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基金旗下聚源聚芯入股半导体设备公司

国家大基金旗下聚源聚芯入股半导体设备公司

工商信息显示,6月22日,上海聚源聚芯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聚源聚芯”)新增投资盛吉盛(宁波)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据悉,聚源聚芯成立于2016年,其股东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5.09%)、上海荣芯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2.6%)、上海肇芯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0.68%)、中芯晶圆股权投资(宁波)有限公司(31.63%)。

目前,聚源聚芯的对外投资企业达到30家,包括得一微电子、东微半导体、东芯半导体、世纪金光、杰华特微电子、芯碁微装、南芯半导体等。

官网显示,盛吉盛(宁波)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Semiconductor Global Solutions)由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下属芯鑫租赁(Sino-IC Leasing)、中芯控股(SMIC holding)、韩国Triplecores及芯空间(IC SPACE)共同出资打造,于2018年落户宁波鄞州。盛吉盛主要从事二手半导体设备及配件的翻新、改造、安装、维护及销售;半导体设备的开发,生产及销售;盛吉盛专注于半导体新设备的开发和销售,并提供半导体制造相关的备件和技术服务,以及持续改善计划。

大基金完成减持晶方科技1%股权

大基金完成减持晶方科技1%股权

6月15日,晶方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于6月12日收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基金”)发来的《关于股份减持结果的告知函》。

根据公告,大基金于2020年5月6日披露减持计划公告,拟在2020年5月27日至2020年8月26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晶方科技股份不超过229.6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当时总股本的1%。

减持结果显示,在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12日期间,大基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21.55万股(除权除息),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 1%。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大基金本次减持计划已履行完成。

在本次集中竞价减持前,大基金持有晶方科技9.44%股权;本次减持完成后,大基金当前持有晶方科技8.44%股权。

自去年年底以来,大基金多次披露减持计划。2019年12月,兆易创新、国科微、汇顶科技分别发布公告称,大基金计划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减持比例皆不超过上述公司总股本的1%。

今年6月12日,三安光电公告显示,大基金计划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2%。截止公告披露日,大基金持有三安光电11.30%股份。

同为6月12日,兆易创新发布公告,大基金一期计划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这是大基金第二次减持兆易创新,当前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8.33%股份。

据了解,大基金成立之初规划的投资期为2014年-2019年、回收期为2019年-2014年,现在减持部分公司股权属于正常现象,而从几家公司现今的股价来看,大基金投资回报颇丰。

套现30亿元?大基金一期再减持两家半导体公司

套现30亿元?大基金一期再减持两家半导体公司

近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基金一期”)再现减持动作。6月12日,三安光电和兆易创新均发布公告称,大基金一期拟减持公司股份。

根据三安光电公告,截止公告披露日,大基金一期持有三安光电股票460,927,232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1.30%。大基金一期自披露该减持计划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2%,即81,568,498股。

而根据兆易创新的公告,截止公告披露日,大基金一期持有兆易创新股票39,203,728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8.33%。大基金一期自披露该减持计划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即4,707,806股。

至于减持金额,按照双方在6月12日的收盘价(三安光电:23.78元/股;和兆易创新:230.03元/每股)计算,此次大基金一期将共计套现约30亿元,其中通过三安光电套现约19.4亿元,通过兆易创新套现约10.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基金一期是第二次减持兆易创新,在2020年3月30日-2020年4月7日期间,大基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兆易创新股份3,210,337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总金额7.98亿元。

对于大基金一期此次减持公司股份原因,三安光电和兆易创新公告称,实现股东良好回报。近期大基金一期多次宣布减持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除了兆易创新和三安光电外,还包括汇顶科技、国科微、以及晶方科技等。

芯原股份科创板IPO提交注册:三年研发投入逾10亿元

芯原股份科创板IPO提交注册:三年研发投入逾10亿元

6月4日电 科创板拟上市公司芯原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原股份”或“公司”)日前提交注册。

招股书显示,芯原股份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公司维持较高的研发投入,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超过10亿元,研发费用率保持在30%以上。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小米基金持股

