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产“鹏霄”服务器下线投产

宁波产“鹏霄”服务器下线投产

6月21日,东华软件与华为联合宣布,基于鲲鹏处理器的“鹏霄”服务器产品在宁波国家高新区正式下线,预计年产量5万台以上。该服务器从首发到下线,仅半年时间,填补了宁波核心计算设备制造的空白,标志着宁波鲲鹏生态产业打造向前迈了一大步。

据介绍,“鹏霄”DHC-NB920系列服务器是基于华为KunPeng 920处理器开发的2U双路机架服务器,不论是能耗还是运行效率,均比同类产品大幅提升,可比肩国际主流品牌。未来,“鹏霄”服务器将应用于金融、数字媒体、游戏引擎等领域。

宁波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近日启动装修,大楼预计2020年8月底交付投用。服务器下线仪式上,东华软件、宁波工投集团、高新区投资集团代表签署了鲲鹏产业园建设合作协议,计划5年内投资100亿元,引进软件及相关企业200家,实现区域行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德塔森特、宁波联通、宁波电信和宁波移动则签下了1万台服务器首用协议。

基于鲲鹏处理器,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落成投产

基于鲲鹏处理器,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落成投产

近日,神州数码首个基于鲲鹏处理器的自主品牌服务器和PC生产基地——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在厦门市集美区国投安仁产业园正式落成投产。这不仅是神州数码与厦门市战略合作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也是神州数码深化自主创新布局,助推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发展重要一步。

厦门加速打造“服务器之都”

自2019年11月签署战略合作以来,神州数码与厦门市政府积极部署,协同创新,在以鲲鹏为核心的基础软硬件体系打造、生产基地建设以及超算中心等重点项目上不断创造令人瞩目的成绩。

疫情期间,神州数码厦门鲲鹏超算中心完成“云揭牌”,并与9家需求单位签署合作意向协议,积极响应中央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成功打造新型算力基础标杆范例。同时,神州数码全力推进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的建设,30天内完成选址,3个月内投产,刷新厦门集美招商引资新纪录,也为助力厦门数字经济和鲲鹏计算产业生态的加速发展打造核心载体。

厦门市副市长黄晓舟表示,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的落成,是厦门与神州数码基于鲲鹏计算产业战略合作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也是一个令业界振奋的新起点,期待它成为持续推动厦门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建设和区域产业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助力厦门的数字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同时,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也是厦门首个本地自主品牌的PC和服务器生产基地,它的落成投产,对厦门有着历史性的意义。

据悉,厦门市近日出台了《培育鲲鹏计算产业促进数字厦门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以整机制造为核心,加速推进鲲鹏计算产业的发展。未来,厦门市将与神州数码、华为等业内领先的科技企业携手,进一步推进厦门的鲲鹏计算产业发展工作,加速厦门打造“服务器之都”的步伐,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厦门形成千亿级鲲鹏产业集群。

神州数码与华为战略合作再升级

2019年以来,神州数码积极推动基于鲲鹏处理器的软硬件适配、打造鲲鹏超算中心等标杆项目,已成为率先参与鲲鹏计算产业生态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此次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的落成,不仅是神州数码自主创新领域的重要实践,也标志着神州数码与华为战略合作的再度升级。

据华为整机合作运营支持部总经理尹飞军介绍,一直以来,华为积极投入鲲鹏计算产业生态的建设,优先支持合作伙伴发展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的计算产品。神州数码集团是与华为全方位合作的核心伙伴,已经在全产业链展开多年合作。基于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集成能力、渠道生态基础,神州数码孵化基于鲲鹏的产业,有非常大的优势。

据了解,作为神州数码首个自主品牌服务器及PC产品生产基地,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将主要生产搭载鲲鹏处理器的神州鲲泰系列产品。目前,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已建成两条智能化产线,采用智能制造技术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并应用多项神州数码自主研发的支撑系统,可根据客户需求差异,进行敏捷、高效的柔性化生产,预计实现年产量40-60万台。

