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徐直军:全球正在共享中国5G红利

华为徐直军:全球正在共享中国5G红利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21日在北京举行的世界5G大会上说,全球正在共享中国5G发展带来的红利。

11月21日,2019世界5G大会主论坛在北京举行,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发表演讲。中新社记者 张宇 摄

徐直军说,中国5G牌照的发放和大规模建设,拉动全球5G网络设备需求,有效促进了中国、欧洲及全球网络设备提供商的共同发展。同时也拉动了上游半导体需求,促使全球半导体产业2019年第三季度已经回归稳定增长,装备制造业也因此受益。

5G还拉动消费者的换机需求,带动整个终端产业链的增长,徐直军预计2020年中国5G用户超过2亿。

徐直军还表示,5G促进应用创新和发展,比如高清视频、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云游戏、云电脑等,带来了互联网服务企业创新和增长机会。中国涵盖19个行业,3900多家企业基于5G的跨行业创新,正在引领全球行业数字化。

徐直军说,中国无论在频谱资源、基站站址数量及建设能力、消费者的认知和需求、行业与企业的参与度、政府的支持等方面都是全球最好的。同时中国拥有最完善的终端产业链与全球领先的5G技术,中国企业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占比超过50%。只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就能做成全球最好的5G。

魏少军:5G是未来20年的驱动力

魏少军:5G是未来20年的驱动力

日前,中国三家运营商真是宣布国内5G开始商用,新的通信技术势必会对全球半导体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给产业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

在今天举行的ASPENCORE全球CEO峰会上,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IC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就表示,未来的15-20年,全球经济的增长核心来源是以第五代移动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

魏少军表示,5G的发展首先将促进手机的更新换代。全球几十亿部手机的新市场,涉及巨量的芯片。由于芯片的传输速率和处理速度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芯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加上频段更宽泛,所以5G对于应用处理器、信号、射频电路都有全新的要求,因此这也创造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当然,影响更重要的是存储器,现今的手机存储容量平均在64GB,5G出现以后,相信这个容量很可能会增长到1TB或者2TB。现在全球半导体的厂商都在扩容,特别是存储器芯片,恐怕不是一个需求量翻番的问题,可能是四翻甚至更大。

此外,5G的另一个应用场景是大规模机器通讯,主要支撑物联网的发展。

有预测,未来可能有上万亿终端会连接到网络当中。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了真正实现精准农业,达到提高产量,减少投入,降低污染的目标,每个平方米如果放一颗传感器的话,中国18亿亩耕地就有1.2万亿个传感器的需求,如果每个传感器一块钱,就是1.2万亿人民币的产值。而实际产值远不只这样,将是天文数字。另外,城市的智能化改造,也在推动电表、水表、气表,以及智慧交通等对大规模通讯产生巨大要求。

最后,在高可靠、低延迟通讯功能方面,主要针对工业控制和自动驾驶这些对延迟有非常高要求的应用场景,5G也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事实上,5G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设定切片的功能,而切片的功能可以把传统移动通讯的网络功能专用化到一些特定的工业领域。也就是原来是一种横向的、分层的控制结构,以后会在移动通讯网里面形成一种垂直整合的模式。这种模式出现,就会极大地改变整个产业的结构。

因此5G的出现,不仅仅是移动通讯的发展,而是我们国家整个产业基础设施的一次深刻的变革。

魏少军表示,我相信5G对中国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也一定会立足于5G,获得一定的先机,这点大家不要怀疑。当然,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实力,我们的发展如果不能够满足5G时代的要求,我们就会丧失这个有利的时机。在未来,我们要牢牢地把握技术这一主线,掌握核心技术,赶上5G发展这一波浪潮,获得更大的发展。

5G带动换机潮 国内存储供应链能否把握良机?

5G带动换机潮 国内存储供应链能否把握良机?

2019年被誉为“5G元年”,如今时至第四季度,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5G基站,全国甚至全球已进入5G大规模部署阶段。

5G全称“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又称之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众所周知,每一次通信技术的更替,都将是一场颠覆性技术革命,各领域也极大可能迎来产业革命。那么,5G时代的来临,将为存储市场带什么?

