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将弃用英特尔芯片,改用自主设计芯片

苹果将弃用英特尔芯片,改用自主设计芯片

苹果公司周一举行了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该公司在会上发布了一系列新软件,其中包括iPhone操作系统iOS的最新版本。与此同时,苹果还宣布,该公司将放弃在所有Mac电脑上使用英特尔的芯片,改用自主设计开发的芯片,并表示这一过渡将使苹果的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的处理速度变得更快。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在此次大会上提到了种族主义和新冠肺炎大流行,他提到了苹果公司为打击种族不公正而投入1亿美元的计划,并指出该公司是在全球公共卫生活动期间举行会议的。库克表示:“我们致力于成为变革的一股力量。”

苹果公司称,未来的Mac电脑将会使用该公司自主设计的芯片。之前,苹果在Mac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上使用英特尔芯片。库克表示,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苹果称其在专门为Mac电脑设计自己的芯片,以便在降低功耗的同时提供更高的性能。

目前,苹果公司已经在其iPhone、iPad、Apple Watch和Apple TV等产品上使用自己的芯片,并表示到目前为止已经出货了超过20亿个芯片。另外,搭载苹果自有芯片的Mac电脑也将可以运行iPhone和iPad软件。

苹果强调指出,该公司做出这一改变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在使用更少电力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性能。这一过渡将要求软件开发商更新其软件以实现兼容性,苹果表示开发者可以在“几天内”让他们的新应用运行起来,并且有许多新的软件功能可以让开发者轻松地移植他们的应用。苹果表示,微软和Adobe已经在更新它们的软件——包括Photoshop和Excel——以便在新的Mac电脑上运行。

“开发人员为这些新芯片开发应用所需的要一切都包含在Xcode中。”苹果软件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表示。

用户将可通过一种名为Rosetta 2的新功能来使用尚未更新的应用,该功能将提供向后兼容性以兼容基于英特尔芯片的功能,还将支持“虚拟机”,使软件开发商能在MacOS内将Linux作为应用运行。

苹果公司表示,包括Final Cut Pro在内的苹果自己的专业应用已经与新的苹果芯片兼容。

在这次大会上,苹果公司没有宣布使用其新芯片的新消费电脑,但将推出一款搭载苹果芯片的Mac Mini,供软件开发人员使用。

英特尔推第10代Core H系列移动处理器

英特尔推第10代Core H系列移动处理器

移动处理器龙头英特尔(Intel)宣布,推出针对笔电与创作者市场的第10代Intel Core H系列移动处理器,其性能不但超越了目前笔记型电脑的5GHz极限,让游戏玩家和创作者可以享受桌机效能,随处使用不受限制,另外还能针对游戏玩家最高提供性能44%,以及针对创作者最高提升33%的性能。英特尔指出,即日起就可以进行相关终端产品的预定,并且在4月15日就能开始正式供货。

英特尔表示,有越来越多的游戏玩家逐渐转向采用行动便利的笔记型电脑,他们对游戏笔电带来的弹性所重视的程度,几乎与对游戏系统原始效能的注重程度不相上下,并将处理器速度列为最重视的三大功能之一。因此,第10代Intel Core H笔记型电脑处理器具有通常仅在桌机上才得见到的绝佳效能,提供高达5.3 GHz3 Turbo、8核心和16执行绪的更快效能,以卓越的回应速度和一致的游戏内性能(in-game performance)提供沉浸式游戏体验。游戏和应用程式持续依赖高频率的核心效能,英特尔正在努力提高频率范围,以降低延迟,并在笔记型电脑上提供最佳的PC游戏体验。

英特尔高端和游戏笔记型电脑部门总经理Fredrik Hamberger表示,新发表的第10代Intel Core H系列笔电平将包括30多款轻薄型笔电。新的平台针对专业级玩家和创作者进行了最佳化,在绝大多数的条件下可提供业界最快的5GHz频率,为使用者提供出色的游戏体验和丰富的创作能力。

根据英特尔所提供的测试数据显示,此系列产品之首,为第10代Intel Core H i9-10980HK处理器具有高达5.3GHz Turbo、8核心,16执行绪和16 MB的Intel Smart Cache快取存储器,能为游戏玩家和创作者驱动极致的笔记型电脑体验,并允许进一步定制化、最佳化和校调CPU效能。

