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处理器缺货 影响个人电脑厂商和DRAM厂商出货

英特尔处理器缺货 影响个人电脑厂商和DRAM厂商出货

处理器龙头英特尔(Intel)因为CPU产能短缺,进而影响周边个人电脑厂商出货的情况逐渐蔓延。继日前惠普(HP)与联想(Lenovo)两家品牌个人电脑厂商高层出来抱怨,表示英特尔的CPU缺货已经影响到他们产品出货,并冲击业绩之外,现在戴尔(DELL)电脑也发出报告指出,因为英特尔CPU的缺货状况,导致戴尔电脑的产品出货受到影响,因此将进一步下修2020财年全年的营收金额。

对于CPU缺货的情况,日前英特尔的执行副总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罕见在官网上发出道歉信,针对近一年来发生的CPU出货延迟问题表达歉意。而因为英特尔的道歉大动作,使得市场评估,实际上英特尔CPU缺货的状况要比之前所预估的更加严重。而英特尔CPU缺货而造成的个人电脑出货递延,之前包括惠普与联想两大品牌电脑大厂高层都出面抱怨过。甚至是这样CPU缺货的态势,还可能冲击到好不容易等到低点反弹时机的DRAM产业,使得复苏时间再递延。

如今,在联想与惠普再加上DRAM业者之后,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第三的戴尔电脑也表示,英特尔CPU缺货的状况冲击个人电脑的出货量,因此将下修2020财年年全年的营收。

根据《路透社》的报导,目前占戴尔电脑总营收将近一半的个人电脑事业部,在2020财年第3季营收较第2季成长了4.6%,金额来到114.1亿美元。相较于伺服器和网路部门的营收在第3季来到42.4亿美元,较第2季下滑了16%的情况,其表现明显优异,只是这样的情况在第4季预计将会遭逢瓶颈。

报导指出,戴尔营运长Jeffrey Clarke在与分析师的电话财报会议上表示,因为英特尔CPU短缺状况较上一季更加严重,影响了戴尔电脑的商用和高端消费型个人电脑在第4季的预期出货量。这将使得戴尔电脑预计把2020财年营收,由原本预估的927亿美元至942亿美元,下调至915亿美元至922亿美元之间。

而对于CPU缺货所造成的市场压力,英特尔方面日前曾经表示,除了持续提升产能与优化良率来满足市场上的需求之外,未来来不排除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以进一步填补CPU缺货的缺口。不过,目前有哪些产品要委外、又会委外给那些厂商,英特尔则是表示尚在评估当中。

16:10 笔电卷土重来,2020 年占非苹笔电市场比重仅 2%

16:10 笔电卷土重来,2020 年占非苹笔电市场比重仅 2%

面板厂与品牌厂的瓶颈

对面板厂来说,16:10 因上下高度增加,导致切割数减少,玻璃利用率下降,进一步影响销售利润。以 13.3 寸为例,16:9 于五代线切割片数为 24 片,切割率 88%,但 16:10 于五代线切割片数为 20 片,切割率下降到 77%。虽然目前有多家品牌厂正与面板厂协商 16:10 面板,但大多数为寻求技术与意见交流,实际量产案子并不多。

至于品牌厂,16:10 面板尚未有公规长宽尺寸,同样 13.3 寸,不同面板厂的产品长宽不同,这种状况对品牌端来说也实在困扰。若以现有的面板尺寸规画产品,后续当面板尺寸改变时,部分零组件必须重新设计、开模、量产,势必会产生一笔额外费用,因此多数品牌仍在观望。

消费者观点

16:10 与 16:9 对消费者而言是否有差异?答案或许因人而异。但现在不论浏览网页或看影片,多数内容仍是以 16:9 比例制作。虽然苹果的笔电产品一直都采用 16:10,但因作业系统不同,消费者不太容易察觉比例不同。对面板厂或品牌厂来说,目前也尚未找到强而有力的优点来吸引消费者购买,也是 16:10 笔电发展趋缓的原因之一。

