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达25亿元的广东芯聚能半导体项目奠基

总投资达25亿元的广东芯聚能半导体项目奠基

据南沙投资报道,近日,广东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在广州南沙举行奠基活动。

资料显示,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聚焦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元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将建成面向新能源汽车主驱动器的核心功率半导体芯片设计、器件与模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2018年9月,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和芯聚能半导体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标志着这家企业正式落户南沙,也标志着应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南沙落地。芯聚能将建设IGBT模块和传感器设计、研发与生产基地,IGBT模块被业内称之为新能源汽车的“CPU”,即是控制新能源汽车电能的“大脑”。

据金羊网此前报道,芯聚能项目总投资达25亿元。项目第一阶段将建设用于新能源汽车的IGBT和SiC功率器件与模块生产基地,同时实现工业级功率器件规模化生产。第二阶段将面向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的汽车功率模块、半导体器件和系统产品,延伸并形成从芯片到封装、模块的产业链聚集。

格科微嘉善项目正式开业,预计年产值超百亿

格科微嘉善项目正式开业,预计年产值超百亿

9月1日,格科微电子(浙江)有限公司开业典礼在嘉善举行。

据了解,格科微电子(浙江)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25.4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和年产12亿颗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生产能力,该项目用地124亩(首期开工建设60亩),项目全部达产后,全部达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元。

资料显示,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公司主要从事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以及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销售。国内第一颗量产的CMOS图像传感芯片,第一颗基于BSI工艺的5M像素CMOS图像传感芯片等都出自格科微电子。

而格科微电子(浙江)有限公司是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23日,生产产品涵盖集成电路及相关电子产品、摄像头模组及其配件和相关辅助材料等,其主要产品CMOS图像传感芯片可用于功能手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同时还有特殊的图像传感器满足行车、监控、安防等需求。

截止2018年年底, 格科微电子(浙江)有限公司已获得17项CMOS图像传感器方面的核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于2018年入选嘉善县“独角兽”培育企业、嘉兴市第二批“四新”经济示范企业。

格科微电子是国内知名的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公司,掌握了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设计和算法完整的自主知识权。企业自2010年起连续9年获得“中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称号,并被评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汉威科技拟募资5.9亿元建设MEMS传感器封测产线等项目

汉威科技拟募资5.9亿元建设MEMS传感器封测产线等项目

近日,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威科技”)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汉威科技拟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58,604,561股(含),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20%。

根据公告,汉威科技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9亿元(含),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资于MEMS传感器封测产线建设,新建年产150万只气体传感器生产线,新建年产19万台智能仪器仪表生产线,以及物联网系统测试验证中心建设。

其中,MEMS传感器封测产线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2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2.1亿元,拟新建一条年产3,820万只MEMS传感器的封装测试生产线,主要产品为MEMS气体传感器、MEMS湿度传感器(统称环境传感器)和MEMS压力/流量传感器,主要应用领域为消费类电子、智能家居、医疗、汽车、智能穿戴、工业控制等。

新建年产150万只气体传感器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1.9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1.8亿元,拟新建一条年产150万只气体传感器的生产线。项目的主要产品是电化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包括工业电化学传感器、民用电化学传感器、大气监测电化学传感器、呼出气体检测电化学传感器、NDIR红外气体传感器、粉尘传感器、荧光气体传感器和PID气体传感器等。

项目生产的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低浓度CO、H2S、NH3等有毒有害气体,光学传感器主要检测微量有机蒸汽和CO2、CH4等惰性气体。产品在工业安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大气环境、楼宇安全、家居环境、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

新建年产19万台智能仪器仪表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1.4亿元。该项目为新建一条年产19万台的智能仪器仪表生产线。项目的主要产品为探测器(包括点型探测器、线型探测器)、报警控制器、便携式检测仪。生产线一方面扩充了公司仪器仪表生产线产能,另一方面立足高端产品,进行产品智能化升级。

