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开源芯片或是中国芯片业机遇

倪光南:开源芯片或是中国芯片业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在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指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兴起,开源软件的发展会更快,开源芯片或是中国芯片业机遇。

“软件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倪光南认为,软件产业有基础性、战略性,软件技术和软件人才有通用性、带动性。“软件定义世界”的趋势反映软件技术无处不在,软件人才无所不能。强大的软件产业和丰富的软件人才资源,正是中国发展软件业的有利条件,“今天,开源软件已成为软件业的主流。虽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开源软件和专有软件将会长期并存,但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开源软件的发展甚至更快。”

“现在也出现了开源的芯片。”他透露,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创始会员65家,旨在召集从事RISC-V指令集、架构、芯片、软件、整机应用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事业单位及相关社会团体,自愿组成一个全国性、综合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

“RISC-V可能是中国芯片业的一个机遇。未来RISC-V很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主流CPU之一,从而在CPU领域形成Intel、ARM、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倪光南表示。

传华为海思正在为PC研发CPU/GPU,至少采用7nm工艺

传华为海思正在为PC研发CPU/GPU,至少采用7nm工艺

据媒体报道,有消息称华为已经将坚持自主研发芯片的大计进行了升级。

报道称,目前华为旗下已拥有麒麟、巴龙、鸿鹄、凌霄及鲲鹏等一系列芯片产品线,而海思近期又陆续在台积电启动新的芯片开发量产计划,显示了华为内部的芯片计划,正试图向外扩大服务内容及影响层面。

相关供应链人士指出,海思目前正在开发设计多种芯片,从移动设备使用的一系列芯片,到多媒体显示芯片及电脑使用的 CPU、GPU。而且,海思芯片使用的技术全部集中在台积电 7nm 以下先进制程技术,同时顺势包下台湾后段封测厂及下游 PCB 行业的产能。

另外,报道还指出,由于 7nm 制程芯片开发成本较高,海思 2019 年资本支出计划将明显超标,而且可能是其它一线芯片开发厂商的好几倍。

有半导体人士透露,海思最新开发的芯片解决方案较偏重于多媒体及运算技术。

有预测称,海思此举是为了填补海思在主力移动设备芯片之外的技术空白;但也有可能是为了满足华为在 5G 时代积极布局的智能显示终端所产生的芯片需求,以及华为可能涉足笔记本电脑内部 CPU 及 GPU 解决方案的尝鲜行为。

10纳米来了!英特尔第10代Core-i处理器发表 第4季终端上市

10纳米来了!英特尔第10代Core-i处理器发表 第4季终端上市

在本届的台北电脑展上,处理器大厂英特尔(Intel)正式公布由10纳米制程所打造、代号“Ice Lake”的第10代Core-i处理器。不过,当时公开的只有相关的特性和规格,并没有具体产品型号、架构参数。

因此,英特尔这次正式发表了多达11款,专为轻薄笔记本电脑所设计的第10代Core-i处理器,其中就包括低能耗的U系列和超低能耗的Y系列处理器。

根据英特尔所公布的资料指出,代号“Ice Lake”的第10代Core-i处理器,是英特尔第一批大规模采用10纳米制程的产品,同时拥有全新设计的Sunny Cove CPU架构、11代GPU核心显卡架构,也是PC处理器第一次大规模整合和应用AI人工智能、Wi-Fi 6(Gig+)、Thunderbolt 3介面的处理器。其中,最多可支援达4个Thunderbolt 3介面。

相较于过去的处理器,AI人工智能可说是第10代Core-i处理器的一大亮点。其中,采用了英特尔的深度学习加速技术,也就是透过一套全新的专用指令集,可在CPU上加速神经网络运算,以应用再自动图像增强、照片索引、逼真声效等各种场景中,同时GPU引擎计算性能也是首次突破1 TFlops,可以协助影视创作、分析和即时转播时的解析度加强需求等。

