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华为终端这十大功能技术最受关注

2019年,华为终端这十大功能技术最受关注

2019年,华为终端众多黑科技让人眼前一亮,为此,华为向粉丝们征集票选过去这一年里大家最关注的十大功能技术。最终收到了7000多份有效反馈,哪些功能技术最受大家的关注?接下来就带大家一一盘点。

TOP10.智慧分屏

智慧分屏*,化解不停切换应用的繁琐,两个任务界面同时进行,灵活分工又可智慧协同,让你操作更加便捷。

*此功能适配部分应用,具体实现情况视应用而定,后续会持续更新。

TOP9.华为方舟编译器

华为方舟编译器是安卓系统性能的突破性创新,通过全新的编译和运行机制,显著改善了普通安卓程序响应低效的问题,大幅提升操作流畅度。

TOP8.88°超曲面环幕屏

华为Mate 30 Pro搭载88°超曲面OLED环幕屏*,屏幕的画面像流水般蔓延,环绕包裹机身如同延伸了视觉边界,让你身临其境。

*88° 曲面数据来源于华为实验室。环幕屏是华为手机对超曲面手机设计的定义,让屏幕显示呈现环幕视觉。

TOP7.7680fps超高速摄影

华为Mate30 Pro的超高速摄影功能,每秒最高可定格7680个瞬间,满足我们对一瞬间美丽的寻觅与向往,真可谓:越慢,越浪漫。

TOP6.4K超广角延时摄影

华为Mate30 Pro的4K延时摄影功能,可自由调节拍摄时长和速率,手动调节专业参数,4K超高清画质,由你掌握。

TOP5.超感光暗拍

华为Mate30 Pro和华为P30 Pro超感光暗拍,最高支持ISO 409600,复杂光影下,捕捉清晰夜景,轻松还原你想记录的夜晚。

TOP4.55W华为超级快充

华为Mate X采用全新的双电池形式,搭载4500mAh(典型值)大容量电池,华为55W超级快充技术,30分钟即可充电85%*,续航强劲,更能迅速“回血”!

*充电数据来源于华为实验室测试结果,指在温度25摄氏度,相对湿度 45%~80% 环境下,使用华为Mate X原装超级快充充电器与充电线,从 1% 电量开始,后台仅有5G网络待机状态下灭屏充电。

TOP3.折叠屏

华为Mate X采取创造性的鹰翼式折叠设计,带来全新形态的美学突破兼具科技与美感。折叠时,感受紧密贴合的精巧质感,展开时,呈现浑然一面的视觉之美,开合间,多种观看方式自由切换。

TOP2.鸿蒙OS

2019年8月9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OS。鸿蒙OS将对全球开发者开源,同时,华为全面开放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使全球开发者可以快速接入HMS生态,实现生态共享。

TOP1.麒麟990 5G SoC芯片

麒麟990 5G SoC芯片,处理器芯片与基带芯片合二为一,7nm+ EUV工艺,集成103亿颗晶体管,性能、能效双提升,支持5G SA/NSA双组网模式2,为用户提供更畅快的联接体验。

除手机、平板和电脑 华为终端明年全线搭载鸿蒙系统

除手机、平板和电脑 华为终端明年全线搭载鸿蒙系统

昨日,华为全球旗舰店·深圳万象天地店人头涌动,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HUAWEI Talk主题分享”会中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EMUI10的公开课。他透露,明年华为除了手机、平板和电脑,其他终端产品将全线搭载鸿蒙系统,并在海内外同步推进;鸿蒙系统的全面开源也将在明年8月正式开放。

EMUI的全称是“EmotionUI”,它是华为手机的操作系统,也是华为公司研发的基于Android定制的操作系统,已更新至第十代。

王成录表示,很多手机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耗电加快、操作卡顿、死机频繁等常见问题,需要不断清理内存和重启。4年前,王成录便和团队开始研究安卓系统的卡顿问题,其根源虽然是安卓系统的开放性造成的,但并不是不能解决。“通过研究和测试发现,大部分卡顿现象来自于第三方的操作不当,其次是软件编码和大内存。”他说。

“当我们把所有问题分析清楚后,便开始着手实践,每一次版本的更新和核心问题的解决,其背后都有理论依据,都要做好数学建模,UI领域的背后一定是科学规律,它中间涉及许多复杂的技术。而现在我们终于敢讲华为已经把安卓机的卡顿问题解决了。”他说,早在EMUI5.0的时候,华为便引入智能CPU调度、智能存储调度、智能内存调度、使用行为预测、安卓组件优化等手段。在Connect自主测试中,华为P10系列在使用18个月之后依然保持了流畅的体验。