神州数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为表示,未来,神州数码将以神州鲲泰厦门生产基地为载体,与厦门市、华为和众多合作伙伴进一步携手,以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服务持续推动鲲鹏计算产业发展,以生态共赢带动全产业链价值提升,打造更多行业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应用示范。

在活动现场,神州数码还与麒麟软件有限公司、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15家合作伙伴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将展开覆盖数据库、操作系统、存储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并协力打造自主研发和行业解决方案能力,持续完善鲲鹏计算产业链,拉动营销生态,构筑协同发展新势能。

未来,围绕鲲鹏计算产业,神州数码还将在厦门本地建立自有园区、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打造神州数码特色的产业生态,与众多生态伙伴一道,搭乘“新基建”的快车,合力推动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和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厦门新基建提升加速度,为鲲鹏产业链注入新动能。

超10亿元! 华为鲲鹏整机制造项目落地成都

超10亿元! 华为鲲鹏整机制造项目落地成都

来自成都经信局的最新消息显示,2020年成都市首场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活动4月16日在成都锦城公园举行。在本次签约中,华为在成都建设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华为鲲鹏整机制造总部项目,成为了国内鲲鹏产业业界的关注焦点。

在本次签约现场,华为展示了由鲲鹏920处理器设计的长虹天宫系列服务器和PC整机,运行效果超过了市场主流的服务器、PC整机性能。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长虹控股集团与华为已经初步形成基于“鲲鹏”处理器的长虹天宫系统,率先联合建成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体系。

资料显示,华为鲲鹏处理器是ARM体系架构的中央处理器(CPU),鲲鹏产业涵盖以鲲鹏处理器为核心的软硬件产品研发、生产、应用及服务等各个环节。2019年9月,华为联合产业伙伴发布的《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指出,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在未来建立完善的开发者和产业人才体系,使产业链上下游均能分享红利,实现从开发商、厂商、用户到院所的多方共赢。

华为确认为国产台式机提供芯片,但不做整机

华为确认为国产台式机提供芯片,但不做整机

据财联社消息,针对“华为进军消费级台式机市场”的消息,华为集团高级副总裁张顺茂回应称:“华为确实为国产台式机提供芯片,型号为鲲鹏920S。”

同时,在谈及“市场传闻华为进军国内政府机构公务机市场”的消息时,张茂顺表示,“我们只提供台式机芯片,不做整机。”

此前,搭载华为鲲鹏920S处理器的“太行220”台式机则采用国内的中标麒麟、深度操作系统。

去年9月,华为宣布与山西百信达成合作协议,将生产基于鲲鹏处理器的“太行220s”台式机样机和“恒山”服务器。主要用于公务电脑市场,目前还只有一条生产线,预计还会再建设5条生产线,建成年产60万台主机的公务机基地。

据了解,“太行220s”台式机采用的CPU正是华为鲲鹏920s,基于ARMv8框架指令集自主研发“Taishan(泰山)”架构,内部集成4个大核或8个大核。

成都出新政 重点围绕紫光芯城、鲲鹏生态产业园等

成都出新政 重点围绕紫光芯城、鲲鹏生态产业园等

近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出台。《政策》明确将围绕独角兽岛、天府无线谷、紫光芯城、鲲鹏生态产业园等重点区域建设,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加快将成都科学城建设成为四川省数字经济示范基地的步伐。

据成都日报报道,该政策是成都市首个“区县级”数字经济发展鼓励政策。在项目落地方面,成都天府新区将对高能级500强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最高奖励500万元,对重点企业购房款最高补贴1000万元,租金第一年全免,第二、三年减半,并对重大产业项目加强用地保障。

当前成都科学城40平方公里核心区内已规划布局了独角兽岛、兴隆湖产业园等5大产业社区,聚焦人工智能、5G通信、信息安全、网络视听、集成电路5大重点领域。

其中,在集成电路方面,为鼓励核心技术研发,《政策》提出,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向IP提供商购买IP(含FoundryIP模块)进行研发,给予购买企业采购金额30%、年度总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补贴。