事实上,第10代Core-i处理器因为采用11代GPU核心显卡架构,使得其图形性能比上代提升一倍,可以流畅执行解析度1080p的游戏,或者进行4K影音编辑。甚至是在快速应用影音滤波器,或者高解析度照片的处理等。也同时首次支持VESA自适应同步、首次融入可变速率着色(VSR)、首次支援BT.2020色彩规范等,以显示10色彩的4K HDR影音内容。

在其他部分,第10代Core-i处理器还具备Intel GNA专用引擎,以极低的功耗运行语音处理、杂讯抑制等后台工作负载,进一步增加电池续航时间。而英特尔本次也针对第10代Core-i处理器规划了新型的命名体系,其包含4位数字与一位字母。

其中,前两位数字均为10,代表第10代Core-i处理器。另外,第三和第四位数字则是代表SKU型号高低,第四位数字也还和热设计功耗相关。而最后是一个字母G加一位数字,代表核显级别高低。如其中G7 64个执行单元、G4 48个执行单元、G1 32个执行单元,G7、G4都属于Iris Plus,G1则属于超核显UHD。

本次,英特尔推出的11款第10代Core-i处理器中,U系列共有6款,Y系列则有5款。英特尔也指出,装配“Ice Lake”架构的第10代Core-i处理器的笔记型电脑即将陆续上市。而之前在本届台北电脑展上已经预展了几款新品,包括宏碁Swift 5、戴尔XPS 13、惠普Envy 13、联想S940等产品也都通过了Project Athena的验证。而这次发表也预计是第10代Core-i处理器的一个开始,后续会有更多产品问世。

英特尔发布神经形态芯片超算:效率达CPU一万倍 适用自动驾驶

英特尔发布神经形态芯片超算:效率达CPU一万倍 适用自动驾驶

近日,英特尔宣布,代号为“Pohoiki Beach”的800万神经元神经拟态系统已经可以供广大研究人员使用,它包含64块Loihi研究芯片。通过Pohoiki Beach,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英特尔的Loihi研究芯片开展实验,该芯片受到大脑启发,将生物大脑原理应用于计算机体系结构。在稀疏编码、图搜索和约束满足问题等专业应用领域,Loihi能让用户以千倍于CPU的速度和万倍于CPU的效率处理信息。

英特尔神经拟态研究芯片Loihi特写镜头。英特尔最新的神经拟态系统Pohoiki Beach由64块Loihi芯片组成。

英特尔研究院院长Rich Uhlig表示,“早些时候,我们对Loihi进行了扩展,以创建更强大的神经拟态系统。我们对这项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倍感振奋。Pohoiki Beach现在可供60多个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使用,他们将利用这个专业化系统去解决复杂的计算密集型问题。”

英特尔研究院院长Rich Uhlig手持一块英特尔Nahuku基板,每块基板包含8到32块英特尔Loihi神经拟态芯片。英特尔最新的神经拟态系统Pohoiki Beach由多块Nahuku基板组成,含64块Loihi芯片。

重要意义:引入Pohoiki Beach后,研究人员能够高效扩展新型神经启发式算法——例如稀疏编码、同步定位和建图(SLAM)以及路径规划,这些算法能够根据输入的数据进行学习和调整。Pohoiki Beach是英特尔神经拟态研究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它为英特尔研究院在今年晚些时候将该架构扩展到1亿个神经元的计划奠定了基础。

独特之处:要想根据摩尔定律不断降低功耗并提升性能,需要不仅仅持续微缩制程节点。随着复杂的新型计算工作负载成为常态,人们越来越需要为特定的应用设计专用架构。

从Pohoiki Beach神经拟态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专用架构能为新兴应用带来诸多益处,这些新兴应用包括一些很难由物联网(IoT)和自主设备支持的困难的计算问题。利用这种不同于通用计算技术的专用系统,有望在现实世界的众多应用领域实现呈数量级的速度与效率提升,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网络安全等领域.

