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10纳米产品 6月出货

英特尔10纳米产品 6月出货

就在台积电及三星电子陆续宣布支援极紫外光(EUV)技术的7纳米技术进入量产阶段后,半导体龙头英特尔也确定开始进入10纳米时代,预计采用10纳米产品将在6月开始出货。同时,英特尔将加速支援EUV技术的7纳米制程研发,预期2021年可望进入量产阶段,首款代表性产品将是Xe架构绘图芯片。

同时,英特尔新任执行长司睿博(Robert Swan)也宣布重新定义市场策略,过去的Intel Inside指的是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中采用英特尔的中央处理器(CPU),但未来的Intel Inside指的会是在计算机、汽车、物联网等所有装置中所摊载的英特尔XPU处理器平台。

若以制程推进来看,英特尔自2014年采用14纳米量产以来,虽然推出加强版的14+/14++纳米技术,但长达5年时间停留在14纳米世代,制程停滞太久时间。不过,随着英特尔确定未来发展方针后,今年将会有所改变,10纳米确定会在今年进入量产阶段。

根据英特尔的技术蓝图,10纳米处理器将在6月开始出货,首发产品线应是应用在终端个人计算机市场的Ice Lake处理器及Lakefield系统单晶片。英特尔2020年及2021年将陆续推出优化后的10+及10++纳米制程,明年之后会再推出采用10+/10++纳米的Tiger Lake处理器或Sapphire Rapids处理器。10纳米的主力量产时程预期介于2019∼2021年。

至于7纳米部份,英特尔已加快研发速度,预计2021年将开始量产支援EUV微影技术的7纳米制程,2022至2023年再逐年推出优化的7+及7++纳米。以英特尔7纳米推出及量产时间来看,首发产品线之一将是英特尔回归绘图处理器(GPU)市场的代表作,亦即Xe架构绘图芯片。

英特尔以其芯片密度及线宽线距来定义制程,并说明今年量产的英特尔10纳米制程约与台积电7纳米制程相当,2021年将量产的英特尔7纳米制程则与台积电的5纳米制程相当。但以市场技术及摩尔定律推进的角度来看,台积电去年已量产7纳米,明年可望开始量产5纳米,等于在先进制程竞赛中已经迎头赶上英特尔脚步。

三星官宣:完成5纳米EUV工艺研发,将向客户提供样品

三星官宣:完成5纳米EUV工艺研发,将向客户提供样品

4月16日,三星官网发布新闻稿,宣布已经完成5纳米FinFET工艺技术开发,现已准备好向客户提供样品。

与7纳米工艺相比,三星的5纳米FinFET工艺技术提供了高达25%的逻辑面积效率提升。同时由于工艺改进,其功耗降低了20%、性能提高了10%,从而使芯片能够拥有更具创新性的标准单元架构。

跨越到5纳米工艺,除了在功率性能区域(PPA)的数据提高之外,客户还可以充分利用EUV(极紫外光刻)技术,推动产品接近性能极限。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7纳米的相关知识产权重用到5纳米工艺上,使得客户从7纳米向5纳米过渡时可以大幅降低成本,缩短5纳米产品的开发周期。

三星表示,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三星5纳米产品就拥有了强大的设计基础设施,包括工艺设计工具、设计方法、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和IP。此外,三星晶圆厂已经开始向客户提供5纳米多项目晶圆服务。

2018年10月,三星宣布将首次生产7纳米制程芯片,这是三星首个采用EUV光刻技术的产品。目前,三星已于今年年初开始批量生产7纳米芯片。

除了7纳米与5纳米之外,三星还在与客户开发6纳米芯片,同样是一种基于EUV技术的芯片产品。

 

我国科学家另辟蹊径造出9纳米光刻试验样机

我国科学家另辟蹊径造出9纳米光刻试验样机

4月10日记者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甘棕松团队采用二束激光在自研的光刻胶上突破了光束衍射极限的限制,采用远场光学的办法,光刻出最小9纳米线宽的线段,实现了从超分辨成像到超衍射极限光刻制造的重大创新。

光刻机是集成电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主流深紫外(DUV)和极紫外(EUV)光刻机主要由荷兰ASML公司垄断生产,属于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卡脖子”技术。2009年甘棕松团队遵循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斯特凡·W·赫尔的超分辨荧光成像的基本原理,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技术情况下,开拓了一条光制造新的路径。

