等广泛的应用。

此外,台积电也将16纳米制程技术拓展到12纳米精简型(12FFC)制程,进一步改善功耗、效能与密度。在特殊技术方面,2018年,以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为基础的16纳米精简型射频(16FFC RF)制程,已证明可提供业界第一个量产的5G移动网络芯片。

先进制程方面,台积电7纳米制程技术已于2018年成功量产,并在快速量产上缔造了新的业界纪录,目前已完成超过40件客户产品设计定案,并预计于2019年取得超过100件新的客户产品设计定案。而第二代7纳米(N7+)技术于2018年8月进入试产,预计将于2019年进入量产。台积电表示,N7+将成为业界第一个商用极紫外光(ExtremeUltraviolet, EUV)微影制程技术。

台积电5纳米制程技术预计于2019年第二季进入试产,客户产品设计定案计划于,2019年上半年开始进行,并于2020年开始量产。此外,台积电3纳米技术也已经进入全面开发的阶段。

此外,刘德音在谈及台积电南京厂状况是表示,由于2019 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市场需求不振,目前南京厂的产能利用率有所下滑,而南京厂的12/16纳米制程也提供许多手机用产品,这也可能造成南京厂扩厂的速度减缓。

台积电刘德音:考考在美设厂或收购半导体企业

台积电刘德音:考考在美设厂或收购半导体企业

6月5日,在张忠谋宣布“交棒”之后,晶圆代工大厂台积电于6月5日举办首次股东常会。

在大会上,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指出,台积电在持续投资中国台湾的同时也将投资其他半导体事业,至于投资模式,刘德音透露,未来除了有可能自建晶圆厂之外,也有可能在美国兴建晶圆厂,此外,也并不排斥在美国进行半导体企业并购计划。

财务表现方面,若以美元计算,2018年台积电全年合并营收为 342 亿美元,税后净利为 116.4亿美元,较前一年度的全年合并营收 321.1亿美元增加 6.5%,较前一年度的税后净利 112.7亿美元则增加了 3.3%。公告指出,2018年台积电持续增加研发费用至28.5亿美元,以扩展技术的提供,并延续技术上的领导地位。

2018年,台积电晶圆出货量较2017年增加2.9%,达1,080万片12英寸约当晶圆量;先进制程技术(28纳米及以下更先进制程)的销售金额占整体晶圆销售金额的63%,高于2017年的58%;台积电还可提供261种不同的制程技术,为481个客户生产10,436种不同产品;在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领域的占有率已达到56%。

在过去的2018年,台积电利用在28纳米制程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来开发22纳米制程技术,以进一步强化效能与密度。台积电的22纳米超低功耗(22ULP)及22纳米超低漏电(22ULL)技术适合物联网、射频与穿戴式装置等广泛的应用。

此外,台积电也将16纳米制程技术拓展到12纳米精简型(12FFC)制程,进一步改善功耗、效能与密度。在特殊技术方面,2018年,以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为基础的16纳米精简型射频(16FFC RF)制程,已证明可提供业界第一个量产的5G移动网络芯片。

先进制程方面,台积电7纳米制程技术已于2018年成功量产,并在快速量产上缔造了新的业界纪录,目前已完成超过40件客户产品设计定案,并预计于2019年取得超过100件新的客户产品设计定案。而第二代7纳米(N7+)技术于2018年8月进入试产,预计将于2019年进入量产。台积电表示,N7+将成为业界第一个商用极紫外光(ExtremeUltraviolet, EUV)微影制程技术。

台积电5纳米制程技术预计于2019年第二季进入试产,客户产品设计定案计划于,2019年上半年开始进行,并于2020年开始量产。此外,台积电3纳米技术也已经进入全面开发的阶段。

此外,刘德音在谈及台积电南京厂状况是表示,由于2019 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市场需求不振,目前南京厂的产能利用率有所下滑,而南京厂的12/16纳米制程也提供许多手机用产品,这也可能造成南京厂扩厂的速度减缓。

台积电迎超微大单 预估全年营收占比将逾25%

台积电迎超微大单 预估全年营收占比将逾25%

超微(AMD)下半年火力全开,强攻高端服务器、电竞笔电、商务笔电,以及人工智能(AI)等领域,今年中央处理器(CPU)与绘图处理器(GPU)两大业务高端新产品将全数采用台积电7纳米制程生产。随着超微大单报到,为台积电下半年接单注入强劲动能。

