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中芯国际14纳米供应链 这家公司科创板IPO过会

打入中芯国际14纳米供应链 这家公司科创板IPO过会

6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2020年第44次审议会议召开,会议结果显示,同意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上市(首发)。

资料显示,正帆科技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上海市,是一家致力于为泛半导体(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光伏、半导体照明等)、光纤通信、医药制造等行业客户提供工艺介质和工艺环境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帆科技的主营业务包括:(1)气体化学品供应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及配套服务;(2)高纯特种气体的生产、销售;(3)洁净厂房配套系统的设计、施工。

从业绩来看,在过去几年中,正帆科技业绩保持着高速平稳增长,2017-2019年,其营收分别为7.07亿元、9.21亿元、11.86亿元,相对应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051.63万元、6003.35万元、8302.28万元。

近年来,正帆科技在工艺介质供应系统业务中逐渐向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技术壁垒更高的领域迈进,并在与诸多国内外竞争对手竞争中脱颖而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达成合作。

在客户群体方面,正帆科技的客户主要包括中芯国际、京东方、三安光电、亨通光电SK海力士、德州仪器、上海新昇、重庆超硅、惠科集团等。截至目前,中芯国际和京东方为其重要的两大客户。值得一提的是,正帆科技已成功打入大陆领先的中芯国际14纳米制程Fab厂的供应链体系,并为其提供特气、大宗气体相关设备及系统服务。

据招股说明书(上会稿)显示,正帆科技此次拟发行新股不超过6,423.544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拟募资4.42亿,其中0.81亿用于用于新能源、新光源、半导体行业关键配套装备和工艺开发配套生产力提升项目,1.82亿用于超高纯砷化氢、磷化氢扩产及办公楼建设项目,另外1.8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正帆科技表示,从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看,目前中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阶段,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公司将充分利用行业发展契机,立足于原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优化自身技术实力,聚焦于提升气体及化学品全流程服务的能力,扩大产品线和经营规模,增强行业竞争力。

实施“300mm硅片二期”项目 上海新昇获16亿元增资

实施“300mm硅片二期”项目 上海新昇获16亿元增资

2020年6月16日,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硅产业”)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向全资子公司上海新昇增资实施募投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部分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向全资子公司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新昇”)进行增资。

公告显示,沪硅产业于2020年4月首次公开发行A股620,068,200股,每股发行价人民币3.89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412,065,298.00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127,675,510.47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284,389,787.53元。

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用300mm硅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二期项目” (以下简称“300mm硅片二期”)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300mm硅片二期”的实施主体为沪硅产业全资子公司上海新昇,项目总投资额为217,251.0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净额175,000.0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拟投入金额159,907.29万元。

为保障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沪硅产业拟对上海新昇增资1,600,000,000元,其中募集资金增资1,599,072,851.27元(含募集资金借款转增股本500,000,000元),自有资金增资927,148.73元。本次增资完成后,上海新昇注册资本将由78,000万元变更为238,000万元,沪硅产业仍持有上海新昇100%的股权。

沪硅产业表示,本次公司使用部分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向全资子公司上海新昇进行增资主要是基于募投项目建设需要。募集资金的使用方式与用途符合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方向,有助于满足项目资金需求,保障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符合募集资金使用安排及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况。

四强联手 长三角支持长鑫12英寸存储器基地项目建设

四强联手 长三角支持长鑫12英寸存储器基地项目建设

6月6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合作事项签约仪式上,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业务合作协议签约。

Source:视频截图

据新民晚报报道,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业务合作协议由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苏州瑞红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约。

据官网介绍,长鑫存储于2016年5月在安徽合肥成立,是一家一体化存储器制造商,专业从事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DRAM)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建成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并投产。DRAM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电脑、服务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领域,市场需求巨大并持续增长。

此次与长鑫存储签约的公司,各自在集成电路领域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苏州瑞红是国内知名的电子化学品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著名的专业生产微电子化学品的工厂,公司主要生产光刻胶、配套试剂、高纯化学试剂等黄光区湿化学品,应用于FPD(LCD、TP、OLED、CF)、LED、IC等相关电子行业,与国内大部分相关厂商保持业务联系。

