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公布技术路线图:10年后推1.4纳米工艺

英特尔公布技术路线图:10年后推1.4纳米工艺

12月11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在今年的IEEE国际电子设备会议(IEDM)上,芯片巨头英特尔发布了2019年到2029年未来十年制造工艺扩展路线图,包括2029年推出1.4纳米制造工艺。

2029年1.4纳米工艺

英特尔预计其制造工艺节点技术将保持2年一飞跃的节奏,从2019年的10纳米工艺开始,到2021年转向7纳米EUV(极紫外光刻),然后在2023年采用5纳米,2025年3纳米,2027年2纳米,最终到2029年的1.4纳米。这是英特尔首次提到1.4纳米工艺,相当于12个硅原子所占的位置,因此也证实了英特尔的发展方向。

或许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IEDM大会上,有些演讲涉及的工艺尺寸为0.3纳米的技术,使用的是所谓的“2D自组装”材料。尽管不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工艺,但在硅芯片制造领域,却是首次有人如此提及。显然,英特尔(及其合作伙伴)需要克服的问题很多。

技术迭代和反向移植

在两代工艺节点之间,英特尔将会引入+和++工艺迭代版本,以便从每个节点中提取尽可能多的优化性能。唯一的例外是10纳米工艺,它已经处于10+版本阶段,所以我们将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看到10++和10+++版本。英特尔相信,他们可以每年都做到这一点,但也要有重叠的团队,以确保一个完整的工艺节点可以与另一个重叠。

英特尔路线图的有趣之处还在于,它提到了“反向移植”(back porting)。这是在芯片设计时就要考虑到的一种工艺节点能力。尽管英特尔表示,他们正在将芯片设计从工艺节点技术中分离出来,但在某些时候,为了开始在硅中布局,工艺节点过程是锁定的,特别是当它进入掩码创建时,因此在具体实施上并不容易。

不过,路线图中显示,英特尔将允许存在这样一种工作流程,即任何第一代7纳米设计可以反向移植到10++版本上,任何第一代5纳米设计可以反向移植到7++版本上,然后是3纳米反向移植到5++,2纳米反向移植到3++上,依此类推。有人可能会说,这个路线图对日期的限定可能不是那么严格,我们已经看到英特尔的10纳米技术需要很长时间才成熟起来,因此,期望公司在两年的时间里,在主要的工艺技术节点上以一年速度进行更新的节奏前进,似乎显得过于乐观。

请注意,当涉及到英特尔时,这并不是第一次提到“反向移植”硬件设计。由于英特尔10纳米工艺技术目前处于延迟阶段,有广泛的传闻称,英特尔未来的某些CPU微体系结构设计,最终可能会使用非常成功的14纳米工艺。

研发努力

通常情况下,随着工艺节点的开发,需要有不同的团队负责每个节点的工作。这副路线图说明,英特尔目前正在开发其10++优化以及7纳米系列工艺。其想法是,从设计角度来看,+版每一代更新都可以轻松实现,因为这个数字代表了完整的节点优势。

有趣的是,我们看到英特尔的7纳米工艺基于10++版本开发,而英特尔认为未来的5纳米工艺也会基于7纳米工艺的设计,3纳米基于5纳米设计。毫无疑问,每次+/++迭代的某些优化将在需要时被移植到未来的设计中。

在这副路线图中,我们看到英特尔的5纳米工艺目前还处于定义阶段。在这次IEDM会议上,有很多关于5纳米工艺的讨论,所以其中有些改进(如制造、材料、一致性等)最终将被应用于英特尔的5纳米工艺中,这取决于他们与哪些设计公司合作(历史上是应用材料公司)。

除了5纳米工艺开发,我们还可以看看英特尔的3纳米、2纳米以及1.4纳米工艺蓝图,该公司目前正处于“寻路”模式中。展望未来,英特尔正在考虑新材料、新晶体管设计等。同样值得指出的是,基于新的路线图,英特尔显然仍然相信摩尔定律。