5G手机将撬动存储市场需求

业界普遍认为,5G商用将显著提升存储市场需求的。有业内人士指出,5G通信将是巨大的数据生成器,产生的海量数据将呈指数级别增长,所有的数据均需要采集、存储、计算、传输,5G将明显拉动存储市场需求。

在5G支持下,AI、物联网、自动驾驶等应用市场的发展均将拉动数据存储需求,万亿设备的相互连接也将对存储容量提出更多的需求,而目前存储厂商比较看好5G手机换机潮对存储市场需求的提升作用。

今年9月,美光科技高级副总裁兼移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拉杰·塔鲁里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虽然短期之内存储器仍然处于弱市行情,但长期来看,人们对存储需求将会持续增加,特别是2020年5G通信市场的爆发将带动智能手机摆脱颓势,进而拉升移动存储需求。

拉杰·塔鲁里进一步指出,据其预算,未来几年,无论DRAM还是NAND,在手机中的容量都将进一步增长。其中,DRAM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5%~17%,NAND将达到25%~30%。有研究显示,5G手机因传输速度快、对应的数据存储能力将高出4G手机一倍以上,其存储容量从过去的64GB提升到512GB乃至1TB。

10月24日,SK海力士发布其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及净利均有所下滑,但好于市场预期。SK海力士表示相当看好5G带动的存储市场需求,其DRAM营销主管Sean Kim表示:“我们预计从今年开始到明年,5G智能手机的销量将大规模增长。明年可能售出2亿部5G智能手机,相比之下,今年的销量才达到几千万部。”

集邦咨询此前发布的产业预测指出,随着2020年上半年R16标准完成,各国电信营运商规划5G网络除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布建之外,亦会扩大服务范围商用,并有更多5G终端或无线基站等产品问世。

国内存储产业发展有望受益

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以及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中国大陆存储产业亦有望在这次5G浪潮中有所受益。

据集邦咨询预计,随着品牌厂商的积极研发及中国大陆政府积极推动5G商转,预计明年5G手机的渗透率有望从今年的1%大幅跃升至15%,中国品牌的5G手机生产总量预计将取得过半市占。

前不久,紫光展锐执行副总裁周晨在参加活动时指出,目前一线终端品牌都在努力快速推动5G手机的普及,预计明年国内售价2000元以上的手机都将会是5G手机,中国大陆作为5G手机主战场,也将成为全球存储先锋市场。

此外,中国大陆目前5G部署已走在世界前列,随着5G普及,物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应用领域也将迅速发展,届时不仅仅是手机存储,整个中国大陆存储市场需求都有望提升。

观察存储供应链厂商方面,今年9月2日,紫光集团旗下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已开始量产基于Xtacking架构的64层256Gb TLC 3D NAND闪存,以满足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等主流市场应用需求。

随后9月20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的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总投资约1500亿元的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宣布投产,其与国际主流DRAM产品同步的10纳米级第一代8Gb DDR4首度亮相,一期设计产能每月12万片晶圆。

在品牌端,中国大陆存储品牌亦开始活跃于舞台之上。根据集邦咨询半导体研究中心(DRAMeXchange)的2018年全球SSD模组厂自有品牌在渠道市场出货量前十的排名中,中国大陆厂商占据六席。

尽管目前中国大陆存储产业整体与国际水平仍存在巨大差距,但在这次5G带来的发展机遇将有望成为加速剂,助力产业快速崛起。

5G商用开局良好,期盼行业应用真正落地

5G商用开局良好,期盼行业应用真正落地

5G拔节而生,万物感应天地。

5G牌照的正式发放,将中国5G商用元年定格在2019年。中国对5G技术进行了最全面系统的测试,率先实现从核心网到基站的全5G建设,率先尝试对5G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全球5G看中国,不是虚言。

5G商用预约显示技术魅力

2019年中国5G建设目标是13万个基站,覆盖50多个城市 。9月下旬,三大运营商先后开启5G商用预约。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三大运营商5G预约用户总数接近1200万。喜人的5G预约开局显示了消费者对5G的高认知和对5G技术的期待,这为运营商全面启动5G商用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也意味着5G接受市场考验的时刻就要到来。

在今年4月开始发展5G用户的韩国运营商,用了大约40天的时间就发展了100万5G用户,成为5G用户将快速发展的有力证明。作为对5G准备最为充分的市场,一旦三大运营商正式发展5G用户,用户定将快速增长,推动中国成为5G用户最多的国家。