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独立购买集成电路设计专用EDA设计工具软件进行集成电路研发设计,给予购买企业实际购买费用(含软件升级费用)30%、年度总额最高不超过150万元的补贴。

对完成全掩膜(FullMask)工程产品流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给予首轮流片光罩及流片费用30%、年度总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补贴。对使用多项目晶圆(MPW)流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给予MPW直接费用50%、年度总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补贴。

支持企业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开展算法理论、开发平台、应用软件的研发。对年度开发软件及研发设备购买投入超过200万元的企业,按最高不超过上一年度上述投入费用的30%给予补助,年度总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此外,对企业、科研单位通过自主研发新获得的国内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软件著作权授权分别给予每件最高不超过3000元、3000元、500元一次性奖励。对企业、科研单位新获得欧盟、美国发明专利授权给予每件最高不超过1万元一次性补贴。

为了展数字经济企业专题投融资对接活动,建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集群。

西安又添新实力!与华为签署鲲鹏计算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西安又添新实力!与华为签署鲲鹏计算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12月23日下午,以“鲲鹏展翅 力算未来 共赢多样性计算时代”为主题的陕西鲲鹏计算产业峰会在西安举行,并进行了重点项目签约。

签约仪式上,西安市与华为公司签署鲲鹏计算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将整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共同建设鲲鹏生态创新示范园区。高新区与华为公司签署陕西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合作项目,用于推广及展示鲲鹏技术。

此外,深圳宝德公司与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签署陕西鲲鹏硬件制造合作项目,在高新区建设年产PC机15万台、服务器2万台的生产基地,将带动信息化上下游企业发展,率先实现信息技术国产自主可控。

未来华为将依托鲲鹏领先的技术能力,助力陕西数字经济持续飞跃发展,构建全国计算产业高地。

神州数码与厦门市共建鲲鹏产业基地

神州数码与厦门市共建鲲鹏产业基地

继中国移动后,神州数码再与厦门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推进基于鲲鹏基础软硬件体系的建设与合作,合力打造鲲鹏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及超算中心等重点项目。

神州数码今日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与厦门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鲲鹏超算中心、自主可控的服务器与PC生产基地、智慧城市、运营总部、资本合作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助力厦门建设鲲鹏产业生态基地。

公告显示,双方的合作将围绕鲲鹏超算中心多方面展开。首先,基于厦门市建设超算中心的规划,厦门市政府将支持公司参与市级鲲鹏超算中心建设。在具体执行上,厦门市政府拟通过向公司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并鼓励辖区内企业使用超算中心服务。

其次,公司计划通过2至5年的时间在厦门建设自主可控的服务器和PC生产基地,厦门市政府将对生产基地落地予以支持。同时,双方将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展开合作。具体来看,厦门市政府将支持公司关联企业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等领域参与厦门智慧城市建设。

记者注意到,为体现双方合作诚意,神州数码将在厦门设立华为业务运营总部,将公司华为业务板块转移至厦门结算并在当地纳税,厦门市政府也将予以政策支持。

另外,在资本合作方面,神州数码联手投资机构及实力企业,在厦门设立产业基金,借助资本驱动,吸引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落地厦门,厦门市政府发挥市产业基金的作用予以积极支持。

华为千万亿次国产超算平台落地沈阳

华为千万亿次国产超算平台落地沈阳

近日,记者获悉,由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130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平台在沈阳落地,在航空工业气动院(以下简称“气动院”)投入使用。此次引入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130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平台,将用于气动院计算流体力学研究领域的各项设计、研发和验证,有望大大提升我国现有航空系统的自主创新能力。

高性能计算是“国之重器”,被称为科技界皇冠上的明珠,在航空航天、石油勘探、工程模拟、环境监测、核工业等方面应用广泛,是支撑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际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飞行器气动力设计对于传统风洞试验的依赖已逐渐减弱,计算流体力学已成为型号研制过程中进行气动设计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构建软硬一体的高性能计算能力是气动院进行科研创新和型号研制的有效保障。

