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从“芯”出发

自动驾驶从“芯”出发

随着各国政府一系列路测牌照的陆续颁发,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进入加速阶段,有人甚至宣称2019年为自动驾驶元年。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半导体厂商的注意,开始加快布局自动驾驶芯片领域。不过根据专家的评估,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仍处于L3-L4之间,距离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仍然有一段不短的距离要走。作为该领域的技术核心之一,自动驾驶芯片也有诸多需要突破地方。

自动驾驶已达L3+水平

近日,国内首条自动驾驶商用运营线路正式落地武汉。据悉,承担运营任务的智能公交车已经拿到武汉市智能网联测试牌照和商业运营牌照。这也是全球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与此同时,美国在自动驾驶路测推进方面也十分积极。加州是全球首个自主为自动驾驶汽车制定法规的州,截至去年年底加州已为至少60家企业颁发了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随着一系列路测牌照发放,车辆路测被实施、基础数据被收集,自动驾驶路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根据专家的评估,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大约处于L3-L4(L3+)之间,也就是具有了相对较弱的“高度自动驾驶”能力,在某些特殊环境下,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在无需驾驶员干预下正常行驶。

恩智浦资深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Lars Reger介绍:“L3+的车辆已经可以实现在高速公路上自动驾驶的场景。从上高速起行车系统就可以接管,驾驶员就可以手脚放开,让汽车进行自动行进,到接近自动驾驶要下高速的时候,车辆会给驾驶员发一个通知,要求驾驶员接管回来。在未来一两年里,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普及开来。”

至于中国市场,业界预计自动驾驶的发展速度可以更快。Lars Reger就认为,中国消费者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以及社会法律环境更加适合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因为更加看好自动驾驶在中国的发展。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副院长何文也指出,中国的自动驾驶走的是一条基于网联架构的路线。传统中央云计算要将大量道路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计算中心处理后再下发,无法做到快速及时响应。而5G的商用以及5G网络部署的加快,将对于中国自动驾驶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自动驾驶车辆上的硬件设备可以适当精简,运算通过云端+边缘的方式进行。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加快落地,自动驾驶市场的发展前景也被广泛看好。麦肯锡预计,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到约2300亿美元,到2040年将达到约3600亿美元。

多方积极布局芯片产业

芯片是自动驾驶技术得以实现的关键部件之一。在巨大市场前景的吸引下,有越来越多厂商加快了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布局,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汽车半导体厂商,也包括以往聚焦于消费电子与计算机等领域的芯片巨头。 此外,一些拥有强大算力的科技公司也在觊觎这一市场。

恩智浦、瑞萨、TI等均是传统的汽车电子巨头。这些公司在推进自动驾驶芯片方面具有传统优势。这些厂商基本沿着逐步升级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处理芯片至高级自动驾驶级别的路径加以推进。比如恩智浦发布了S32 ADAS产品系列,瑞萨开发了R-Car系列,德州仪器有基于DSP的解决方案TDA2x SoC等。恩智浦半导体总裁Kurt Sievers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他们对汽车行业的电子化包括自动驾驶领域非常看好,这是未来市场的长期增长机会。汽车的电子化(包括自动驾驶),将为汽车行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这种转变将在未来多年时间里持续下去,半导体行业也将受益于汽车行业的这一发展趋势。

传统消费电子、计算领域的芯片巨头,目前也在积极投入自动驾驶领域。10月初,ARM公司在其年度技术大会上宣布,成立自动车辆计算联盟,成员包括通用汽车、英伟达、电装、丰田、博世、恩智浦等业界大厂。这是ARM公司进军车用半导体市场的最新举措。在2018年9月ARM推出了首款面向车用领域的芯片Cortex-A76AE,2018年12月又推出简化版Cortex-A65AE。ARM希望发挥其在智能手机和物联网领域的低功耗优势切入车用市场,降低功耗并保证性能和安全性。

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等公司也是动作频频。英特尔此前通过高达百亿美元收购以色列Mobileye公司,整合EyeQ系列芯片成为全球主要的自动驾驶视觉传感芯片厂商。英伟达先后推出自动驾驶平台Drive PX系列和Xavier系列,成为自动驾驶AI平台的主流计算解决方案。