5G终端价格更加亲民。在5G商用预约页面上,目前运营商已经推出数款5G手机供用户选择。主要有华为Mate20X 5G版、三星Note10+5G版、小米9Pro 5G版、vivo NEX3 5G版和IQOO Pro 5G版、中兴天机10Pro 5G版等款式,标价范围在3700元到7500元之间,大大低于年初预计的8000元以上的价格。

消费者会为5G而换机。据咨询机构BIC的调查,在诸多科技因素中,有56%的消费者会为了5G换机。而且消费者很关心5G资费,有33.6%的用户希望买5G手机,享话费折扣;27.3%的用户希望办5G合约,5G手机直降;也有26.5%的用户希望以旧换新。此外,不少消费者也希望通过赠送5G大礼包、手机分期购、信用购机的方式购入5G手机。有53.7%的用户在选择购买5G手机时,希望是NSA/SA双模手机,愿意买NSA单模的用户仅占7%。

5G必会重塑市场格局。从2G到4G,不同代际的移动通信“捧红”了不同的企业,5G将成为抢占市场的重要力量,存量用户的流失会改变格局。尽管5G的业务不仅仅是人与人的通信,而是看向了万物互联,但5G用户的争夺势必比4G更激烈。

华为、OPPO、vivo、小米等都在建立围绕着手机的智慧连接。例如,智能家庭,其核心控制将会归集,目前看到的最大的归集点还是手机;例如智慧出行,车机与人的联系还是归集于手机;再如各种可穿戴设备,依然归集于手机。中国移动曾在分析“大连接”战略中,认为一个手机能够带动10个相关的智慧连接。因此关注用户所关注,是5G启动消费级市场的关键。

据预测,2020年,全国5G消费者将占三成。

为5G行业应用规模化铺路

5G不是4G+1G。因为5G一个非常重点的应用领域是垂直性、行业性应用。IHS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35年,5G价值链本身将创造3.5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同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中国总产出9840亿美元,就业机会950万个,都居全球首位。其中5G在垂直领域中的应用将占据大头。

为了开发行业应用,三大运营商先后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推动5G技术在垂直领域和行业应用中的落地。中国移动在2016年成立了5G创新中心。在今年MWCS上,中国移动发布的最新数字是围绕交通、能源、工业、医疗、教育、金融、文娱、农业、智慧城市九大垂直领域做了400多个应用场景,已经做出100多个5G应用示范。中国联通去年成立的5G创新中心内设立15个分中心,垂直行业创新初期聚焦十大重点行业,实现方案及产品的创新。中国电信在今年9月份的智慧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最后一个宣布成立5G创新中心,时点虽晚,但核心工作早已经开展。

目前5G+垂直行业应用探索已经呈井喷之势,5G的能力体系也逐渐形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形成了未来万物互联的底层能力。

但如何让5G技术能够在行业中真正落地,并得到规模性的应用呢?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世界VR产业大会上,多位与会专家表示,5G+VR真正落地引爆市场需求,首先要建立技术标准,在VR需要的超大带宽、超低时延上,拉通5G技术,并量化形成标准。

其实在4K/8K超高清视频应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医疗、智慧城市等这个应用领域中,通信行业的专业人士也正与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跨界携手,共同制定标准。

9月初,在国家卫健委指导下,由中日友好医院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国家基层远程医疗发展指导中心牵头,全国30余家省部级医院、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及相关通信企业共同在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启动《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制定工作。

标准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一旦标准得到普及,对一个行业带来的变化将是长远而深刻的。

商用元年,筑基之年。从网络到终端,从应用到资费,从生态到商业模式,一切都在变化,一切也在变化中逐渐得到梳理和规范,形成未来数字中国的底座,5G图景也在变化、梳理和规范中日益清晰,日益宏大。

临港新片区重大签约:聚焦北斗导航芯片等方向

临港新片区重大签约:聚焦北斗导航芯片等方向

10月30日,上海临港集团与交通运输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中交临港(北斗)科创产业集聚区合作协议。

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北斗海事搜救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北斗导航芯片中心、北斗自动驾驶测试中心等项目产业方向,共同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产业的自主研发的发展,增强园区产业带动效应,以临港新片区核心区为原点,辐射长三角,聚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国产化”向“全球化”演进。

