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连投八家半导体公司 折射出哪些发展重点?

小米连投八家半导体公司 折射出哪些发展重点?

在1月17日至2月27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下称“小米产业基金”)投资(包括股权融资和战略融资)了八家半导体公司。自成立手机处理器研发公司至今的第五个年头,小米在半导体的投资策略反而更加激进,折射出哪些发展重点?

加码半导体投资

小米产业基金由小米科技、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引导基金合伙企业于2017年发起设立,目标规模120亿元,用于支持小米及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业务拓展。2月20日,小米创始人雷军称小米产业基金支持“硬核科技”,将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先进装备和半导体作为关注重点。

今年1月,小米产业基金入股了四家半导体相关公司,涉及材料、IC设计、IC制造等领域。1月17日,小米投资了模拟IC供应商帝奥微电子,小米产业基金成为新增股东。1月21日,小米产业基金入股射频芯片开发商芯百特微电子、电机驱动控制芯片研发设计公司峰岹科技,以及石墨烯应用开发商墨睿科技。

2月下旬,小米产业基金又投资了四家半导体相关公司。先于2月20日领投Wi-Fi6芯片设计公司速通半导体的A轮融资;又于2月24日投资并入股翱捷科技,该公司生产终端、物联网、数据通信等领域的电子芯片,第一大股东为阿里巴巴;同样在24日,小米产业基金投资了射频前端芯片及SoC供应商昂瑞微电子,并于2月27日投资MCU开发商灵动微电子。  

折射哪些发展重点

小米产业基金所投企业的主营业务中,石墨烯、WiFi6不仅是小米近期产品发布的热点,也是手机头部厂商的关注重点。而射频、MCU等则完善了小米的AIoT布局。

耐高温、导热性强的石墨烯,已经引起小米、华为、三星等手机厂商的关注。小米10的散热系统采用液冷、石墨烯、石墨等设计,利用石墨烯覆盖处理器等核心器件。此前华为中央研究院瓦特实验室曾推出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助力的锂离子电池。三星也研发出融合石墨烯材料的锂电池,在60°高温下仍可稳定运行。在宣布投资墨睿科技之后,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孙昌旭表示,化学法生产的石墨烯应用领域十分广阔,除了新一代的纯石墨烯散热外,还是新一代半导体、电池及医用材料。

作为5G时代的另一大无线通信机制,WiFi6以其9.6Gbps的最大吞吐能力得到终端及芯片厂商的重视。小米近期推出了首款WiFi6路由器,搭载高通6核企业级专业芯片,新机小米10、小米10 Pro均支持WiFi6。此前,高通推出了首款支持WiFi6和蓝牙5.1的QCA6390芯片,三星、苹果也推出了支持WiFi6的手机。IDC中国企业级网络产品研究部分析师郭越表示,WiFi6正处于导入期与高速增长期,将在2020年进入增长元年。据悉,速通半导体将利用小米产业基金领投的A轮融资,进一步投入研发和量产基于WiFi6的SoC产品。

对于翱捷、芯百特、昂瑞微电子、灵动微电子的投融资,则是小米对5G时代AIoT布局的进一步完善。雷军在2019年表示,小米将于未来5年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

综合来看,小米的投资入股具有完善产品线布局、追求财务回报、跟随产业热点等考量。

在产业布局方面,行业分析师陈跃楠向记者表示,射频、数据通信芯片是未来5G、6G的主要芯片产品之一,WiFi6、模拟IC、石墨烯、MCU会在智能家居、智能驾驶等领域发挥作用,与小米的手机、AIoT等主要赛道十分契合。小米的一系列投资动作有助于丰富产品体系,提升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完善对已有和即将进入领域的布局。

在财务方面,Gar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向记者指出,小米的投资与财务回报及产业热点息息相关。一方面小米的投资紧跟产业热点,另一方面对于产品发展方向较为明确的企业,在市场对于半导体十分关注的情况下,会给公司带来更好的财务回报。