台积电不对单一客户与订单动态置评,强调对今年7纳米和本季采用极紫外光(EUV)微影设备量产的7纳米强化版接单信心十足,预估全年营收占比将逾25%。

台积电表示本季财测、下半年订单强劲成长、全年营收微幅成长的三大目标不变。

据了解,超微执行长苏姿丰亲自发表超微新一代Zen2核心的Ryzen处理器及Navi显卡,相关产品都由台积电操刀,也是超微第一批采用7纳米生产的芯片,在台积电7纳米助阵下,超微新产品颇受市场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超微新产品尽出,不仅台积电受惠大,也带旺不少中国台湾半导体厂。其中,超微旗下全球第一颗搭载PCIe Gen 4高速传输介面的高端处理器,由IC设计大厂群联独家供应PCIe控制芯片,挹注群联业绩可期。

业界认为,超微在中国台湾发表全球首颗采用7纳米制程的第三代Ryzen处理器和Navi显卡,预料可趁英特尔14纳米产能不足,火力全开,抢占商机。

超微先前主要晶圆代工伙伴为格芯(GLOBALFOUNDRIES),随着格芯先进制程布局放缓,超微转投台积电怀抱,所有7纳米产品都由台积电代工,成为台积电订单强劲成长动能。

三星发布3纳米路线图 半导体工艺物理极限将至?

三星发布3纳米路线图 半导体工艺物理极限将至?

近日,三星电子发布其3nm工艺技术路线图,与台积电再次在3nm节点上展开竞争。3nm以下工艺一直被公认为是摩尔定律最终失效的节点,随着晶体管的缩小将会遇到物理上的极限考验。而台积电与三星电子相继宣布推进3nm工艺则意味着半导体工艺的物理极限即将受到挑战。未来,半导体技术的演进路径将受到关注。

三星计划2021年量产3nmGAA工艺

三星电子在近日举办的“2019三星代工论坛”(Samsung Foundry Forum 2019)上,发布新一代3nm闸极全环(GAA,Gate-All-Around)工艺。外界预计三星将于2021年量产3nm GAA工艺。

根据Tomshardware网站报道,三星晶圆代工业务市场副总Ryan Sanghyun Lee表示,三星从2002年以来一直在开发GAA技术,通过使用纳米片设备制造出了MBCFET(Multi-Bridge-Channel FET,多桥-通道场效应管),该技术可以显著增强晶体管性能,从而实现3nm工艺的制造。

如果将3nm工艺和新近量产的7nmFinFET相比,芯片面积能减少45%左右,同时减少耗电量50%,并将性能提高35%。当天的活动中,三星电子将3nm工程设计套件发送给半导体设计企业,并共享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无人驾驶、物联网等创新应用的核心半导体技术。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14/16nm及以下的工艺多数采用立体结构,就是鳍式场效晶体管(FinFET),此结构的晶体管内部通道是竖起来而被闸极包围的,因为形状像鱼类的鳍而得名,如此一来闸极偏压便能有效调控通道电位,因而改良开关特性。但是FinFET在经历了14/16nm、7/10nm这两个工艺世代后,不断拉高的深宽比(aspect ratio),让前道工艺已逼近物理极限,再继续微缩的话,电性能的提升和晶体管结构上都将遇到许多问题。

因此学术界很早就提出5nm以下的工艺需要走“环绕式闸极”的结构,也就是FinFET中已经被闸极三面环绕的通道,在GAA中将是被闸极四面包围,预期这一结构将达到更好的供电与开关特性。只要静电控制能力增加,闸极的长度微缩就能持续进行,摩尔定律重新获得延续。

此次,三星电子3nm制程将使用GAA技术,并推出MBCFET,目的是确保3nm的实现。不过,三星电子也表示,3nm工艺闸极立体结构的实现还需要Pattern显影、蒸镀、蚀刻等一系列工程技术的革新,并且为了减少寄生电容还要导入替代铜的钴、钌等新材料,因此还需要一段时间。

台积电、三星竞争尖端工艺制高点

台积电也在积极推进3nm工艺。2018年台积电便宣布计划投入6000亿新台币兴建3nm工厂,希望在2020年动工,最快于2022年年底开始量产。日前有消息称,台积电3nm制程技术已进入实验阶段,在GAA技术上已有新突破。4月18日,在第一季度财报法说会中,台积电指出其3nm技术已经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在ICCAD2018上,台积电副总经理陈平强调,从1987年开始的3μm工艺到如今的7nm工艺,逻辑器件的微缩技术并没有到达极致,还将继续延伸。他还透露,台积电最新的5nm技术研发顺利,明年将会进入市场,而更高级别的3nm技术研发正在继续。

实际上,台积电和三星电子两大公司一直在先进工艺上展开竞争。去年,台积电量产了7nm工艺,今年则计划量产采用EUV光刻工艺的第二代7nm工艺(N7+),2020年将转向5nm。有消息称,台积电已经开始在其Fab 18工厂上进行风险试产,2020年第二季度正式商业化量产。

三星电子去年也公布了技术路线图,而且比台积电更加激进。三星电子打算直接进入EUV光刻时代,去年计划量产了7nm EUV工艺,之后还有5nm工艺。3nm则是两大公司在这场工艺竞逐中的最新赛程。而就以上消息来看,三星将早于台积电一年推出3nm工艺。然而最终的赢家是谁现在还不能确定。

摩尔定律终结之日将会到来?