此外,一些拥有强算力的技术公司,如谷歌、百度、特斯拉等也积极跨界到自动驾驶芯片领域。Waymo是谷歌自动驾驶研究领域的主要公司,谷歌亦基于其TPU打造深度机器学习平台,用于自动驾驶领域。百度开发了“昆仑”AI芯片,适配自动驾驶的Apollo系统。特斯拉则是既做整车也自研自动驾驶芯片。今年4月特斯拉发布了旗下首款自动驾驶芯片FSD。

总之,目前的自动驾驶芯片领域正处于群雄混战局面,传统汽车电子大厂、消费及计算领域芯片巨头、拥有强算力的技术公司等不同势力均在争夺这一领域的主导权,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关注。

感测与决策两大关键技术仍需突破

尽管各方纷纷看好,但是自动驾驶距离L4、L5级别,即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仍有非常长的路程要走。而自动驾驶芯片也有大量需要突破的技术。

根据市场研究人员盛陵海的介绍,自动驾驶系统主要包括前端与后端两个部分:前端为感知端,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主要进行数据采集,市场上以被英特尔并购的Mobileye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为主。后端为主控平台,主要执行数据处理、深度学习等功能。英伟达基于GPU开发的Drive PX 2平台有着较多应用。

但是,自动驾驶芯片的开发并不容易,需要建立在大量数据积累与算法开发的基础之上,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为什么自动驾驶公司需要进行大量路测的原因之一。未来自动驾驶芯片的发展也需要在这两个方向上进一步实现突破。

Lars便指出,目前摄像头在雨雪等恶劣天气的能见度仍然较低,毫米波雷达穿透能力仍有不足。多种感知设备组合或将成为最优的解决方案,弥补了相互之间的不足。但是如何压缩成本又是一个难点。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路况千变万化非常复杂,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除了海量的数据收集,后台的分析与决策也非常重要。如果想要在非高速路面或者特殊环境下保持高精度自动驾驶,还需要AI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这些都需要人工智能与安全芯片的进一步发展。

长电科技迎新首席财务长

长电科技迎新首席财务长

10月16日,国内封测龙头厂商长电科技发布临时会议决议公告,宣布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显示其将迎来新的首席财务长。

公告显示,根据公司首席执行长(CEO)郑力先生提名,经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一致同意改聘穆浩平先生为公司资金营运资深副总裁,不再担任首席财务长,任期自本次董事会聘任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

此外,根据公司首席执行长(CEO)郑力先生提名,经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一致同意聘任周涛女士为公司首席财务长,任期自本次董事会聘任通过之日起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

资料显示,周涛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会计学学士、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此前,周涛曾任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财务副总裁、高级财务总监、财务总监;安森美半导体财务总监;美国卓然半导体财务经理;飞利浦半导体高级财务分析师等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长电科技现任CEO郑力亦曾在恩智浦任职,曾担任恩智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1.6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VAS业务 汇顶科技布局物联网

1.6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VAS业务 汇顶科技布局物联网

日前,汇顶科技发布公告称,拟通过现金支付的方式购买 NXP B.V.(以下简称“恩智浦”)旗下的语音及音频应用解决方案业务(以下简称“VAS业务”)。

公告显示,基于扩展技术研究领域和产品应用市场的公司战略,着力于在移动终端、IoT和汽车领域为更多用户提供应用覆盖面更广的领先技术、产品及应用解决方案,公司拟以现金出资1.65亿美元购买恩智浦VAS业务。

本次交易涉及《资产购买协议》及其相关附件,以及后续将与恩智浦当地子公司签署的《当地业务转移协议》,汇顶科技已于2019年8月16日与恩智浦签署主协议。

1.6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VAS业务

对于恩智浦,相信半导体业界均不会陌生。恩智浦是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主要为射频、模拟、电源管理、接口、安全和数字处理产品提供高性能混合信号解决方案,其产品和方案主要应用于汽车、智能识别、网络安全、便携和可穿戴设备以及IoT等。

资料显示,恩智浦股本为204.51亿美元,2018年度总资产236.2亿美元、净资产123.9亿美元,营收94.1亿美元、净利润26.5亿美元。恩智浦在全球逾30个国家设有业务机构,员工达30000人。