苏州瑞红先后承担过国家“85公关”项目、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863”重大专项,国家级重大专项02项目等,拥有数项国家发明专利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宁波江丰电子是国内知名的电子靶材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营业务为高纯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各种高纯溅射靶材,包括铝靶、钛靶、钽靶、钨钛靶等,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主要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域)、平板显示器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据悉,该公司产品已经成功地在中芯国际、台积电、英特尔、格芯、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世界主流的半导体、平板显示等电子信息产业中批量销售,并在国际领先的半导体FinFET(FF+)7nm技术得到量产应用,打破了国外企业对靶材产业的长期垄断,结束了我国依赖进口的历史。

而上海新昇半导体则是重要的硅片供应商,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7.8亿元,新昇半导体的成立翻开了中国大陆300mm半导体硅片产业化的新篇章,将彻底打破我国大尺寸硅材料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使我国基本形成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带动全行业整体提升产品能级,同时也将带动国内硅材料配套产业的发展。

根据官方介绍,新昇半导体第一期目标致力于在我国研究、开发适用于40-28nm节点的300mm硅单晶生长、硅片加工、外延片制备、硅片分析检测等硅片产业化成套量产工艺;建设300毫米半导体硅片的生产基地,实现300毫米半导体硅片的国产化,充分满足我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对硅衬底基础材料的迫切要求。

此次集成电路产业4家企业签约,支持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可谓是强强联手,无疑将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

促进300mm大硅片项目二期发展 沪硅产业拟收购上海新昇剩余股权

促进300mm大硅片项目二期发展 沪硅产业拟收购上海新昇剩余股权

5月31日,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硅产业”)发布公告称,拟收购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新阳”)持有的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新昇”)1.5%的股权。

根据公告,沪硅产业与上海新阳于5月29日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沪硅产业拟以现金2995.8912万元收购上海新阳持有的上海新昇1.5%的股权。

资料显示,上海新昇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7.8亿元,新昇半导体的成立翻开了中国大陆300mm半导体硅片产业化的新篇章,将彻底打破我国大尺寸硅材料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使我国基本形成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带动全行业整体提升产品能级,同时也将带动国内硅材料配套产业的发展。

根据官方介绍,新昇半导体第一期目标致力于在我国研究、开发适用于40-28nm节点的300mm硅单晶生长、硅片加工、外延片制备、硅片分析检测等硅片产业化成套量产工艺;建设300毫米半导体硅片的生产基地,实现300毫米半导体硅片的国产化,充分满足我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对硅衬底基础材料的迫切要求。

在股东方面,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新昇股东由沪硅产业和上海新阳两家公司组成,其中沪硅产业认缴注册资本76830万元,持股98.5%,上海新阳认缴注册资本1170万元,持股1.5%。

本次交易完成后,沪硅产业将持有上海新昇100%的股权。沪硅产业表示,这将有利于其贯彻公司的战略决策和经营理念,提高其运营和决策管理效率,实现公司整体资源有效配置,促进上海新昇加快实施集成电路制造用300mm硅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二期项目和长期稳定发展。

本次交易不会导致公司合并范围发生变化,不存在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况,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本次交易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会对公司现金流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沪硅产业正式登陆科创板

沪硅产业正式登陆科创板

今日(4月20日),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硅产业”)A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交易,证券简称为“沪硅产业”,证券代码为“688126”。

根据上市公告书,沪硅产业本次公开发行6.20亿股新股,发行价格为3.89元/股,其中4.50亿股为无流通限制股票,战略投资者在首次公开发行中获得配售的股票数量为1.42亿股。在本次公开发行后,沪硅产业的总股本为24.80亿股。