签约仪式上,双方共同表示,临港集团与交信集团将以本次战略合作为契机,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围绕北斗和交通信息相关的科技创新领域进一步合作,以基金+基地+产业的合作开发模式设立全国首发的北斗产业聚集区;打造专业化产业基金投资平台,参与临港海洋科创平台建设,以智慧交通为核心推进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及临港综合示范区建设与发展;吸引前端研发和后端服务应用企业进驻,大力推动新一代智能交通信息产业发展。

5G商用开局良好,期盼行业应用真正落地

5G商用开局良好,期盼行业应用真正落地

5G拔节而生,万物感应天地。

5G牌照的正式发放,将中国5G商用元年定格在2019年。中国对5G技术进行了最全面系统的测试,率先实现从核心网到基站的全5G建设,率先尝试对5G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全球5G看中国,不是虚言。

5G商用预约显示技术魅力

2019年中国5G建设目标是13万个基站,覆盖50多个城市 。9月下旬,三大运营商先后开启5G商用预约。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三大运营商5G预约用户总数接近1200万。喜人的5G预约开局显示了消费者对5G的高认知和对5G技术的期待,这为运营商全面启动5G商用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也意味着5G接受市场考验的时刻就要到来。

在今年4月开始发展5G用户的韩国运营商,用了大约40天的时间就发展了100万5G用户,成为5G用户将快速发展的有力证明。作为对5G准备最为充分的市场,一旦三大运营商正式发展5G用户,用户定将快速增长,推动中国成为5G用户最多的国家。

5G终端价格更加亲民。在5G商用预约页面上,目前运营商已经推出数款5G手机供用户选择。主要有华为Mate20X 5G版、三星Note10+5G版、小米9Pro 5G版、vivo NEX3 5G版和IQOO Pro 5G版、中兴天机10Pro 5G版等款式,标价范围在3700元到7500元之间,大大低于年初预计的8000元以上的价格。

消费者会为5G而换机。据咨询机构BIC的调查,在诸多科技因素中,有56%的消费者会为了5G换机。而且消费者很关心5G资费,有33.6%的用户希望买5G手机,享话费折扣;27.3%的用户希望办5G合约,5G手机直降;也有26.5%的用户希望以旧换新。此外,不少消费者也希望通过赠送5G大礼包、手机分期购、信用购机的方式购入5G手机。有53.7%的用户在选择购买5G手机时,希望是NSA/SA双模手机,愿意买NSA单模的用户仅占7%。

5G必会重塑市场格局。从2G到4G,不同代际的移动通信“捧红”了不同的企业,5G将成为抢占市场的重要力量,存量用户的流失会改变格局。尽管5G的业务不仅仅是人与人的通信,而是看向了万物互联,但5G用户的争夺势必比4G更激烈。

华为、OPPO、vivo、小米等都在建立围绕着手机的智慧连接。例如,智能家庭,其核心控制将会归集,目前看到的最大的归集点还是手机;例如智慧出行,车机与人的联系还是归集于手机;再如各种可穿戴设备,依然归集于手机。中国移动曾在分析“大连接”战略中,认为一个手机能够带动10个相关的智慧连接。因此关注用户所关注,是5G启动消费级市场的关键。

据预测,2020年,全国5G消费者将占三成。

为5G行业应用规模化铺路

5G不是4G+1G。因为5G一个非常重点的应用领域是垂直性、行业性应用。IHS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35年,5G价值链本身将创造3.5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同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中国总产出9840亿美元,就业机会950万个,都居全球首位。其中5G在垂直领域中的应用将占据大头。

为了开发行业应用,三大运营商先后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推动5G技术在垂直领域和行业应用中的落地。中国移动在2016年成立了5G创新中心。在今年MWCS上,中国移动发布的最新数字是围绕交通、能源、工业、医疗、教育、金融、文娱、农业、智慧城市九大垂直领域做了400多个应用场景,已经做出100多个5G应用示范。中国联通去年成立的5G创新中心内设立15个分中心,垂直行业创新初期聚焦十大重点行业,实现方案及产品的创新。中国电信在今年9月份的智慧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最后一个宣布成立5G创新中心,时点虽晚,但核心工作早已经开展。

