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76亿元,兆易创新已出售全部中芯国际H股股票

约7.76亿元,兆易创新已出售全部中芯国际H股股票

6月29日,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易创新”)发布公告称,应公司资金规划要求,为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减少账面金融资产比重,公司境外全资子公司芯技佳易微电子(香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技佳易”)自2020年2月起陆续择机出售所持中芯国际H股股票。截至目前,芯技佳易已出售所持全部中芯国际H股股票,总交易金额折合人民币约7.76亿元。

2017年12月,芯技佳易以每股10.65港元价格,认购中芯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股份50,003,371股。

兆易创新表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相关新金融工具准则等有关规定,公司将所持中芯国际股票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科目核算。公司本次出售股票交易,不影响公司当期利润及期后利润。以上数据为公司初步核算数据,最终情况以注册会计师年度审计确认后的结果为准。

套现30亿元?大基金一期再减持两家半导体公司

套现30亿元?大基金一期再减持两家半导体公司

近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基金一期”)再现减持动作。6月12日,三安光电和兆易创新均发布公告称,大基金一期拟减持公司股份。

根据三安光电公告,截止公告披露日,大基金一期持有三安光电股票460,927,232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1.30%。大基金一期自披露该减持计划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2%,即81,568,498股。

而根据兆易创新的公告,截止公告披露日,大基金一期持有兆易创新股票39,203,728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8.33%。大基金一期自披露该减持计划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即4,707,806股。

至于减持金额,按照双方在6月12日的收盘价(三安光电:23.78元/股;和兆易创新:230.03元/每股)计算,此次大基金一期将共计套现约30亿元,其中通过三安光电套现约19.4亿元,通过兆易创新套现约10.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基金一期是第二次减持兆易创新,在2020年3月30日-2020年4月7日期间,大基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兆易创新股份3,210,337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总金额7.98亿元。

对于大基金一期此次减持公司股份原因,三安光电和兆易创新公告称,实现股东良好回报。近期大基金一期多次宣布减持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除了兆易创新和三安光电外,还包括汇顶科技、国科微、以及晶方科技等。

都在说NOR闪存,那它的市场增量在哪?

都在说NOR闪存,那它的市场增量在哪?

在闪存市场上,尽管人们关注重点多集中于3D NAND等主流产品,但是随着物联网、智能汽车以及TWS耳机等消费电子的发展,NOR闪存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成为存储芯片中另一个重要增长点。日前,武汉新芯全线量产50nm高性能SPI NOR Flash产品,容量覆盖16MB到256MB,也令业界对NOR闪存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物联网、TWS耳机 拉动NOR闪存市场需求

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件当中,NAND和NOR是人们最熟悉的两个产品类型。NAND型闪存具有容量大、单位存储容量成本低等特点,因而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但是NOR型闪存读写速度更快,也有其发展的空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TWS耳机等下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对NOR闪存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目前,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更多MCU、传感器被集成其中,各功能单元的数据、程序存储都需要更高容量与性能的嵌入式闪存,NOR闪存更加适合这类需求。”赛普拉斯工程人员告诉记者,与手机、计算机等设备相比,一般的物联网模块的系统更简单,处理数据更少,对存储空间要求较低,一般在几兆至几百兆之间。此时,采用NOR闪存是更好的选择。

随着技术的进步,将常见的设备接入互联网已逐渐成为趋势。无论是传统家电如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电饭煲等,还是新兴的设备如扫地机器人、蓝牙音箱等,或是户外常见的各种智能设备,都将成为物联网的接入设备,进而成为NOR闪存的下游应用设备。虽然任何一个领域单独的市场空间都不大,但将各种细分品类相加后便构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研究机构发布的《2019年物联网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2022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预计到202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将达70亿元。而受益于物联网市场的爆发,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NOR闪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甚至一度出现缺货的局面。

消费电子则是NOR闪存的另外一个重要市场,尤其在苹果、华为、小米等品牌相继推出TWS耳机之后,NOR闪存市场就变得更加火热。根据兆易创新总经理何卫的预期,可穿戴产品尤其是以TWS耳机为代表的产品爆发式增长,有望成为NOR闪存市场增量的主要驱动力。

汽车智能化 为本土企业提供新机遇

NOR闪存市场上主要包括赛普拉斯、旺宏、美光、华邦电、兆易创新等几家主要厂商。由于前些年价格走低,国际大厂如美光科技和赛普拉斯等逐步淡出NOR闪存市场,或转向高容量领域,这为本土企业发展NOR闪存提供了机遇。