截至午间休盘,沪硅产业股价为9.20元/股,涨幅为136.50%。

国产半导体硅片先锋 股东阵营强大

资料显示,沪硅产业主要从事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半导体硅材料产业控股平台,目前分别持有上海新昇98.50%、新傲科技89.19%和Okmetic 100%的股权。招股书介绍称,沪硅产业是中国大陆率先实现300mm半导体硅片规模化销售的企业,打破了我国300mm半导体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0%的局面。

作为肩负着提升半导体硅片国产化率重任的企业,沪硅产业股东阵营强大。本次发行前,上海国资委旗下的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盛集团”)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大基金”)为沪硅产业并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为30.48%。本次发行后,国盛集团与国家大基金依然为公司并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为22.86%,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除了国盛集团和国家大基金外,沪硅产业的主要股东还包括上海武岳峰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嘉定工业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沪硅产业本次发行中,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虹集团”)中国保险投资基 金(有限合伙)参与战略配售,其中华虹集团获配股数1278.92万股,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比例为2.06%。本次发行后,华虹集团将持有沪硅产业0.52%股权。

募资总额24.12亿元 主要用于扩产

上市公告书显示,沪硅产业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24.1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2.84亿元。根据招股书,本次所募集资金净额将按轻重缓急顺序投资于集成电路制造用300mm硅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二期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集成电路制造用300mm硅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二期项目总投资额21.72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金额17.50亿元,本项目将提升300mm半导体硅片生产技术节点并且扩大300mm半导体硅片的生产规模。项目实施后,公司将新增15万片/月300mm半导体硅片的产能。

据招股书披露,沪硅产业作为中国大陆率先实现300mm半导体硅片规模化销售的企业,300mm半导体硅片部分产品已获得格罗方德、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电子、长江存储、华润微电子等芯片制造企业的认证通过。截至2019年9月30日,沪硅产业300mm半导体硅片认证通过的客户数量已达49家,已成为多家主流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供应商。

目前,上海新昇虽然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绝对金额较小,这次募投项目主要是对已有产品300mm半导体硅片的产能扩张,项目的实施将实现沪硅产业300mm半导体硅片的技术和产能升级,提升300mm半导体硅片在其主营业务中所占比重。

市场占比较小 国产半导体硅片任重道远

尽管技术上取得一定突破,但目前沪硅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少挑战。首先在经营业绩上,近年来沪硅产业的营业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仍为负值,处于亏损状态。

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9月,沪硅产业营业收入分别为2.70亿元、6.94亿元、10.10亿元和10.7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9081.32万元、-9941.45万元、-1.03亿元和-1.57亿元。

对于尚未盈利的原因,沪硅产业表示,公司300mm半导体硅片仍处于毛利为负的亏损阶段,使 得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报告期内,公司尚未盈利,系300mm半导体硅片产品处于发展初期亏损较高的经常性因素与行业周期性波动引起市场需求变化的偶发性因素叠加影响所致。

据初步预测,沪硅产业2020年一季度营业收入的区间为4.00亿元至4.4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区间为48.48%至64.1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4720万元至-652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49.41万元至7649.4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区间为- 7250万元至-886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210.64万元至6820.64万元。

此外,如今全球半导体硅片行业市场高度集中,目前全球前五大半导体硅片企业规模较大,合计市场份额达93%。其中,日本信越化学市场份额27.58%,日本SUMCO市场份额24.33%,德国Siltronic市场份额14.22%,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市场份额为16.28%,韩国SK Siltron市场份额占比为10.16%。相比之下,硅产业集团规模较小,占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份额2.18%。

近年来,在产业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国内半导体硅片行业的新建项目也不断涌现。伴随着全球芯片制造产能向中国大陆转移的长期过程,中国大陆市场将成为全球半导体硅片企业竞争的主战场,沪硅产业未来将面临国际先进企业和国内新进入者的双重竞争。

事实上,无论对于沪硅产业或整个国产半导体硅片产业而言,未来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如今随着沪硅产业正式登陆科创板,将有望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进一步加大硅片产研投入、加速国产半导体硅片进口替代。

