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与海沧区共建集成电路特色工艺与先进封装产教融合平台

厦门大学与海沧区共建集成电路特色工艺与先进封装产教融合平台

7月2日,厦门大学与海沧区人民政府举行共建集成电路特色工艺与先进封装产教融合平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该平台为厦门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子平台之一,此次签约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推动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贡献厦大力量。

海沧发展集团信息产业公司副总经理张洪飞介绍了海沧集成电路的发展情况。目前,海沧区已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构建起以特色工艺为主的技术路线布局,探索出较有成效的产业发展模式。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忠汇报了厦门大学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建设情况。学校依托雄厚的科研基础与师资力量,瞄准“集成电路特色工艺与先进封测”、“集成电路设计”、“第三代半导体工艺”领域,着力建成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林文生表示,海沧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宏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他认为,海沧区与厦门大学应创新合作路径,发挥双方的特色优势,用“产业化眼光”看待合作,深化产业界与学界的协同,走特色化的合作道路,实现超越发展。他希望海沧区与厦门大学在集成电路与先进封装领域合作的基础上能够逐步拓展到更多领域,实现更大范围、更为广泛的合作。

张荣高度肯定了海沧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成效,并对双方的合作充满信心。他指出,产教融合不只是成果的转化过程,而是“产和教”全链条的合作,目的在于破解研究与应用“两张皮”的问题。张荣表示,通过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培养的人才,既能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能具有丰富的产业经历,真正服务于企业之所需,最终实现引领产业发展。他希望厦门大学与海沧区的合作能够培养出集成电路领域的紧缺人才,加快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为海沧、为厦门、为国家集成电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合作协议签订后,双方将坚持“产教合作、多方参与、共同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根据集成电路产业需求,展开全链条的深度合作。按照工程化、职业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集成电路制造业急需的、创新能力强的高科技人才。同时,平台将兼顾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探索新技术深度应用,实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高校科研与地方产业发展齐头并进,促进海峡西岸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和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区,构建集成电路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山西将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

山西将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

6月30日公布的《山西省电子信息制造业2020年行动计划》显示,推动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

以太原、忻州为核心,山西省将依托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创新产业园、忻州半导体产业园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围绕5G等关键领域,提升核心关键技术和工艺水平,形成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等产品体系,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同时,实施产业链配套集聚工程,打造半导体“装备—材料—外延—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应用”全产业链条。

陕西省将依托联盟企业、重点院校,推动建立“山西省半导体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与创业环境,吸引相关领域高端人才集聚,带动上下游产业加速发展。

山西将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

山西将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

6月30日公布的《山西省电子信息制造业2020年行动计划》显示,推动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

以太原、忻州为核心,山西省将依托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创新产业园、忻州半导体产业园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围绕5G等关键领域,提升核心关键技术和工艺水平,形成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等产品体系,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同时,实施产业链配套集聚工程,打造半导体“装备—材料—外延—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应用”全产业链条。

陕西省将依托联盟企业、重点院校,推动建立“山西省半导体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与创业环境,吸引相关领域高端人才集聚,带动上下游产业加速发展。

山西将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

山西将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

6月30日公布的《山西省电子信息制造业2020年行动计划》显示,推动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

以太原、忻州为核心,山西省将依托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创新产业园、忻州半导体产业园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围绕5G等关键领域,提升核心关键技术和工艺水平,形成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等产品体系,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同时,实施产业链配套集聚工程,打造半导体“装备—材料—外延—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应用”全产业链条。

陕西省将依托联盟企业、重点院校,推动建立“山西省半导体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与创业环境,吸引相关领域高端人才集聚,带动上下游产业加速发展。

山西将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

山西将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

6月30日公布的《山西省电子信息制造业2020年行动计划》显示,推动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

以太原、忻州为核心,山西省将依托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创新产业园、忻州半导体产业园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围绕5G等关键领域,提升核心关键技术和工艺水平,形成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等产品体系,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同时,实施产业链配套集聚工程,打造半导体“装备—材料—外延—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应用”全产业链条。

陕西省将依托联盟企业、重点院校,推动建立“山西省半导体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与创业环境,吸引相关领域高端人才集聚,带动上下游产业加速发展。

封测产能达20KK/月 康佳存储芯片封测项目进展如何?

封测产能达20KK/月 康佳存储芯片封测项目进展如何?