多云策略受大厂重视,互通及简化管理为发展关键

多云策略受大厂重视,互通及简化管理为发展关键

Dell于Dell Technologies Forum指出,企业为处理数位转型产生之数据,部署两种云端服务已成基本模式,而跨云的妥适运行更成企业管理重点。

多云策略有效提升部署弹性及分散风险

多云为厂商带来更高弹性,满足不同的技术与业务需求,其可避免IT部门与技术被过于了解与掌握,用户也可根据自身地理位置来选择云端服务商,以降低延迟性,对用户而言是较为有利策略。

其中,最广泛考量因素是避免陷入特定云端服务商的基础架构与定价模式,以现行AWS、GCP、Azure、IBM等主流云端厂商皆有云端及IoT平台,单一厂商采用将造成用户于其他部署项目几被绑定。

分散风险则是另一项采用效益,2019年中旬Google Cloud发生服务器异常,美国东、西岸及欧洲地区皆受波及,不仅造成智慧家庭产品网络中断,使监视器无法正常运行、电子商务平台Shopify在在线线下也无法使用信用卡。

故对服务稳定攸关重要的产业来说,多云势必是其未来部署走势,例如澳洲国家银行(NAB)便在2019年7月加入多云部署,同时采用AWS、Microsoft、Google的云端组合。

在采用多云的企业中,仅有少数企业采用多个公有云或多个私有云,超过6成比例是采用混合云,概因混合云可安全的在私有云中使用资源,一方面亦能扩展公有云服务,是更被厂商广泛接受的解决方案,进而衍生出跨云、跨厂商的管理需求。

平台互通及简化管理将成未来发展重点

此市场趋势也让云端大厂在自身产品与跨云管理上做出回应,除Dell Technologies Cloud Partner Clouds能接入多个主流云端平台外,IBM在其资安产品上设计透过功能设定便能切换管理权限访问,提高用户便利性。

Google则在2019年推出混合云及任务管理解决方案Anthos,允许用户管理于诸如AWS或Azure等第三方云端上的任务,简化多云管理,目前已有逾30家软、硬件及SI厂商采用与规划整合Anthos,包括Cisco、VMware、Intel等。

除云端平台本身聚焦提升互通性,相对应的产品服务亦随之而生,例如商用软件巨头Zoho推出的监控工具Site24x7可完整提供跨云的数据可见性及其关联,云端储存提供商SwiftStack也推出全球首款用于多云AI/ML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多云策略能为用户带来许多优点,然无疑会增加额外的管理复杂性,云端原生架构中的服务性能、部署不同云服务所需设置的监控等,对企业信息长而言都是持续面临之挑战。

此外,管理云端成本始终是企业使用上的重大困境,许多厂商发现在服务上运行大量工作时难以有效对其管理,对此,服务提供商也推出许多成本管理工具,抑或如AWS定期降低部分产品价格,例如2019年9月对Amazon EFS之降价,希望藉此优化企业储存成本。

多云部署已成企业采用趋势,在数位生态系的基础上,现行市场主导厂商仍将持续蓬勃发展,然随着客户须有效掌握其数据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时,云端服务的选择将变得更加分散,届时互通服务、简化工具及管理方案或将成为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

全球笔记本电脑最新出货排名公布 第二季出货季增12%

全球笔记本电脑最新出货排名公布 第二季出货季增12%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最新笔记本电脑出货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原本因为对中美贸易摩擦与Intel CPU缺货问题的担忧,导致整体市场展望趋于保守。

然在AMD CPU替代效应发酵,加上Chromebook标案需求提升,而原本对贸易摩擦的担忧反而刺激品牌预期性的提前备货等三大因素,带动第二季出货量达到4,150万台,QoQ成长12.1%,表现优于预期。

 