而Intel Core H i9-10980HK处理器与使用3年的系统相比,游戏中每秒增加多达54%的帧数,在顶级游戏中享有更佳体验。整体效能提高多达44%,让使用者感受到更快、更即时回应的生产力。高达2倍的4K影片成像8和汇出速度,让创作与分享变得更快、更容易。另外,具有高达5.0GHz Turbo的第10代Intel Core H i7-10750H处理器与使用三年的系统相比,游戏中每秒增加多达44%的帧数,整体效能提高多达33%,4K影像汇出速度最高提升70%。

至于,本次英特尔也推出了具有高达5.1GHz Turbo、8核心和16执行绪的最高效能的全新的Intel Core i7-10875H处理器。该处理器适用于不断成长的创作者市场,专业级游戏玩家、以及其他对系统效能有高度要求的多工处理工作者。

最后,英特尔指出,领先的PC制造商合作,将于2020年推出横跨消费者、商业和工作站领域的100多种设计,其中包括30多款厚度小于20mm的轻薄型笔电。Intel还与PC制造商共同合作最佳化笔记型电脑以支持最新技术,包括整合式Intel Wi-Fi 6 AX201(Gig+)支持快3倍的下载速度,以实现高速、低延迟的无线效能、Intel 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Intel Adaptix Dynamic Tuning技术和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用于智慧效能调整、Intel Speed Optimizer15提供简单的一键式超频方法、以及Thunderbol 3的支援,其频宽为USB 3.1的4倍,以驱动丰富的媒体内容并轻松连结2个4K显示器与Intel Optane存储器支援加速游戏启动与加载。

英特尔无惧AMD追赶 预计2021年将推出7纳米制程

英特尔无惧AMD追赶 预计2021年将推出7纳米制程

AMD的Ryzen架构CPU在2019年推出的7纳米制程的Zen2架构产品后,终于达成了追赶竞争对手英特尔的目标。因为,其不仅在制程及性能上都有优势,甚至在市场占有率上也有所斩获,而这是过去一直以来都很少见的。不过,英特尔来说,对于竞争对手的来势汹汹似乎不太在意,因为英特尔认为,市场占有率的下滑只是他们之前产能不足所导致,英特尔目前也在积极改善这一问题。

根据外媒的报导,英特尔财务长George Davis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英特尔在CPU市场占有率的下滑主要原因跟他们自己有关,原因是在于本身的产能不足导致,尤其是在核心较少的入门级市场,英特尔因应产能不足的策略,是优先保证高阶产品供货,使入门级CPU市场成为最供不应求的部分。

George Davis进一步指出,英特尔2020年内就会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夺回之前失去的入门级CPU市场占有率。而根据英特尔之前的规划,他们的产能预计2020年还将增加25%,特别是吃紧的14纳米制程部分。而对CPU的市场竞争,George Davis也表态,英特尔不大有竞争压力,原因是多年来英特尔已经形成了足够的消费者忠诚度,稳定性并不容易动摇。

另外,即便CPU性能上不如竞争对手的产品,George Davis也指出,这还要考量到整个平台的优势,例如支援某种特定的存储器或者特别的指令集等。此外,在未来的制程技术发展上,除了现在10纳米产能正在加速之外,英特尔还将恢复制程技术领先的关键部分寄望在未来更先进制程的发展上,预估英特尔将在2021年推出7纳米制程技术。相对于之前的先进制程,7纳米将不仅是制程技术的升级,也是在处理器性能上与竞争对手产品保持同等竞争优势的关键,而且还将会是未来发展5纳米制程的基础。

英特尔进入10纳米++时代 预计2020年推Tiger Lake架构产品

英特尔进入10纳米++时代 预计2020年推Tiger Lake架构产品

根据外媒报导,处理器龙头英特尔目前已经在发展第3代10纳米,即10纳米++制程了。

不过,因为前两代10纳米制程在表现上并不太完美,尤其是在频率上,当前的Ice Lake-U架构处理器在最高频率上的表现不佳,直接使得它在最大性能表现上落后于使用Comet Lake-U较老架构的产品。