9nm线宽双光束超衍射极限光刻试验样机

双光束超衍射极限光刻技术完全不同于目前主流集成电路光刻机不断降低光刻波长,从193纳米波长的深紫外(DUV)过渡到13.5纳米波长的极紫外(EUV)的技术路线。甘棕松团队利用光刻胶材料对不同波长光束能够产生不同的光化学反应,经过精心的设计,让自主研发的光刻胶能够在第一个波长的激光光束下产生固化,在第二个波长的激光光束下破坏固化;将第二束光调制成中心光强为零的空心光与第一束光形成一个重合的光斑,同时作用于光刻胶,于是只有第二束光中心空心部分的光刻胶最终被固化,从而远场突破衍射极限。

纳米加工三维结构的设计及实际光刻效果图

该技术原理自2013年被甘棕松等验证以来,一直面临从原理验证样机到可商用化的工程样机的开发困难。团队经过2年的工程技术开发,分别克服了材料,软件和零部件国产化等三个方面的难题。开发了综合性能超过国外的包括有机树脂、半导体材料、金属等多类光刻胶,采用更具有普适性的双光束超分辨光刻原理解决了该技术所配套光刻胶种类单一的问题。实现了微纳三维器件结构设计和制造软件一体化,可无人值守智能制造。

同时通过合作实现了样机系统关键零部件包括飞秒激光器、聚焦物镜等的国产化,在整机设备上验证了国产零部件具有甚至超越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双光束超衍射极限光刻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微纳器件的三维光制造,未来随着进一步提升设备性能,在解决制造速度等关键问题后,该技术将有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甘棕松说,最关键的是,我们打破了三维微纳光制造的国外技术垄断,在这个领域,从材料、软件到光机电零部件,我们都将不再受制于人。

EUV光刻机研发挑战仍存,本土企业如何突破技术成本关?

EUV光刻机研发挑战仍存,本土企业如何突破技术成本关?

光刻是芯片制造技术的主要环节之一。目前主流的芯片制造是基于193nm光刻机进行的。但是193nm的光刻技术依然无法支撑40nm以下的工艺生产,为了突破工艺极限,厂商不得不将193nm液浸技术和各种多重成像技术结合起来使用,但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制造成本,拉长了工艺周期。为了通过提升技术成本来平衡工序成本和周期成本,厂商们将底牌压在了EUV光刻机身上,但是EUV真的能够满足厂商们的期盼吗?

EUV技术再度突破

在半导体制程中,光刻工艺决定了集成电路的线宽,而线宽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整个电路板的功耗以及性能,这就凸显出光刻机的重要性。传统的光刻机,按照光源的不同,分为DUV光刻机(深紫外光)以及EUV光刻机(极紫外光)。工艺制程还在28nm徘徊时,DUV光刻机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随着工艺制程的升级,想要迈向更小的线路,就只能使用EUV光刻工艺。

目前最先进的EUV光刻工艺使用的是13nm光源,能够满足7nm线宽制程工艺的要求。全球能够达到这种水平的光刻机制造商暂时只有一家——ASML。据记者了解,目前ASML具有16500人,研发人员超过6000人,占比约为36%,整个公司主要的业务为光刻机,技术绝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市占率100%,处于轻松垄断全球市场的地位。

2018年,ASML财报全年营收净额达到109亿欧元,净收入26亿欧元,虽然火灾影响了2019年第一季度的业绩,但是其2019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净额依然达到了21亿欧元,毛利率约为40%。ASML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eter Wennink介绍,ASML在2018年完成了技术创新的里程碑突破,并表示这一突破将为未来几年不断筑能。

据了解,在2017年,ASML就曾表示达到过“里程碑的突破”,原因便是完成了250瓦的EUV光源技术的升级迭代,让EUV的生产率达到125片/小时的实用化。

EUV光刻机的极限挑战

据ASML 2018年财报,目前ASML推出的NXE:3400C极紫外光刻机EUV,产量可达每小时170片晶元,妥善率高达90%以上。该机型预计于2019年下半年出货至客户。除此之外,对于3D NAND客户,ASML还提供了一系列处理翘曲的晶圆的辅助方案,扩大可处理晶圆变形范围。据ASML官方透露,目前其产品可帮助用户实现每天超过6000片晶圆的产量。

“要实现强大的功能,EUV就必须克服电能消耗以及光源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集团首席专家柳滨向记者表示,EUV虽然售价超过了一亿美元,但是高额的价格并不是它最大的问题。“EUV最大的问题是电能消耗。电能利用率低,是传统193nm光刻机的10倍,因为极紫外光的波长仅有13.5nm,投射到晶圆表面曝光的强度只有光进入EUV设备光路系统前的2%。在7nm成本比较中,7nm的EUV生产效率在80片/小时的耗电成本将是14nm的传统光刻生产效率在240片/小时的耗电成本的一倍,这还不算设备购置成本和掩膜版设计制造成本。”柳滨说。