卡位AIoT 布局前沿

与华为、三星、苹果等注重处理器自研的手机厂商一样,小米也在手机处理器自研早有布局,并根据企业战略的变化,发展出AIoT芯片研发的茁壮“分支”。

2019年之前,小米自研的重点是手机核心处理器,与小米将手机作为业务核心的策略一致。2014年,小米成立芯片公司松果电子,并于2017年发布澎湃S1芯片,首发机型为小米5C。2018年,赫星科技发布了搭载澎湃SoC芯片的Herelink数图传遥控一体机。松果电子表示,澎湃SoC芯片已应用于百万级手机产品。

随着小米创始人雷军宣布将 “手机+AIoT”双引擎作为小米的核心战略,小米的半导体自研业务也随之重组。2019年4月,小米将松果电子部分团队分拆组建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松果电子继续聚焦智能手机SoC的开发,大鱼则专注于AI和IoT芯片与解决方案。同年5月,大鱼半导体携手阿里巴巴平头哥推出全球首颗内置 GPS /北斗的NB-IoT双模芯片大鱼U1,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建筑等物联网领域。同年11月,小米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小米智能手机收入达322.68亿元,同比减少7.8%。与此同时,IoT和生活服务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4%,达到156.06亿美元,达到了智能手机收入的48%。也是在这个月,大鱼半导体完成了A轮融资。

小米在半导体的投资版图,也突出了AIoT布局。除了今年在AIoT相关的芯片、射频领域的投资,2019年小米还入股了为移动互联设备、IoT、数据中心等提供SoC、SiP及IP服务的芯原微电子,无线音频系统级芯片提供商恒玄科技,并投资了为物联网智能硬件提供核心芯片的安凯微电子。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也对半导体领域的新架构、新材料也有所着墨。松果电子曾于2018年宣布携手阿里巴巴旗下中天微,联合推动RISC-V CPU的商用进程。2019年,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推出首款基于RISC-V开源指令集的智能可穿戴芯片——“黄山1号”,预计2020年量产“黄山2号”。在新材料方面,小米也投资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相关企业,并推出了氮化镓充电器。为小米氮化镓充电器提供功率IC的纳微半导体表示,小米早前已通过资金注入,确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兼顾投资和业务的双重收益,帮助纳微半导体拓宽销售渠道。盛陵海向记者表示,小米对于前沿领域的布局,将有利于打造产品卖点并提升差异化程度。

小米发布常程任命文件:向副董事长林斌汇报

小米发布常程任命文件:向副董事长林斌汇报

1月2日下午消息,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上宣布,前联想集团副总裁、手机业务负责人常程加入小米,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

小米组织部今日也发布了2020年的1号文件,公布对常程的正式任命。

文件显示,为全面推进5G时代手机业务发展,经管理层讨论、CEO批准,任命常程为小米集团副总裁,负责手机产品规划等工作,向集团副董事长、手机部总裁林斌汇报。

小米方面称,常程在消费电子领域拥有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经营经验,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小米的手机产品规划会更具行业前瞻力,更加贴近用户需求,对手机业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股价涨超5% 小米将按最高总价120亿港元购回股份

股价涨超5% 小米将按最高总价120亿港元购回股份

受利好消息刺激,小米集团股价走高,截止发稿,小米集团涨5.63%,报8.82港元,此前小米股价创出历史新低。

小米集团将按最高总价120亿港元在公开市场购回股份

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2019年9月2日,董事会正式决议行使股份购回授权以不时按最高总价120亿港元于公开市场购回股份。董事会可能会根据市况进一步行使股份购回授权。

公告称,董事会认为,于现况下进行股份购回可展示本公司对自身业务展望及前景充满信心,且 最终会为本公司带来裨益及为股东创造价值。董事会认为,本公司现有财务资源足以支持股份购回同时维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小米近期动态

小米集团总裁林斌大手笔减持

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小米集团总裁林斌于8月21日、22日、23日连续三日卖出共计4130.7万股小米股份,套现约3.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3.4亿。

林斌称,这次减持只占其所持小米股份的1.48%,“小米依然是我事业的全部。我爱小米,我对小米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小米模式一定能成功。这次自愿承诺未来12个月不再减持,也是我对小米有信心的体现。”