除流畅度外,EMUI10最大的技术亮点是“联接”,其核心是华为自研的全场景分布式技术。王成录说,应该要让所有的智能设备通过软件连起来,这是研发EMUI10的初衷。而华为之所以要做全场景分布式技术,主要是因为全球IoT设备的剧增与应用体验不匹配之间的矛盾。据知名物联网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与科研社交网站ResearchGATE对全球IoT设备年度增长统计和预测,IoT设备数从2015年的人均2.09部上升到2020年的人均3.96部,2025年有望达到人均9.27部。

EMUI10基于分布式技术,开启全场景智慧生活,涵盖办公、家庭、出行、运动等方方面面。例如手机和电脑的联接、硬件与硬件之间的联接等。通过现场视频演示,记者看到,华为的“多屏协同”打破了手机与PC两大终端的壁垒,实现了Android移动端系统与Windows桌面端系统的融合。

“现在主要是华为手机和自己的产品进行联接,很快华为手机将会和任何品牌的终端产品实现联接。” 王成录说,未来华为将助力汽车成为下一个超级终端。

王成录再次回应了关于鸿蒙系统的问题。他说,华为手机仍然会优先选用安卓,只有在实在用不了的情况下才会采用鸿蒙。此外,鸿蒙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中,预计明年8月鸿蒙系统将正式全面开源。

鸿蒙OS将用于VR设备,华为VR/AR布局已“武装到牙齿”

鸿蒙OS将用于VR设备,华为VR/AR布局已“武装到牙齿”

近期,华为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领域动向不断。先是于8月8日发布“2025年十大趋势”,预测VR/AR将帮助用户获取突破距离、突破模糊、突破表象、突破时间的超级视野,2025年采用VR/AR技术的企业数量将增长至10%。8月9日,华为在2019年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操作系统“鸿蒙OS”,预计2022年兼容VR头显。8月11日,华为发布了基于AR视觉体验的Cyberverse空间计算平台,平台具备3D高精地图、全场景空间、强环境理解、虚实融合渲染四项核心能力。华为在VR/AR的布局已经武装到牙齿。

拓展AR边界打造数字现实

除了游戏,手机AR(增强现实)还有哪些潜力等待开掘?从头部企业的动向来看,导航功能逐渐成为必争之地。近日,谷歌推出了Google Maps AR 导航功能Live View,将AR叠加在真实街景中,给予用户更加明确的指引。华为也公布了具备AR导航能力的Cyberverse地图技术。华为Demo和网上测评显示,Cyberverse具有对室内室外、白天黑夜等不同光线条件的全场景空间计算能力,以及虚拟标注、3D智能助手、人物3D重建、智能IOT等功能,支持定制化的景点特效、全息视频讲解。用户还可通过手机摄像头看到景物的3D虚拟标牌(建筑或园区的名称、出入口等),并浏览其他用户留下的评论。

0glass创始人兼CEO苏波向记者指出,手机的小屏是AR体验的天生局限,但AR导航属于“痒需求”中的硬需求。频繁的社交差旅导致用户对手机导航的需求激增,AR导航的直观性远远超过平面导航,让用户瞬间获得路线指引信息。苏波认为,AR导航未能大规模普及,是因为AR识别、环境感知等技术不够完善。谷歌、华为的发力,将推动AR导航成为手机地图标配。

Cyberverse不是华为第一次在手机AR秀肌肉。华为于2018年推出的AR Angine平台已经实现对一亿用户的支持,成为仅次于苹果ARKit、谷歌ARCore的第三大AR开发平台。除了软件层面的支持,华为硬件生态的垂直整合能力,也推动了AR的发展。华为P30 Pro的AR测量,相比传统AR量尺增加了对深度和体积的测量功能,就是得益于ToF传感器的红外线反射回传测量能力。由于手机AR主要通过摄像头拍摄现实环境视频,在视频里叠加数字内容,尤其需要手机摄像头的支持。华为的潜望式摄像方案,能实现高达50倍的变焦,等同于扩张了AR的采集范围和感知能力,将更有效地实现AR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Cyberverse还融合了IoT和AI能力,通过联动智能IoT设备,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测试。同时,Cyberverse具备AI模型,通过持续观看数字影像提升环境理解能力和识别精度。显然,Cyberverse的野心不止于AR导航,而是构筑虚实融合的数字现实。

苏波指出,人工智能在手机上的落地形式将是CV(计算机视觉)和AR。CV让手机能够准确得感知并判断世界,再由AR将CV感知的数字世界呈现在用户眼前。如同在3G和4G的基础设施上,摄像头和LBS催生了移动互联网革命。随着5G的正式商用,CV和AR将会催生第二次移动互联网革命。手机AR、CV和图像识别等AI技术的融合,不仅能拓展手机功能的边界,更重要的是能够结合IoT等传感器,打通人与物之间的数据隔离,实现真正的“人物互联”与“物人互联”。