研究报告咨询:0755-82838930-2101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128855903(Linna)

加入集邦半导体交流群,请加微信:DRAMeXchange2019

【一周热点】512GB SSD价格或跌破新低;富士康高功率芯片工厂疑已开建;邱慈云出任上海新昇CEO

【一周热点】512GB SSD价格或跌破新低;富士康高功率芯片工厂疑已开建;邱慈云出任上海新昇CEO

富士康高功率芯片工厂疑已开建

富士康深耕半导体产业的意图已经越来越明显,在业界近期讨论富士康拟在珠海建晶圆厂传闻之时,富士康在济南的高功率芯片工厂项目似乎已悄然开工。

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官网消息显示,3月15日,富士康高功率芯片生产项目举行桩基开工仪式,该建筑公司负责项目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场区市政以及安装工程等。

据其介绍,该项目是济南市引进的富士康高科技产业项目,主要为年产36万片8寸硅基功率器件和12万片6寸SiC功率器件的工业厂房。项目总占地630.6亩,一期占地318亩,一期总投资50亿元,建筑面积24万平米。

3月15日,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亦发布新闻稿称,济南临空经济区组织举行富能高功率芯片生产项目桩基开工仪式,该项目情况基本与上述项目一致。富能半导体由陈昱升与济南富杰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各占股40%、60%,后者为富士康与济南产发集团合作筹建。

邱慈云出任上海新昇CEO

硅片厂商上海新昇官网发布新闻稿称,5月5日上午公司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及临时股东大会,选举李炜博士担任公司董事长,李晓忠先生不再担任董事长及董事职务;硅产业集团(NSIG)委派邱慈云博士担任公司董事职务;董事会聘任邱慈云博士为公司CEO。

资料显示,新任董事长李炜出生于1971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李炜是上海新昇的法定代表人,此前在上海新昇担任董事兼CEO,同时在硅产业集团担任执行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职务。

在这次人事变动中,李炜从CEO升任董事长,邱慈云接棒担任新CEO。新CEO邱慈云出生于1956年,在半导体产业有着超过27年的经验,先后就职于台积电、华虹NEC、华虹NEC、Silterra、中芯国际等企业。2011年,邱慈云出任中芯国际CEO兼执行董事,2017年因个人原因请辞。

512GB SSD价格或跌破新低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半导体研究中心(DRAMeXchange)研究显示,今年NAND Flash产业明显供过于求,SSD厂商大打价格战导致PC OEM用SSD价格大跌,预期512GB与1TB SSD合约均价在年底前有望跌破每GB 0.1美元的历史新低水平,这将使得512GB SSD取代128GB,成为仅次于256GB的市场第二大主流规格。

据集邦咨询最新的调查显示,2019年第二季主流容量PC-Client OEM SSD合约均价已连续六个季度下跌,其中SATA SSD合约均价较前一季下跌15-26%、PCIe SSD部分则下跌16-37%。原因包括NAND Flash市场持续严重供过于求,SSD领导厂商为求积极去化手中64/72层库存大打价格战,以及Intel 3D QLC SSD带来的比价效应等。

展望第三季,尽管在传统销售旺季与苹果新机备货需求加持下,需求端较上半年有机会好转,且多数NAND Flash原厂放缓扩产计划并宣布减产抑制供给量,但是考虑到产业链库存水位仍偏高下,预期第三季SSD主流容量合约价持续走跌的机率仍偏高,但跌幅可望收敛。

深圳印发集成电路发展行动计划

日前,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关于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行动计划》提及,到2023年,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整体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设计业销售收入突破1600亿元,制造业及相关环节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引进和培育10家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深圳将通过政府引导基金设立集成电路子基金,基金目标规模500亿元,首期为100亿元。

《若干措施》则从健全完善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加大投融资力度、完善人才体系等多方面制定具体措施,为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如对从事集成电路EDA设计工具研发的企业,每年给予EDA研发费用最高30%的研发资助,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等。