芯原股份前身成立于2001年,公司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第一大股东VeriSilicon Limited持股比例为17.91%,由公司董事长、总裁戴伟民及其亲属控股。

公司分别于2018年12月、2019年6月引进了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及小米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IPO前,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和小米基金持股比例分别为7.98%和6.25%,分列第三、第四大股东。另外,公司股东还包括Intel、IDG资本等。

三年研发投入逾10亿元 年度亏损有所收窄

根据招股书,芯原股份是一家依托自主半导体IP,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的企业,客户包括英特尔、博世、华为、晶晨股份等半导体行业公司以及Facebook、谷歌等大型互联网公司。

2017-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0.80亿元、10.57亿元、13.40亿元,整体保持增长态势,期间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67.65%、73.75%、54.64%。其中,2018年公司收入短期下滑主要因个别客户量产项目于2017年产品集中出货,而该等客户新一代产品以及其他部分新客户或新项目尚处于芯片设计阶段或量产初期阶段,尚未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芯原股份研发投入较高,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超10亿元。财务数据显示,2017-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32亿元、3.47亿元、4.25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06%、4.75%、22.36%,期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0.71%、32.85%、31.72%,保持在30%以上。在科创板公司中,芯原股份研发费用率排名居前。

截至2019年末,公司总人数为936人,其中研发人员为789人,占员工总比例为84.29%,员工总数中超过65%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水平。

受持续大额的研发投入、优先股等金融工具带来公允价值变动以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因素影响,公司尚未盈利。

2017-20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14.87万元、-6,779.92万元、-4,117.04万元,年度亏损逐渐收窄。

2020年一季度,公司营收3.04亿元,同比增长11.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330.54万元,亏损同比扩大。对此,芯原股份表示,一方面,公司继续加强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6%。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假期时间增长,员工有效工作时间减少,芯片设计效率有所降低,且公司为积极对抗疫情而为员工支出的返城和复工交通特殊补贴、防护用品采购、员工午餐配送等费用亦有所增加。

拟募集7.9亿元开发产品

芯原股份IPO拟募集资金7.9亿元,主要用于研发中心升级、智慧汽车的IP应用方案和系统级芯片定制平台的开发及产业化、智慧云平台系统级芯片定制平台的开发及产业化等5个项目。

其中,智慧可穿戴设备的IP应用方案和系统级芯片定制平台基于芯原蓝牙低功耗BLE射频IP进行设计,主要面向无线耳机、助听设备、智能手表/手环等主流智慧可穿戴设备市场,同时还可以应用于医疗健康监测、增强室内定位导航等特殊应用场景。

智慧汽车的IP应用方案和系统级芯片定制平台主体分为智慧座舱和自动驾驶两个部分,在智慧座舱方案中,目标是基于芯原全面的SoC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以及IP应用方案,搭建智慧座舱芯片定制平台。在自动驾驶方案中,目标是设计一套应用于L4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平台。

智慧家居方面,以建设超高清家庭监控芯片平台和低功耗家居控制芯片平台为目标,并针对性地研发高性能8K IP方案和7*24小时在线低功耗IP方案。智慧城市方面,以建设智慧城市监控芯片平台为建设目标,并针对性地研发高性能、高清晰度IP方案和低延迟、低功耗同步控制IP方案。

智慧云平台系统级芯片定制平台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主要开发用于数据中心主数据存储服务的加速服务器专用SoC。研发中心升级旨在对SiPaaS模式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进行升级。

赛微电子与国家大基金共同投建8英寸MEMS线预计3季度投产

赛微电子与国家大基金共同投建8英寸MEMS线预计3季度投产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副市长万正峰、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局长李兵、市商务局副局长吴安德等一行调研赛微电子(原耐威科技)。