英特尔Nahuku基板特写镜头,每块基板包含8到32块英特尔Loihi神经拟态芯片。英特尔最新的神经拟态系统Pohoiki Beach由多块Nahuku基板组成,含64块Loihi芯片。

研究合作伙伴反馈:通过引入Pohoiki Beach,英特尔将支持全球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继续开拓神经启发式算法研究的下一个前沿。

例如,在本周的Telluride神经拟态认知工程研讨会上,研究人员运用Loihi系统解决神经拟态工程的前沿挑战。这些项目包括让AMPRO假肢更具自适应能力、用新兴的事件相机进行对象跟踪、通过神经拟态传感控制实现桌面足球的自动化操作、学习控制线性倒立摆,以及为iCub机器人的电子皮肤提供触觉输入。

除了来自Telluride的相关展示,其他研究合作伙伴已经看到了Loihi带来的巨大效益:

滑铁卢大学教授、应用大脑研究部联合首席执行官Chris Eliasmith表示:“与GPU相比,Loihi芯片运行实时深度学习基准的功耗降低了109倍,而与专用物联网推理硬件相比,功耗则降低了5倍。一个更令人振奋的结果是,当我们将网络规模扩大50倍时,Loihi能够保持实时性能表现,功耗却只增加了30%,物联网硬件的功耗则增加了500%,而且无法保持实时性。”

“借助Loihi,我们建立了一个可模拟大脑潜在神经表征和行为的脉冲神经网络。SLAM解决方案是作为网络结构的一种属性出现的。我们对Loihi上运行的网络进行了基准测试,发现其准确性丝毫不亚于一种广泛应用于移动机器人的在CPU上运行的SLAM方法,但功耗却仅为后者的百分之一”,罗格斯大学的Konstantinos Michmizos教授在介绍其实验室的SLAM研究结果时如是说,他将在11月的智能机器人和系统国际会议(IROS)上发表这些工作成果。

下一步工作:2017年,英特尔推出首款神经拟态研究芯片Loihi,在神经拟态硬件的开发上迈出重要一步。2018年3月,英特尔神经拟态研究社区(INRC)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神经拟态算法、软件和应用程序的开发。通过INRC,英特尔将其Loihi云系统以及基于Loihi的USB形状的系统Kapoho Bay提供给研究人员,Kapoho Bay系统有力推动了有关神经拟态技术实际应用的研究工作。

Pohoiki Beach能为英特尔的研究合作伙伴提供更大的计算规模和更强的计算能力,将进一步加快神经拟态技术的进展。

图中是一块连接到Arria 10 FPGA开发工具包的英特尔Nahuku基板,每块基板包含8到32块英特尔Loihi神经拟态芯片。英特尔最新的神经拟态系统Pohoiki Beach由多块Nahuku基板组成,含64块Loihi芯片。

今年晚些时候,英特尔将推出一款代号为“Pohoiki Springs”的Loihi系统,该系统规模更大,并且建立在Pohoiki Beach架构之上,将为扩展型神经拟态工作负载带来前所未有的性能和效率。

英特尔的工程师指出,来自这些研究系统的测量数据有望量化神经拟态计算方法能够带来的增益,并指明最适合这项技术的应用领域。这项研究为神经拟态技术的最终商业化铺平了道路。

又一家集成电路企业将闯关科创板 已进行上市辅导备案

又一家集成电路企业将闯关科创板 已进行上市辅导备案

上市融资,一直是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议题,今年科创板的出现让集成电路企业迎来好机遇。目前,科创板已聚集了十多家集成电路企业,紫光展锐、复旦微电子、芯原微等也正在筹备相关事宜,如今又有一家集成电路企业拟申请科创板上市。

7月2日,江苏证监局披露了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国芯”)上市辅导备案信息。信息显示,苏州国芯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现已接受中信建投的辅导,并于4月26日在江苏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

资料显示,苏州国芯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1.8亿元人民币,是一家从事国产自主嵌入式CPU技术和芯片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的集成电路企业,先后承担和完成了“32位嵌入式CPU设计及其产业化”、“嵌入式存储器IP核开发及应用”等多个“核高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据了解,在信息产业部指导下,2001年苏州国芯与摩托罗拉正式签署协议,获得M*Core CPU指令架构和技术授权,接受摩托罗拉32位RISC嵌入式CPU M*Core 技术及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先后开发成功C0/C200/C300/C400系列CPU。