有研究报告显示,在市场需求升温的情况下,NOR闪存市场的下行周期已经过去,中国台湾地区厂商旺宏、华邦电,以及中国大陆厂商兆易创新的后续发展看好。

兆易创新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达32亿元,比2018年同期增长42.62%。兆易创新主营业务涵盖存储芯片、MCU与传感器,其中NOR闪存是兆易创新最早进入发展的领域。目前,兆易创新NOR闪存产品累计出货量已经超过100亿颗。根据CINNO Research产业研究,兆易创新NOR闪存全球市场份额在2019年第二季度实现突破,上升至全球第四,第三季度跃居全球第三。

汽车电子将是国内NOR闪存供应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市场新机会。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自动驾驶的技术层次正从仅提供驾驶辅助的Level 2,延伸至Level 3,乃至于Level 4,这对存储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ADAS、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等对中高容量NOR闪存的需求尤为强烈。

根据赛普拉斯存储器产品部门执行副总裁Sam Geha的介绍,在汽车ADAS中,多个摄像头都需要由NOR闪存进行启动,差不多82%的汽车摄像头都是由NOR闪存启动的。而ADAS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2%,因而NOR闪存也将增势强劲。而AEB系统大多通过车前雷达与车内感应镜头来侦测前方突如其来的情况,若驾驶人来不及反应,系统就会介入强制刹车。由于需要高响应速度,所以也对NOR闪存的高容量与读写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兆易创新副总裁舒清明表示,汽车行业走向智能化和互联化为存储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兆易创新看到这一趋势,并从2014年开始布局汽车市场,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不断投入资源。

汽车电子等新兴应用对NOR闪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符合车规市场标准,产品具备可扩展、高密度、高性能的接口,提供代码和数据存储以及瞬时启动功能等。这就要求本土企业在加强研发的同时,加强产品零缺陷的质量管理以及长期供货能力等。

兆易创新43亿元定增结果出炉

兆易创新43亿元定增结果出炉

6月4日,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易创新”)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显示,公司本次发行的新增股份已于2020年6月3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毕登记托管及限售手续。

公告称,兆易创新本次向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 (GIC Private Limited)、葛卫东、毕永生、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青岛城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家发行对象共发行实际发行数量为21,219,077股,发行价格为203.7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4,324,023,511.06元,扣除与发行有关的费用人民币41,586,055.74元(不含增值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4,282,437,455.32元。

实际发行数量为21,219,077股,发行价格为203.7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4,324,023,511.06元,扣除与发行有关的费用人民币41,586,055.74元(不含增值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4,282,437,455.32元。

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股份登记后,兆易创新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本次发行完成后,兆易创新前十名股东情况将发生改变,其中葛卫东本次获配736.09万股,获配金额15亿元,持股比例将从3.06%提升至4.48%,成为兆易创新第五大股东,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获配978.52万股,获配金额19.94亿元,登记完成后将成为兆易创新第九大股东,持股比例2.17%。

根据2020年3月3日兆易创新发布的《兆易创新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修订稿)》等公告,兆易创新此次募集资金净额42.82亿元,将用于DRAM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DRAM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方面,兆易创新通过本项目,研发 1Xnm 级(19nm、17nm)工艺制程下的 DRAM 技术,设计和开发 DDR3、LPDDR3、DDR4、LPDDR4 系列 DRAM 芯片。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有助于公司丰富自身产品线,有效整合产业资源,巩固并提高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综合竞争力。

兆易创新表示,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完毕后,公司将新增对DRAM产品的销售,扩大存储器产品的种类与规模,存储器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将提升,收入构成将更加丰富,并能大幅提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后续发展空间,为公司经营业绩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保证。

兆易创新Q1营收同比增长76.51% 将研发1Xnm以下DRAM

兆易创新Q1营收同比增长76.51% 将研发1Xnm以下DRAM

近日,兆易创新发布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兆易创新共实现营收8.05亿元,同比增长76.5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23.24%。兆易创新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同比大涨,主要受消费类、物联网市场同期需求增加,而2019年第一季度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市场需求疲软。

资料显示,兆易创新主要产品为闪存芯片产品、微控制器产品、以及2019年新增加的传感器产品,其中闪存芯片产品主要为NOR Flash和NAND Flash两类。2020年第一季度,兆易创新研发支出1.06亿元,同比增长64.65%。