近日,康佳存储芯片封装测试项目传来新进展,目前项目正稳步推进,整个工程符合序时进度。

据盐城晚报报道,项目建设负责人表示,1号厂房总面积3.9万平方米,共有4层,5月4日封顶,现在正在进行外装修和门窗安装工作,预计6月30日基本结束,7月18日交付厂方进行内装修。

康佳集团存储芯片封测项目由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报道指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占地100亩,分两期建设。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40亿元,封测产能达20KK/月,生产良率达99.95%以上,

3月18日,康佳集团存储芯片封测项目正式开工,康佳集团总裁周彬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唯一对第三方开放的无人工厂,将为盐城打造面向半导体的高科技产业集群起到标杆性示范作用。

据盐阜大众报5月份报道,由康佳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的存储芯片封装测试项目已经建至三层,6月份主体即可竣工,年底前有望投产达效。

A股半导体队伍将再添一波新军

A股半导体队伍将再添一波新军

半导体企业上市热潮持续高涨,6月份除了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并闪电过会外,微导纳米、上海合晶等半导体企业的上市申请亦已获受理,近日又有多家半导体企业披露了上市进程,A股的半导体队伍有望再添一波新军。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6月24日,北京华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卓精科”)、气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气派科技”)两家企业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

此外,中国证监会信息显示,易兆微电子(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兆微电子”)、东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芯半导体”)、上海芯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导电子”)等企业近日已进入上市辅导期,正式启动上市征程。

华卓精科、气派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

No.1 华卓精科

6月24日,华卓精科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根据招股书,华卓精科本次拟公开发行3200 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拟募集资金10.3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半导体装备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项目、超精密测控产品长三角创新与研发中心、集成电路装备与零部件产品创新项目、光刻机超精密位移测量及平面光栅测量技术研发项目、企业发展储备资金。

资料显示,华卓精科的主营业务为光刻机双工件台、超精密测控装备整机以及关键部件等衍生 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和技术服务。该公司以光刻机双工件台为核心,并以该产品的超精密测控技术为基础,开发了晶圆级键合设备、激光退火设备等整机产品,以及精密运动系统、隔振器和静电卡盘等部件衍生产品。

据招股书介绍,华卓精科为国内首家可自主研发并实现商业化生产的光刻机双工件台供应商,其DWS系列光刻机双工件台可实现优于4.5nm的运动平均偏差,已于2020年4月向上海微电子发货;其DWSi系列光刻机双工件台运动平均偏差优于2.5nm,可应用于ArFi光刻机,有望于2021年实现生产。

2017年、2018年2019年,华卓精科的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5410.22万元、8570.92万元、1.2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9.5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3.21万元、1512.36万元、2087.24万元,复合增长率为 29.05%。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2018年、2019年华卓精科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0.75%、96.33%、117.24%,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92.42%。

No.2 气派科技

6月24日,气派科技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根据招股书,气派科技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65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拟募集资金4.8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高密度大矩阵小型化先进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扩产项目和研发中心(扩建)建设项目。

资料显示,气派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集成电路的封装、测试业务。该公司以集成电路封 装测试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基础,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提供封装技术解决方案,封装测试主要产品包括Qipai、CPC、SOP、SOT、QFN/DFN、LQFP、DIP 等七大系列,共计超过120个品种,主要客户有矽力杰、华大半导体、华润微电子、吉林华微、昂宝电子、晟矽微电子、成都蕊源等企业。

招股书介绍称,气派科技2019年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年销量达62.58亿只,从企业综合实力来看,可以将国内封装测试厂商分为三个梯队,气派科技处于第二梯队。气派科技业务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已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技术工艺先进、产品系列相对齐全、产销量规模最大的内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之一。

2017年、2018年、2019年,气派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9亿元、3.79亿元、4.1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77.01万元、1530.04万元、3373.10万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24.80%、18.93%、20.75%。

易兆微电子、东芯半导体、芯导电子进入上市辅导期

No.1 易兆微电子

6月19日,浙江证监局披露了易兆微电子的辅导备案公示文件。文件显示,易兆微电子已与海通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辅导期大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

资料显示,易兆微电子成立于2014年3月,是一家短距离无线通讯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蓝牙及wifi、NFC及安全应用的无线片上的系统和射频芯片的设计、研发和销售,产品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移动支付、无线键盘和鼠标、无线游戏控制器、无线运动健康装备和物联网设备等。

No.2 东芯半导体

6月23日,上海证监局披露了海通证券关于东芯半导体辅导备案情况报告公示。根据报告,东芯半导体于6月15日与海通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在上海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

报告显示,东芯半导体成立于2014年11月,聚焦于中小容量存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是大陆少数可以同时提供Nand、Nor、Dram等主要存储芯片完整解决方案的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5G通信、物联网终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类产品等领域。

No.3 芯导电子

6月23日,上海证监局披露了国元证券关于芯导电子辅导备案情况报告公示;根据报告,芯导电子于6月与国元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并于6月16日在上海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

报告显示,芯导电子成立于2009年11月,主营业务为模拟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的研发与销售,主要产品可以分为集成电路芯片和半导体分立器件两大类,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安防工控、智能家居等领域。

厦企豪掷上百亿元投向半导体 厦门不断发力相关产业链

厦企豪掷上百亿元投向半导体 厦门不断发力相关产业链

近期,厦门的半导体行业投资愈加火热。日前,厦门三安光电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投资160亿元,在湖南长沙成立子公司,建设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项目。而就在上个月,三家厦门企业斥巨资投资比亚迪半导体,亦引发业界关注。