10亿美元!苹果完成收购英特尔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

10亿美元!苹果完成收购英特尔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

早在7月份,苹果就宣布以约1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今天,英特尔宣布,它已经完成了向苹果出售其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鲍勃·斯旺(Bob Swan)在7月份的公告中说:“该协议使我们能够专注于为5G网络开发技术,同时保留我们团队已创建的关键知识产权和调制解调器技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很尊重苹果,我们有信心苹果可以为这个才华横溢的团队以及不断发展的重要资产提供合适的环境。我们期待着全力投入5G,使其最贴近我们全球客户群的需求,包括网络运营商,电信设备制造商和云服务提供商。”

苹果公司硬件技术高级副总裁约翰尼·斯鲁吉(Johny Srouji)表示:“我们已经与英特尔合作了很多年,并且知道该团队与苹果公司一样热衷于设计能够为用户提供世界最佳体验的技术。有这么多优秀的工程师加入我们不断壮大的蜂窝技术团队,苹果感到很高兴,他们将在苹果提供的创意和动态环境中蓬勃发展,加上我们对创新IP的大量收购,将有助于加快我们对未来产品的开发,并使苹果进一步向前迈进。”

目前,苹果公司依靠高通公司为iPhone提供4G LTE和5G调制解调器。通过此次收购,苹果计划在2021年开发自己的iPhone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

卖掉手机基带部门的英特尔,为何携手联发科再战5G基带?

卖掉手机基带部门的英特尔,为何携手联发科再战5G基带?

英特尔日前发布消息称,英特尔将与联发科共同开发、验证和支持5G调制解调器解决方案,在下一代PC为消费者带来5G体验。

四个月前,英特尔才将智能手机基带部门以10亿美元出售给苹果,转眼又携手联发科研发针对PC市场的5G基带方案。在5G智能手机市场出师不利的英特尔,能在5G PC市场扳回一城么?

在与联发科共同研发5G基带方案的过程中,英特尔打算做两件事:一是制定5G解决方案规格,包括由联发科开发和交付的5G调制解调器;二是进行跨平台优化与验证,为OEM合作伙伴提供系统集成和联合设计支持。也就是说,英特尔负责制定5G解决方案规格,联发科负责开发和制造5G调制解调器。英特尔还将开发和验证平台级软硬件集成,包括操作系统主机驱动程序。

英特尔为何卖掉5G智能手机基带部门,转而与联发科携手研发5G基带?业内人士盛陵海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英特尔的主业不是基带芯片,而且基带芯片没有给英特尔带来明显的利润增长。卖掉手机基带芯片部门,改为与其他厂商合作研发5G基带,既不必放弃5G业务,也能降低运营成本。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Bob Swan表示,英特尔将大部分5G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出售给苹果,以专注于正在增长、真正带来机会的5G网络业务。目前来看,PC市场正是英特尔眼中拓展5G业务的重要落脚点。

5G PC的概念已经不算稀罕,高通、ARM、微软正在携手开发随时在线的PC产品,让PC像手机一样,可以随时连接移动网络或Wifi网络。5G的到来,无疑将对这一类产品产生利好。2018年年底,高通推出了首款基于7nm的“随时在线”PC处理器骁龙8cx平台。在COMPUTEX2019展会上,联想和高通联合发布了首款支持5G网络的笔记本。

作为PC市场的龙头企业,英特尔并不打算缺位5G PC的技术风口,将可能出现的市场份额让给高通和ARM。联发科总经理陈冠州表示,联发科与英特尔合作开发面向PC的5G调制解调器设备,旨在为家庭和移动平台提供5G解决方案,让消费者在PC上更快地浏览网页、直播视频和畅玩游戏。同时,两家公司还将与深圳广和通合作开发M.2模块,与英特尔客户端平台集成。广和通将提供运营商认证和监管支持,并主导5G M.2模块的制造、销售和分销。