小米上市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股价已从发行价17港元跌去近半。今年1月份,小米董事长雷军承诺一年内不减持小米股票,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显示小米管理层对公司价值的信心,以鼓舞投资者信心。CFO周受资亦做出同样的承诺。但包括总裁林斌在内的其他高管当时并没有作出不减持承诺。

小米13个月后终止A股CDR上市申请

证监会8月30日更新的IPO情况显示,小米集团于8月26日出现在终止审查名单中,表明已经撤回CDR的发行申请。目前证监会CDR队列中无其他企业。

小米公司公告显示,目前公司集中精力于集团业务发展,同时拥有充足资本,所以决定终止本次主板存托凭证公开发行事项。

除了增长疲软的质疑,小米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股价。

上市之初,雷军曾高喊“上市买入赚一倍”的豪言壮语,外界也一致认为它将是下一家踏入千亿美元俱乐部的中国公司。然而,上市即破发的小米,如今已经被戏称为“年轻人的第一次套牢”。

对于股价和业绩呈现的相反走势,周受资回应称,“股价会受到很多外部市场的影响,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持续的在我们的业务的道路上为我们的用户的提供价值,我们也是持续的增长,这个迟早会在我们股价上体现。”

小米二季度财报透视

财报显示,二季度内,小米实现营收519.51亿元,环、同比分别增长18.7%、14.8%。期间利润为19.56亿元,环比下降38.7%。

此前,曾有外媒报道,分析师对小米Q2的平均预估期间利润为26.4亿元,而小米仅19.56亿元。

除此之外,财报也显示了自上市以来,小米的营收增速似乎一直呈现下滑趋势。从2018年Q2的同比增长68.3%,一路下滑至2019年Q2的14.8%。

雷军:3年前开始预研5G技术 9月发第二款5G手机

雷军:3年前开始预研5G技术 9月发第二款5G手机

8月26日,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称,在过去两年里,小米投资了12家智能制造和半导体芯片产业,在过去的两个月已经有3家在科创板上市。

在当日重庆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雷军表示,小米今年年初把AIOT列为了跟手机同等重要的战略,并启动了手机和AIOT的双引擎战略,承诺在未来五年时间里投入100亿人民币在AIOT领域。

关于AIOT业务表现,雷军介绍称,小米的AIOT领域除了手机作为核心引擎以外,还有电视、笔记本、智能音箱、路由器和及其丰富的智能硬件生态链。这块业务上半年的收入达到270亿元,同比增长49%。

其他业务上,雷军表示,小米两年前组成了小米产业基金,深入地参与了制造业。在过去两年里,小米投资了12家智能制造和半导体芯片产业,在过去的两个月已经有3家在科创板上市。

5G方面,雷军介绍称,小米在三年前就开始预研5G技术和5G手机,今年第一步5G手机在欧洲发布,预计9月份在国内发布小米的第二款5G手机。

从手机芯片到AIoT 小米为何“芯”事重重?

从手机芯片到AIoT 小米为何“芯”事重重?

最近,小米在芯片领域动作不断。先是小米旗下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投资了芯片设计平台服务公司芯原微电子,持股占比6.25%,成为第四大股东。紧接着,有消息爆料小米和阿里巴巴出现在音频芯片供应商恒玄科技的新晋股东名单中。7月22日,小米持股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乐鑫科技作为首批科创板企业之一挂牌交易。对于小米频繁出手芯片企业,坊间主要有两种猜测,一种是小米将重振澎湃手机芯片系列,一种是小米正在加码AIoT。小米的一系列布局背后,是怎样的思路和考量?