据了解,除了电能以及光源,光刻胶也是EUV技术另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据专家介绍,光刻胶本身对于光的敏感度就十分高,但是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源,光刻胶的敏感度也有差异,这就对EUV光刻机产生了一些要求。光刻机选择的波长必须要和光刻胶对应的波长处于同一个波段,这样才能提升光刻胶对于光源的吸收率,从而更好地实现化学变化。但是目前,EUV光刻机在材料搭配方面还不成熟,很多专家将这个问题列为“光刻机极限挑战之一”。

发展EUV仍需大力支持

虽然EUV光刻机设备还有诸多挑战尚未克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高端工艺制程的发展依旧难以离开EUV光刻机的辅助。“一代器件,一代工艺,一代设备”点出了当今半导体工业发展的精髓。尤其是当线程工艺进入纳米时代之后,工艺设备对于制造技术的突破越发重要。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便开始关注并发展EUV技术。最初开展的基础性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分布在EUV光源、EUV多层膜、超光滑抛光技术等方面。2008年“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专项将EUV技术列为下一代光刻技术重点攻关的方向。中国企业将EUV列为了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发展重点对象,并计划在2030年实现EUV光刻机的国产化。

然而,追求实用技术是企业的本能,追求最新技术却不符合企业效益。因此先进的EUV技术,光靠企业和社会资本是无法支撑起来的,对于企业来说,研发技术缺少资金的支持;对于社会资本来说,缺乏热情的投入,因此,这项技术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国家政策的推进。

台积电抢下今年EUV过半出货量,力拼二代7nm与5nm量产

台积电抢下今年EUV过半出货量,力拼二代7nm与5nm量产

就在日前,半导体设备大厂荷兰商艾司摩尔 (ASML) 在财报会议上表示,2019 年 ASML 将把极紫外光刻机 (EUV) 的年出货量从 18 台,提升到30 台之后,现有外国媒体报导,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将抢下这 30 台 EUV 中过半的 18 台数量,这也将使得台积电在 2019 年第 1 季中可以顺利启动内含 EUV 技术的 7 纳米加强版制程。

根据国外媒体 《Electronics Weekly》 引用来自供应链的最新消息表示,台积电将吃下 ASML 在 2019 年 EUV 光刻机 30 台出货量中的 18 台。这也使得台积电在加上先前的 EUV 设备之后,可以在 2019 年第 1 季启动内含 EUV 技术的 7 纳米加强版制程量产,这也将推动 7 纳米在其 2019 年晶圆销售中占比,从 2018 年的 9%,提升到 25% 的规模。

目前,台积电首代的 7 纳米制程的芯片,包括了有苹果的 A12、华为麒麟 980 等行动处理器。不过,台积电的首代 7 纳米制程采用的 DUV 技术。在目前 DUV 技术在 7 纳米制程已经使用到极限的情况下,已经无法满足更先进的制程技术需求。因此,此次台积电大吃 EUV 光刻机数量的目的,为的应该是就是加速内含 EUV 技术的 7 纳米加强版制程量产之外,还有就是之后 5 纳米,甚至更先进的制程技术打下基础。

事实上,之前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法说会上就曾经表示,2019 年上半年将流片 5 纳米制程,2020 年上半年则将正式量产 5 纳米制程。对此,相关知情人士也透露,台积电将成为苹果公司 2019 年 iPhone 系列手机所用的 A13 处理器独家供应商,并且将在 2019 年第 2 季使用内含 EUV 技术的 7 纳米加强版制程来量产 A13 处理器,这或许也是台积电积极购买 EUV 设备重要关键。

虽然,受到半导体市场的不景气,以及中美贸易纷争与虚拟货币价格崩跌的影响,台积电在 2019 年首季的营收将较 2018 年第 4 季下修超过两成。但是,为了维持竞争力,并且确保 2020 年 5 纳米制程能够顺利量产,台积电对于 2019 年的资本支出仍旧维持 100 亿美金的水平。这显示台积电对于未来的规划依旧乐观,持续维持产业龙头的目标似乎也不会有所变动。

ASML今年计划出货30台EUV设备

ASML今年计划出货30台EUV设备

1月23日,全球光刻机巨头ASML发布其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

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ASML实现净销售额31亿欧元,净收入7.88亿欧元,毛利率为44.3%。ASML首席执行官声明中指出,公司第四季度销售额高于预期,销售额和盈利能力均创下2018年新纪录。在这一季度里,ASML收到了5份EUV订单,并宣布推出规格为每小时170片晶圆、可用率超过90%的NXE:3400C,该系统将于2019年下半年提供给客户。