汇顶科技这次收购标的为恩智浦集团VAS业务的专属资产包,资产分布在恩智浦全球各地子公司中,包括固定资产、存货、专属技术及知识产权、尚在履行中的合同,以及目标资产所包括的合同关系与指定人员。

公告介绍称,恩智浦VAS业务涵盖的职能包括设计研发、项目管理、产品营销及客户服务支持等,主要提供语音和音频解决方案,其解决方案主要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IoT 等领域,主要客户为国内外知名安卓手机厂商。

恩智浦官网显示,其音频领域的相关产品包括音频放大器、AM/FM收音机和音频、音频转换器、车载收音机开关逻辑、数字解调器、IF调谐器、硅调谐器、智能触觉驱动器等。其中,在智能音频放大器领域恩智浦为市场领导者。

截至2019年8月4日,恩智浦VAS业务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的账面价值合计1595.1万美元。在本次交易中,恩智浦VAS业务拟向汇顶科技转让总计200多件专利。

为完成收购,汇顶科技将通过汇顶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在恩智浦VAS业务所在的部分国家设立孙公司,与汇顶科技及其现有子公司一起承接VAS业务相关的固定资产、存货、专属技术及知识产权、尚在履行中的合同,以及目标资产所包括的合同关系与指定人员。

从指纹芯片到布局物联网

汇顶科技是一家基于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人机交互和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包括芯片设计、软件开发,以及向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目前其主要产品包括指纹识别芯片和电容触控芯片。

与此同时,近年来汇顶科技也在努力扩展技术研究领域和产品应用市场,将目光投向除智能手机外的其他移动终端、汽车以及物联网等领域。

2018年,汇顶科技通过收购了德国CommSolid,开始加速布局物联网领域,今年5月,汇顶科技正式推出其蓝牙芯片GR551x系列。汇顶科技官网显示,目前其产品包括微控制器、低功耗蓝牙、心率传感器、入耳检测、生物识别产品、人机交互产品等。

收购恩智浦VAS业务,亦是汇顶科技布局物联网的重要举措。汇顶科技发布新闻稿表示,此次收购通过整合VAS在语音和音频领域的专利技术优势,以及恩智浦业界领先的研发力量,将有力拓宽汇顶科技在智能终端的创新应用,并夯实公司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

汇顶科技CEO张帆在新闻稿中表示,此次收购是汇顶科技未来产业布局中的战略性一步。他认为VAS的加入,将拓宽汇顶科技现有智能终端和IoT产品线的应用广度,显著增强在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音频应用领域的研发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创新产品组合,为汇顶科技的战略发展注入新的创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指纹识别芯片进入市场成熟期,汇顶科技将目光投向市场广阔的物联网领域,此次收购若成功,对其战略布局而言无疑是相当利好。

不过,正如公告风险分析所言,这次交易的交易模式及过程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及经营管理等因素影响,尚存在不确定性;该交易尚需获得境内及境外主管部门的审批,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交易完成后,若不能达到投资预期或不能形成产业协同,会对公司战略布局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izziezeng

加入集邦半导体交流群,请加微信:DRAMeXchange2019

17.6亿美元!恩智浦将收购Marvell无线连接业务

17.6亿美元!恩智浦将收购Marvell无线连接业务

5月29日,恩智浦官网宣布,将以17.6亿美元收购Marvell无线连接业务。

恩智浦官网消息显示,其全资子公司已与Marvell达成最终协议。根据该协议,恩智浦将17.6亿美元的全现金资产交易方式收购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 此次收购包括Marvell的WiFi连接业务部门、蓝牙技术组合和相关资产。

对于这次收购,恩智浦表示将使公司能够向重点终端市场的客户提供完整、可扩展的处理和连接解决方案。此次收购包括全球约550名员工,预计将在恩智浦目标终端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机会,该业务部门在2019财年为Marvell带来3亿美元收入,恩智浦预计到2022年收入将翻一番。

该交易已获得恩智浦和Marvell董事会批准,交易预计将在2020年第一季度结束,具体取决于惯例成交条件和监管规定批准。交易完成后的第一个完整季度,这次收购预计将增加恩智浦非GAAP营业利润。

资料显示,Marvell成立于1995年,是美国一家在大容量存储解决方案、移动与无线技术、网络和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的Fabless厂商,目前主要产品包括硬盘和固态硬盘控制器、以太网络交换机、Wi-Fi和蓝牙芯片等,覆盖了PC消费者市场、中小型企业、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应用市场。

