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离职

微软执行副总裁沈向洋离职

11月14日凌晨,微软公司宣布该公司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将于2020年2月1日正式离职。沈向洋是目前微软公司中最高级别的中国人,也是所有美国巨头公司中职位最高的中国人,他离职消息在朋友圈刷屏,评论中满满感伤和不舍。而微软中国的官方博客上的“感谢你, Harry,感谢您,沈向洋博士”短短数行同样也写着满满的依依不舍之情。

从微软中国研究院开始到在美国微软总部,过去十几年里,在很多次采访中,他分享了很多很多。还记得去年8月的那次采访,他说,微软是15年前开始研究量子计算。老实说,现在其实关于量子计算的应用,除了加密其他应用究竟在哪里,是什么,大家都不清楚,但是未来的若干年后它一定会带来产业的颠覆。这个我一点都不担心,就像50年前计算机出来,大家也不知道它能做什么一样。“虽然我们不能预见未来,但我们可以做最好的准备”这是他说的话。

沈向洋在美国时间13日北京时间14日的致员工信中表示,离开微软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今天,微软已经如此地成功,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我觉得,已经是时候去开启一个新的篇章;去探寻超越微软、超越商业的新挑战;去思考为产业、为下一代计算科学领域的研究员和工程师们,还能多做些什么。

沈向洋是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1996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拿到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微软雷蒙德总部的研究院,1998年,他作为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在北京工作了9年。其后回到美国总部,2007年到2013年,他曾担任副总裁,负责开发必应搜索产品。2013年后,沈向洋进入微软核心管理层主管技术和研究至今。

沈向洋因其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成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IEEE Fellow)和美国计算机协会院士(ACM Fellow)。2017年,沈向洋博士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8年,沈向洋博士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UK)。

纳德拉在一封致微软员工的内部信中表示:“沈向洋对微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为未来的创新留下了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要感谢他的领导和伙伴关系,以及他对微软所做的一切。”

据了解,沈向洋将于2020年初正式离职微软,其职责将由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Kevin Scott)兼任。在离开微软之后,沈向洋还将继续为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担任顾问。

外媒:微软诺基亚再度达成战略合作

外媒:微软诺基亚再度达成战略合作

北京时间11月5日晚间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诺基亚和微软今日达成一项战略合作,将联合开发面向企业的解决方案,通过云、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来加快跨行业的转型和创新。

根据该合作协议,微软的Azure、Azure IoT、Azure AI和机器学习解决方案将与诺基亚的LTE/准5G专用无线解决方案、IP、SD-WAN和物联网连接产品相整合。通过将微软云解决方案和诺基亚在“任务关键型网络”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其解决方案将帮助企业和通信服务提供商(CSP)实现业务转型。

两家公司合作开发的这些解决方案面向企业用户,主要利用数据对各项流程进行简化,并实现自动化,使用案例包括数字工厂、智能城市、仓库、医疗保健设施,以及港口和机场等交通枢纽。据悉,英国电信(BT)将成为全球首家向其企业客户提供微软-诺基亚解决方案的通信服务提供商。

微软Azure执行副总裁詹森·扎德尔(Jason Zander)对此表示:“将微软在智能云解决方案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诺基亚在构建业务和任务关键型网络方面的实力结合起来,将开启新的连接和自动化场景。这将为我们各行业的共同客户创造新的机会,我们为此感到兴奋。”

诺基亚企业总裁兼首席战略官凯瑟琳·布瓦克(Kathrin Buvac)称:“我们很高兴能够将诺基亚的任务关键型网络与微软的云解决方案结合起来,我们将加快迈向‘工业4.0’(Industry 4.0)的数字转型之旅,推动企业和服务提供商的经济增长和生产力。”

此前,诺基亚和微软在手机业务方面有过全面合作。当时,诺基亚放弃自家的MeeGo系统,在谷歌Android和微软Windows Phone中选择了后者,与微软达成合作关系。当时有消息称,为了获得诺基亚的支持,谷歌和微软均承诺提供上亿美元的工程援助和营销支持。

2013年9月,诺基亚又将手机业务出售给微软。微软当时宣布,将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以及大批专利组合的授权。根据协议规定,Asha和Lumia商标将转移给微软,而Nokia商标将继续由诺基亚持有。

两年前,微软也放弃了手机业务。但上个月,微软又发布了双屏手机Surface Duo,尽管微软并未将该产品归类为手机。

Surface变了,微软硬件战略也要变?