只是,就目前来看情况正在好转,因为有爆料指称新一代的Tiger Lake-U架构的工程测试芯片已经能够全核心跑到最高4GHz,单核心跑到4.3GHz的速率了。

报导指出,根据市场人士的爆料表示,就最近Tiger Lake-U架构的相关测试成绩来看,英特尔目前确实是在加速测试Tiger Lake-U架构的产品。Tiger Lake架构将使用新一代的Willow Cove内核微架构,而Willow Cove内核微架构则将会在暂存效能上有大的改进,其中L2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可能达到1.25MB之多。

另外,还将预计搭载Xe GPU的执行单元作为核心显示,在整体性能上相对于目前的低耗能的移动处理器来说,将会有一个相对突出的提升。

报导进一步指出,目前在10纳米制程的Ice Lake-U架构产品上,效能最强的i7-1065G7全核心最高频率只有3.5GHz,而单核心的最高频率也只能到达3.9GHz的速度,这严重影响了目前Sunny Cove微架构的性能表现。

而这样的情况在使用10纳米++制程后的Tiger Lake-U架构产品上,在最高频率上有明显改善,全核心能够跑上4GHz的速度,比i7-1065G7高出0.5GHz。而单核心方面的速度则可达到4.3GHz,虽然仍然赶不上14纳米++制程时代的最佳产品,但已经较之前提升不少。

根据英特尔之前的说法,Tiger Lake架构的产品将会在2020上半年正式登场,这也就说明了近期英特尔一直密集测试Tiger Lake架构产品的原因。照目前工程测试芯片的发展进度来看,10纳米++和Tiger Lake架构产品的发展算是顺利。届时如果能如期问世,则在低耗能的移动处理器市场上,对AMD将要发表的Ryzen 4000系列处理器是一次有利的逆袭。

英特尔不会过渡10纳米以发展7纳米,将推出10纳米强化版制程

英特尔不会过渡10纳米以发展7纳米,将推出10纳米强化版制程

处理器龙头英特尔(Intel)于2019年正式量产10纳米制程产品后,外界开始有传言表示,因为10纳米制程耗费英特尔太多时间,因此英特尔将把10纳米制程列为过渡,全力往7纳米节点前进。但英特尔出面否认,10纳米会是英特尔重要节点,会有其他强化版出现,不准备过渡10纳米,之后往7纳米节点前进。

2019年英特尔量产10纳米制程之后,第10代笔记型代号Ice Lake的处理器已经问世,而桌上型及服务器专用的10纳米制程处理器也预计2020年将会问世。不过,此时根据外媒的报导指出,因为英特尔开发10纳米的时间过长,导致沿用了4代的14纳米制程,甚至因此发生了14纳米产能不足的情况,影响了市场供货。因此,英特尔预计将10纳米制程列为过渡,而积极朝向7纳米节点制程前进。

报导指出,有消息人士透露,英特尔之所以将10纳米制程列为过渡的原因,主要是2019年10纳米制程的笔记型电脑处理器才上市,而专用于桌上型电脑及服务器的10纳米制程处理器则要到2020年问世。之后,根据英特尔的规划,2021年就将要推出7纳米制程的产品,届时,10纳米制程就没有价值。

不过这样的传闻遭到英特尔的官方否认,并表示在现阶段的10纳米制程之后,还会推出强化版的10纳米+及10纳米++制程,并不会将其列为过渡。

根据英特尔的官方说法表示,从2020上半年的14纳米代号Coppoer Lake处理器,到2020年下半年10纳米制程代号Ice Lake的处理器,英特尔还将继续推出Whitley平台,2021年英特尔也将在Whitley之后,推出7纳米代号的Sapphire Rapids平台产品。因此,在7纳米产品之前,10纳米制程仍将会有许多产品的推出,并不会过渡化处理。

英特尔上周由外资瑞银主办的TMT全球技术大会,也谈到10纳米制程的延迟问题,且表态不会过渡10纳米制程,因为现在英特尔已经解决了10纳米制程的基础技术问题,而且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阶段。英特尔还强调,10纳米制程虽然延后了好几年时间推出,但是在英特尔没有降低性能目标的情况下,解决了10纳米制程的量产问题,因此相信10纳米制程还会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就在10纳米制程之后,还有强化版的10纳米+及10纳米++等制程的推出。

整体来说,英特尔表示10纳米制程进度确实延后,导致10纳米跟7纳米制程推出时间可能相差不到一年,不过,英特尔已花费大量资金解决10纳米制程的量产问题,因此列为过渡不可能。毕竟不是所有处理器都需要先进7纳米制程,且以后先进制程的成本将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能有多种制程技术,能达到互补效益。

英特尔从专攻CPU转战全硅30% 没那么简单!