“英特尔显然希望将5G作为卖点,但5G PC市场还在起步阶段,有一个消费习惯改变和5G资费降低的过程,还需要产业链方方面面的努力。”盛陵海说。

英特尔处理器缺货 影响个人电脑厂商和DRAM厂商出货

英特尔处理器缺货 影响个人电脑厂商和DRAM厂商出货

处理器龙头英特尔(Intel)因为CPU产能短缺,进而影响周边个人电脑厂商出货的情况逐渐蔓延。继日前惠普(HP)与联想(Lenovo)两家品牌个人电脑厂商高层出来抱怨,表示英特尔的CPU缺货已经影响到他们产品出货,并冲击业绩之外,现在戴尔(DELL)电脑也发出报告指出,因为英特尔CPU的缺货状况,导致戴尔电脑的产品出货受到影响,因此将进一步下修2020财年全年的营收金额。

对于CPU缺货的情况,日前英特尔的执行副总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罕见在官网上发出道歉信,针对近一年来发生的CPU出货延迟问题表达歉意。而因为英特尔的道歉大动作,使得市场评估,实际上英特尔CPU缺货的状况要比之前所预估的更加严重。而英特尔CPU缺货而造成的个人电脑出货递延,之前包括惠普与联想两大品牌电脑大厂高层都出面抱怨过。甚至是这样CPU缺货的态势,还可能冲击到好不容易等到低点反弹时机的DRAM产业,使得复苏时间再递延。

如今,在联想与惠普再加上DRAM业者之后,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第三的戴尔电脑也表示,英特尔CPU缺货的状况冲击个人电脑的出货量,因此将下修2020财年年全年的营收。

根据《路透社》的报导,目前占戴尔电脑总营收将近一半的个人电脑事业部,在2020财年第3季营收较第2季成长了4.6%,金额来到114.1亿美元。相较于伺服器和网路部门的营收在第3季来到42.4亿美元,较第2季下滑了16%的情况,其表现明显优异,只是这样的情况在第4季预计将会遭逢瓶颈。

报导指出,戴尔营运长Jeffrey Clarke在与分析师的电话财报会议上表示,因为英特尔CPU短缺状况较上一季更加严重,影响了戴尔电脑的商用和高端消费型个人电脑在第4季的预期出货量。这将使得戴尔电脑预计把2020财年营收,由原本预估的927亿美元至942亿美元,下调至915亿美元至922亿美元之间。

而对于CPU缺货所造成的市场压力,英特尔方面日前曾经表示,除了持续提升产能与优化良率来满足市场上的需求之外,未来来不排除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以进一步填补CPU缺货的缺口。不过,目前有哪些产品要委外、又会委外给那些厂商,英特尔则是表示尚在评估当中。

英特尔因CPU短缺向PC厂商道歉 将委托代工厂生产

英特尔因CPU短缺向PC厂商道歉 将委托代工厂生产

虽然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遭到了重大失败,但是美国英特尔公司迄今仍然是个人电脑处理器的主导性厂商,但是英特尔遭遇了严重的产能不足问题。

据外媒最新消息,11月20日,英特尔写信给电脑厂商客户,为公司电脑处理器产品的持续短缺道歉,表示处理器短缺正在给全球个人电脑制造商带来“重大挑战”。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家芯片制造商重申了一个月前发布的财务展望,但承认仍然难以按时交付客户订购的处理器。英特尔还暗示了出现了新的芯片制造问题。

英特尔营销副总裁米歇尔·约翰斯顿·霍尔特豪斯在英特尔网站上发布的一封客户公开信中写道:“我要对最近电脑处理器发货延迟对您的业务造成的影响表示诚挚道歉,并对您的持续合作表示感谢。”