Surface变了,微软硬件战略也要变?

最近,微软在纽约举办的surface秋季发布引来热议,一方面微软创造了不少新硬件形态、新功能让人大开眼界,另一方面微软此次发布的不少行径颇让人费解,引发一些消费类媒体吐槽:比如Windwos 操作系统起家的微软竟然拥抱了安卓;又比如芯片一直都主要和英特尔“在一起”的微软现在居然让高通定制“芯”。这究竟是微软硬件创新的焦虑还是全球智能硬件江湖正酝酿变局?

这次秋季发布会微软一共发布了7款新产品,其中5款在今年推出,两款将于2020年圣诞假期推出。有人说电脑、平板、手机等硬件创新的可变量和维度就那么几个:尺寸、屏幕、键盘、输入方式。尺寸或大或小,屏幕或折叠或旋转或曲面,键盘或隐形或实体,不断折腾不断创新。而在厮杀得最为激烈的手机市场,最近竞争的焦点是折叠屏,因为尚未成熟量产,所以究竟哪种折叠会成为主流尚有悬念,尚有变局空间,在有了“华为式折叠”、“三星式折叠”之后,微软宣布将在2020年推出“微软式折叠”,可实现360度旋转的双屏折叠手机Surface Duo和双屏折叠平板Surface Neo。

微软重返手机市场推出双屏折叠手机采用安卓操作系统,是第一个“槽点”。因为微软在2010年就推出了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作为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厂商现在采用另一家手机操作系统做手机,外界必须得有会话要说,认为这是微软对敌人苹果和谷歌的“妥协”。

“别介意它不用Windows而是用安卓,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移动操作系统。” 微软CEO纳德拉·萨提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同时他也承认了微软在移动上的失败。他表示微软之所以要做双屏手机和平板是因为微软没有这样的设备品类。这或许就是萨提亚和前几位微软领导人所不一样的地方,并无所谓竞争对手和敌人,就像十年前当他领导微软工具和平台事业部时就已经让微软的数据库SQL server跑在了 “敌人”Linux之上;也是在很多年前,萨提亚就敢怀揣着装满了微软应用的苹果手机iPhone,公开亮相于对手Salesfoce的销售会议上。在一切皆服务的云时代,服务才是核心,背后集成了敌人还是友人并不重要,“没有自我包袱才会拥有更大空间”,所以萨提亚把微软带到了云时代、带到了全球市值第一。

现在,萨提亚要把微软从云时代带到“生产力”时代。在这次纽约的发布会上,萨提亚在6分钟不到700个字演讲中给出了微软硬件新定义,在上半场定位是“消费类”而下半场将聚焦 “生产力”。他给出了微软硬件下一个创新定律:一是把计算机嵌入到每一个地方和每一件事中,人是设备体验的中心。二是设备要在形态和功能上进行创新。 所以微软做出了二合一的surface、“像画布一样”的计算机Surface Studio,以及连接物理与虚拟的混合现实HoloLens等。三是不仅仅创造某一个体验和设备,而是跨越所有的设备,并且包括使用所有自然的交互方式,无论是墨水、触摸还是语音、手势。

微软新品2.jpg

基于这个硬件创新的三定律,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微软不再纠结于用谁的操作系统,为什么在手机市场都已经如此炙热的背景下,仍要再次重返。因为作为生产力的工具在“任何形态、任何场景、任何一种工具都缺一不可。”占领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产品的形态,会成为“生产力”维度下的硬件厂商战略必争之地,在电脑、平板、手机、混合现实之后,还有哪个形态被遗漏,还有哪个形态没有创造出来?都有可能是微软的“下一个”。