英特尔从专攻CPU转战全硅30% 没那么简单!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鲍勃·斯旺(Bob Swan)近期公开发表了一些有趣的想法。他表示,如果未来英特尔将精力只花费在“守住90% CPU市场份额”的目的上,将会阻碍公司发展的脚步。鲍勃·斯旺认为,专注于90%的CPU市场份额,是英特尔错过市场机会和转型过渡的原因。他表示,未来英特尔将抢占30%的“全硅”市场,而不再只是大多数CPU市场占比。

抢占“全硅市场”,英特尔转移重点

鲍勃·斯旺表示,“全硅市场”不单单指CPU,这意味着英特尔将致力于把一些技术整合在一起,它包括GPU、Al、FPGA。显然这并不是说说而已,英特尔相关的实际行动早已展开。总结过去几年英特尔投资方向,不难看出其关键技术方面的投资,确实是以“全硅市场”为核心。在5G方面,英特尔通过并购Altera,为“英特尔云”助势,Nervana处理器及其Xe GPU也为英特尔抢占新市场吹起号角。

“英特尔布局全硅市场,应该做比较长时间了。在去年英特尔的数据中心分享会上,他们就表示会在除CPU之外的领域做一些尝试。今年,英特尔打造全硅市场的目的应该更加明确,我认为,英特尔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放在数据中心这一块。”市场分析师陈跃楠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传统市场的竞争已然不再是英特尔最为看中的关注点。鲍勃·斯旺否认了英特尔过去“专注于保护90%CPU市场份额”的做法,他认为这限制了英特尔的思维,阻碍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创新。因此,英特尔决定布局“30%的全硅市场”。

姚嘉洋向记者解释,英特尔选择此举的很大原因,是从系统层面的角度考虑。目前,英特尔的营收主力,依旧来自于CPU市场,但是未来,万物互联将成为趋势,除了CPU之外,越来越多类型的处理芯片打开了更有后劲的市场空间,而这些空间,才是英特尔更为关注的对象。“Intel这几年来的发展,不难发现Intel不断地发动并购,用更为多元的产品线,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不仅是单纯提供CPU产品而已。也唯有如此,可以开拓更为多元的市场机会。”姚嘉洋说。

对手多元化,英特尔未来困境待破

作为行业老牌龙头企业,英特尔的一举一动一直被看作行业风向标。但此次的“全硅”计划,分析师并不认为容易效仿。姚嘉洋表示,英特尔的”全硅”模式,大体上只有规模较大的半导体企业有办法做到,其概念是,以提升半导体产品的市占率为主的策略模式,而不是拘泥于CPU的市占率,毕竟CPU只是众多半导体产品的种类之一。“从此点来看,所谓的全硅发展模式,应是全球半导体营收居于前十名的企业比较合适,如Samsung这类的一级半导体大厂才有办法做到。”姚嘉洋说。

但是即使是英特尔,此次从“专攻CPU”转战“全硅30%”,也没有理想中的那么简单。在CPU领域,英特尔一直是行业翘楚,近几年在XPU、FPGA等市场的探索,不论成功与否,皆为其打造“全硅”市场打下基础。但英特尔攻略新市场之行,还需克服最重要的一关——老牌大厂。

“英特尔目前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进入一个新市场之后,如何去跟这些老牌大厂进行竞争。钱烧进去了,但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定有老牌大厂好,会导致业内企业购买英特尔产品时,考虑更加慎重。例如英特尔与苹果的基带芯片订单。”陈跃楠说。

半导体是一个专业性非常高的行业,“高精尖”一直是其代名词,不论在设计、设备、封装、测试、材料等各个方向,都有深耕十几年的老牌大厂驻扎。虽然英特尔在CPU领域处在龙头地位,但在瞄准的其他新市场中,英特尔只能算是“新秀”。既然是新秀,那么就避免不了面对老牌大厂在所处领域中的高额占比。因此,为了快速渗入,英特尔目前采取了较为传统的措施——收购。

近期,英特尔收购了深度学习芯片初创公司Habana Labs,在之前,计算机网络初创公司BarefootNetworks、智能视频和视觉系统设计可编程芯片Omnitek公司等皆被其收到麾下。“近几年,英特尔有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收购一些企业,计划通过收购进军其他市场,一方面稳固自身技术,另一方面,收购要比自己研发简单得多。”陈跃楠说。