当前,兆易创新正在积极布局扩充其产品线,2019年,兆易创新依据业务经营情况调整公司组织架构,组建完成了存储+MCU+传感器为核心的三大事业部架构,现有的业务布局分为存储、MCU和传感器三大方向。

对于2020年的的发展战略,兆易创新表示,2020年,公司将继续围绕发展战略和方向,持续加大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提高存量市场占有率,把握新兴领域增量市场,在强化技术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将大力推进产品线和产能的布局。

其中,在NOR Flash产品方面,2020年兆易创新将实现55nm工艺产品全面量产,并提升产品容量,针对5G基站、AIOT、智慧城市、可穿戴式应用等领域持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多样化产品。

在NAND Flash产品上,2020年兆易创新将实现24nm工艺平台产品量产,同时针对SLC NAND产品,提升产品容量,推出中高容量解决方案,以满足移动终端、智能化产品及中高容量市场需求,在5G带动的AIOT领域持续开辟新增长点。

在MCU产品方面,兆易创新将不断加强产品安全功能,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功能丰富的无线MCU。同时配合通用MCU产品,拓展电源管理和电机驱动控制产品,为消费、工业和新能源技术提供低功耗高性能电源解决方案。

传感器产品方面,在光学方向上,思立微将在2020年进一步完成超小封装透镜式光学指纹产品、超薄光学指纹产品、大面积TFT光学屏下指纹等创新产品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并推出柔性大面积光学指纹;在超声方向上,将基于已研发成功的超声换能器结构及工艺,搭配边缘端的信号处理系统,进一步拓展其在人机交互、体征监测及汽车电子等方向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大陆闪存芯片设计企业,兆易创新也在积极整合产业资源,布局DRAM产品领域,进一步拓展并丰富公司产品线,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2019年9月,兆易创新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43亿元,用于DRAM芯片自主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开发目标为研发1Xnm级(19nm、17nm)工艺制程下的DRAM技术,设计和开发DDR3、LPDDR3、DDR4、LPDDR4系列DRAM芯片。

兆易创新表示,2020年将继续推进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拟募集资金不超过约43亿元,用以研发1Xnm级工艺制程下的DRAM技术,进一步扩大公司存储器产品的种类与规模。此外,公司将继续推进合肥12英寸晶圆存储器研发项目合作,探讨在DRAM产品销售、代工、以及工程端的多种合作模式。

7.98亿元 国家大基金减持兆易创新股份1%

7.98亿元 国家大基金减持兆易创新股份1%

4月8日,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易创新”)发布股东减持股份公告称,兆易创新:公司于2020年4月8日收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大基金”)发来的《兆易创新股份减持结果告知函》,大基金本次减持计划已履行完成。

据披露,在2020年3月30日-2020年4月7日期间,大基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兆易创新股份3,210,33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总金额7.98亿元。

公告显示,2017年8月29日,国家大基金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该次权益变动后,国家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股份22,295,000股,占兆易创新当时总股本的11.00%。2018年5月22日,兆易创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股,转增完成后,国家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的股份也增至31,213,000股,持股比例依然为11%。

不过,因重大资产重组、股权激励计划等事项,兆易创新总股本在本次权益变动前增加至321,075,826股,国家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股份依然3,121.30万股,但持股比例被动稀释至9.72%。

此次大基金减持完成后,仍持有兆易创新股份28,002,66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72%。兆易创新表示,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变化。

7.98亿元 国家大基金减持兆易创新股份1%

7.98亿元 国家大基金减持兆易创新股份1%

4月8日,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易创新”)发布股东减持股份公告称,兆易创新:公司于2020年4月8日收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大基金”)发来的《兆易创新股份减持结果告知函》,大基金本次减持计划已履行完成。

据披露,在2020年3月30日-2020年4月7日期间,大基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兆易创新股份3,210,33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总金额7.98亿元。

公告显示,2017年8月29日,国家大基金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该次权益变动后,国家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股份22,295,000股,占兆易创新当时总股本的11.00%。2018年5月22日,兆易创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股,转增完成后,国家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的股份也增至31,213,000股,持股比例依然为11%。

不过,因重大资产重组、股权激励计划等事项,兆易创新总股本在本次权益变动前增加至321,075,826股,国家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股份依然3,121.30万股,但持股比例被动稀释至9.72%。