从手机芯片到AIoT

小米“造芯”第一次走入人们的视野,是在2014年,小米与大唐电信旗下联芯科技发起松果电子公司。这家从事芯片研发的子公司,在2017年2月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手机芯片澎湃S1,一款采用28nm技术的八核64位处理器,这让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手机SoC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品牌。第一部搭载澎湃S1的手机终端小米5C在当年3月首发。

但在2017年之后,小米的手机芯片研发和应用陷入沉寂。澎湃S1没有在其他机型搭载,下一代芯片也迟迟不见踪影。在2018年9月松果电子宣布和阿里巴巴收购的中天微合作推动RISC-V商业化之前,松果电子的官方微博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停止更新。

随着小米董事长雷军在2019年宣布“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松果电子团队也迎来重组。部分成员被拆分出来组建南京大鱼半导体。松果电子继续从事手机SoC芯片研发,大鱼半导体重点投入AI和IoT芯片研发。雷军指出,未来5年,小米将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

业务财务多重考量

而同时被小米、阿里巴巴青睐的恒玄科技,从事无线音频平台RF SoC芯片的研发和销售,提供具备WIFI/蓝牙无线连接的音频系统级芯片,软硬件开发套件以及参考设计方案。张琛琛向记者表示,恒玄科技在近两年兴起的TWS耳机市场表现出众,获取了不错的份额。恒玄的产品方向和技术研发积累算是AIoT领域,阿里巴巴和小米同时投资也反映出了两大巨头布局AIoT的战略。

除了业务布局,投资芯原、恒玄也不失为追求财务回报的方式。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向记者表示,芯原、恒玄和乐鑫一样,有机会在科创板挂牌,为小米带来经济利益层面的回报。同时,小米的投资也有助于与芯原、恒玄形成更加稳固的供应关系。

能否搏出新天地

芯片是终端产品的核心器件,在手机芯片研发“后继无力”的小米,能在AIoT芯片风生水起么?目前来看,AIoT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远没有手机残酷。韩晓敏向记者指出,手机芯片市场非常集中,对于性能和生态的要求很高,不是新玩家通过一款产品或者一段时期的集中投入就能带动。对于从业者来讲,想做手机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要么像当年的华为一样,有着庞大的终端应用支撑;要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才有精力和资金能力去推动向产业链上游的延伸。相比之下,目前国内IoT市场相对分散,对技术核心指标的竞争没有那么苛刻。盛陵海也指出,研发IoT芯片相对手机芯片门槛更低,小米通过大鱼半导体和合作服务商一起开发,是一个相对稳妥的选择。

虽然“手机+AIoT”战略在2019年才被提出,可小米在物联网的布局由来已久,拥有丰富的物联网生态,能够为AIoT芯片提供良好的支撑。从2013年起,小米陆续发布小米电视、小米手环、智能音箱等终端产品,并通过手机APP实现对多种终端的控制,打造物联网生态链。至2019年第一财季,小米IoT平台连接的IoT设备达到1.71亿件。张琛琛表示,小米相较于单纯的芯片厂商有非常完善和丰富的物联网生态,并拥有众多应用终端,这是其他芯片厂商不具备的优势;由于物联网的应用趋向碎片化,丰富生态的支撑是一个明显优势。不过小米能否在AIoT芯片崛起还要看其在芯片设计及应用解决方案领域的布局和技术积累。

小米并不是AIoT赛道上唯一的探路者,阿里巴巴也对AIoT虎视眈眈,将IoT作为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后新的主赛道,并定下了5年内连接100亿台设备的目标。阿里巴巴收购的中天微在IoT领域有着多年积累,早在2016年就与阿里巴巴YunOS打造面向NB-IoT的芯片方案,并在2018年发布了面向AIoT领域的CPU IP。随着5G商用加快,AIoT的竞争会愈发激烈。韩晓敏认为,AIoT市场相对重视解决方案和系统整合能力。对于具备水准以上芯片产品的企业,竞争的核心因素在于如何跟下游应用构建整体方案,抑或说是具备解决应用层面问题的能力,才会受到市场的青睐。

小米公布一季度财报:营收利润均超市场预期

小米公布一季度财报:营收利润均超市场预期

2019年5月20日,小米集团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这是小米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之后,披露的首份财报。

报告显示,小米集团一季度总收入人民币438亿元,同比增长27.2%;经调整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22.4%。营收与利润均超之前市场预期。