2010年,苏州国芯获得IBM PowerPC CPU指令架构长期永久授权,并基于PowerPC的指令集和架构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嵌入式C*Core CPU,先后开发成功C2000/C8000/C9000系列CPU。

官网介绍,苏州国芯已开发了C0、C200、C300、C400、C2000、C8000、C9000等7个系列43款高性能嵌入式CPU系列;构建了以C*Core为核心的系列SoC芯片设计平台和应用软硬件开发平台;基于C*Core核心已有80多款SoC芯片完成设计,并在SMIC、HHNEC、联电/和舰、宏力和TSMC等工艺线上验证及生产。

2018年8月,苏州国芯完成股权变更,获得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并成为其新增股东之一,苏州国芯亦成为集成电路“国家队”的一员。2018年11月,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等领导班子一行在调研苏州国芯时明确表示,将积极支持苏州国芯在科创板上市。

如今,“国家队”成员苏州国芯已进行上市辅导,正式踏出了申请科创板上市的第一步,若其成功登陆科创板,将有望成为中国CPU第一股。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izziezeng

2019年Q1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排名出炉

2019年Q1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排名出炉

集邦咨询指出,第一季因受到CPU缺货,农历新年假期,以及市场买气低迷的影响,预期市场整体状况并不乐观,但由于美系品牌积极布局,出货量相较去年同期仅小幅衰退。

由于CPU供货优先不同,美系品牌在此次CPU缺货潮中并未受太大影响,而台系双A则较为显著。进入第二季,受惠于Chromebook标案加持,预估出货量将明显成长,年增幅甚至有机会突破10%。

惠普连12季稳坐冠军,苹果新机延后上市推升第一季出货

以个别品牌来看,惠普(HP)蝉联12季出货冠军,第一季出货量达923万台,年增2.6%。前六大笔记本电脑品牌中,除了苹果(Apple)以外部份品牌因CPU缺货导致出货受阻,因此订单转移到美系品牌,而惠普在Intel的支援下,成为此次CPU缺货潮的最大受惠者。第二名则为戴尔(Dell)。

自2018年第二季起,戴尔为酝酿股票重新上市,积极扩大市场销售,去年全年出货年增达12.5%。今年第一季因提前为全球贸易纷争准备,即便处于淡季戴尔仍大幅抛出订单,第一季出货量达到757万台,季增幅与年增幅皆超过22%。另外,戴尔于去年开始扩大欧洲销售通路,成果从今年第一季末开始显现。若戴尔可以持续维持强劲表现,全年出货量有望挑战新高。

联想(Lenovo)因CPU供应不足,第一季出货量为667万台,年减15.5%。联想为冲刺第一季出货量,新机种改搭载AMD CPU,比例已近三成,是目前转换至AMD CPU比例最高的品牌。不过,在市场对于AMD CPU接受度仍低的情况下,终端客户是否会买单,对联想而言将是一大考验。

排名第四的苹果虽然近几年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表现并不出色,但第一季的出货量却比去年同期提升约10%,达315万台,主要原因是受到2018年底CPU缺货的影响。因苹果新款笔记本电脑延后上市,气销售甜蜜期也随之延后至2019年第一季。此外,苹果今年将停产旧款13.3寸Air与15.4寸的Pro,并推出改版13.3寸Air/Pro以及16寸 Pro,预期新版Air有望带动第二季出货量成长。

台系双A在CPU上得到的支援不如美系品牌,因此受缺货影响显著,华硕(ASUS)出货达254万台排名第五,宏碁(acer)则以251万台排名第六。华硕第一季出货量年减23.3%,在所有品牌中衰退幅度最大。华硕在去年年底组织重整后,以维持基本的营运为目标,因此虽然也受CPU缺货影响,但品牌策略调整才是第一季出货量低迷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宏碁CPU缺口在五大品牌中最高,影响范围涵盖高端i7系列至低端Chromebook,导致无法组装出货。