目前5G+垂直行业应用探索已经呈井喷之势,5G的能力体系也逐渐形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形成了未来万物互联的底层能力。

但如何让5G技术能够在行业中真正落地,并得到规模性的应用呢?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世界VR产业大会上,多位与会专家表示,5G+VR真正落地引爆市场需求,首先要建立技术标准,在VR需要的超大带宽、超低时延上,拉通5G技术,并量化形成标准。

其实在4K/8K超高清视频应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医疗、智慧城市等这个应用领域中,通信行业的专业人士也正与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跨界携手,共同制定标准。

9月初,在国家卫健委指导下,由中日友好医院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国家基层远程医疗发展指导中心牵头,全国30余家省部级医院、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及相关通信企业共同在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启动《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制定工作。

标准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一旦标准得到普及,对一个行业带来的变化将是长远而深刻的。

商用元年,筑基之年。从网络到终端,从应用到资费,从生态到商业模式,一切都在变化,一切也在变化中逐渐得到梳理和规范,形成未来数字中国的底座,5G图景也在变化、梳理和规范中日益清晰,日益宏大。

临港新片区重大签约:聚焦北斗导航芯片等方向

临港新片区重大签约:聚焦北斗导航芯片等方向

10月30日,上海临港集团与交通运输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中交临港(北斗)科创产业集聚区合作协议。

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北斗海事搜救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北斗导航芯片中心、北斗自动驾驶测试中心等项目产业方向,共同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产业的自主研发的发展,增强园区产业带动效应,以临港新片区核心区为原点,辐射长三角,聚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国产化”向“全球化”演进。

签约仪式上,双方共同表示,临港集团与交信集团将以本次战略合作为契机,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围绕北斗和交通信息相关的科技创新领域进一步合作,以基金+基地+产业的合作开发模式设立全国首发的北斗产业聚集区;打造专业化产业基金投资平台,参与临港海洋科创平台建设,以智慧交通为核心推进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及临港综合示范区建设与发展;吸引前端研发和后端服务应用企业进驻,大力推动新一代智能交通信息产业发展。

5G商用开局良好,期盼行业应用真正落地

5G商用开局良好,期盼行业应用真正落地

5G拔节而生,万物感应天地。

5G牌照的正式发放,将中国5G商用元年定格在2019年。中国对5G技术进行了最全面系统的测试,率先实现从核心网到基站的全5G建设,率先尝试对5G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全球5G看中国,不是虚言。

5G商用预约显示技术魅力

2019年中国5G建设目标是13万个基站,覆盖50多个城市 。9月下旬,三大运营商先后开启5G商用预约。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三大运营商5G预约用户总数接近1200万。喜人的5G预约开局显示了消费者对5G的高认知和对5G技术的期待,这为运营商全面启动5G商用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也意味着5G接受市场考验的时刻就要到来。

在今年4月开始发展5G用户的韩国运营商,用了大约40天的时间就发展了100万5G用户,成为5G用户将快速发展的有力证明。作为对5G准备最为充分的市场,一旦三大运营商正式发展5G用户,用户定将快速增长,推动中国成为5G用户最多的国家。

5G终端价格更加亲民。在5G商用预约页面上,目前运营商已经推出数款5G手机供用户选择。主要有华为Mate20X 5G版、三星Note10+5G版、小米9Pro 5G版、vivo NEX3 5G版和IQOO Pro 5G版、中兴天机10Pro 5G版等款式,标价范围在3700元到7500元之间,大大低于年初预计的8000元以上的价格。

消费者会为5G而换机。据咨询机构BIC的调查,在诸多科技因素中,有56%的消费者会为了5G换机。而且消费者很关心5G资费,有33.6%的用户希望买5G手机,享话费折扣;27.3%的用户希望办5G合约,5G手机直降;也有26.5%的用户希望以旧换新。此外,不少消费者也希望通过赠送5G大礼包、手机分期购、信用购机的方式购入5G手机。有53.7%的用户在选择购买5G手机时,希望是NSA/SA双模手机,愿意买NSA单模的用户仅占7%。

5G必会重塑市场格局。从2G到4G,不同代际的移动通信“捧红”了不同的企业,5G将成为抢占市场的重要力量,存量用户的流失会改变格局。尽管5G的业务不仅仅是人与人的通信,而是看向了万物互联,但5G用户的争夺势必比4G更激烈。