此次气动院引入千万亿次超算平台,满足了其在风洞试验、计算流体力学工程计算、试验数据分析、预研性课题研究计算等方面的需求,并携手华为公司在航空自主研发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开发、高性能计算技术提升等方面联合开展创新研究,双方将共同推进自主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孵化。

据悉,该平台的核心部件“鲲鹏920处理器芯片”具备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华为响应国家“自主创新”号召打造的顶尖高科技产品,此次气动院与华为的合作,对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气动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院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华为公司就自主研发的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民用化改造、建立民用领域流体计算云环境的自主可控软件体系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旨在将其自主研发的软件移植到国产超级计算中,在满足民用领域对计算流体力学技术的迫切需求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华为计算战略全景:自研芯片 软件开源 掘金2万亿市场

华为计算战略全景:自研芯片 软件开源 掘金2万亿市场

9月19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期间,华为详细阐述了基于“鲲鹏+昇腾”双引擎的计算战略,宣布开源服务器操作系统、GaussDB OLTP单机版数据库,开放鲲鹏主板,拥抱多样性计算时代。华为Cloud & AI产品与服务总裁侯金龙表示,华为通过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共同开拓万亿级的计算产业大蓝海。

侯金龙在演讲中表示,计算架构创新正进入黄金时代,充裕、高性能、多样性、绿色的算力将是智能社会发展的动力。华为的追求是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为世界提供最强算力、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华为将按照“量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的节奏投资芯片,持续演进,后向兼容。“作为业界唯一同时拥有计算架构中‘CPU、NPU、存储控制、网络互连、智能管理’5大关键芯片的厂商,华为战略投入‘鲲鹏+昇腾’双引擎,开源操作系统、数据库和AI计算框架,开放主板,通过软硬协同释放算力潜能,让算力触手可及、实现普惠AI。”

投入超2万名工程师自研“鲲鹏+昇腾”

据悉,华为从2004年开始投资研发第一颗嵌入式处理芯片,历经15年,目前投入超过2万名工程师,形成了以“鲲鹏+昇腾”为核心的基础芯片族。侯金龙表示,华为将以鲲鹏和昇腾作为根基,打造“一云两翼双引擎”的计算产业布局,持续构建开放生态。

其中,一云是指华为云。本次华为发布了基于“鲲鹏+昇腾”的112款华为云云服务,涵盖了IaaS、PaaS、EI、数据库、安全、IoT等领域。

两翼分别指智能计算业务、智能数据与存储业务。在智能计算领域,华为面向端、边、云,提供“鲲鹏+昇腾+x86+GPU”的多样性算力。此次华为还发布了全球训练最快的AI训练集群Atlas 900、算力强劲的AI推理和训练卡Atlas 300和AI训练服务器Atlas 800。在智能数据与存储领域,融合了存储、大数据、数据库、AI。

在鲲鹏和昇腾芯片上,华为将按照“量产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的节奏投资芯片,持续演进,并且每年推出一代,后向兼容。

硬件开放:发布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主板

华为对外提供主板、SSD、网卡、RAID卡、Atlas模组和板卡,优先支持合作伙伴发展服务器和PC等计算产品。

华为在会上发布了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主板。华为智能计算业务部总裁马海旭介绍,鲲鹏主板搭载两颗鲲鹏处理器,性能提升25%,可靠性提升15%,能效提升15%。

他表示,华为将开放鲲鹏主板,使能整机伙伴。鲲鹏主板将开放接口与设备规范,同时共享工程能力,提供整机参考设计。让合作伙伴开发出自有品牌的服务器和台式机产品。

据悉,华为已与同方电脑等企业展开合作。

同方股份首席运营官在会上称,今年年初与华为进行接触,拿到了鲲鹏主板的样品。这也让同方在主板的基础上能够更快做整机开发。

他介绍,同方与华为合作的产品,单核跑分1491,多核跑分6300,能够提供流畅4K体验,赶上了国际上主流的处理器性能。据悉,同方未来也会在服务器、笔记本等产品上与华为展开合作。