此次大基金减持完成后,仍持有兆易创新股份28,002,66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72%。兆易创新表示,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变化。

多家半导体公司市值破千亿 跨国收购成行业一大特色

多家半导体公司市值破千亿 跨国收购成行业一大特色

去年至今,科技股的疯狂上涨引领了一波结构化的牛市行情。其中又以半导体公司涨得最欢。刚上市不久的斯达半导前两天刚刚开板,连续23个涨停板,上市两月不到,市值就涨了10倍有余,这种脱离企业经营常识的涨法,着实令市场大开眼界。

实际上,除了斯达半导这匹涨幅黑马,从去年9月份开始至今,半导体公司的阵营里,更是陆陆续续诞生了四家市值超过千亿的企业。与此同时,各家公司背后身价飞涨的老板,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截止上周五,韦尔股份虞荣仁最新持股市值504.72亿元,较一年前增长530.9%;汇顶科技张帆最新持股市值588.84亿元,较一年前增长236.5%;闻泰科技张学政最新持股市值217.31亿元,较一年前增长171.2%;兆易创新朱一明最新持股市值98.14亿元,较一年前增长91.9%。

相较于公司本身在资本市场的知名度,这些半导体企业的老板似乎要低调许多,除了一些业内人士,鲜有人知道他们。不过,就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大佬,却在过去几年主导了一起又一起的跨国并购,引发行业关注。

韦尔股份:“蛇吞象”拿下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厂商北京豪威

韦尔股份2007年成立于上海张江,尽管创始人虞荣仁是90年代毕业于清华无线电专业的高材生,但公司创始至今很长一段时间做的却是半导体分立器件的贸易代理工作,与高科技的芯片研发设计企业搭不上丝毫关系。

熟悉电子元器件代理的人都知道,代理商做的是倒买倒卖的生意,赚的其实就是差价。或许是意识到业务本身的局限性,2013年韦尔股份开始了一系列半导体上游设计研发公司的收购工作,涉及领域包含电源管理芯片、直播芯片、射频芯片、传感器芯片等。

但总体来看,这些收购来的公司对韦尔股份的营收结构影响并不大。2017年韦尔股份在上交所上市,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的电子元器件代理及销售业务仍然占据了总营收的79.01%,其贸易代理商的烙印依然无法抹除。

真正为韦尔股份带来角色上的实际变革,是公司对北京豪威的收购。

尽管名字上叫做北京豪威,但实际上这家公司真实的业务运营主体是OmniVision Technologies,Inc.,中文名“豪威科技”,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知名半导体设计公司,曾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于2016年初完成私有化并成为北京豪威的全资子公司。

豪威科技的核心业务是提供数字成像的解决方案,主要设计并销售高性能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与日本索尼、韩国三星并称为全球领先的三大主要图像传感器供应商。豪威科技全球手机、汽车、安防CIS市占率分别为全球第三、第二、第一。

2017年上市后不久,韦尔股份就对北京豪威发起过一次收购,不过由于北京豪威内部股东反对,本次收购正式流产。

不过,韦尔股份收购北京豪威的意愿并未断过,2018年经过一系列努力,韦尔股份向北京豪威发起了第二次收购,收购方案最终与当年9月落地,韦尔股份通过发行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方式,作价近160亿元收购北京豪威在内的三家CMOS图像传感器研制公司。

从当时的公司体量上来看,北京豪威的资产总额几乎是韦尔股份的5倍,净资产几乎是8倍,堪称一起典型的“蛇吞象”并购。

收购豪威科技之后,经过并表,韦尔股份2019年三季报显示,公司总营收规模已经达到了94.06亿元,较往年实现了数倍的增长。

闻泰科技:270亿交易规模创国内半导体公司海外收购纪录

闻泰科技成立之初只是个做功能机手机方案设计(IDH)的小企业,在智能手机开始蓬勃发展后,公司逐渐发力手机原始设计制造(ODM)。凭借2013年与小米合作生产“红米”,出货量一举破亿,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手机ODM厂商。

2015年,公司创始人张学政通过借壳地产商中茵股份,将闻泰科技成功送上上交所,奠定了其手机ODM第一股的地位。

不过,尽管ODM在供应链管理和设计研发上对厂商有一定的要求,但本质上该项业务还是终端品牌商外包出去的低端产品设计,本身利润率并不高。据媒体报道,当前ODM行业毛利率在8%左右,净利润率不到3%。