“Intel的这种选择,可以用‘舍小取大’来形容。但Intel在现阶段的营收主力还是来自于CPU,短期内要立即转型成功,或许颇有难度。全硅发展模式对于Intel来说,是一项长期计划,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具体推动转型策略。英特尔也因此需要面对不少风险,拓展Intel旗下各类芯片市场的占有率,意味着竞争对手数量大幅增加,以FPGA而言,有Xilinx,以太网络芯片则有Broadcom与Marvell等,WiFi芯片则有Qualcomm、Broadcom与联发科等。Intel舍弃已有的CPU龙头地位,随之而来的,就是面对更多元的竞争对手,在战线扩大的情况下,对手势必也会有所应对。鲍勃·斯旺对此采取哪些措施,相信会是2020年的观察重点。”姚嘉洋说。

加强新工艺研发 英特尔招募格芯CTO

加强新工艺研发 英特尔招募格芯CTO

为了做好新的CPU/GPU架构,Intel批量招募了Raja Koduri、Jim Keller等一大批业界牛人,而为了加强新工艺的研发,Intel最近又招揽了前GlobalFoundries CTO、前IBM微电子业务主管Gary Patton博士。

Gary Patton博士在半导体工艺方面造诣深厚,早些年就在IBM挑大梁,2015年GF收购了IBM晶圆制造业务,他也随即进了GF,担任CTO,一直负责尖端工艺的研发。

只不过,GF已经改变投资策略,直接取消了7nm、5nm等更新工艺的研发,不再与台积电、三星正面对抗,改而专注于利润率更高的14/12nm工艺,以及专用性的22FDX、12FDX。

这样一来,Gary Patton这样的顶尖人才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离开已是必然,而苦于工艺“落后”的Intel正是最佳去处。

Gary Patton加盟Intel后将担任企业副总裁、设计实现总经理,直接向Intel CTO Mike Mayberry汇报,主要负责建设生态系统、部署特定工艺,以及处理器设计套件开发(PDK)、IP、工具等,促成新工艺满足预设的性能、成本、上市时间需求。

目前,Intel尚未官宣招募Gary Patton,不过在GF的网站上,Gary Patton的名字已经消失。

英特尔决定重启22纳米产品线,解决CPU缺货问题

英特尔决定重启22纳米产品线,解决CPU缺货问题

处理器制程随着摩尔定律逐渐进步,从22纳米、14纳米、10纳米到7纳米,每次改进都为CPU带来效能与功率改善,但眼下CPU面临大缺货问题,让Intel不得不走回头路。

众所周知,目前全球处理器龙头英特尔(Intel),CPU制程已进步到10纳米,即于笔电推出的Ice Lake系列处理器。虽然说桌面版7纳米CPU依然让科技业界等得心烦,但Intel现在却有更大的麻烦要处理,就是主流14纳米处理器供货短缺。

大概两周前,Intel公开向许多合作伙伴致歉,表示14纳米处理器供应不足的问题仍尚未解决,确实为厂商带来困扰。也因此Intel决定做出路线重大调整,就是将已有6年历史的Haswell架构、22纳米制程处理器Pentium G3420重启生产。

定位上,无论过去或现在Pentium G3420都属于低端处理器,拥有2核心与2执行绪,基础频率为3.20GHz,十分适合KIOSK或嵌入式系统使用。其实Intel不久前才宣布停产22纳米处理器,工厂尚未转换成更新制程前,为了解决产量不足问题,恢复制作老产品确实是较稳当的方式。

尽管对终端消费者来说,应该无法在消费市场看见2020年生产的Pentium G3420,即便DIY店家愿意上架,效能也早已不符多数人的需求,但对某些急需装置搭载CPU的厂商而言,这款可靠的22纳米处理器或许真能解决燃眉之急。

虽然Intel重启22纳米生产线,但官方并没有指出其他中、高端处理器产品,会用22纳米制程再生产,毕竟对Intel而言,现阶段提升14纳米供货速度与10纳米、7纳米CPU的良率,才是与崛起的AMD一较高下的正确方式。