超百亿投资第三代半导体

三安光电的公告披露,该公司决定在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园区成立子公司,投资建设包括但不限于碳化硅等化合物第三代半导体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资总额160亿元。根据计划,三安光电将在用地各项手续和相关条件齐备后24个月内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并实现投产,48个月内完成二期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并实现投产,72个月内实现达产。

事实上,近年来三安光电在半导体领域的“大手笔”投资一直备受业界关注。早在2017年12月,总投资高达333亿元的三安高端半导体系列项目,就在泉州市“泉州芯谷”南安园区启动。

厦门资本盯上半导体领域

除了三安光电,近期,厦门还有多家投资机构也看中了半导体领域。

5月27日,比亚迪控股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据公开信息显示,此次厦门共有三家投资机构参与,包括厦门瀚尔清牙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启鹭(厦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中电中金(厦门)智能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投资2亿元、1.5亿元和9000万元,合计共4.4亿元。

根据公告,交易完成后,上述三家厦门机构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1277%、1.5957%、0.9574%,合计4.6808%。记者注意到,这三家机构成立于2018年至2020年之间,此前都有投资新兴电子产业的举动。

多个半导体项目落户厦门

除了在资本领域动作不断,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半导体项目落户厦门,带动该行业不断发展。

不久前,由香港金柏科技有限公司与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金柏半导体超精密集成电路柔性载板及模组设计、研发及生产项目”在厦门开工,总投资13亿元,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试投产。

此外,士兰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厦门士兰12吋特色工艺项目、通富微电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测试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等一批项目也在加快建设,推动厦门半导体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

记者从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获悉,厦门有火炬高新区、海沧台商投资区、自贸区湖里片区等三个集成电路重点集聚区域,引进了联芯、士兰、通富等一批重点企业。目前,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有200多家,初步形成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装备与材料以及应用的产业链。

据介绍,2019年厦门市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产值433.33亿元,增长3.8%。为推动产业发展,厦门已出台一些政策,形成发展规划、人才保障等全方位产业政策体系。根据规划,到2025年,厦门市集成电路产值将力争突破1000亿元。

总投资20亿的半导体项目落户江西九江

总投资20亿的半导体项目落户江西九江

近期,光讯科技精密电子项目签约仪式在江西九江市经开区举行,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户。

光讯科技精密电子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25条进口高速精密贴片生产线及3条芯片封装测试线。项目达产达标后,预计年产值20亿元、年纳税6000万元以上。目前项目建设相关工作已同步启动,今年底项目一期有望建成投产。该项目是经开区围绕电子电器首位产业招商的新成果,也为九江市电子信息产业链注入新动力。

光力科技拟收购两家半导体公司剩余少数股权并增资

光力科技拟收购两家半导体公司剩余少数股权并增资

6月18日,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力科技”)发布公告称,拟收购控股子公司英国Loadpoint Limited(以下简称“LP”)及Loadpoint Bearings Limited(以下简称“LPB”)剩余少数股权并增资Loadpoint Bearings Limited。

根据公告,光力科技此次拟以自有资金44.66万英镑收购Clive Bond 和Andrew Gilbert Saunders 两位股东所持有的LP公司30%股权,以自有资金170万英镑收购Jonathan Parkes,Richard Broom和Jason Brailey三位股东分别通过其三个全资控股公司所持有的LPB公司共计30%股权。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LP公司的股权将由70%增加至100%,持有LPB公司的股权将由70%增加至100%,LP和LPB成为光力科技全资子公司。为了提升LPB公司生产效率并加速下一代新概念产品的研发速度,光力科技还将以自有资金向LPB公司增资230万英镑。

资料显示,LP公司成立于1968年,是全球最早从事划片机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公司,是该领域的发起者。在全球第一个发明了加工半导体器件的划片机,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用于半导体等微电子器件封装测试环节的精密加工设备。主要产品有6寸、8寸、12寸划片机等,在切割、铣、削、钻孔环节加工设备可达到微米、亚微米、纳米加工精度,是半导体器件(如集成电路芯片、声纳和各类传感器等)制造的关键设备之一,可用于半导体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加工超薄和超厚半导体器件方面,LP公司产品有领先优势。

而LPB公司在高性能、高精密空气主轴、空气工作台、精密线性导轨和驱动器的领域一直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其核心产品—高精密空气电主轴是半导体芯片制造、光学玻璃精密加工、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加工等高端装备的关键部件。在这些领域,该公司的产品具有超高运动精度、超高转速和超高刚度的突出优势。

目前,光力科技已确定将半导体封测装备制造业务作为公司着力重点发展的方向,本次收购股权及增资旨在实现公司既定目标,有利于公司更好地整合资源,进一步掌握半导体精密设备制造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化步伐,增强LPB公司资金实力,加强公司在半导体装备核心零部件领域的竞争力,为实现公司在半导体封测装备业务领域的发展战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促进公司长远发展。本次收购完成后,LP和LPB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不过,光力科技也指出,此次交易事项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有关境内、外投资主管部门和境内、外投资监管机构申报与审核。如本次交易未能取得前述批准,将可能面临着无法实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