华为、OPPO、vivo、小米等都在建立围绕着手机的智慧连接。例如,智能家庭,其核心控制将会归集,目前看到的最大的归集点还是手机;例如智慧出行,车机与人的联系还是归集于手机;再如各种可穿戴设备,依然归集于手机。中国移动曾在分析“大连接”战略中,认为一个手机能够带动10个相关的智慧连接。因此关注用户所关注,是5G启动消费级市场的关键。

据预测,2020年,全国5G消费者将占三成。

为5G行业应用规模化铺路

5G不是4G+1G。因为5G一个非常重点的应用领域是垂直性、行业性应用。IHS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35年,5G价值链本身将创造3.5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同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中国总产出9840亿美元,就业机会950万个,都居全球首位。其中5G在垂直领域中的应用将占据大头。

为了开发行业应用,三大运营商先后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推动5G技术在垂直领域和行业应用中的落地。中国移动在2016年成立了5G创新中心。在今年MWCS上,中国移动发布的最新数字是围绕交通、能源、工业、医疗、教育、金融、文娱、农业、智慧城市九大垂直领域做了400多个应用场景,已经做出100多个5G应用示范。中国联通去年成立的5G创新中心内设立15个分中心,垂直行业创新初期聚焦十大重点行业,实现方案及产品的创新。中国电信在今年9月份的智慧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最后一个宣布成立5G创新中心,时点虽晚,但核心工作早已经开展。

目前5G+垂直行业应用探索已经呈井喷之势,5G的能力体系也逐渐形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形成了未来万物互联的底层能力。

但如何让5G技术能够在行业中真正落地,并得到规模性的应用呢?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世界VR产业大会上,多位与会专家表示,5G+VR真正落地引爆市场需求,首先要建立技术标准,在VR需要的超大带宽、超低时延上,拉通5G技术,并量化形成标准。

其实在4K/8K超高清视频应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医疗、智慧城市等这个应用领域中,通信行业的专业人士也正与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跨界携手,共同制定标准。

9月初,在国家卫健委指导下,由中日友好医院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国家基层远程医疗发展指导中心牵头,全国30余家省部级医院、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及相关通信企业共同在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启动《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制定工作。

标准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一旦标准得到普及,对一个行业带来的变化将是长远而深刻的。

商用元年,筑基之年。从网络到终端,从应用到资费,从生态到商业模式,一切都在变化,一切也在变化中逐渐得到梳理和规范,形成未来数字中国的底座,5G图景也在变化、梳理和规范中日益清晰,日益宏大。

临港新片区重大签约:聚焦北斗导航芯片等方向

临港新片区重大签约:聚焦北斗导航芯片等方向

10月30日,上海临港集团与交通运输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中交临港(北斗)科创产业集聚区合作协议。

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北斗海事搜救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北斗导航芯片中心、北斗自动驾驶测试中心等项目产业方向,共同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产业的自主研发的发展,增强园区产业带动效应,以临港新片区核心区为原点,辐射长三角,聚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国产化”向“全球化”演进。

签约仪式上,双方共同表示,临港集团与交信集团将以本次战略合作为契机,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围绕北斗和交通信息相关的科技创新领域进一步合作,以基金+基地+产业的合作开发模式设立全国首发的北斗产业聚集区;打造专业化产业基金投资平台,参与临港海洋科创平台建设,以智慧交通为核心推进智慧园区、智慧城市及临港综合示范区建设与发展;吸引前端研发和后端服务应用企业进驻,大力推动新一代智能交通信息产业发展。

5G商用开局良好,期盼行业应用真正落地

5G商用开局良好,期盼行业应用真正落地

5G拔节而生,万物感应天地。

5G牌照的正式发放,将中国5G商用元年定格在2019年。中国对5G技术进行了最全面系统的测试,率先实现从核心网到基站的全5G建设,率先尝试对5G在各行各业的创新应用。全球5G看中国,不是虚言。

5G商用预约显示技术魅力

2019年中国5G建设目标是13万个基站,覆盖50多个城市 。9月下旬,三大运营商先后开启5G商用预约。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三大运营商5G预约用户总数接近1200万。喜人的5G预约开局显示了消费者对5G的高认知和对5G技术的期待,这为运营商全面启动5G商用开了一个好头,同时也意味着5G接受市场考验的时刻就要到来。