传三星拿下英特尔CPU委外代工大单

传三星拿下英特尔CPU委外代工大单

美国处理器龙头英特尔(Intel)的个人计算机CPU供不应求,引爆市场缺货危机,原本外界看好台积电有望,但先是有美系外资认为,CPU并不会列为委外代工项目,如今又有韩媒报导透露,这笔订单将由韩国科技大厂三星电子拿下。

据韩联社报导,半导体行业消息人士表示,英特尔选择三星做为晶圆代工厂商,藉此提高14纳米晶圆产能,藉此应付CPU长期缺货的问题。英特尔执行副总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日前先是在官网上罕见发布道歉信,解释近一年来CPU 出货延迟问题,并对客户表达歉意,但这也代表从2018 年来,英特尔持续扩产也无法阻止缺货状况,包括惠普与联想都曾抱怨该问题,戴尔甚至是将明年营收展望下调。

英特尔强调,目前14纳米技术相当成熟,今年在14纳米晶圆产能资本投入已经创下历史纪录,同时也在努力提升10纳米晶圆产能。

台积电与三星目前在先进制程上,由台积电靠着极紫外光(EUV)微影技术7纳米制程拼过三星,如今更在晶圆代工市场拿下49.2%市占率,三星已18%市占率远远落后。

不过,外资日前透露,过去1、2年英特尔曾将芯片组或周边IC等元件,由台积电、三星代工生产,但从未有过CPU列为委外代工项目的经验,所以该外资认为,台积电接到英特尔的CPU订单机率微乎其微。但如今传出三星拿下订单,台积电与三星竞争更加激烈,就要等到稍后是否有最新讯息,才能得知是否属实。

集邦咨询2020存储产业趋势峰会于11月27日圆满落幕,欢迎在微信公众号回复”峰会”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视频回放。

星宸科技发布轩辕、越影、降龙三大系列芯片,引领AI赋能各行各业

星宸科技发布轩辕、越影、降龙三大系列芯片,引领AI赋能各行各业

10月27日,国内领先的AI Camera系统芯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星宸科技(SigmaStar)在深圳举行以Leading AI Everywhere为主题的2019新产品发布会,现场发布了星宸科技三大产品线的AI新品:智能显示–轩辕系列SSD201、SSD202D;、车载智能DVR–越影系列SSC8629D、SSC8629Q、SSC8668G、SSC8539;智能安防–降龙系列SSC336D/Q、SSC338G、SSC339G、SSR621D/Q等,并邀请了商汤科技、艾为智能、迈宸科技、智芯原动、爱华盈通、天瞳威视等众多合作伙伴共同见证。

星宸科技(SigmaStar)团队源自MStar,专注于安防、智能辅助驾驶、物联网和智能家庭等领域芯片研发,产品覆盖IP Cam、USB Cam 、Car Cam、NVR、DVR、运动相机、智能家居和智能显示等。

成立短短三年时间,星宸科技在行业中已经小有成就,公司1080P高清行车记录仪芯片在2018年行业市占率第一;USB摄像头芯片在2018年行业市占率第一;安防监控芯片2018年市占率全球前三。Smart Display芯片市占率快速成长。

星宸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林永育先生在现场介绍到:“星宸科技引领AI赋能各行各业,让AI技术走进千家万户。通过在音频编解码、视频编解码、人工智能处理器、智能显示、Wi-Fi传输等核心技术的深度研发,星宸科技在智能安防,智能显示,智能家居,智能辅助驾驶等多个AI应用领域崭露头角。”

发布轩辕系列SSD201、SSD202D智能显示芯片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让智能机器逐渐实现从“认识物理世界”到“个性化场景落地”的转变,就像电视、手机等行业,都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数字到智能的变迁,小屏显示也在经历这个过程,智能化的显示终端将极大的提高效率和人性化,那么怎么定义智能显示?