惠普再创单月出货新高,联想超越戴尔登上第二

集邦咨询指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笔电需求来自北美市场,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扩大的冲击,品牌厂在六月展开提前备货,以降低惩罚性关税可能的冲击。龙头品牌惠普六月份出货来到440万台,是继2018年六月后,再次达到单月出货高峰,也推升第二季出货量达到1,030万台,QoQ成长11%。

联想第二季出货量约900万台,QoQ成长34.2%。除了受到中美贸易摩擦避险的备货激励外,取得北美市场近200万台的Chromebook标案也推升出货成长,让联想再次刷新2016年第四季以来的单季出货新高纪录。

戴尔因第二季底欧洲的销量成长,出货量达到700万台。然而戴尔自2018年底重新上市后积极冲刺业绩,使得2019年第一季的出货基期偏高,因此第二季仍出现8.8%的季衰退。

苹果在第二季则是力求稳定,出货量来到320万台,QoQ成长1.7%。

宏碁积极备货季成长幅度居冠,华硕调整布局提振出货

中美贸易摩擦提前备货的效应在宏碁尤为显著,第二季出货量为350万台,季成长幅度达38.6%,为所有品牌中最高,排名更超越苹果来到第四位。大动作提前拉货,也显现出宏碁对北美市场的重视。

华硕第二季出货量达到300万台,QoQ成长17.3%。自去年组织重整后,华硕在利润考量下减少部分产品线的布局,出货量低迷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

第三季受惠旺季需求出货仍成长,关税影响将于第四季明朗

展望第三季笔电出货,首先针对返校潮的Chromebook备货需求依旧强劲,其次包含苹果MacBook 16寸、戴尔16:10比例产品、华硕双屏幕笔电,以及需求增温的电竞笔电等新品上市,虽然销量有待市场考验,但对于备货量的提升有其正面的帮助。

然而,美国川普政府针对中国输美剩下的3,000亿美元商品,预计在9月1日起课予10%关税,可能成为左右下半年笔电出货的最大变量。

为了规避关税垫高成本,按照以往经验,初期有很高的机率会转化成短期出货增加的动能。但由于10%关税的课征基础是以9月1日到港时间为准,显然8月份追加出货量并透过海运运送,在时间上已经无法避免10%关税,因此目前对于短期笔电追加需求的看法转趋保守。

至于关税增加是否冲击终端销售,进而影响接下来笔电出货的动能,可能需要到第四季状况才会更为明朗。

集邦咨询预估第三季笔电出货量约为4,300万台,旺季加持下相较于第二季仍有3.6%的季成长。

戴尔第一财季净利润3.29亿美元 同比实现扭亏

戴尔第一财季净利润3.29亿美元 同比实现扭亏

据外媒报道,戴尔周四盘后发布了该公司截至2019年5月3日的2020财年第一财季财报。财报显示,戴尔第一财季营收为219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为3.29亿美元,同比实现扭亏。

第一财季业绩摘要:

–戴尔第一财季总净营收为21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13.6亿美元增长3%。

–营业利润为5.5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营业亏损为5.38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业利润为21.9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0.26亿美元增长8%。

–净利润为3.2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5.38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2.0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1.79亿美元增长3%。

第一财季业绩分析:

戴尔第一季度总净营收为21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13.6亿美元增长3%。其中,产品营收为167.54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166.71亿美元;服务营收为51.54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6.85亿美元。

按照部门划分,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集团第一财季净营收为82.0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86.67亿美元下滑5%。其中,服务器与网络业务营收为41.8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5.85亿美元下滑9%;存储业务营收为40.2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0.82亿美元下滑1%。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集团第一财季运营利润为8.4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9.39亿美元下滑10%。

客户解决方案集团第一财季营收为109.1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02.71亿美元增长6%。其中,商务业务营收为83.0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73.63亿美元增长10%;消费业务营收为26.0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9.08亿美元下滑10%。客户解决方案集团第一财季营业利润为7.9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5.33亿美元增长49%。

VMware第一财季营收为22.8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0.28亿美元增长13%;营业利润为6.14亿美元,与上一财季的6.13亿美元基本持平。