微软联合高通进行芯片定制是第二个“槽点”。一直以来微软的芯片合作伙伴都主要是英特尔,少许采用AMD,现在加入了高通。这次微软基于ARM架构联合高通定制了一款名为SQ1的高通衍生芯片,这颗芯将装在新款Surface Pro X中,而这款笔记本按照微软给出的说法,能够让笔记本电脑拥有像手机一样“全天的电池寿命”。性能和功耗是移动智能终端厂商之间永远的“奥运”焦点,谁能够在更低的功耗实现更高的性能,其较量是笔记本、手机等厂商间没有终点的马拉松竞赛。

而这颗名为“SQ1”定制的芯,有几个关键点:一是微软自主开发、基于ARM架构、高通骁龙深度参与。二是微软和高通重新设计了GPU,达到2 teraflopss算力。结果是“该产品每瓦的性能是Surface Pro 6的3倍。”。这透露出微软未来在芯片道路上新的动向:软硬件深度定制,甚至走向完全芯片自研。

微软新品3.jpg

一直以来,软硬件深度定制带来最佳效应似乎都只有苹果为之。但其实微软从萨提亚开始,芯片定制路线就已经就揭开了序幕,在十年前微软基于云开始尝试采用FPGA进行深度定制,以期在云上获得超越亚马逊的更强大性能,这微软研究院的工程师道格·伯格曾透露过有关信息。在2017年7月,微软宣布进行芯片研发将应用于HoloLens混合现实头盔上,也是在2017年萨提亚曾表示他的头等大事是要将微软在云上的强大人工智能能力,移植到手持和头戴设备上。现在这种“移植”的路线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在人工智能时代,每一种计算设备、每一种场景下的智能获得,都有着深深的“算法+芯片”的“烙印”,也正因为如此,包括苹果、谷歌、微软等业界巨头都加入了造“芯”的战壕,由此来获得更高效的软硬集成效应。当我们看到苹果5G因为移动缺“芯”而被动,而大动干戈地招兵买马进行芯片布局。我们就不难理解微软未来有可能在芯片上的进一步布局,今天我们看到微软的移动设备端的芯片还主要是自研体系、由高通等芯片巨头进行定制,在未来微软很有可能走上部分芯片完全自研的道路。

由此带来的另外一个敏感问题是微软与英特尔的关系,尽管目前看英特尔依然是微软笔记本等移动设备的最主要供应商,而在5G时代到来,越来越多元的移动设备形态下,或许微软与高通会走得越来越近。

微软前CEO:发展Surface是正确的 利润很大

微软前CEO:发展Surface是正确的 利润很大

日前,微软前CEO鲍尔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硬件产品线不断扩张的微软走在了正确道路上,因为硬件利润很大。

鲍尔默在西雅图举行的GeekWire峰会上称,“不管怎么说,硬件行业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利润的,至少如果你看看世界上最大的硬件公司的话。苹果Mac电脑和iPhone以及其他产品正在赚取大量利润。我认为微软有机会通过Surface参与进来。”

2012年,鲍尔默参与设计了微软Surface平板电脑,到目前,Surface系列硬件产品今年为微软带来了57亿美元的收入,这比上一财年增长了23%。在上周,微软又推出了SurfaceEarBuds、SurfaceNeo和SurfaceDuo等多款全新产品,这让我们看到微软已经明确了硬件这一重要路线。

鲍尔默说,新的Surface阵容太牛了,在竞争力方面,微软一往无前。谈到云服务,鲍尔默表示,云的事情已经解决地很好了。针对Windows,鲍尔默认为,Windows每年能赚取大量的利润,作为投资者,希望看到这样的利润能长期持续,2019年Windows收入增长5%。

鲍尔默此前是微软的CEO,随后被纳德拉取代,目前,鲍尔默仍然是微软的投资者。

微软宣布 2019 停止支援 Windows 10 Mobile

微软宣布 2019 停止支援 Windows 10 Mobile

微软(Microsoft)在智能型手机的失败再添一笔,宣布未来将停止支援 Windows 10 Mobile,而 2019 年 12 月的更新将为 Windows 10 Mobile 画下句点。