因此,从OEM厂商延伸到更上游更有议价权的半导体产业成了张学政的愿景。他曾经对媒体表示,公司在手机ODM领域已经做到国内第一,进入上游的半导体领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对于进入上游的路径,与韦尔股份的虞荣仁一样,张学政也选择了“买买买”的方式。有意思的是,当初其选择的第一个标的,正是被韦尔股份收入囊中的北京豪威。

在折戟北京豪威后,闻泰科技开始物色新的标的,2018年闻泰科技盯上了全球知名的半导体IDM公司安世半导体。此前,该标的已由中资的财团建广资产与智路资本装进了双方合资成立的私有化平台安世集团。

彼时的闻泰科技才刚借壳上市两年多,市值仅百亿规模。

为确保收购的顺利,此次闻泰科技拉上了格力电器、港荣集团等三家股东,总共作价270亿收购安世集团80%的股权,一举创下了中国半导体公司海外并购的交易纪录。

据了解,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恩智浦(NXP)的半导体标准产品事业部,由飞利浦公司创设,后独立运营。公司业务覆盖了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全部环节,是典型的主打垂直一体化模式半导体企业。

目前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包含分立器件、逻辑器件、MOSFET器件三大产品类别,市占率均位于全球前三。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相关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4%,共实现营收104.31 亿元,实现净利润16.2亿。而同年闻泰科技的净利润规模仅有0.72亿元。

此番通过收购安世半导体,闻泰科技随即成为了国内销售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公司。

汇顶科技:从技术布局出发,标的选择“小而美”

与韦尔股份和闻泰科技依靠外延并购巨头不同,汇顶科技的业绩增长更多的来自于内生发展。近两年,各大主流手机品牌,对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芯片的广泛使用,使得主营该产品设计研发的汇顶科技,业绩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不过,市场也有声音对该单一产品带来业绩提升的可持续性提出过怀疑。对此,公司董事长张帆曾多次公开表示,汇顶科技不能只吃一碗饭,也不会守着一个技术吃到老。

实际上,早在2018年,张帆就提出过公司要进入NB-IoT领域。而在去年初,公司也正式对外表示已制定10年的IoT战略规划,将在该领域通过多种产品组合打造出“Sensor + MCU + Security + Connectivity”的综合平台。

而对于相关技术的获取,张帆也曾透露会通过自主研发和适当并购两条腿走路。

实际上,汇顶科技通过并购进入新领域的尝试于2018年就已经开始了。相较于韦尔股份和闻泰科技并购“大而全”的标的,汇顶科技在标的的选择上则更侧重“小而美”,专门针对某一个技术去做相应收购。不过,相同的是所选标的都来自海外。

2018年,汇顶科技仅花费1000多万欧元现金,并购了全球知名的半导体蜂窝IP提供商德国CommSolid,通过整合其领先的超低功耗移动无线基带技术,开始了在NB-IoT领域的战略布局。目前已在可穿戴、智能家居等领域实现了相关芯片的量产。

2019年,汇顶科技宣布,花费1.65亿美元现金,收购恩智浦(NXP)的语音及音频应用解决方案业务(VAS业务),以强化公司在手机人机交互的布局,形成光学+音频+安全+连接+控制完整产品,加快公司IoT长期战略的推进。

2020年2月,公司对外公告,已完成对恩智浦(NXP)的语音及音频应用解决方案业务(VAS业务)的收购工作,并对外发布了音频放大器、智能触觉驱动器、语音和音频软件方案等产品。

兆易创新:海外收购受阻,转而整合国内企业

说到兆易创新,其创始人朱一明也是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公司于2005年成立,主营存储芯片和微控制器 MCU 芯片,而该领域在当时的中国还处于一片空白。不过,兆易创新却在此开辟了国内先河,发布了第一颗国产DDR4规格的内存条。

2012 年以来,兆易创新连续数年成为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NAND FLASH本土设计企业和最大的串行NOR FLASH设计企业。同时公司也成为了本土最大的 32 位 MCU 供应商。客户涵盖了三星、苹果、华为等众多国际品牌。

2016年8月,兆易创新成功登陆上交所,上市不足一个月,公司便策划了一起大金额的海外收购。不过,相比前面三家公司都买到了自己心水的海外标的,兆易创新的海外收购却失败了。