霍尔特豪斯说,英特尔今年秋天遭遇了半导体“生产变化”,这加剧了电脑芯片短缺。

英特尔正处于从目前的14纳米一代向新型10纳米芯片的艰难过渡之中。这些新芯片出现了持续的生产工艺缺陷,这使得它们的大规模生产推迟了数年。

所谓的14纳米或10纳米,指的是半导体或芯片的线宽,线宽越窄,单位面积芯片可以整合的晶体管数量就越多,芯片的处理性能更加强大、耗电量更低。更小的线宽是半导体厂商竞争的重要阵地。

今年,英特尔开始在美国俄勒冈和以色列的工厂生产新的10纳米处理器,这限制了生产当前市场主流的14纳米芯片的可用生产线。

霍尔特豪斯周三告诉客户,出人意料的强劲个人电脑销售超过了英特尔的芯片生产能力。

该公司还表示,将利用半导体代工厂在自有工厂之外生产更多芯片。

在最初预测今年销售额会下降后,英特尔现在预计公司销售额会适度增加,达到710亿美元左右。

如果说英特尔的电脑厂商客户对芯片交付延迟感到沮丧,该公司的股东似乎不会太担心。英特尔股票周三收于57.90美元,接近该公司互联网泡沫以来的最高点。周三美国股市收盘后,英特尔发布了霍尔特豪斯的公开信,但是英特尔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变化不大。

英特尔在10月份表示,要到明年某个时候才会解决芯片供应短缺问题。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已经在俄勒冈、爱尔兰和以色列启动了几十亿美元规模的产能扩建计划,新的生产线将使用一种称为极紫外光刻的生产工艺。

上述的产能扩张计划将使未来7纳米芯片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但新生产线的建设至少要几年才能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年前,在自家芯片生产订单不足的情况下,英特尔曾经开拓半导体代工业务,即帮助外部厂商生产芯片,但是这一业务并未获得成功,英特尔重新聚焦了本公司自有芯片的制造。

全球半导体市场已经形成了芯片代工厂+设计公司的业务模式,成千上万的新创芯片设计公司可以轻资产运营,他们只需要把设计方案提交给代工厂,支付代工费就能拿到最终可以销售给客户的芯片。

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发明了芯片代工模式,目前是占据一半市场份额的代工巨头。韩国三星电子也对外提供芯片代工服务,过去经常帮助苹果公司制造用于智能手机的A系列处理器。

去年,中国台湾媒体曾报道,英特尔公司出现产能不足,已经委托台积电制造电脑处理器。最新的英特尔CPU委托代工计划是否仍然交给台积电,尚无法证实。

力阻AMD?英特尔新CPU砍价5成 传拟砸30亿美元退敌

力阻AMD?英特尔新CPU砍价5成 传拟砸30亿美元退敌

AMD新处理器热卖,让英特尔(Intel)备感威胁。英特尔新品价格对半砍,谣传还打算狠砸30亿美元退敌。

据外媒报导,先前英特尔发布了第十代Cascade Lake-X CPU,18核的旗舰版本“Core i9-10980XE”,价格只要979美元,远低于前代“Core i9-9980XE”的1,979美元,等于砍价50%之多。

不只如此,14核、12核、10核产品,价格也下砍40%美元。英特尔解释,他们为了高端电玩玩家和影像创造者调整价格。但是业界人士认为,降价是为了阻止AMD市占续增。

AMD的“Ryzen 3000”系列,挑战英特尔桌机CPU地位,AMD的“Epyc”则威胁数据中心市场,疑似外泄的投影片显示,英特尔打算撒钱促销自家Core和Xeon处理器。

外媒指出,AdoredTV披露据称是英特尔销售会议的投影片,内容显示,英特尔估计,该公司握有30亿美元能干扰竞争,金额足足是AMD的十倍,暗示英特尔要杀价竞争,驱赶对手。不过techradar强调,不能确定外泄投影片的真伪,必须谨慎看待相关说法。

有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英特尔微处理器的营收为122亿美元,AMD紧追在后、达120亿美元。过去一年来,AMD市占稳定成长,年度复合成长率达7%,远高于英特尔的0.29%。分析师Ron Ellwanger表示,英特尔营收仍让AMD相形见绌,但是分析师注重成长率,对AMD表现激赏不已。