戴尔第一财季营收成本为151.11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54.78亿美元。其中,产品营收成本为130.7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36.06亿美元;服务营收成本为20.32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8.72亿美元。

戴尔第一财季毛利润为67.97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58.78亿美元。

戴尔第一财季总运营支出为62.47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60.31亿美元。其中,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为50.71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49.44亿美元;研发支出为11.76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0.87亿美元。

戴尔第一财季营业利润为5.50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营业亏损为5.38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营业利润为21.9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0.26亿美元增长8%。

戴尔第一财季净利润为3.29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5.38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2.0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1.79亿美元增长3%。

戴尔第一财季每股摊薄收益为0.38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戴尔第一财季每股摊薄收益为1.45美元。

戴尔将发布基于7nm工艺二代霄龙的服务器新品

戴尔将发布基于7nm工艺二代霄龙的服务器新品

AMD EPYC霄龙正在服务器、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这些Intel几乎垄断的强势领域撕开越来越大的缺口,就连一贯坚决跟随Intel的戴尔也改变了态度。一年多前的时候,戴尔EMC CTO John Roese表扬AMD强势表现的同时,也直言Intel是服务器领域的头号玩家,处理器产品线实在太庞大,AMD即便加速追赶也差距太大,戴尔的产品线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不过近日,戴尔公司代表Dominque Vanhamme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提出,戴尔的AMD霄龙服务器产品在今年底降低增至现在的三倍,从3款增加到9款,并且还很快发布基于7nm工艺二代霄龙的服务器新品。

尽管戴尔的Intel平台服务器产品依然有50多款,AMD的规模远远无法与之相比,但二代产品还没发布就能达到如此程度,已经相当不易,后续必然会给Intel更大的压力。

Zen架构诞生之前,AMD在服务器市场上的份额只有1%左右,近乎不存在,而今AMD已经提高到大约5%,并且行业普遍预计7nm二代霄龙到来之后,AMD有望在服务器市场上占据超过10%的份额。

数字化趋势下,企业如何加快数位转型与AI发展?

数字化趋势下,企业如何加快数位转型与AI发展?

数位转型浪潮带动全球经济发展走向数字化,至2022年全球超过60% GDP来自数字化产品与服务,在数字化趋势下,数据分析将呈现爆炸性成长,其中80%为非结构化数据。

数位转型浪潮下,服务器需具备高度灵活性与兼容性

企业在数位转型将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在同一平台上要处理很多应用,例如混合云应用、资料分析或AI训练与推论,平台在应用上需更有灵活性;二是快速部署及维謢成本降低,过去在服务器与储存间存在的平台及软件版本兼容性问题,若平台拥有一致性,不但能加速部署,后续维护上也能降低成本。

Dell EMC推出PowerEdge MX系列能满足灵活应用与高效能运算等多种需求,在硬件设计上有与过往不同之处,象是传统刀锋服务器有1个中板(电路板)设计,该产品将中板拿掉,目的是为了预防单点故障及提高与未来技术的兼容性。

超融合一体机将带动企业数字化及AI发展

由于超融合架构兴起,市场上许多超融合一体机的出现,将运算、储存及网络整合至单一平台,例如VMware、Cisco与EMC结盟合作推出的Vblock、NetApp和Cisco联合成立的FlexPod,以及EMC与VMware推出VCE VXRAIL超融合一体机。

过去业界有一方认为超融合架构仅适合中小企业或是边缘运算业务,随着超融合技术发展,也看到运算效能进一步提升,Dell EMC与NVIDIA联手,释出一体机AI解决方案,而NetApp也与NVIDIA合作推出ONTAP AI;固态阵列领导品牌Pure Storage策略与Dell及NetApp相同,推出整机柜AI解决方案。

企业数位转型将带动AI发展,超融合架构从边缘到核心,让企业更有效运用资源,以一体机的设计解决平台兼容性问题,让企业在数字化时代能做更多复杂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