兆易创新此次收购的标的,也是由中资财团私有化回来的美股资产。芯成半导体(ISSI)于1995年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5年中资财团武岳峰资本、亦庄国投、华创投资等将其私有化退市并装进了北京矽成。

ISSI主营业务为DRAM和SRAM存储芯片,相关产品在全球市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度与三星、海力士、美光、华邦电子等国际一流厂商一同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而收购失败的原因,根据公司后续公告和对外回应,主要来自于ISSI某主要供应商反对。不过,海外收购失败的兆易创新并未放弃,三个月后又策划了一起国内芯片企业的整合。

此次的标的叫做思立微,上海的一家主营触控IC和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芯片的公司,业务与前述的汇顶科技相似,不过整体规模较汇顶科技还相差很远。思立微与汇顶科技曾因相关芯片专利问题发生过一系列的诉讼。

由于本次收购标的估值溢价超过24倍,叠加标的公司与汇顶科技的诉讼,兆易创新的上会送审一度被打回,在经过两次上会审核后,算是有惊无险的获得了有条件通过。

从上述四家千亿市值的半导体公司样本中可以发现,在科技领域,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然有了一定的起色,尽管在某些核心技术上还有一定的滞后,但相关的中资财团以及产业资本,已具备了相应的实力,通过外延式并购的手段弥补差距。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科技领域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以及巨额的研发资金投入,国内这方面起步晚,从零开始费事费力,通过收购海外有核心技术,但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将其和国内配套的产业链进行整合,可以极大的缩短研发时间和成本。

2月中旬,证监会发布的新版再融资制度,对相应的融资条款进行了制度的优化和松绑,使得融资行为更加市场化。在此背景下,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科技型企业在相关领域的并购,弥补技术上的差距,推进国产化的进程。

兆易创新与贸泽电子签署全球分销协议

兆易创新与贸泽电子签署全球分销协议

近日,兆易创新宣布与领先的半导体和电子元件分销商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签署全球分销协议。此次与贸泽电子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兆易创新的SPI NOR、SPI NAND及Parallel NAND Flash等丰富产品线的覆盖范围和供货能力,从而更方便快捷地向全球设计工程师和采购者提供产品。

兆易创新高可靠性的GD25 SPI NOR Flash具有从512Kb -至1Gb不同容量的选择,可提供四种电压规格和多种封装形式,包括高达8 Mbit的业界最小USON封装(1.5 mm x 1.5 mm)和WLCSP封装。 

兆易创新GD5F SPI NAND和GD9F Parallel NAND产品采用1.8V和3.3V供电,可分别提供1Gb、2Gb、4Gb和8Gb的产品容量。NOR Flash和NAND Flash产品均为低功耗和高性能嵌入式应用而设计,例如工业、消费电子、物联网、移动、计算、网络及通信。兆易创新全系列SPI NOR Flash产品均已通过AEC-Q100标准认证,适用于汽车领域应用。 

兆易创新执行副总裁、Flash BU总经理舒清明表示,“贸泽电子不仅专注于快速向设计工程师和采购商推出新产品,还能够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我们很高兴与贸泽电子携手合作,让全球客户能够更方便快捷地采购我们的创新型Flash产品。”

兆易创新:首款DRAM芯片最晚2025年量产

兆易创新:首款DRAM芯片最晚2025年量产

此前,兆易创新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司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64,224,315股(含本数),募集资金总额(含发行费用)不超过人民币432,402.36万元,用于DRAM芯片研发及产业化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近日,兆易创新在此次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申请文件的反馈意见的回复中,透露了具体规划。

表中可知,兆易创新DRAM芯片2021年完成客户验证,最晚将于2025年量产。

兆易创新披露,公司Flash芯片的下游客户与DRAM芯片的下游客户重合度较高。

对首款芯片试样片进行封装测试,后送至系统芯片商处进行功能性认证,认证完毕后送至客户进行系统级验证,包含功能测试、压力测试、烧机验证等,通过所有验证后完成客户验证,验证完成后进行小批量产,实施时间预计在2021年。

另外,兆易创新表示,公司拟通过本项目,研发1Xnm级(19nm、17nm)工艺制程下的DRAM技术,设计和开发DDR3、LPDDR3、DDR4、LPDDR4系列DRAM芯片。本项目的成功实施,有助于公司丰富自身产品线,有效整合产业资源,巩固并提高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