Ellwanger指出,AMD市占大增,原因之一是采用台积电的7纳米制程,英特尔的10纳米制程落后三年;尽管英特尔宣称,该公司的10纳米与台积电的7纳米相似。另外,去年第二季,英特尔14纳米供给吃紧,上述原因让终端用户改用AMD,侵蚀英特尔市占。

英特尔起诉软银实施垄断:积攒专利只为打官司

英特尔起诉软银实施垄断:积攒专利只为打官司

美国电脑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过去被指垄断芯片市场,遭到许多国家多年的反垄断调查,不过有趣的是,据外媒最新消息,英特尔公司日前对全球科技行业风险投资巨头软银集团发起了一项反垄断诉讼,指控软银下属的一个子公司囤积大量专利,只是为了通过无数诉讼来获取收益,阻碍其他科技公司的发展,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公司周一在美国加州圣何塞的加州北区联邦地方法院提起了诉讼。英特尔指出,软银集团2017年以33亿美元收购的堡垒投资集团(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获得了1000多项美国技术专利的控制权。

英特尔表示,堡垒投资集团及其控制的其他公司曾经对本公司提起诉讼,声称自2011年以来生产的几乎每一款英特尔处理器都侵犯了这些公司从恩智浦半导体收购的技术专利。

英特尔在诉状中指出,堡垒集团试图扭转其业绩,证明软银投资的合理性的一种方式是增加专利诉讼和牟利机会。

“英特尔提出这一投诉是为了结束堡垒发起的反市场竞争专利收购运动以及堡垒拥有或控制的(专利主张实体)网络。”英特尔如此表示。

对于英特尔的起诉,软银集团没有立即回复置评请求。

值得一提的是,软银还拥有英国芯片公司ARM,该公司的技术正在打入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等英特尔关键市场。

ARM公司本身并不直接生产芯片,而是把相关的技术专利和设计方案授权给了大量的芯片制造商。高通等公司利用这些方案推出了骁龙等著名芯片。另外,包括苹果等公司也准备利用ARM授权的技术架构来研发用于个人电脑的芯片,这将会对英特尔的个人电脑业务产生直接威胁。

由于ARM技术在全球的风行,英特尔在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遭到了彻底失败,目前已经退出。不过英特尔的技术架构和产品在电脑和服务器市场仍然拥有主导优势。

英特尔表示,堡垒集团收集专利的行为构成了反竞争行为,因为其动机是购买专利的成本低于科技公司避免诉讼、同意支付的授权费用。

事实上,在美国等全球科技市场上存在一大批所谓“专利流氓”的企业,已经成为科技行业的“公敌”。这些公司并不使用所拥有的的技术专利开发真实的产品或者软件,而仅仅是大量收购专利,然后在全球范围内对可能构成侵权的公司发起诉讼,寻求巨额专利授权费或赔偿金,以此作为一种长期的商业模式。

此前,“树大招风”的苹果公司也曾经遭遇了大量“专利流氓公司”的侵权诉讼,在一些诉讼中苹果遭到败诉,损失了真金白银。

上述的软银堡垒投资集团是否利用所拥有的技术专利开发真实产品或者服务,尚不得而知。

对于软银集团来说,实施市场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指控并不陌生。在过去几年中,软银集团向行业领先的新创科技公司投资入股,甚至对同行业多个被投资公司进行幕后运作,让他们进行有利于投资方的收购兼并,软银集团已经多次遭到了实施垄断市场行为的批评。这当中包括软银集团入股网约车巨头Uber、以及运作印度市场的网约车公司合并(后来因为创始人反对而遭到了失败),以及让Uber将东南亚地区的业务转让给本地对手Grab(软银集团同时是两家公司的大股东)。