虽然台积电与三星电子已经开始讨论3nm的技术开发与生产,但是3nm之后的硅基半导体工艺路线图,无论台积电、三星电子,还是英特尔公司都没有提及。这是因为集成电路加工线宽达到3nm之后,将进入介观(Mesoscopic)物理学的范畴。资料显示,介观尺度的材料,一方面含有一定量粒子,无法仅仅用薛定谔方程求解;另一方面,其粒子数又没有多到可以忽略统计涨落(Statistical Floctuation)的程度。这就使集成电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遇到很多物理障碍。此外,漏电流加大所导致的功耗问题也难以解决。

那么,3nm以下真的会成为物理极限,摩尔定律将就此终结吗?实际上,之前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几十年当中,业界已经多次遇到所谓的工艺极限问题,但是这些技术颈瓶一次次被人们打破。

近日,有消息称,IMEC和光刻机霸主ASML计划成立一座联合研究实验室,共同探索在后3nm节点的nm级元件制造蓝图。双方合作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发并加速极紫外光(EUV)技术导入量产,包括最新的EUV设备准备就绪;第二阶段将共同探索下一代高数值孔径(NA)的EUV技术潜力,以便能够制造出更小型的nm级元件,推动3nm以后的半导体微缩制程。

然而,衡量摩尔定律发展的因素,从来就不只是技术这一个方面,经济因素始终也是公司必须考量的重点。从3nm制程的开发费用来看,至少耗资40亿至50亿美元,4万片晶圆的晶圆厂月成本将达150亿至200亿美元。如前所述,台积电计划投入3nm的资金即达6000亿新台币,约合190亿美元。此外,设计成本也是一个问题。研究机构分析称,28nm芯片的平均设计费用为5130美元,而采用FinFET技术的7nm芯片设计费用为2.978亿美元,3nm芯片工程的设计费用将高达4亿至15亿美元。设计复杂度相对较高的GPU等芯片设计费用最高。半导体芯片的设计费用包含IP、Architecture、检查、物理验证、软件、试产品制作等。因此,业内一直有声音质疑,真的可以在3nm甚至是2nm找到符合成本效益的商业模式吗?

5纳米明年首季量产 台积电:全球最先进

5纳米明年首季量产 台积电:全球最先进

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对先进制程技术发展深具信心,业务开发副总经理张晓强表示,5纳米制程明年第1季量产,仍会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制程技术。

台积电今天在新竹国宾饭店举办技术论坛,总裁魏哲家表示,技术、制造与客户信任是台积电的3个支柱,台积电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技术与产能供应者,会全心全意与客户合作,绝不会跟客户竞争。

为满足客户需求,魏哲家指出,台积电过去5年共投入500亿美元投资产能,除12英寸晶圆外,8英寸晶圆产能也相当大,2018年出货1100万片,2013年至2018年复合成长率超过2位数百分点。

台积电今年资本支出仍将维持100亿美元以上水准,台积电2厂及5厂厂长简正忠表示,今年总产能将扩增至1200万片约当12英寸晶圆,将微幅增加2%,其中,以7纳米产能增加最多,总产能将超过100万片规模,将增加1.5倍。

至于制程技术进展,简正忠说,第2代7纳米制程良率已与第1代7纳米一样,将于第3季量产,5纳米制程也完成试产,预计明年第1季量产。

对于与对手三星间的竞争态势,张晓强不评论对手,不过,他表示,台积电5纳米制程明年第1季量产,有信心仍会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制程技术。

台积电包揽全球所有5G调制解调器代工订单

台积电包揽全球所有5G调制解调器代工订单

随着第一批5G智能手机逐步上市发售,5G调制解调器(MODEM,也被称为基带处理器)芯片成为手机厂商开始关注和采购的重要零部件。据台湾媒体最新消息,全球半导体代工巨头台积电已经拿下了全球所有纯芯片设计公司的5G调制解调器代工合同。