本项目新建的产线具备以下创新优势:可满足市场需求变化,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化生产模式;智能产线整体工序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具备深度实时采集产品状态数据,工序数字化采集率显著提升;导入WMS和AGV系统,优化物流方式,实现按需自动无人配送物料。

物联网系统测试验证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575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5621万元。该项目拟通过建设物联网系统测试验证中心,为公司提供物联网系统方案终端、传输及应用相关的研究测试环境。本项目能提升公司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关键环节的测试验证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公司物联网产品性能、设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提高公司物联网产品的性能和行业竞争力。

 

达墨科技跨足电竞市场 专业级滑鼠DACA GM-100霸气登场

达墨科技跨足电竞市场 专业级滑鼠DACA GM-100霸气登场

达墨科技跨足电竞市场,成立专业电竞品牌 TOPMORE GAMING,今年7月首度发表专业级电竞滑鼠DACA GM-100,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顶级手感,提供绝佳舒适度与防滑握感,无可匹敌的精准度与惊人效能,为玩家量身打造出最强配备!

高端游戏级光学传感器

内建高端游戏级光学传感器PixArt PMW3360,支援高达12000DPI设定,确保滑鼠移动的流畅度及准确追踪,满足所有电竞玩家的基本需求,弹指之间即刻称霸战场。提供4阶识别率调整,可依据不同游戏战场,精准克敌。

最高品质OMRON原厂微动开关

采用OMRON原厂微动开关D2FC-F-7N(10M),耐用度高达 1,000万次按压,不但反应灵敏,精准反馈,点击触感舒适、回弹清脆。

轻松设定巨集、灵敏度与回报频率

5个自订按键可以编辑巨集指令,储存于内建512KB存储器,即使切换到不同的PC使用,设定也不会失效。透过专属软体设定,可让玩家自订DPI设定,回报频率亦可通过软体调整: 125/250/500/1000Hz,让玩家在激烈的游戏战场中随时切换。

自订360度专属RGB酷炫光效

令人惊艳的360度全环绕式RGB动态灯效,可透过专属软体进行个人化设定,让玩家打造出个人专属色彩和灯光效果,以最潮装备轻松主宰游戏世界,在战场中光芒四射。

产品特色:

– 达墨科技电竞滑鼠产品特色

■ 采用欧姆龙原厂微动开关

■ 回报频率可通过软体调整:125/250/500/1000Hz

■ 高端游戏级光学传感器PixArt PMW3360

■ 专业6键游戏滑鼠,512KB内建存储器

■ 支援高达12000DPI设定

■  4阶识别率调整,可依据不同游戏战场,精准克敌

■ 具有5个自订按键,可设定每个键功能的巨集模式

■ 可自订个人化360度RGB酷炫光环

产品规格:

– 达墨科技电竞滑鼠产品规格

■型号:GM-100

■尺寸:126.5x66x41.6mm

■重量:151g

■额定电压:5V

■适用电脑系统:Windows 7/8/10

■存储器:内建512KB存储器

■BSMI认证:R45257

■保固:原厂一年保固,免费提供技术支援

关于Topmore Gaming

Topmore Gaming为达墨科技旗下电竞品牌,拥有专业研发团队,2018年正式与启英高中合作,成立全新电竞战队“大魔启英”,以玩家体验的角度,结合酷炫外型与强悍技能,积极开发顶级电竞战备,挑战无限可能!

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暨华证科技 嘉定验证联合实验室落成启用

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暨华证科技 嘉定验证联合实验室落成启用

蔚华科技子公司IC验证服务商华证科技,大中华区新据点嘉定验证联合实验室今(16日)落成启用,蔚华科技董事长陈有谅、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芯物科技相关负责人及华证科技总经理林正德共同揭幕剪彩。嘉定验证联合实验室位于上海嘉定芯天地产业园内,为华证科技与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今年3月启动之战略合作项目,华证科技为首家进驻国家智能传感器联合实验室的芯片验证服务商。