14nm再战两年 Intel桌面酷睿2022年直接上7nm全新架构

14nm再战两年 Intel桌面酷睿2022年直接上7nm全新架构

这两年,Intel饱受新工艺、新架构进展缓慢之苦,虽然有了全新的10nm Ice Lake,但是仅限笔记本移动平台,而且还需要14nm Comet Lake来继续辅助。根据路线图规划,明年初我们会在桌面上看到14nm Comet Lake-S,继续Skylake CPU架构和9.5代核芯显卡,增加到最多10核心20线程,并可能全线开放超线程,比如i3系列已确认4核心8线程,但需要更换新接口LGA1200,并搭配新主板400系列。

再往后的Rocket Lake家族,笔记本上是10nm,但桌面版却还是14nm,而且要到2021年才会问世,唯一已知重大利好是会升级到12代核显,也就是全新的Xe架构,届时Intel的独立显卡也将重出江湖。

按照此前说法,继续往后将是Tiger Lake,升级到10nm工艺、Willow Cove CPU架构,并搭配12代核显,2021-2022年某个时候推出,然后还有新的Alder Lake。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Tiger Lake、Alder Lake的桌面版都已经取消,2022年的时候我们将看到新的“Meteor Lake”(流星湖),直接上7nm工艺!

如果属实,这将意味着Intel会在桌面上完全跳过10nm,这在历史上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难道是10nm真的上不了高性能?

Meteor Lake的具体架构不详,CPU方面不知道能不能上更新的Golden Willow,这也是已知的Intel最高级的架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Intel早已经官宣,7nm工艺会由独立显卡产品首发,时间也是2022年。

消息称英特尔将用30亿美元预算与AMD展开竞争

消息称英特尔将用30亿美元预算与AMD展开竞争

根据WCCFTECH的消息,英特尔计划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市场通过降价来反击AMD,同时对他们即将推出的产品线的价格进行重新定位。AdoredTV曝光的一张幻灯片显示,英特尔可能会拿出30亿美元的预算与AMD展开竞争。

曝光的这张幻灯片显示,AMD 2018年的净利润约为3亿美元,而英特尔将支付30亿美元的总成本与AMD进行竞争,这些成本可能包括老产品的降价折扣和即将推出的产品。

不久前,英特尔已经宣布第9代酷睿产品线大幅降价,而即将推出的第10代X系列和新一代Xeon W-2200处理器的价格也比上一代低得多。

外媒WCCFTECH表示,作为一个比AMD大得多的公司,英特尔不会“太担心”花费30亿美元来维持市场竞争,毕竟英特尔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占据了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英特尔明年推出独立GPU,能否后来居上?

英特尔明年推出独立GPU,能否后来居上?

英特尔在PC时代几乎成为处理器的代名词,曾在服务器CPU市场中占据95%以上的份额。近年来,英特尔将部分精力转移到高端独立GPU领域,铺垫动作不断,先后收购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厂商Mobileye、数据中心巨头Mellanox以及多个AI芯片公司,打通了其独立GPU业务的应用场景;从AMD、英伟达持续挖走多名“大牛”;一周前,英特尔云计算业务副总裁杰森·格雷贝又高调表示,“GPU将成为英特尔公司未来第二重要的产品”,进一步证实了英特尔将进军独立GPU领域的决心。

在重重铺垫下,一向布局超前,产品“难产”的英特尔,在这次GPU“大冒险”中将迎来哪些跌宕起伏?与GPU霸主英伟达和AMD的竞争,胜算几何?

为何看上GPU?