据赛微电子董事长杨云春介绍,截至目前,公司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共同投资建设的“8英寸MEMS国际代工线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接近尾声,厂务设备及一期产能所需工艺设备均已完成采购并搬入工厂,正在快速推进设备安装工作,预计今年3季度实现投产;公司GaN外延晶圆生产线实现投产通线后,开始向国际知名厂商验证性供货;今年4月,公司成功开发出650 V系列GaN功率器件产品,并发布基于该系列GaN功率器件的PD快充应用示例,为目前需求旺盛的GaN快充领域提供了高性能、高性价比的全国产技术解决方案。

2019年12月5日,耐威科技北京8英寸MEMS产线首台设备正式搬入,据当时北方亦庄官方消息,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北京首条商业量产、全球业界最先进的8英寸MEMS芯片生产线,最终达产后将形成月产3万片的生产能力。

资料显示,赛微电子成立于2008年,并于2015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主要产品及业务包括MEMS芯片的工艺开发及晶圆制造、导航系统及器件、航空电子系统等,应用领域包括通信、生物医疗、工业科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智能交通等。

近年来,赛微电子大力发展半导体领域,聚焦发展MEMS、GaN两项战略性业务。2019年,该公司MEMS业务收入及利润贡献占比均已超过70%,半导体业务已成为公司核心主要业务。

为了更加贴合公司经营实际,更好地体现公司的产业布局及战略发展定位,5月15日,北京耐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0年4月10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2020年4月27日召开的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拟变更公司全称、证券简称、经营范围并修订的议案》,同意公司全称变更为“北京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耐威科技的业务将由原来的 MEMS 行业、导航行业、航空电子行业、无人系统行业、智能制造行业、第三代半导体行业调整划分为半导体行业(MEMS、GaN)、特种电子行业(导航、航空电子)。

大基金二期等多方注资中芯国际

大基金二期等多方注资中芯国际

2018年,中芯控股、中芯上海、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向中芯南方注册资本注资,导致中芯南方的注册资本由2.1亿美元增加至35亿美元。

2020年5月15日,中芯控股及中芯上海订立股份转让协议。根据股份转让协议,中芯上海同意转让其持有的中芯南方全部股权予中芯控股,而中芯控股同意支付中芯上海代价1.55亿美元。有关转让完成前,本公司通过中芯控股及中芯上海持有中芯南方50.1%权益。有关转让完成后,本公司通过中芯控股将持有中芯南方50.1%权益。

此外,中芯控股与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上海集成电路基金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II订立了新合资合同及新增资扩股协议,以修订前合资合同。根据新合资合同及新增资扩股协议,中芯控股同意作出进一步注资,而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II(作为中芯南方的新股东)同意分别注资15亿美元及7.5亿美元予中芯南方注册资本。

公告显示,各订约方根据新合资合同对中芯南方的投资总额为90.59亿美元,订约方将以注资方式出资合共65亿美元的投资总额,方式如下:中芯控股已承诺出资25.035亿美元,占注资后经扩大注册资本的38.515%。17.535亿美元已于订立新合资合同前出资;上海集成电路基金已承诺出资8亿美元,占注资后经扩大资本的12.038%。8亿美元已于订立新合资合同前出资;上海集成电路基金II已承诺出资7.5亿美元,但仍未出资,占注资后经扩大注册资本的11.538%;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已承诺出资9.465亿美元,占注资后经扩大注册资本的14.562%。9.465亿美元已于订立新合资合同前出资;及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已承诺出资15亿美元,但仍未出资,占注资后经扩大注册资本的23.077%。

由于进行注资,中芯南方注册资本将由35亿美元增加至65亿美元;中芯国际通过中芯控股持有的中芯南方股权将由50.1%下降至38.515%;中芯南方将分别由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国家集成电路基金II、上海集成电路基金及上海集成电路基金II拥有14.562%、23.077%、12.308%及11.538%权益。

中芯南方将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针测及凸块制造,与集成电路有关的技术开发、设计服务、光掩膜制造、装配及最后测试,并销售自产产品、批发、进╱出口相关上述产品、佣金代理(拍卖除外)及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中芯南方已成立及建立庞大产能,并专注14纳米及以下工艺和制造技术。中芯南方已达致每月6,000片14纳米晶圆的产能,目标是达致每月35,000片14纳米及以下晶圆的产能。