陈有谅董事长表示,嘉定验证联合实验室自启动合作到顺利落成要特别感谢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的大力支持,嘉定验证联合实验室已在6月份试行,随时可以提供验证服务,未来嘉定不只是张江验证服务中心服务链的延伸,就近服务昆山、苏州、南京等地客户,更会为产业园内的IC设计厂商提供最及时的验证服务。华证科技林正德总经理表示,这次扩大上海验证服务据点亦是展现华证科技深耕大陆市场,永续经营的决心,新据点在崭新的验证环境与设备之下,会提供客户更优质全面的服务。

嘉定验证联合实验室将协同张江验证服务中心,提供RA可靠度验证为主的服务项目,在半导体的寿命测试外,同时提供测试板的客制化制板服务;并备有高管脚数MK4 ESD测试机台可提供高管脚数芯片的静电测试,有效缩短客户验证时间;针对提升车用电子功能安全需求,华证科技也提供功能安全ISO26262认证辅导服务,倾力协助客户产品质量提升,加速上市时程。 

重庆到2022年力争累计建成4-5条晶圆线

重庆到2022年力争累计建成4-5条晶圆线

日前,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制定了到2025年基本建成链群完整、生态完备、特色明显、发展质量效益显著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重镇的主要目标。

为实现目标,《行动方案》提出要巩固提升智能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两大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装备产业、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消费品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和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推动支柱产业向高端迈进。

其中,集成电路作为智能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行动方案》对其发展作出了详细规划,包括提出到2020年力争累计建成3条晶圆线,到2022年力争累计建成4-5条晶圆线等。

集成电路重点发展方向+重点工程

《行动方案》指出,重庆市集成电路领域需巩固提升电源管理芯片、存储芯片、驱动芯片,培育壮大先进工艺生产线、人工智能及物联网芯片、集成电路设计,研发方向包括下一代存储、宽禁带半导体、硅光集成、异质异构微系统集成。

根据《行动方案》,集成电路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涵盖了IP与设计、制造、封测、材料等各产业链关键,具体包括:

加大对集成电路相关IP、KNOW—HOW的积累、引进和保护力度,引进培育图形处理、人工智能、智能传感、汽车电子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FabLess企业,提升芯片设计供给能力。推动现有功率半导体领域IDM企业加快产能建设和新品研发,发展高端电源管理芯片。提升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发展水平。聚焦大尺寸、窄线宽晶圆制造环节,与国内外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共建IDM模式为主的存储芯片生产线,继续做好国际先进工艺Foundry引进,推动MEMS、化合物半导体等多品种、小批量特殊工艺线建设。发展CSP、WLP和MCP等先进封装工艺,形成与设计、制造相匹配的封测能力。加快PCB、衬底片、靶材、电子级化学品等原材料发展,构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

此外,《行动方案》还制定了集成电路发展三大重点工程:

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聚焦现有基础较好领域,在2019年启动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功率半导体等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创建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集成电路设计业集聚区建设工程:建设市级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仿真和检测等公共服务,到2020年力争累计引进培育集成电路设计企业50家,到2022年力争累计引进培育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00家。

多规格晶圆线建设工程:推动现有企业规划晶圆线尽快启动建设,加大在谈项目跟进,到2020年力争累计建成3条晶圆线、到2022年力争累计建成4—5条晶圆线。

《行动方案》提出,在本地人才培养方面要推动在渝高校与国内著名大学、科研院所、知名企业联合举办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学院或二级学院;加快在集成电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建设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和市级一流学科和国家级、市级一流专业点。

传感器+集成电路协同发展

此外,智能传感器亦为智能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行动方案》要求重庆加大智能传感器领域龙头企业引进力度,推动现有传感器生产企业与集成电路企业深化合作,加强基于MEMS架构的智能化产品、组件及生产工艺研发,提高传感器质量。

根据《行动方案》,重庆将重点发展车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位置传感器,智能终端用惯性传感器、重力感应传感器和指纹识别传感器,工业机器人用二维/三维视觉传感器、力矩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

《行动方案》提出传感器+集成电路协同发展工程,要求加强MEMS与集成电路工艺共性技术和兼容性、小体积、低成本封装工艺等技术工艺研究,推动现有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企业开放流片及封测业务,加快传感器新品研发投放。