近两年,高性能独显GPU这一系列名词被英特尔频繁提起。2017年,英特尔从AMD Radeon团队挖来了负责人Raja Koduri以及多名核心架构师,并成立了核心和视觉计算事业部。2018年6月,英特尔在官方Twitter账号上首次透露,其独立GPU将在2020年推出。今年年初,就任不久的英特尔公司CEO BobSwan表示,英特尔公司将高度重视基于GPU加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近日,英特尔云计算业务副总裁杰森·格雷贝又借机表示,在英特尔公司业务中,GPU仅次于CPU,位居第二,并计划于2020年发布首款基于10nm工艺的独显GPU,主要为游戏终端商供货,2021年则会有7nm工艺的高性能GPU,主要用于数据中心。

英特尔为何如此看重GPU?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韩晓敏向《中国电子报》记者指出,英特尔是基于利润、公司业务发展和未来技术市场三方面的考量。

从利润方面来看,当前整个PC市场容量和销量持续下降、英特尔自身产能不足带来CPU处理器制程更新迟缓,意味着以PC支撑的CPU业务在未来难以为英特尔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同时,英特尔也逐渐意识到,传统核显市场利润表现一般,越来越眼馋于被英伟达和AMD分食的这块“高性能独显”大蛋糕。对于英特尔来说,做独显将能开拓高毛利的增量市场。

从公司业务发展方面来看,无人驾驶、AI、数据中心将成为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新兴技术的增长将深度刺激市场对于GPU的需求,高性能独显又比传统核显更加通用,使得GPU的未来被市场看好。”韩晓敏说,“英特尔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开启在新兴领域的布局,不能像上次错失矿机的机会一样。”

从未来的技术格局来看,CPU+GPU的异构计算方式成未来信息技术的新拐点。在韩晓敏看来,在整个系统的异构布局中,英特尔已在CPU上占领制高点,还需补齐并行计算和向量计算的短板,这些都是GPU发展的核心要点,甚至会影响整个异构计算生态。

后来者如何才能居上?

当前的GPU市场中,英伟达和AMD占据着领先地位,且两者都剑指GPU高端市场。从2016年的Pascal、Volta再到2018年推出的Turing架构,英伟达致力于翻新AI GPU架构。AMD首席执行官苏资丰也表示:“AMD正和其他业内人士一同加快变革步伐并缩小差距。”照此来看,若英特尔无法推出可以和英伟达和AMD抗衡或相对接近的产品,很容易在市场引起反弹。

韩晓敏指出,英特尔此时入局GPU将迎来三方面机遇。一是英特尔在服务器端、CPU端积累了大量优势,若英特尔基于其擅长的PC领域建构GPU、做好软硬件协同优化,英特尔将有效弥补前期硬件上的不足,迅速建立在GPU市场的优势。

二是目前的GPU市场还处在高速增长期,英特尔的进入并不完全和英伟达、AMD等厂商处于对立竞争的关系。事实上,在GPU这个持续增长的市场中,英伟达和AMD的GPU产能也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只要英特尔的产品在基准线上,形成价格优势、做好供货保障,便有望站稳脚跟。

三是英特尔在数据中心、AI学习、自动驾驶等领域先于他人,做好了技术铺垫,打通了属于英特尔独立GPU业务的应用场景。为了优化算法,英特尔先后收购了Nervana、Vertex等一系列AI公司和Mobileye视觉系统公司,打造其在AI深度学习和自动驾驶的算法优势。硬件方面,业内人士朱邵歆向记者指出,英特尔以至强处理器、FPGA、视觉计算棒等为基础,打造生态体系,并结合了各类优化过的开源库、框架平台。英特尔在此基础上进入高性能GPU领域,将为开发者提供更加优化的整套解决方案。

尽管英特尔进军GPU领域似乎有技可施,但制程工艺和市场竞争局势仍将成为限制英特尔GPU发展的两大因素,在短时间内难以撼动英伟达在GPU市场中的地位。朱邵歆指出,制程工艺方面,英特尔的垂直一体造芯机制恐怕会成为较大的拖累,使其GPU产品走上CPU产能不足的老路,从而被台积电代工产品赶超。

市场竞争方面,韩晓敏说:“目前来看,市场格局由英伟达、AMD高度垄断,但GPU市场的隐形竞争者太多,例如特斯拉、谷歌等终端厂商早已意识到GPU等硬件成本利润巨大,纷纷加码自研力度。即便目前英特尔瞄准了英伟达,但未来的市场也许另有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