纯芯片设计公司也就是“无厂”芯片公司,他们只进行芯片产品设计和销售,并不开设芯片制造厂,而是将代工委托给了台积电这样的专业代工厂。

据台湾地区媒体报道,台积电负责代工的5G调制解调器,包括了美国高通公司的骁龙X50以及华为海思公司的巴龙系列芯片。

据业内人士透露,台积电已开始为高通和海思量产5G调制解调器芯片,并正在为2019年下半年台湾联发科公司Helio M70 5G调制解调器的生产做准备。这三家公司第一批5G调制解调器解决方案将使用台积电的7纳米工艺制造。

消息人士称,台积电还从Unisoc公司获得了5G调制解调器的订单,该公司此前被称为展讯锐迪科公司,隶属于大陆半导体企业紫光集团。Unisco公司计划于2019年年底或2020年初进行批量生产。

据报道,Unisoc原本计划推出一款使用英特尔调制解调器的高端5G智能手机芯片解决方案,但后来推出了自己的5G调制解调器。

Unisoc此前披露,其首个名为IVY510的5G调制解调器将使用台积电的12纳米工艺制造。

众所周知的是,三星电子是全世界第一家销售5G手机的智能手机厂商,该公司最近宣布,其5G通信芯片解决方案已投入批量生产,用于最新的高端移动设备。这些产品中包括三星的首个5G调制解调器解决方案Exynos Modem 5100,该解决方案使用三星的10纳米LPP工艺。

三星电子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消费电子巨头,旗下拥有内存、闪存等芯片业务,同时拥有大规模的半导体制造厂,因此三星电子能够依靠自家的工厂来生产5G调制解调器。

之前,在苹果和高通公司签署和解协议之后,英特尔公司宣布退出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未来也不再研发5G调制解调器,不过现有的4G调制解调器仍然会继续生产和支持。

调制解调器是智能手机内部两大最重要芯片之一,负责手机接入运营商的移动基站,另外一个芯片是应用处理器,相当于智能手机的“CPU”。也有一些厂商将调制解调器和应用处理器整合为一个芯片,即“手机系统芯片”(SOC)。

三星3nm工艺领先台积电1年领先Intel 3年 未来进军1nm

三星3nm工艺领先台积电1年领先Intel 3年 未来进军1nm

在晶圆代工市场上,三星公司在14nm节点上多少还领先台积电一点时间,10nm节点开始落伍,7nm节点上则是台积电大获全胜,台积电甚至赢得了几乎所有7nm订单,三星只有自家Exynos及IBM的7nm订单,台积电也因此宣传自己在7nm节点上领先友商1年时间。

再往后呢?三星、台积电也公布了7nm之后的6nm、5nm及3nm工艺了,其中在3nm节点上台积电也投资了200亿美元建厂,只不过他们并没有详细介绍过3nm工艺路线图及技术水平。

日前三星在美国的晶圆代工论坛上公布了自家的工艺路线图,FinFET工艺在7、6、5、4nm之后就要转向GAA环绕栅极晶体管工艺了,3nm节点开始使用第一代GAA工艺,官方称之为3GAE工艺。

基于全新的GAA晶体管结构,三星通过使用纳米片设备制造出了MBCFET(Multi-Bridge-Channel FET,多桥-通道场效应管),该技术可以显著增强晶体管性能,主要取代FinFET晶体管技术。

此外,MBCFET技术还能兼容现有的FinFET制造工艺的技术及设备,从而加速工艺开发及生产。

根据三星的路线图,他们2021年就要量产3GAE工艺了,这时候台积电也差不多要进入3nm节点了,不过台积电尚未明确3nm的技术细节,这意味着三星已经在GAA工艺上领先了。

根据IBS(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公司CEO Handel Jones的说法,三星3nm GAA工艺在技术上领先了台积电1年时间,领先Intel公司2-3年时间,可以说三星要在3nm节点上全面反超台积电及Intel公司了。

但是三星的野心不止于此,目前尚未有公司宣布3nm之后的半导体工艺,目前大家都认为摩尔定律在3nm之后就要彻底失效,遭遇量子物理的考验,而三星则希望借助GAA工艺开发2nm工艺,未来甚至要实现1nm工艺。

台积电核准新台币1217 亿元预算,扩充先进制程产能

台积电核准新台币1217 亿元预算,扩充先进制程产能

晶圆代工龙头厂台积电因应未来营运成长性,投资扩产持续大手笔,昨董事会决议,核准资本预算达约新台币1217.81亿元(约39亿人民币),做为扩充先进制程产能等用途。

台积电董事会昨核准资本预算达约新台币1217.81亿元,做为升级并扩充先进制程产能、转换部分逻辑制程产能为特殊制程产能、研发资本预算与经常性资本预算等。此外,台积电董事会并核准资本预算新台币35.2150亿元,以支应今年下半年的资本化租赁资产。