2022年目标突破1000亿元

近年来,重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此前已陆续出台《重庆市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支持政策》、《重庆市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实施方案》、《重庆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支持发展政策,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思路日渐清晰。

目前,重庆已聚集了SK海力士、紫光集团、华润微电子、上海超硅等众多知名集成电路产业。据悉,重庆集成电路已安排了4个百亿级任务,目标到2022年集成电路销售收入预计突破1000亿元,其中装备材料100亿元、设计企业200亿元、封装测试300亿元、生产制造400亿元。

清华大学西南智能微系统研究院落户重庆

清华大学西南智能微系统研究院落户重庆

4月7日,清华大学与重庆两江新区签署合作协议,由清华大学从技术层面提供支持的西南智能微系统研究院将落户两江新区。

据悉,西南智能微系统研究院将由清华大学提供技术支持,主要针对汽车传感器与微系统、公共安全传感器与微系统两大研究方向,围绕新一代智能芯片、MEMS微系统、高端传感器以及综合应用等方向从事基础及应用科学研究。

该研究院承担着技术引进及企业孵化功能,将加强于清华大学相关研究机构及其他科研团队的紧密合作,积极引进在智能微系统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团队,同时搭建核心运营团队,成立成果转化中心,孵化及引进一批优质创新企业集聚两江新区。

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教授方红卫表示,该研究院将以西南地区智能微系统产业的整合和梳理为基础,加速引导产业集聚、形成吸附效应。接下来将着手研究院的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工作细节和时间表,为加速项目落地建设打下基础,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随着汽车电子市场持续升温以及汽车智能化的大趋势发展,MEMS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重要信息源,是汽车中应用最多的传感器。据统计,目前一台传统中高配汽油车拥有超过90个MEMS传感器(含磁传感器)。

目前,重庆两江新区已聚集了长安、北京现代等9家整车企业,并有20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建立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为该研究院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公告安全方面,传感器作为信息感知系统亦日益展示其重要性。据悉,结合微系统技术、利用传感器网络对公共安全进行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已成为公安信息化重要的一环。

重庆十分重视传感器产业发展,曾于2017年印发《重庆市加快传感器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除了这次与清华大学合作外,2018年11月重庆邮电大学与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MEMS惯性传感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深圳征集2019年人工智能项目,重点支持芯片、传感器等研发及产业化

深圳征集2019年人工智能项目,重点支持芯片、传感器等研发及产业化

2018年,广东省正式发布《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推动多个人工智能产业集约集聚发展,其中深圳为主要集聚区之一,在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城市排行榜中位列第三,并在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日前,深圳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征集人工智能项目的通知》,表示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圳发改委组织征集2019年人工智能项目。根据《通知》,2019年人工智能项目的支持重点涵盖了高端芯片、关键部件、传感器、软件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并且围绕多个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应用。

具体包括:1.云端智能处理器芯片、终端智能控制芯片、异构计算芯片等高端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2.高性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边缘计算智能控制器、自主导航智能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研发及产业化。3.高性能图像传感器、高精度惯性传感器、高性能工业传感器、智能声纹传感器等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4.基于自主知识产权计算框架的通用人工智能软件、面向人机协同的高端人工智能软件系统、人工智能开源平台的研发、产业化和应用。5.围绕制造业、物流、能源以及教育、医疗卫生、体育、住房、交通、助残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应用。

事实上,目前深圳已聚集了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包括华为、腾讯、中兴通讯、平安科技、优必选、云天励飞、大疆、捷通华声等,并由成立了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深圳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深圳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院,不少科技企业亦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如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等。

随着深圳继续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将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

江西省打造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  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IC设计和封测等领域

江西省打造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 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IC设计和封测等领域

日前,江西省政府正式印发《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京九高铁即将开通的背景下,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京九(江西)产业带发展壮大的主导产业和突破口,打造物联江西特色化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