软件开源:开源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AI计算框架

华为开源操作系统、数据库和AI计算框架,使能伙伴发展自己品牌的产品并为开发者提供覆盖端、边、云的全场景开发框架。

华为Cloud & AI产品与服务总裁侯金龙介绍,华为的服务器操作系统EulerOS,具备三级智能调度,多进程并发时延缩短60%;智能自动优化,Web服务器性能提升137%。

华为还宣布将于2019年12月31日开源服务器操作系统,2020年6月开源GaussDB OLTP单机版数据库,2020年第一季度开源MindSpore全场景AI计算框架。其中,开源版本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名称为openEuler,开源版本的数据库名称为openGauss。openGauss数据库可覆盖企业70%以上的数据库业务场景。华为将支持基于openEuler的合作伙伴发行商业版操作系统,支持各行业主流应用和软件开发商把软件和应用迁移到基于openEuler的操作系统上。华为还计划与深之度、中标麒麟、天津麒麟、中移苏研、普华等伙伴联合推出openEuler开源社区。

侯金龙在采访中表示,计算产业硬件是基础,处理器是核心,而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是灵魂。华为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上投入了2000多人,数据库上投入1000多人,把这两个开源出来,让更多合作伙伴开发自己行业的应用,更好的支持生态发展。未来华为也会进一步加大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上的开发,在开源社区与合作伙伴一起让产品更丰富、更完善,让产业链更健康。

有机构预测,2023年全球计算产业市场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中国市场的规模也将达1万亿元人民币。侯金龙称,华为愿意与合作伙伴共享这个市场红利。

此外,为了更好地支持计算产业生态的发展,华为还宣布推出沃土计划2.0,将在未来五年,投入15亿美元发展产业生态。具体而言,包括培训赋能、沃土高校、开放实验室、联合营销、创新基金、沃土工场等 一系列措施。

胡厚崑:不直接对外销售处理器 未来两年发布6款芯片

胡厚崑:不直接对外销售处理器 未来两年发布6款芯片

昨日,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展示了华为全系列处理器,包括支持通用计算的鲲鹏系列、支持AI的昇腾系列、支持智能终端的麒麟系列和支持智慧屏的鸿鹄系列。

2017年至今,四大系列共发布10款处理器。胡厚崑透露,在未来两年,也就是2010年-2021年(注:应是2020年),华为还会发布6款芯片,包括两款麒麟芯片(型号未透露),依旧为每年发布一款;三款昇腾芯片:预计2020年发布的昇腾610、昇腾320、2021年发布的昇腾910,一款鲲鹏芯片预计2021年发布的鲲鹏930。

胡厚崑表示,华为不直接对外销售处理器,而是主要以云服务的方式,面向客户开放部件,包括主板等硬件、服务器操作系统等软件、应用开发和迁移的使能。

除了“不直接对外销售处理器”之外,胡厚崑昨天还首次发布华为的四大整体计算策略,包括:基于架构创新、投资全场景处理器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商业策略、构建开放生态进行布局。他还透露,预计到2023年,计算产业的规模将超过2万亿美元。

在投资全场景处理器方面,胡厚崑说,处理器是整个计算产业最基础的部分,经过多年投资努力,华为已经发布了多个系列的处理器,包括支持通用计算的鲲鹏系列,支持AI的昇腾系列,支持智能终端的麒麟系列,以及支持智慧屏的鸿鹄系列。他说,未来将持续不断地对处理器进行投资,将来还将推出一系列处理器,面向更多的场景。

在构建开发生态方面,4年前华为首次发布的沃土计划发展了130多万开发者和14000多家ISV(合作伙伴)。昨日,华为升级了沃土计划,投资15亿美元,希望使开发者的规模扩大到500万人,使能全球合作伙伴发展应用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