据了解,报告期内,小米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达到1.71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70%,人工智能助理小爱同学2019年3月份月活用户超过4550万,同比增长247.2%。海外市场持续拓展,印度市场地位领先,西欧市场继续保持高增速。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称,小米在IPO后立即开启小米创业的第二阶段,在公司核心战略、组织管理架构、技术研发体系、产品品牌体系等范畴,进行一系列重大升级和调整,为小米接下来5到10年的发展打下基础。这些调整和升级的积极成果,已经开始逐步展现出来,小米在今年一季度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全新战略,旗下小米和Redmi两个品牌分拆独立运作,并推出一系列广受欢迎的新品,AIoT业务也急促保持行业显著领先优势。同时,紧随中国区,小米的系统性调整,在一季度开始在全球全面铺开。

多位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在手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小米有预见性的启动了“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充分发挥其积累已久的优势,开启全新的征途。相比与传统硬件厂商以及传统家电企业,小米在AI和IoT领域的先发优势,是其独有的竞争优势和成长价值,所以手机+AIoT”双引擎时代的小米,其增长价值值得期待。

智能手机:国内市场份额连续三个月增长 持续站稳中高端市场

报告期内,小米智能手机收入2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 %,全球销量达2790万部。根据调研机构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四。

去年智能手机部分的一系列主动调整在本季度内初见成效,小米成功实施了多品牌战略,小米不断优化产品组合,发布的智能手机涵盖了以小米9、MIX3 5G版、小米9SE为代表的高端机型;以Redmi Note 7Pro、Redmi Note 7“小金刚”为代表的中端机型;以及以Redmi7为代表的入门机型。

得益于多品牌战略的实施,小米不断完善的智能手机组合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报告期内,Redmi Note 7系列报告期内累计销量超过400万部。小米9系列自2019年2月20日发布,到2019年3月31日,仅41天供货量超150万部,并在2019年4月初,销量超过150万部。

新品的成功发布和良好市场反馈,助力小米实现国内市场出货量及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根据第三方数据,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连续三个月增长,由2019年1月的9.5%上升到2019年3月的11.8%。其中,基于小米9系列及专注线上市场的Redmi Note 7的成功,小米手机成功拿下国内线上市场份额的第一名。

国际市场新零售进展迅速

近年来,小米大力快速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国际业务已颇具规模。在持续提升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也不断提升重点市场中的供应链和渠道建设等能力,为国际业务的长期持续健康增长奠定基础。

2019年一季度,小米在国际市场的业绩表现十分亮眼。第一季度国际收入人民币168亿元,同比增长34.7%。截至2019年3月31日,海外小米之家授权店共计480家,同比增长93.5%,其中印度有79家。

根据的资料,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5强,在西欧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15.1%,按智能手机出货量计,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同时,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小米在印度建立了强大的市场地位。

小米智能手机在印度已经连续7个季度保持出货量第一。同时,小米也垄断了印度线上智能手机市场,在印度线上手机市场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出货量第一。

在智能手机业务成功的基础上,小米在印度市场推出更多的IoT以及生活消费品,因为成为智能电视以及穿戴式设备等多个产品类别的市场领导者。

除印度外,小米持续开拓新市场,例如非洲和拉丁美洲。据悉,小米已与非洲电商平台Jumia签署合作协议,将在2019年通过Jumia在非洲14个国家销售小米产品,共同推动智能手机在非洲的渗透。

从2019年交付的首张成绩单来看,开启“手机+AIoT”双擎后的小米发展更加稳健,同时也持续着创新向上的发展动力。随着5G时代的即将来临,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也将迎来黄金发展期,站在风口之上的小米将如何创造未来,值得市场期待。

小米任命19名技术委员  雷军: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小米任命19名技术委员 雷军: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4月30日消息,小米集团组织部今日下发了最新技术人事任命,共任命了19位集团技术委员会委员。根据人事任命邮件,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下设的顾问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并入原标准与技术部,19名集团技术委员委员都向崔宝秋汇报。

小米在今年2月成立了技术委员会,集团副总裁崔宝秋博士被任命为技术委员会主席。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会上强调,技术委员会要强化技术立业,打造一流的技术团队和文化,对做出突出技术钻研和创新的工程师给予百万元级别的特别奖励,以激励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