据介绍,近年来江西省陆续引进众多电子信息企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近五年产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70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第10位,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575家,超百亿企业达到4家。

《规划》指出,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的近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京九沿线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基本成型,产业带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初步建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带;远期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生态逐步完善,高质量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基本建立,着力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在空间布局上,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按照“一轴、四城、十基地”进行总体布局。其中,一轴是以京九高铁沿线经过的南昌市、九江市、吉安市、赣州市四个城市相连形成的经济走廊为轴;“四城”是指依托九江市、南昌市、吉安市、赣州市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城;“十基地”是指重点培育十个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在产业分布上,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围绕PCB、半导体照明、新型光电显示、新型电子材料、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设计和封测、虚拟现实、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物联网解决方案、云计算服务解决方案等重点发展方向,京九沿线各市、县(区)和产业园选准发展重点,形成差异化、互补联动的产业格局。

其中,在智能传感器方面,《规划》指出要立足“感知江西”,大力推动智能传感器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加快智能传感器产品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电子、医疗电子、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的规模应用。

在IC设计和封测方面,《规划》鼓励现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大IC研发投入,强化本地芯片设计能力,积极引进封装测试企业,支持与先进IC相配套的电子材料生产,稳步提升本地芯片设计、封测能力。

具体而言,芯片设计方面,主要发展无线充电芯片、低功耗蓝牙芯片、触控芯片、触控显示整合芯片等,拓展先进IC设计领域,扩大业务规模,积极引进先进企业,不断壮大本地芯片设计能力;封装方面,重点研发自动焊线为第二点压球焊接方法、先进的铜线焊接技术、先进的多芯片组件封装技术;材料方面,大力发展高纯溅射靶材材料、硅材料、锗材料等配套材料,着力发展无线充电芯片、低功耗蓝牙芯片、触控芯片、触控显示整合芯片等芯片设计和产业化。

在《规划》中,其他重点发展方向中亦多处涉及芯片相关,如移动智能终端方面提到要全力攻克移动智能终端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技术,重点发展支持5G高频应用的射频器件、电源管理芯片、多媒体应用芯片、连接芯片等配套元器件产品等;汽车电子方面亦指出加快算法芯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新型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

2018年初江西省经信委曾发布江西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情况。据介绍,江西省集成电路产业逐步培育了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封装测试和基础材料等企业,形成了南昌、吉安和赣州的产业格局,引进了联智集成、创成微电子、芯创光电、芯成微电子以及睿宁等企业。

为支持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规划》中还列出了相关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从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支撑体系三大方面推动产业带发展,并将在江西省发展升级引导基金下,设立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发展子基金。

河南省发力8大产业  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力争达1000亿元

河南省发力8大产业 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力争达1000亿元

日前,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8个发展行动方案,包括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环保装备和服务、尼龙新材料、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5G、新一代人工智能等8大产业,为上述产业的发展指出了目标和方向。

其中,《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发展目标:经过3-5年努力,智能传感器产业成为全省新兴领域标志性产业。具体包括:

1.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建成较完善的智能传感器产业体系,提升重点领域应用水平,智能传感器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

2.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组建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河南分联盟,建成省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争创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建设MEMS(微机电系统)研发中试平台、智能传感器检测检验平台、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检测检验平台,协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3.集聚发展效应显著。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初具规模,产业链和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完善。洛阳、新乡市智能传感器及集成电路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培育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1—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

该方案还在附件中列有近期重点任务清单,包括规划建设智能传感谷、加快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积极筹办第二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建设智能传感器公告服务平台、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等9大重点任务。

方案中指出,智能传感器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已成为支撑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基础产业,市场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产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高度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2017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年)》,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

经过多年发展,河南省传感器产业已具备加速突破基础,骨干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形成一定规模和技术实力,在气体传感、热释电红外传感、气象传感、智能水表等细分领域优势明显,但产业规模偏小、持续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生态不完善等问题仍然突出,与国内智能传感器产业先进地区存在明显差距。

面对机遇和挑战,河南省大力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对支撑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