Q1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3697万台

集邦咨询指出,第一季因受到CPU缺货,农历新年假期,以及市场买气低迷的影响,预期市场整体状况并不乐观,但由于美系品牌积极布局,出货量相较去年同期仅小幅衰退。由于CPU供货优先不同,美系品牌在此次CPU缺货潮中并未受太大影响,而台系双A则较为显著。

具体而言,惠普蝉联12季出货冠军,第一季出货量达923万台,年增2.6%;第二名戴尔第一季出货量达到757万台,季增幅与年增幅皆超过22%;联想因CPU供应不足,第一季出货量为667万台,年减15.5%;苹果排名第四,第一季的出货量同比提升约10%,达315万台;华硕出货达254万台排名第五,宏碁则以251万台排名第六。

上海新昇官宣:李炜出任董事长、邱慈云出任CEO

上海新昇官宣:李炜出任董事长、邱慈云出任CEO

日前,业内传出原中芯国际CEO邱慈云出任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新昇”)CEO,如今该消息已得到了上海新昇的官宣确认。

上海新昇官网发布新闻稿称,5月5日上午公司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及临时股东大会,选举李炜博士担任公司董事长,李晓忠先生不再担任董事长及董事职务;硅产业集团(NSIG)委派邱慈云博士担任公司董事职务;董事会聘任邱慈云博士为公司CEO。

资料显示,上海新昇成立于2014年6月,由上海新阳、兴森科技、张汝京博士技术团队及新傲科技发起。前不久,上海新昇的第一大股东硅产业集团以4.82亿元购买了第二大股东上海新阳所持有的上海新昇26.06%股权。如今交易已完成,硅产业集团持有上海新昇98.50%股份并取得控制权。

上海新昇总投资68亿元,其中一期投资22亿元,目标致力于在我国研究、开发适用于40-28nm节点的300mm硅单晶生长、硅片加工、外延片制备、硅片分析检测等硅片产业化成套量产工艺;建设300毫米半导体硅片的生产基地,实现300毫米半导体硅片的国产化。2018年底,上海新昇月产能达到10万片,预计2020年底前将实现月产30万片产能目标,最终将达到100万片的产能规模。

作为国内首个300mm大硅片项目的承担主体,上海新昇备受关注,包括这次人事变动亦引起了业界的注意。

资料显示,新任董事长李炜出生于1971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李炜是上海新昇的法定代表人,此前在上海新昇担任董事兼CEO,同时在硅产业集团担任执行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职务。

在这次人事变动中,李炜从CEO升任董事长,邱慈云接棒担任新CEO。

业界对新CEO邱慈云并不陌生,其出生于1956年,在半导体产业有着超过27年的经验,先后就职于台积电、华虹NEC、华虹NEC、Silterra、中芯国际等企业。2011年,邱慈云出任中芯国际CEO兼执行董事,2017年因个人原因请辞。

事实上,上海新昇在这一时间点发生高管变动应该不算太意外,因为其公司本身亦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新管理者的加入或有望为其带来新变化。

近期,硅产业集团从上海新阳手中收购上海新昇26.06%股权以取得控制权,其亦取得了Okmetic和新傲科技的控制权,正在把三家硅片企业整合在一起。“这可形成合力进行突破攻关、不再分散作战,对于12吋抛光片、外延片工艺及良率的提升以及SOI等技术的突破均有所利好。”某业内人士认为。

在此情况下,上海新昇一方面面临着产能提升的压力,另一方面亦迎来与新傲科技等整合上市的新阶段,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这次实战经验丰富的新CEO邱慈云能否为上海新昇带来积极影响、推动大硅片国产化进程,我们且拭目以待。

上海新阳转让上海新昇26.06%股权交易完成

上海新阳转让上海新昇26.06%股权交易完成

日前,上海新阳发布公告称,公司向上海硅产业转让上海新昇26.06%股权的交易已经完成。

2019年3月18日,上海新阳董事会通过《关于公司拟与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的议案》,拟将所持有的上海新昇26.06%的股权转让给上海硅产业。上海硅产业采用增发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进行交易,交易对价略经调整最终约为4.82亿元。