雷军强调,技术创新最核心的是人才,小米今后既要加大力度招募博士学位的高尖端技术人才,又要加强从高校招募更多的年轻技术人才,在集团技术委员会的推动下,公司要形成一套完善独立的技术人才晋升和级别评定体系,要让技术人才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专心做研发,一样有成就感和获得优厚回报。

小米方面表示,在新的技术组织架构下,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要肩负五大职责:第一,在技术战略方面,把握技术方向,预研前沿技术;第二,在技术合作方面,建立与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行业专家的合作;第三,在技术人才方面,加强集团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包括人才的发现、招募、培训、激励等;第四,在技术组织方面,领导各个专项委员会以及各业务的技术团队;第五,在技术文化方面建设一流的技术文化和卓越的工程师文化,提升工程师成就感。

雷军宣布任命时表示,小米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继续提升研发效率,强化预研探索,同时继续提升研发分摊成本的水平。同时今后每年将设立百万元级别的重奖,激励小米的技术人才做出创新突破,以多种形式的奖励,让技术人才获得荣誉和尊重。

雷军多次提到,除了北京总部,要在南京和武汉要再建两个万人规模的技术研发中心,为小米创业第二阶做好人才储备。雷军说:“技术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信仰,未来小米要始终高举技术立业的大旗,持续打造深入人心的工程师文化。”

小米方面表示,从2010年成立至今,技术创新在小米的创业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过去三年,小米研发投入达111亿。

小米拆分半导体公司松果电子,加速芯片研发业务

小米拆分半导体公司松果电子,加速芯片研发业务

松果电子在官方微博发文表示,4月2日,小米集团组织部发布组织架构调整邮件,宣布小米旗下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进行重组,部分团队分拆组建南京大鱼半导体新公司。

本次调整后,南京大鱼半导体公司将专注于半导体领域的AI和IoT芯片与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小米持有该公司25%股权,团队集体持股75%。

这是小米加速芯片研发业务发展的又一举措,拆分后的南京大鱼团队将可独立融资,接纳更多资金、技术与合作,赢得更快发展。据松果电子透露,目前大鱼已有多家投资机构在紧追接洽。

此外,小米已将AIoT上升至与手机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华为、高通、联发科、展讯等厂商纷纷发力物联网芯片的情形下,南京大鱼半导体的成立,将助力小米弥补AIoT芯片业务空白,配合小米AIoT战略发展。

至于松果电子,则将继续专注研发手机SoC芯片。

资料显示,小米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成立于2014年,在2017年2月28日发布澎湃S1芯片,并应用于小米5C手机上,此举让小米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具备手机SoC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厂商。

不过在此之后,松果电子并无新动作出现。今年3月,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松果芯片还在研发当中。

松果”团队分拆出“大鱼”,小米加入物联网芯片战局

松果”团队分拆出“大鱼”,小米加入物联网芯片战局

虽然松果处理器并无新进展,但松果团队却“剥离”出一个新公司。

4月2日,小米集团组织部发布组织架构调整邮件,小米旗下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进行重组,其中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并开始独立融资。

雷军表示,对于芯片研发,小米还将在更多维度上进行更大、更多样、更长远的持续投入。

经此调整后,小米持有南京大鱼半导体25%股权,团队集体持股75%。南京大鱼半导体研发半导体领域的AI和IoT芯片与解决方案的技术,并以开放的形式服务包括小米在内的更多客户。松果则延续原来的路线,继续研发手机SoC芯片和AI芯片。

公开资料显示,松果电子成于2014年, 2017年2月28日,小米发布了澎湃S1芯片,但过去一年并无动作。雷军在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松果处理器还在研发当中。

小米此番调整,是为了配合小米AIoT战略。年初,小米宣布AIoT战略,称将AIoT摆放到与手机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目前,小米在消费IoT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在物联网芯片的开发上却落后于阿里和华为。去年9月,阿里云发布首款神经处理芯片AliNPU,称将于今年6月面世。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曾透露,其IoT商用芯片凌霄芯片也将于今年上市。两家公司还拥有自己的物联网操作系统。高通、联发科、展讯等芯片公司也发布了物联网芯片。