在今年4月开始发展5G用户的韩国运营商,用了大约40天的时间就发展了100万5G用户,成为5G用户将快速发展的有力证明。作为对5G准备最为充分的市场,一旦三大运营商正式发展5G用户,用户定将快速增长,推动中国成为5G用户最多的国家。

5G终端价格更加亲民。在5G商用预约页面上,目前运营商已经推出数款5G手机供用户选择。主要有华为Mate20X 5G版、三星Note10+5G版、小米9Pro 5G版、vivo NEX3 5G版和IQOO Pro 5G版、中兴天机10Pro 5G版等款式,标价范围在3700元到7500元之间,大大低于年初预计的8000元以上的价格。

消费者会为5G而换机。据咨询机构BIC的调查,在诸多科技因素中,有56%的消费者会为了5G换机。而且消费者很关心5G资费,有33.6%的用户希望买5G手机,享话费折扣;27.3%的用户希望办5G合约,5G手机直降;也有26.5%的用户希望以旧换新。此外,不少消费者也希望通过赠送5G大礼包、手机分期购、信用购机的方式购入5G手机。有53.7%的用户在选择购买5G手机时,希望是NSA/SA双模手机,愿意买NSA单模的用户仅占7%。

5G必会重塑市场格局。从2G到4G,不同代际的移动通信“捧红”了不同的企业,5G将成为抢占市场的重要力量,存量用户的流失会改变格局。尽管5G的业务不仅仅是人与人的通信,而是看向了万物互联,但5G用户的争夺势必比4G更激烈。

华为、OPPO、vivo、小米等都在建立围绕着手机的智慧连接。例如,智能家庭,其核心控制将会归集,目前看到的最大的归集点还是手机;例如智慧出行,车机与人的联系还是归集于手机;再如各种可穿戴设备,依然归集于手机。中国移动曾在分析“大连接”战略中,认为一个手机能够带动10个相关的智慧连接。因此关注用户所关注,是5G启动消费级市场的关键。

据预测,2020年,全国5G消费者将占三成。

为5G行业应用规模化铺路

5G不是4G+1G。因为5G一个非常重点的应用领域是垂直性、行业性应用。IHS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35年,5G价值链本身将创造3.5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同时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中国总产出9840亿美元,就业机会950万个,都居全球首位。其中5G在垂直领域中的应用将占据大头。

为了开发行业应用,三大运营商先后成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推动5G技术在垂直领域和行业应用中的落地。中国移动在2016年成立了5G创新中心。在今年MWCS上,中国移动发布的最新数字是围绕交通、能源、工业、医疗、教育、金融、文娱、农业、智慧城市九大垂直领域做了400多个应用场景,已经做出100多个5G应用示范。中国联通去年成立的5G创新中心内设立15个分中心,垂直行业创新初期聚焦十大重点行业,实现方案及产品的创新。中国电信在今年9月份的智慧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最后一个宣布成立5G创新中心,时点虽晚,但核心工作早已经开展。

目前5G+垂直行业应用探索已经呈井喷之势,5G的能力体系也逐渐形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形成了未来万物互联的底层能力。

但如何让5G技术能够在行业中真正落地,并得到规模性的应用呢?

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世界VR产业大会上,多位与会专家表示,5G+VR真正落地引爆市场需求,首先要建立技术标准,在VR需要的超大带宽、超低时延上,拉通5G技术,并量化形成标准。

其实在4K/8K超高清视频应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医疗、智慧城市等这个应用领域中,通信行业的专业人士也正与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跨界携手,共同制定标准。

9月初,在国家卫健委指导下,由中日友好医院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国家基层远程医疗发展指导中心牵头,全国30余家省部级医院、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及相关通信企业共同在中日友好医院联合启动《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制定工作。

标准的重要性毋庸赘言,一旦标准得到普及,对一个行业带来的变化将是长远而深刻的。

商用元年,筑基之年。从网络到终端,从应用到资费,从生态到商业模式,一切都在变化,一切也在变化中逐渐得到梳理和规范,形成未来数字中国的底座,5G图景也在变化、梳理和规范中日益清晰,日益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