在出售了手机芯片业务后,Marvell把核心业务聚焦在存储、网络、连接三个方面。作为三大核心业务之一,创世人之一周秀文曾在采访中表示,2002年Marvell察觉到无线连接的潜在市场需求,抓住机遇进入了Wi-Fi技术领域。

至今,Marvell已经在无线连接领域耕耘近二十年。恩智浦在其新闻稿中表示,近二十年来Marvell的连接团队一直是提供创新、安全和可靠Wi-Fi和蓝牙组合解决方案的先驱。

此次收购使恩智浦可为其客户提供全系列的无线连接解决方案,包括WiFi 4、5、6和蓝牙/BLE组合以及其旗舰边缘计算平台,包括I.MX、Layerscape、Kinetis、LPC和新推出的RT Crossover 处理器,为工业、物联网、汽车和通信基础设施提供全面的交钥匙解决方案,简化客户的供应链物流并缩短上市时间。

有分析人士指出,过去几年,恩智浦曾以为可通过高通获得WiFi技术,所以对WiFi通信芯片投资不足,但如今与高通的交易终止,收购Marvell无线业务此举并不意外。作为工业、汽车领域的主要芯片供应商,恩智浦与Marvell达成的协议将有助于该公司把Marvell的产品交叉销售给客户。

而对于Marvell而言,业界认为剥离无线业务对其亦是重要战略举措,因为从其此前收购资产来看,Marvell后续或将更多地关注网络设备市场,在此之前,Marvell于2017年斥资60亿美元收购网络设备企业Cavium。

值得注意的是,Marvell本月还相继宣布以4.52亿美元收购有线网络公司Aquantia,以6.5亿美元收购GlobalFoundries子公司Avera Semiconductor,一边收购资产、一边出售业务,Marvell或正在进一步调整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恩智浦宣布将斥资18亿美元收购Marvel通信芯片业务

恩智浦宣布将斥资18亿美元收购Marvel通信芯片业务

北京时间5月30日早间消息,荷兰芯片制造商恩智浦半导体周三表示将以17.6亿美元现金收购MarvellTechnology的无线连接业务,为其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组合。

除了边缘计算平台外,恩智浦将还向其工业、汽车和通信基础设施领域的客户销售Marvell的连接产品,例如WiFi和蓝牙等。

该部门在2019财年为Marvell带来了3亿美元的收入,恩智浦预计到2022年这个数字将增加一倍。

投资银行PiperJaffray分析师哈希·库玛(HarshKumar)表示,恩智浦过去几年一直在WiFi领域投资不足,因为它认为能够获取高通的WiFi技术。但该交易却在2018年失败了。

芯片制造商高通(65.76,0.39,0.60%)2016年同意收购恩智浦,但却在去年放弃了这笔440亿美元的交易。

恩智浦为工业和汽车客户生产各种芯片,与Marvell达成的协议将有助于该公司把Marvell的产品交叉销售给客户。

对于Marvell来说,出售连接业务具有战略意义,因为该公司在2017年以60亿美元收购Cavium之后便更加关注网络设备市场。

“我们对这次剥离并不感到惊讶,”库玛说。“Marvell曾经认为可以利用这些资产进入汽车市场,但在我们看来,这个机会相当小。”

该交易预计将于2020年第一季度完成,并将在交易完成后增加恩智浦的调整后季度营业利润。

正在考虑收购恩智浦? 三星否认传闻

正在考虑收购恩智浦? 三星否认传闻

日前,三星电子被传有意收购汽车电子供应商恩智浦。

韩国媒体InvestChosun报道称,三星电子内部正在评估对恩智浦发起收购,由副会长李在镕助手、总裁Chung Hyun-ho和副总裁Ahn Joong-hy领导的团队正审核该项目,收购金额将高达50万亿韩元(约合443亿美元)。

对此,今日彭博社消息称,三星电子方面否认关于考虑收购恩智浦的报道。

现金储备充足,被传收购半导体大厂

今年年初,市场分析指出,截至2018年年底,三星电子现金保有额超过100万亿韩元(885.3亿美元),创下该公司成立以来新高,投行伯恩斯坦分析师预测,到2019年年底,三星的现金储备将突破119万亿韩元(约合1050亿美元)。业界认为,三星电子或将动用手上这笔庞大的现金,以实现公司的对外投资和并购。