大鱼的成立,有望让小米弥补这项空白。相比于手机核心处理器,物联网芯片研发相对容易,攻克的难度和资本的压力,都会小一些。

具体的操作上,小米并没有全资控股大鱼公司,只持有25%股权,剩下的交给创始团队。这类似于小米生态链公司的股权架构。

这种做法,一来可以更好地激发团队热情,二来也有利于分散风险,毕竟芯片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小米生态链已孵化出多个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并有多家公司成功上市。

小米成立AIoT战略委员会,加速落地All in AIoT战略

小米成立AIoT战略委员会,加速落地All in AIoT战略

3月7日下午,小米集团组织部再次发布任命文件,宣布成立AIoT战略委员会。AIoT战略委员会隶属于集团技术委员会,负责促进AIoT相关业务和技术部门的协同,推动战略落地执行。

文件显示,任命范典为AIoT战略委员会主席,任命叶航军为AIoT战略委员会副主席。AIoT战略委员会共15人,委员分别由IoT平台部、人工智能部、生态链部、智能硬件部、手机部、电视部等十几个核心业务部门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组成。

文件称,AIoT战略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加快集团“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更有力的推进,强化全集团 AIoT战略整体执行,继续扩大在AIoT创新领域领先优势的决心。而在本周开幕的201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小米集团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也提交了《关于布局5G应用 推动物联网创新发展》的建议。雷军表示,5G是数字经济新引擎,产业应用不限于智能手机、基站建设等领域,更会推动物联网、区块链、视频社交、人工智能产品与应用的发展。

背后:“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

2019年小米集团年会上,小米集团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并将在未来的5年内,持续在AIoT领域投入累计超过100亿元,ALL in AIoT。雷军表示:AIoT就是万物智慧互联,就是超级互联网,赢得了AIoT,小米就赢得了未来“硬件+互联网”。

小米集团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正式把AIoT的发展放在了与手机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为了配合这一战略的快速落地,小米集团先在2月26日宣布新设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云平台部,把AI核心业务提升至集团一级部门,并启用一大批年轻的技术骨干成为领头人。紧接着,就是这次AIoT战略委员会的成立。

这一推进AIoT战略的新举措,目的是将小米集团一系列软、硬件核心业务部门连接在一起,更有效的整合各个核心业务部门的资源,联手打通部门间业务合作壁垒,从IoT平台级服务、端到端的产品互联、AI人工智能交互,到精准大数据服务等多个AIoT相关业务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一整套完整、无缝的全方位AIoT体验。

地位:AIoT份额逐年上升

2013年,小米推出可接入IoT设备的小米路由器;2014年,正式全面布局生态链业务;2017年,推出小米AI智能助理小爱同学,小米用5年时间逐步完成了从IoT到AI的全面布局。据2018年小米集团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品单季收入达到108亿元,相比2017年同期增加89.8%,2018年前9个月的IoT与生活消费品总收入达到288.8亿元。

2018年11月28日在以“AI赋能,万物互联”为主题的2018 MIDC小米AIoT开发者大会上,小米宣布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IoT消费级物联网连接设备数已经达1.32亿台,分布在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日活设备超过2000万台,每日处理设备请求高达800亿次。到2018年底,小米AI智能助理小爱同学累计唤醒次数超过100亿次。

相关数据显示,小米手环占据智能可穿戴设备全球第一。空气净化器、净水器、扫地机器人、智能照明、智能门锁等智能生活家电,小米电视、空调、洗衣机等智能互联网大家电,均在小米生态链模式的布局范围之内。

雷锋网认为无论是前段时间小米进行的第四次架构调整,还是此次小米成立AIoT战略委员会。均是小米上市之后对自身定位以及业务方向进行的“变革”。一方面,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海量爆发。另一方面,手机整体行业进入“瓶颈期”,5G手机“换机潮”尚未到来。一直自诩为“互联网”公司的小米,在新形势下,需要从内部及时“换血”,保证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