公告显示,上海新昇与上海硅产业均双方均已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了工商变更事宜。工商变更完成后,上海硅产业在上海新昇持股98.50%,上海新阳在上海新昇持股1.50%、在上海硅产业持股7.51%。

此外公告指出,本次交易相关的审计报告及资产评估报告已于2019年4月18日完成国资备案程序。至此,本次交易已经完成。

上海新阳表示,本次交易是公司自身及上海新昇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 略,预计使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增加约2.5亿元的净利润。

上海新阳:拟转让上海新昇26.06%股权

上海新阳:拟转让上海新昇26.06%股权

3月18日,上海新阳发布公告表示,因上海新昇经营发展需要,公司拟将持有的上海新昇26.06%的股权转让给上海硅产业,上海硅产业采用增发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进行交易,交易对价为48,236.23万元。

交易完成后,上海新阳将获得上海硅产业147,136,600股份,仍持有上海新昇1.5%的股权,上海硅产业持有上海新昇股权增加为98.5%。

上海新昇是国内少见的300mm(12英寸)大硅片生产商,于2014年6月成立,以“彻底打破我国大尺寸硅材料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发展目标。

媒体报道,2018年底上海新昇月产能达到10万片,2020年底前上海新昇将实现月产能30万片产能目标,最终将达到100万片的产能规模。

此外,上海新昇还是科创板热议标的,早前,上海新阳曾在互动平台披露,上海新昇曾有收到《科创板优质企业信息收集表》。

上海新昇再过中芯验证,国内半导体有望自给自足?

上海新昇再过中芯验证,国内半导体有望自给自足?

近日,上海新昇再度通过客户验证,有舆论认为未来可能会影响市场供需及台湾地区厂商的报价。

为提升中国硅晶圆自制率,上海新昇半导体由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博士成立于 2014 年 6 月,座落于临港重装备区内,是中国 02 专项 300mm 大尺寸硅片项目的承担主体,虽然是上海昇阳的子公司,但最大股东为大基金旗下的上海硅产业投资,第一期投资 22 亿元人民币,预计总投资为 68 亿元。

上海新昇在 2018 年底月产能已达到 10 万片,且希望能在 2020  年底前达成月产 30 万片的产能目标,最终扩大到 100 万片的规模。且继受到华力微电子采用后,又如期通过了中芯国际的验证,虽然出片量仍不高,但官方表示已转亏为盈,这对中国半导体业算是相当大的鼓舞。

此前日本硅晶圆大厂 Sumco,决定砍掉武汉新芯的硅晶圆订单时,引起市场关注。武汉新芯做为中国关注的项目,拥有最大的12 吋晶圆厂,但在抢夺硅片供应时,仍然敌不过三星等国际大厂。

台厂表示影响不大

我国半导体需求相当大,但硅片仍然大多仰赖进口,尤其是日本,光日本信越和 SUMCO 两家的产能总和就占全球近 2/3 以上。尤其 300mm 半导体级的硅晶圆成为产业链缺失的一环,甚至被政府认为是国家安全战略发展的关隘,所以上海新昇的发展成为指标,不过目前上海新昇还未通过武汉新芯的验证,预计可能在春节前会有消息。

虽然台湾地区此前有半导体厂商呼吁开放硅晶圆进口已解缺货之急,不过最终仅采用 8英寸以下的国产硅晶圆。台湾地区经济部门对开放 12 英寸硅晶圆仍然持保留态度,仅允许项目进口。而如环球晶圆表示,目前大尺寸硅晶圆产能多已跟客户谈好长约,对订单冲击并不大。合晶则指出,目前公司已生产 8 英寸为主,与上海新升不重叠,影响很小。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政府半导体政策支援下,上海新昇通过认证并不意外,但实际质量及良率表现尚待观察,是否能走出中国市场才会是关键,目前而言,国际大厂也不太可能只因价格就转单给上海新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