瘦终端粗管道为VR提供5G云力

本次开发者大会,华为展示了VR划船、VR枪战、VR IMAX等VR体验。早在2016年,华为Mate 9就成为继谷歌Pixel之后第一批支持谷歌Daydream的手机,后续也推出了连接手机、PC的VR头显。5G商用来临后,华为将Cloud VR作为eMBB(增强移动宽带)重点业务,推进5G Cloud VR,通过Cloud VR开发套件、Cloud VR连接服务和Cloud VR开发者社区等核心服务,降低VR算力、内容及硬件获取成本。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曾指出,VR和AR已经被“炒”了很多年了,但始终没被引爆,主要因为三大障碍:一是大量的VR应用都是用本地的高性能计算机完成的,成本难以负担;二是头显价格高昂,一体机又贵又重,用户无法佩戴头显看完一部大片;三是当时延超过20毫秒,VR的眩晕就已经难以忍受。

5G的到来,被视为VR/AR的转折点。针对VR对大量高性能计算的需求,5G网络的全在线、低时延特性,可将VR的计算、渲染迁移云端,降低对本地计算的要求,节省计算成本。在省去本地计算模块后,VR头显可以做的更轻更薄。华为中国区5G产业发展副总裁陆志宏指出,理论上5G可提供单用户100mbps以上的带宽,将VR所需的本地计算、本地处理的能力上移云端,将VR做成瘦终端;5G网络下,时延可控制在20毫秒以内,解决VR互动中的眩晕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操作系统加持将VR/AR并入多终端智能版图

根据华为开发者大会现场公布的资料,华为预计在2021年发布鸿蒙OS 3.0版本,2022年兼容VR眼镜等更多设备。PC、手机、可穿戴设备、音箱以及智慧屏都在鸿蒙OS的兼容范围内。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多终端互联对设备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不同设备开发了不同的操作系统,将软件生态与硬件绑定,不利于用户体验与开发效率。面向未来的下一代OS,应支持多端能力共享,让不同终端互为外设;将系统与硬件解耦,实现弹性部署;支持应用一次性开发,在多种形态的终端统一部署,让App的运行更加流畅安全。

作为跨设备、全场景的开源OS,鸿蒙具备统一的、跨平台的开发环境,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开发者无需为不同的硬件做适配。这也意味着,基于鸿蒙开发的应用、内容能更顺畅地平移到VR/AR设备,而VR/AR的能力也能更平滑地融入机器人、无人机等终端设备,实现真正的“超级视野”。

鸿蒙OS,到底有何玄机?

鸿蒙OS,到底有何玄机?

8月9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面向台下上万开发者发布了备受关注的华为鸿蒙操作系统,而鸿蒙OS一经发布,就推出了商用产品。第二天,首款搭载鸿蒙OS的产品荣耀智慧屏也正式掀开面纱,55英寸全面屏、6.9毫米薄机身、4K UHD画质,硬件配置对标电视机。尽管华为做电视引起不少争议,但借鸿蒙OS的“高人气”,荣耀智慧屏顺利“下水”,但对市场来说,这将是一款全新类型的产品,还是“新瓶装老酒”?搭载鸿蒙OS,使荣耀智慧屏与传统的电视机有哪些不同?

鸿蒙具备四项技能将开源运作

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是鸿蒙OS对荣耀智慧屏的贡献。就目前华为公布的信息来看,鸿蒙OS的指向并不是手机操作系统,而是物联网操作系统。鸿蒙OS的设计初衷就是为满足物联网市场,据介绍,鸿蒙OS是一个分布式的微内核心系统,就已经发布的鸿蒙OS1.0版来说,具有四大技术特性。

一是分布式架构,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鸿蒙OS的“分布式OS架构”和“分布式软总线技术”通过公共通信平台、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能力调度和虚拟外设四大能力,将相应分布式应用的底层技术实现难度对应用开发者屏蔽,使开发者能够聚焦自身业务逻辑,像开发同一终端一样开发跨终端分布式应用,也使最终消费者体验到各个使用场景中无缝的跨终端业务协同能力。

二是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术,实现系统流畅性。鸿蒙OS将硬件能力与终端解耦,通过分布式软总线连接不同终端,让应用可以轻松调用其他终端的硬件外设能力。

三是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鸿蒙OS采用全新的微内核设计,拥有更强的安全特性和低时延等特点。