集邦咨询:美系品牌出货亮眼,Q1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不淡

集邦咨询:美系品牌出货亮眼,Q1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不淡

集邦咨询指出,第一季因受到CPU缺货,农历新年假期,以及市场买气低迷的影响,预期市场整体状况并不乐观,但由于美系品牌积极布局,出货量相较去年同期仅小幅衰退。

由于CPU供货优先不同,美系品牌在此次CPU缺货潮中并未受太大影响,而台系双A则较为显著。进入第二季,受惠于Chromebook标案加持,预估出货量将明显成长,年增幅甚至有机会突破10%。

惠普连12季稳坐冠军,苹果新机延后上市推升第一季出货

以个别品牌来看,惠普(HP)蝉联12季出货冠军,第一季出货量达923万台,年增2.6%。前六大笔记本电脑品牌中,除了苹果(Apple)以外部份品牌因CPU缺货导致出货受阻,因此订单转移到美系品牌,而惠普在Intel的支援下,成为此次CPU缺货潮的最大受惠者。

第二名则为戴尔(Dell)。自2018年第二季起,戴尔为酝酿股票重新上市,积极扩大市场销售,去年全年出货年增达12.5%。今年第一季因提前为全球贸易纷争准备,即便处于淡季戴尔仍大幅抛出订单,第一季出货量达到757万台,季增幅与年增幅皆超过22%。另外,戴尔于去年开始扩大欧洲销售通路,成果从今年第一季末开始显现。若戴尔可以持续维持强劲表现,全年出货量有望挑战新高。

联想(Lenovo)因CPU供应不足,第一季出货量为667万台,年减15.5%。联想为冲刺第一季出货量,新机种改搭载AMD CPU,比例已近三成,是目前转换至AMD CPU比例最高的品牌。不过,在市场对于AMD CPU接受度仍低的情况下,终端客户是否会买单,对联想而言将是一大考验。

排名第四的苹果虽然近几年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表现并不出色,但第一季的出货量却比去年同期提升约10%,达315万台,主要原因是受到2018年底CPU缺货的影响。因苹果新款笔记本电脑延后上市,气销售甜蜜期也随之延后至2019年第一季。此外,苹果今年将停产旧款13.3寸Air与15.4寸的Pro,并推出改版13.3寸Air/Pro以及16寸 Pro,预期新版Air有望带动第二季出货量成长。

台系双A在CPU上得到的支援不如美系品牌,因此受缺货影响显著,华硕(ASUS)出货达254万台排名第五,宏碁(acer)则以251万台排名第六。华硕第一季出货量年减23.3%,在所有品牌中衰退幅度最大。华硕在去年年底组织重整后,以维持基本的营运为目标,因此虽然也受CPU缺货影响,但品牌策略调整才是第一季出货量低迷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宏碁CPU缺口在五大品牌中最高,影响范围涵盖高端i7系列至低端Chromebook,导致无法组装出货。

CPU缺货估Q3可缓解 下半年笔电出货年增率将翻正

CPU缺货估Q3可缓解 下半年笔电出货年增率将翻正

笔电大厂华硕昨(7)日举办在线法说会,由华硕董事兼共同执行长许先越、胡书宾与财务长吴长荣共同主持,针对英特尔 CPU 短缺问题,华硕表示,影响将持续减少,估今年第 3 季状况就会缓解,乐观预期下半年笔电市场,出货年增率将有望转正。

华硕表示,英特尔 CPU 缺货状况去年第 4 季最严重,连带影响主机板等相关零组件产品销售,虽然英特尔陆续恢复供货,但缺货状况预估最快今年第 3 季才会缓解,目前华硕透过改善产品组合与提高售价,维持营运动能,预计第 3 季出货将恢复稳定。

除受 CPU 缺货影响,华硕表示,对比去年加密货币热潮,带动显卡销售与整体营收,今年加密货币热潮退去,整体需求也衰退,目前显卡仍有库存,但华硕表示,库存水平都在公司控制范围内,将持续调整。

华硕强调,笔电市场衰退状况将持续收敛,本季出货预估将能维持去年水平,下半年在新品加持下,年增率可望转正。而电竞笔电市场华硕持续看好,在接单动能畅旺下,今年全年出货年增 15%。