台积电今年资本支出维持约100~110亿美元,其中80%用在7纳米、5纳米、3纳米等先进制程产能建置与研发,10%用在先进封测支出,另10%会用于特殊制程上;台积电未来几年资本支出将维持100~120亿美元不变,以因应未来营运成长可达5~10%的目标。

台积电上半年营运表现虽不是很好,但看好下半年营运将强劲反弹,成长动能来自因新款智能型手机上市、5G、HPC与汽车电子订单大幅增多,7纳米制程需求尤其看好,采用深紫外光(EUV)的7+纳米制程也将量产,估计7纳米与7+纳米制程将贡献全年营收达25%。

新思7纳米IP获台积电250个设计案选用

新思7纳米IP获台积电250个设计案选用

新思宣布,其用于台积电7纳米制程技术的DesignWare逻辑库、嵌入式存储器、界面和类比IP已获得超过250个设计的选用(design wins),目前已经有近30家半导体厂商选择了新思7纳米DesignWare IP解决方案,为行动、云端运算及汽车等各式应用提供高效能、低功耗的系统芯片(SoCs),由于达成多项客户硅晶设计成功,DesignWare IP获得广泛的采用,也因此设计人员在整合IP时能更具信心,并大幅降低SoC整合的风险。

所谓的design wins是指厂商和客户一起研发客户端所需的IC,研发成功就能生意投入生产,其就称为design win。

台积电设计建构管理处资深处长Suk Lee表示,台积电与新思就多项制程进行密切合作,凸显了双方致力于为设计人员提供IP,以协助其解决关键设计的挑战,并快速进入量产。作为台积公司生态系统的资深伙伴,新思科技一直走在IP解决方案的前端。新思科技提供的应用于台积公司领先业界的7纳米制程技术的IP解决方案,能满足AI、汽车与云端运算等应用领域的SoC部署对于效能、功耗和芯片面积的要求。

新思IP营销副总裁John Koeter指出,为了满足当前AI工作量(AI workloads)、影片流量以及云端和边缘信息密集运作的需求,设计人员仰赖新思在最先进的高效能FinFET制程中,提供经过验证的IP解决方案。用于台积电7纳米制程、通过硅晶验证的DesignWare获得广大客户采用而取得广泛验证,能让设计人员以更少的风险推出差异化产品,加快上市时程。

目前应用于台积电7纳米与7纳米Plus制程的DesignWare IP组合已经上市。

三星布局FOPLP技术挑战台积电,抢夺苹果订单

三星布局FOPLP技术挑战台积电,抢夺苹果订单

为求技术突破,三星不只专注IC制程发展,更着眼于先进的IC封测,现阶段已开发出FOPLP(面板级扇出型封装)技术,试图提升自身先进封装能力,而FOPLP技术将与台积电研发的InFO-WLP(扇出型晶圆级封装)技术于未来Apple手机处理器订单中,一较高下。

先进封装技术的持续精进,使IC制造商竞争力大幅提升

针对三星 FOPLP与台积电InFO-WLP的技术比较,最大不同在于封装尺寸的大小差异,若依现行晶圆尺寸,InFO-WLP技术最大只能以12寸大小为主,但该技术却可透过垂直堆栈方式,将芯片整合于PoP(Package on Package)型式,强化整体元件的功能性。

而三星的FOPLP技术则是另一种思考模式,先将晶圆上的芯片切割好后,再置于方型载板中进行封装,而方型载板的面积最大为24寸×18寸,FOPLP技术将使整体封装数量大幅提升,并有效缩减成本。

在此竞争局面下,三星于半导体封装领域也积极布局,投入资源开发FOPLP技术,试图提升自身的先进封装能力,使其能与台积电技术相抗衡。

三星痛定思痛开发FOPLP技术,再次迎战2020年Apple手机处理器订单

三星开发FOPLP技术的原因,主要是2015年与台积电共同竞争Apple手机处理器订单失利所致。

当时台积电除了IC制程优势外,在封装技术方面,因自身拥有InFO-FOWLP技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至2020年为止Apple手机处理器的独家生产订单。在这样的失利情况下,三星痛定思痛,决定在2015年成立特别工作小组,目标开发先进封装FOPLP技术,且2018年正式应用于三星智能型手表Galaxy Watch的处理器封装应用中。

然而,三星虽有FOPLP技术的初步成果,但由于该封装技术仍有部分改进空间(芯片对位、填充良率等问题),后续三星 IC制程将搭配FOPLP封装技术,再次挑战2020年Apple手机处理器的代工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