Windows 10 Mobile 只是微软在行动领域溃败的一环,2017 年微软作业系统事业群副总裁 Joe Belfiore 表示,不会开发手机板 Windows 新功能,而会和计算机版相同。Windows 10 手机版最新版本为 2017 年底更新的 1709 版,可见微软早已无心恋战。微软就只是根据需求进行除错和安全性更新,不过就连这样的更新也将在 2019 年终结。

微软 2017 年就停止支援 Windows Phone 8.1,2019 年 12 月 10 日发布 Windows 10 Mobile 最后一次安全更新,此后就不再支援 Windows 10 Mobile。未来 Windows 10 Mobile 的装置安全性会因缺乏安全更新而逐渐下降,云端服务和同步功能也会在 2020 年 3 月 10 日关闭。部分在线工具可在停止支援后继续使用,不过微软不对这些服务做任何保证。

微软表示,会告知 Windows Mobile 的使用者在停止支援前,尽早转换到 Android 或 iOS 平台,剩下的少数用户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可「逃难」。微软原先把自家软件和服务绑定 Windows Phone,但随着 Windows Phone 彻底溃败,微软也放弃这个做法。如今用户可在 Android 和 iOS 选择微软应用程序,或许 Windows Mobile 仅存的死忠用户会对此感到些许安慰。

亚马逊野心勃勃放眼云端游戏市场  但微软早已抢占先机

亚马逊野心勃勃放眼云端游戏市场 但微软早已抢占先机

亚马逊、微软和谷歌正面临着一场激烈的竞争,战场不在实体而在云端。它们正在云端计算的一个非常另类市场展开竞争:游戏。

微软长期以来一直是游戏强权,在 2000 年推出 Xbox 游戏机。在扩大游戏方式和地点方面,微软在 10 月表示将在今年开始测试云端游戏产品。其 xCloud 计划将适用于行动设备。去年 1 月该公司收购了为游戏开发商提供云端基础工具的新创公司 PlayFab。

亚马逊对其在这块市场的野心保持沉默。但《The Information》报导,该公司已与出版商就 2020 年推出新服务发布游戏进行对话。该项目将建立在之前支持游戏开发商的努力基础之上。

与此同时,谷歌已经开始对特定用户测试名为 Project Stream 的云端游戏服务。

这是三家大型美国网络龙头企业的最新动作,这些公司将其科技用于让客户不再自行计算和储存,可以在不依赖昂贵硬件的情况下完成更多工作。

但这些企业立足点并非平等。在游戏方面,微软拥有主场优势。

「亚马逊不是一家游戏公司,谷歌也不是。索尼是一家游戏公司,但它没有云端服务。」云端游戏公司 OnLive 前 CEO Steve Perlman 说,「市场上只有微软两者兼具。」

Perlman 了解这个市场带来的挑战。他在 2007 年创立 OnLive,最终在 2015 年将资产出售给索尼,当年索尼宣布推出游戏串流媒体服务 PlayStation Now。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帕尔曼将 WebTV 出售给微软,该团队的一些成员后来在微软的 Xbox 360 控制台上工作。

当 Perlman 十多年前跨入游戏串流媒体时,可以透过连接远距服务器来玩游戏,但它从未进入大众市场。当时苹果 (AAPL-US) 和谷歌还没有成为拥有 App 商店的主要行动大咖,而且出版商也没有专注于为云端开发游戏。

尽管如此,该技术确实吸引了一些用户。Perlman 表示,即使在某些高性能竞争游戏场景中可能存在递延,OnLive 在测试后,发现人们通常无法分辨游戏是在远端运行还是在本机上操作。

他说,当时微软对游戏机销售更感兴趣。

Perlman 说:「我们与他们讨论过一些关于云端游戏的问题」。「但它们无意于此。」

不过如今的世界完全不同。微软现在「主要业务在云端」,他说,除与 Activision Blizzard (ATVI-US)、Electronic Arts (EA-US) 和 Take Two Interactive (TTWO-US) 等游戏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外,该公司还对云端基础架构进行了大量投资。

他说,「至少在理论上,我认为微软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