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曾表示,三星电子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龙头,业界认为其有高度可能积极并购。报道称,三星电子将考虑收购海外非存储器半导体企业,潜在收购名单包括恩智浦、赛灵思、英飞凌。近日由于格芯传出正在考虑出售,亦被认为是三星电子收购备选对象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李在镕曾表示将汽车芯片等业务列为关键战略。近两年,三星电子在汽车电子领域动作频频,2017年以80亿美元收购了世界音响巨头哈曼,当时三星电子表示,哈曼对三星的吸引力在于汽车互联业务,该交易将帮助三星电子进军汽车电子领域;2018年10月,三星电子发布两大汽车芯片品牌Exynos Auto和ISOCELL Auto。

若三星电子欲通过收购进一步扩大汽车电子业务,那么恩智浦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电子供应商,确实有可能成为收购对象。

存储器跌价,寻找市场新出路

尽管三星电子目前已否认了收购传闻,但业界认为其后续仍有可能对半导体大厂展开收购,因为其最大的收入来源存储器业务正面临着价格不断下滑的挑战,三星电子有必要考虑新的战略发展出路。

根据集邦咨询半导体研究中心(DRAMeXchange)最新调查,DRAM整体合约价自去年第四季开始下跌,由于供过于求的市况,DRAM产业大部分交易已经改为月结价,2月份更罕见出现价格大幅下修。目前季跌幅从原先预估的25%调整至逼近30%,是继2011年以来单季最大跌幅。

三星电子作为全球最大的存储器厂商,存储器价格下跌对其的影响在业绩报告中已有所反映。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三星电子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9%,三星电子表示主要受存储芯片需求下降的影响。

一方面面临着存储器需求不振、价格大幅下跌的市况,另一方面面临着SK海力士、美光等对手的竞争,业界认为三星电子在保持存储器市场地位的同时,亦开始强调晶圆代工、汽车电子等非存储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

去年底,李在镕曾与韩国总统文在寅见面,就三星芯片战略问题进行会谈。当时,李在镕表示,当前的芯片市场已不同往日,但他表示对三星电子在芯片市场的领导地位充满信心。业界认为,三星电子为寻找存储器、手机以外的业务增长点,今年将有较大可能积极进行企业并购。

三大IDM厂商2018年全年营收出炉,谁的表现更亮眼?

三大IDM厂商2018年全年营收出炉,谁的表现更亮眼?

随着NXP(恩智浦)公布2018年第四季营收,ST(意法半导体)与英飞凌等欧系三大IDM厂商在2018年的全年度财报表现也已确定,三大IDM厂商在2018年皆缴出不错的成绩单。

NXP在2018年全年度营收为94.07亿美元,ST为96.65亿美元,英飞凌则为92亿美元;相较于2017年,年度成长率(YoY)分别为:1.6%、15.8%与13.3%,不论是营收或成长率,ST皆居于三大IDM厂商之首。

ST三大事业群皆为成长主力

ST等三大IDM厂商皆是全球主要车用半导体供应商,车用市场是支撑这3家厂商营收在2018年能有出色表现的重要主力。

但若进一步来看,ST能在营收与成长率皆居于首位的关键,在于ST其他两大产品事业群AMS (Analog, MEMS and Sensors Group)与MDG (Microcontrollers and Digital ICs Group)有着相当优异的成长表现,而且占整体营收也有相当程度的比重。

相较于NXP与英飞凌以车用市场为成长主力的特色,ST成长动能来源显然较为平均,不会特别依附在单一应用市场。

 毛利率表现则由NXP居冠

尽管ST在2018年全年度营收与营收成长率表现居首,不过在毛利率方面,仍然是NXP独领风骚,2018年毛利率为52.9%、ST为39.9%、英飞凌则为38.7%。最主要原因在于NXP有不少以28nm为主的嵌入式处理器,涵盖车用、消费性电子与网通基础建设等应用场景。

然ST与英飞凌毛利率表现相较于2017年也略有提升,究其原因,是高毛利的车用领域成长带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