英特尔CPU供货下半年缓解,10 纳米CPU笔电Q4上市

英特尔CPU供货下半年缓解,10 纳米CPU笔电Q4上市

英特尔(Intel)CPU 缺货情况持续,笔电代工厂普遍指出,缺货仍延续至今年第二季,Intel 24 日则透露,去年投入 15 亿美元扩大 14 纳米产能规划,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步落实;至于 10 纳米制程产品,预计今年 holiday season(大约在第四季)就会看到笔电、服务器等终端产品上市,至于桌上型计算机方面,则要等到明年第一季之后。

Intel CPU 缺货问题持续影响 PC 供应链出货情况。先前笔电代工厂包括仁宝、英业达以及纬创皆明确指出第二季 CPU 缺货情况持续,仁宝甚至指出第二季 CPU 缺口将较前季扩大。

Intel 则透露,针对 CPU 缺货情况,目前持续跟客户沟通,了解客户产品需求进行分配。

据悉,目前 Intel CPU 供货政策,是以搭载 Core 系列产品(特别是 i5 以上规格)为优先供应对象,对应的都是高阶商用、电竞以及创作者专用机种;目前低阶系列象是 Celeron(赛扬)、Pentium(奔腾)以及 i3 的供货量会较为吃紧。

Intel 指出,因应目前缺货情况,希望与客户沟通尽量以支援 Core 系列产品为主。

Intel 去年提到将投入 15 亿美元扩大 14 纳米产能规划,则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步落实,以缓解缺货情况。

至于 10 纳米制程产品,Intel 预期在今年 holiday season(大约在第四季)就会看到笔电、服务器等终端产品上市,至于应用于桌上型计算机的 10 纳米 CPU 产品,则要等到明年第一季之后才会看到。

由于桌上型计算机的 10 纳米 CPU 产品要到明年才会推出,预期有耕耘 DIY 市场的主机板厂如华硕、技嘉、微星、华擎以及映泰等,今年主机板产品仍以 Intel 基于 14 纳米制程的第 9 代 Core 系列 CPU 为主,10 纳米制程 CPU 对市场的需求刺激,要至明年才会发酵。

仁宝:英特尔CPU缺货状况 Q3有望缓解

仁宝:英特尔CPU缺货状况 Q3有望缓解

计算机系统大厂仁宝22日举行法说会,总经理翁宗彬表示,英特尔缺货状况有望在Q3缓解。目前CPU仍在缺货状态,因此如果有货,会优先给高单价的商用与消费PC,而这些是仁宝经营的项目。

仁宝副董事长陈瑞聪说,现在是传统淡季,但CPU仍有供给缺口,第二季供应情况有望逐步上升,例如教育NB,第二季需求上来,但第三季才有CPU,因此5月的要递延到6月生产,6月要能全产又考验公司产能,因此要准备好、让产能极大化,这样训练也有利迎接9月的生产高峰。

仁宝PC与非PC比重对营收贡献为65%、35%,非PC为推升营收与获利主因,2018年第4季,毛利率3.1%、营益率1%、净利率0.3%,三率都呈现季增,

仁宝预期,PC第一季出货量较上季减少10~15%,非PC出货量季减30~40%,IPC持平,成长的品项在商用、电竞、超轻薄,而这些产品的单价较高、生命周期也拉长,因为现在消费者多希望买一台好的、用久一点。

对于整体产能规划,总经理翁宗彬说,中国劳动成本不断成长,且整体人力供不应求,加上中美贸易关系,DT、路由器等产品被增税10%,因此产线外移,虽短期产能以中国为主,目前越南工厂也已重启,长期因工资、人力、技术、供应链等整体成本考量,长期要看景气做决策、找备案。

仁宝今年成长较快是车用、服务器,服务器今年有重大突破,今、明年几乎双位数成长。陈瑞聪指出,车用未来是倍数成长,这两年是快速成长期,目前车用与服务器对营收贡献3~4%。

翁宗彬指出,5G、AIOT是未来趋势,5G是策略性投入标的之一,已前就有手机团队,能顺势转往5G发展,仁宝也是高通台湾策略性伙伴,现在5G有有SUB-6G、mmWAVE两个技术,AI则要先有大数据,台湾数据结合美国技术,往医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