四是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同时,鸿蒙OS配备面向多终端开发的统一IDE(集成开发工具),可支撑开发者实现一次开发、多端部署,最终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华为还公布了鸿蒙内核及OS的演进路标,将在今年首发的智慧屏产品中率先使用鸿蒙OS1.0。未来三年,除完善相关技术外,鸿蒙OS会逐步应用在可穿戴、智慧屏、车机等更多智能设备中。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总裁王成录说,在鸿蒙OS中有两个非常核心的技术:一是要把每一个单体物理硬件的硬件模块、模组全部抽象成一个一个操作系统可认识的驱动。二是软总线,物理设备是靠PCB板把各个器件连接在一起,而一旦把这些硬件从软的角度独立化,连接就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所以我们提出的软总线能无限逼近一个PCB版上硬总线的连接能力、实时能力,以及信号的稳定性能力。这是两个挑战的技术点。

“但对开发者来讲,想接入这个系统就会很简单,我们会把不同的硬件模组抽象出来的驱动架构开放开源给大家,告诉大家怎么写这样的代码,我们会把一个一个的驱动包全部开放开源给所有的合作伙伴。”王成录说。

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说,鸿蒙不是替代现有的操作系统,是面向未来趋势的。“开源有很多架构,我们可能会交给开源基金会去运作,华为在里面没有控制权和主导权。”邵洋说,“因为华为知道自己有能力去贡献这个东西,但是知道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去贡献,需要靠广大的开发者共同打造这样一个开源开放的OS,才能成为驱动应用和硬件发展的引擎。”

搭载鸿蒙OS终端可不断进化

“荣耀智慧屏是华为智慧屏战略和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首款落地产品,意义重大。”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智慧屏发布会上表示。荣耀总裁赵明在界定荣耀智慧屏的类型时说,它不是传统电视,而是电视的未来,荣耀像做手机一样来做智慧屏,这会给传统的大屏赋予更多的智能服务和体验,而且将手机跟荣耀智慧屏融合在一起,将形成家庭超级大终端,将手机和智慧屏的体验无缝衔接。

赵明说,荣耀智慧屏首发自研的华为鸿蒙操作系统,这是基于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华为鸿蒙操作系统首次采用面向多终端的模块化设计,可随不同终端应用场景需求实现弹性部署,荣耀智慧屏所采用的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就是根据智慧屏硬件设备能力,适配家庭特定应用场景的大屏版本。

得益于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分布式架构,荣耀智慧屏打破单一物理设备硬件能力的局限,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比如,荣耀智慧屏和手机之间可以进行通话无缝切换,手机已有的通话,可以无缝切换到智慧屏,利用智慧屏的升降式摄像头、更大的屏幕、远场拾音的麦克风,以及效果更佳的扬声器,继续当前的交流,并能放下手机,解放双手,让对方看到更宽阔的场景。智慧屏的手机控屏功能,则是让大屏利用了手机屏幕的触控能力,解决了大屏输入操作复杂的问题。

荣耀智慧屏也是一个能力不断成长的大屏,它的能力会随着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技术和生态能力的加强而逐步进化,更加适应未来全场景智慧化生活,为用户带来更多可能。

荣耀智慧屏目标全面超越传统电视

作为全新品类的第一款产品,荣耀智慧屏系列不仅采用华为全新发布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华为鸿蒙操作系统,还搭载鸿鹄818智慧芯片等三颗华为自研芯片,具备协同智慧能力;内置升降式AI摄像头,首创系统级视频通话功能;开创了大屏和手机的交互新方式,能实现魔法闪投、魔法控屏等功能;它还可以联控智能家居,通过智慧屏全局操控。这些创新的技术,让荣耀智慧屏拥有了全面超越传统电视的技术基础。

赵明表示,手机是个体的中心,荣耀智慧屏是家庭情感中心。它将承担家庭中的更多角色,成为影音娱乐中心、多设备交互中心、信息共享中心和控制管理中心。

换言之,荣耀智慧屏既是电视机,也是智能家居控制网关,既是智能音箱,也是一部手机。

从硬件配置看,屏是55英寸4K UHD超清大屏,拥有NTSC87%广色域、400nit高感光技术及178度广视角。荣耀智慧屏PRO采用了1.6L大音腔设计、6×10W扬声器配置。从核心技术看,荣耀智慧屏搭载了海思鸿鹄818智慧芯片。

荣耀智慧屏配备了6麦克远场拾音,可以比较容易就唤醒荣耀智慧屏的人工智能“YOYO”。荣耀智慧屏还可实现多设备联动,基于华为HiLink全场景智能家居生态,可以将平台和技术开放给智能家居品牌。此外,荣耀智慧屏还开发出像家庭留言板功能、家庭超大相框这样的扩展应用。

不难预见,在这么多新功能的加持下,荣耀智慧屏要超越传统的电视机,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但要让消费者能够乐于享受这些新功能,从体验上真正“碾压”传统的电视机,在做完多种新功能高度叠加的密集加成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是“简化”,让用户觉得非常简单、自然地就能用到这些新应用、新能力,让这些新应用融入家庭生活,让大屏再度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