星宸科技显示芯片的市场负责人陈立敬表示,智能显示主要要解决一个信息呈现和人机交互的智能化,这需要智能显示具备多网络连接、多视窗、触控和语音交互等特征。其中,多网络连接是解决一个互联互通、信息来源处理和更人性化的控制,对于显示设备而言,它既是一个端,同时也是一个小中枢,起到连接周边设备及显示控制功能,显示设备在这个网络当中起到了一个小型中心的作用,这个小中心的作用就是连接、控制其他设备以及及时处理IoT的信息的能力。

多视窗是解决信息处理的效率提高问题,多视窗使信息更直观,交互更直接!随着大数据及算法的不断进步,AI发展的很快,语音交互也越来越成熟,而语音交互是当前人机交互的最好方式,特别是在设备功能越来越多的情况更是合适,成本增加不多,使用也更为方便。

正是基于这些考量,星宸科技在此次发布会上推出轩辕系列智能显示产品SSD201、SSD202D芯片方案,支持多网络连接、多视窗、触控和语音交互等应用需求,让智能显示更加人性化。
 
据介绍,星宸科技轩辕系列芯片应用于楼宇对讲、智能家居、白电/厨电显控以及各种HMI产品等。星宸的轩辕系列将助力显示领域的智能化落地,提高产品价值!

发布越影系列SSC8629D、SSC8629Q、SSC8668G、SSC8539车载智能DVR芯片

除了在智能显示领域发布新品外,星宸科技还发布越影车载智能DVR系列产品SSC8629D、SSC8629Q、SSC8668G、SSC8539,提供多核ARM,自主研发的AI NPU处理器,DSP等多个版本给合作伙伴进行差异化应用算法开发。

在车载智能DVR产品中,高解析率的视频处理可以让用户还原更加真实的行车场景,车主可以实时预览高品质图像,同时可以保证有效的视频取证、高质量的视频分享等后续操作,辅以先进的编码格式H.264/H.265,可以大幅地提升压缩效率,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星宸科技越影系列在高清1080P,超高清4K等高解析度的视频前处理/后处理,编解码有深厚的积累,并且可以同时接入多通道视频进行处理,满足车载DVR市场差异化应用的需求。

此外,行业车辆、准前装/前装车辆对SoC有着高标准的安全等级要求,需要其能抵御大范围温度波动的要求,星宸科技针对这些市场系列化地推出满足工业级温度特性以及AEC-Q100认证的相关芯片,以适应产品需求。

星宸科技越影系列芯片市场负责人朱杰表示,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基于行车安全性的考虑,车载视频实时监控,存储,分享等功能越来越多的在车载产品形态中出现,智能化应用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星宸科技的车载类芯片从开发之初就致力于围绕视频图像处理的核心能力,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力求打造出中国最好的汽车电子半导体产品。

发布降龙系列SSC336D/Q、SSC339G、SSR621D/Q 智能安防芯片

在此次发布会上,星宸科技最后发布了降龙系列IPC芯片:SSC336D/Q,SSC338G,SSC339G可应用于声光警戒相机/家庭AI摄像头/人脸门禁考勤支付/智能社区停车场/智能视频会议系统/4K大屏AI互动等领域;SSR621D/Q可应用于4/8/16路NVR主控,家庭私有云等领域。

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高质量图像效果、算法兼容性好、功耗低、价格亲民的智能IPC芯片非常少,也缺少一款解码能力高、支持高分辨率、集成度高的NVR芯片,这些对推动安防的智能化普及至关重要。

星宸科技安防产品线是一条为视频监控设备,智能家居和数据AI分析倾力打造的芯片产品线。从负责图像采集和视频编码的摄像机,到存储解码显示的硬盘录像机,再到边缘计算的终端,星宸科技芯片产品无处不在。据介绍,星宸科技始终保持着对最先进音视频技术和AI技术的探索,不断改善ISP处理算法:提升画面的清晰度、色彩的还原性、夜视的通透度。并且不断钻研AI处理技术,打造出专为视频数据分析的AI引擎——“降龙”, 它具有功耗低、支持架构灵活、兼容性好、开发敏捷的特点。

“目前我们已经发布了多达6个系列的安防IPC主控芯片及NVR芯片,携手各大合作伙伴,致力于让AI技术用得起、用得好、用得广,让客户满意。”降龙系列智能芯片市场负责人贺晓明表示,随着视频监控高清化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市场催生了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需求,行业需求已经从看得清转变为看得懂。高清的海量数据如果都交由平台去处理会造成计算量巨大和时间滞后的问题,市场对边缘端智能的需求大涨。

整体来看,星宸科技在轩辕系列智能显示芯片、越影系列车载智能DVR芯片、降龙系列智能安防芯片等新品的加持下,AI芯片产品覆盖会更加全面,将在车载电子、安防、物联网和智能家庭等领域真正做到“引领AI技术赋能各行各业,让AI技术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