大基金二期签署首个投资项目:45亿到账紫光展锐

大基金二期签署首个投资项目:45亿到账紫光展锐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以下简称“大基金二期”)和上海国盛集团共同向紫光展锐注资45亿元,日前已完成签署,资金已经到账。

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称,紫光展锐即将拿下新一轮注资,投资方分别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大基金)二期和上海国资,两者各投22.5亿元,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国盛集团由上海国资100%持股。

此外,紫光展锐的科创板计划也取得了最新进展。据科创板日报报道,紫光展锐已启动IPO,内部股权激励已展开,部分员工已签署股权激励协议。根据紫光展锐上市计划,预计今年6月30日前完成科创板IPO申报。

2019年5月,紫光展锐宣布已启动科创板上市准备工作,为此,紫光展锐还进行了上市前股权及组织结构优化。并计划在2019年完成PreIPO轮融资和整体改制工作,预计将在2020年正式申报科创板上市材料。

国家大基金减持股份?华润微:延期交付

国家大基金减持股份?华润微:延期交付

4月23日,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微”)发布最新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华润微实现营收13.82亿元,同比增长16.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50.35%。

值得注意的是,在华润微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大基金”)通过其发行战略配售实际获配78,125,000股,持股比例为6.43%,不过在华润微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财报中显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数量为34,176,000,持股比例仅为2.92%。

有业内人士向华润微询问是否是大基金减持了剩余的43,949,000股。

对此,华润微表示,国家大基金未减持公司股份,其通过战略配售方式实际获配78,125,000股,在公司上市当日持股数量为34,176,000股,因公司实施超额配售选择权延期交付43,949,000股。本次因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而延期交付的股票,已于2020年4月1日登记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账户名下。国家大基金获配股票(包括延期交付的股票)自本次发行的股票上市交易日(2020年2月27日)起锁定12个月。

7.98亿元 国家大基金减持兆易创新股份1%

7.98亿元 国家大基金减持兆易创新股份1%

4月8日,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易创新”)发布股东减持股份公告称,兆易创新:公司于2020年4月8日收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大基金”)发来的《兆易创新股份减持结果告知函》,大基金本次减持计划已履行完成。

据披露,在2020年3月30日-2020年4月7日期间,大基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兆易创新股份3,210,33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总金额7.98亿元。

公告显示,2017年8月29日,国家大基金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该次权益变动后,国家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股份22,295,000股,占兆易创新当时总股本的11.00%。2018年5月22日,兆易创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股,转增完成后,国家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的股份也增至31,213,000股,持股比例依然为11%。

不过,因重大资产重组、股权激励计划等事项,兆易创新总股本在本次权益变动前增加至321,075,826股,国家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股份依然3,121.30万股,但持股比例被动稀释至9.72%。

此次大基金减持完成后,仍持有兆易创新股份28,002,66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72%。兆易创新表示,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变化。

7.98亿元 国家大基金减持兆易创新股份1%

7.98亿元 国家大基金减持兆易创新股份1%

4月8日,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易创新”)发布股东减持股份公告称,兆易创新:公司于2020年4月8日收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大基金”)发来的《兆易创新股份减持结果告知函》,大基金本次减持计划已履行完成。

据披露,在2020年3月30日-2020年4月7日期间,大基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兆易创新股份3,210,33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减持总金额7.98亿元。

公告显示,2017年8月29日,国家大基金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该次权益变动后,国家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股份22,295,000股,占兆易创新当时总股本的11.00%。2018年5月22日,兆易创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转增0.4股,转增完成后,国家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的股份也增至31,213,000股,持股比例依然为11%。

不过,因重大资产重组、股权激励计划等事项,兆易创新总股本在本次权益变动前增加至321,075,826股,国家大基金持有兆易创新股份依然3,121.30万股,但持股比例被动稀释至9.72%。

此次大基金减持完成后,仍持有兆易创新股份28,002,66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72%。兆易创新表示,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