纵观2018年,ASML全年实现净销售额109亿欧元,净收入26亿欧元。ASML表示,从财务角度看2018年是非常好的一年,且过去一年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至关重要的成功,将在未来几年推动业绩增长;ASML已与尼康签署和解协议,以解决因尼康发起的涉嫌专利侵权的法律纠纷,这对2018年的毛利率产生了1.31亿欧元的负面影响。

展望2019年第一季度,ASML预计净销售额约为21亿欧元,毛利率约为40%;研发费用约为4.8亿欧元,SG&A费用约为1.3亿欧元,目标有效年化税率约为14%。

ASML指出,第一季度较低的收入指引值是由于2018年第四季度的收入拉动以及一家供应商ProDrive起火和一些系统需求变化导致的出货量下降所致。ProDrive火灾导致部分生产及库存受损,预计第一季度销售将受到约3亿欧元的负面影响,但将于第二季度基本恢复、下半年将可完全恢复;此外,部分客户2018年第四季度末作出反应,将2019年上半年采购的光伏系统推迟到下半年提货以平衡终端市场的供需。

至于2019年全年,ASML认为市场需求将助力今年成为ASML的另一个销售增长年,其预期上半年的消化期是正产的,但下半年需求将比上半年显著增强,有望高出50%。

据其透露,2019年已有30台EUV系统设备出货计划,其中包括DRAM内存客户的首批量产系统,预期今年第一款商用EUV芯片将进入消费市场;Logic部门预计将成为增长动力,有望在客户最先进节点的技术转型和生产能力方面进行大力投资,这将推动对EUV和沉浸式系统的需求;此外ASML强调,2019年继续看到对中国出口的强劲需求。

长远看来,尽管当前环境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ASML仍对其在2020年及以后的销售和利润目标充满信心,将朝着2020年毛利率超过50%的目标迈进。由于对长期增长保持信心,ASML将在4月24日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提议将股息提高50%,达到每股2.10欧元。

三星7nm工艺确认下半年量产 2021年冲3nm GAA量产

三星7nm工艺确认下半年量产 2021年冲3nm GAA量产

为了减低近期存储器降价带来的冲击,全球存储器龙头三星逐渐强化晶圆代工业务,希望有机会进一步拉近与台积电的差距。在先进制程的发展方面,根据三星高层表示,将在 2019 下半年量产内含 EUV技术的 7 纳米制程,而 2021 年量产更先进的 3 纳米 GAA 制程。

根据国外科技网站《Tomshardware》报导,三星晶圆代工业务市场副总 Ryan Sanghyun Lee 表示,三星从 2002 年一直在开发硅纳米线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Gate-All-Around;GAA )技术,也就是透过使用纳米设备制造 MBCFET(Multi-Bridge-Channel FET),可显著提升晶体管性能。三星准备在 2021 年量产 3 纳米 GAA 制程。

来源:三星

报导进一步表示,关于三星 3 纳米 GAA 制程何时进入量产,至今似乎并没有统一说法。三星晶圆代工业务负责人 Eun Seung Jung于2018 年 12 月在 IEDM 会议就表示,三星已完成 3 纳米制程技术性能验证,进一步优化制程后,目标是在 2020 年大规模量产。

不过 3 纳米 GAA 制程不论 2020 年还是 2021 年量产,都还离现在都还有点远。三星 2019 年主推的是内含 EUV 技术的 7 纳米制程,预计 2019 下半年量产。尽管三星 2018 年就已经宣布内含 EUV 技术的 7 纳米制程能量产,实际上之前所说的量产只是风险试产,远未达到规模量产的地步,2019 年底量产才有可能。

只是,在内含 EUV 技术的 7 纳米制程,台积电之前也宣布将在 2019 年量产,看起来三星也没有进度优势,目前仅能寄望在三星在内含 EUV 技术的 7 纳米制程有自己开发的光罩检查工具,而在其他竞争对手还没有类似的商业工具的情况下,能有更好的良率,以及更低的成本。因此 7 纳米节点,三星现阶段想要超前,似乎还需要一点运气。

 

英特尔在7nm将依靠EUV技术实现

英特尔在7nm将依靠EUV技术实现

随着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及记忆体厂三星电子的7纳米逻辑制程均支援极紫外光(EUV)微影技术,并会在2019年进入量产阶段,半导体龙头英特尔也确定正在开发中的7纳米制程会支援新一代EUV技术。

英特尔10纳米制程推进不如预期,导致14纳米产能供不应求,并造成2018年第四季以来的处理器缺货问题,预期要等到2019年第二季才会获得纾解。英特尔日前已宣布将扩大资本支出提升产能,并且预期10纳米Ice Lake处理器将在今年第四季量产出货。

至于英特尔未来制程微缩计划,据外电报导,掌管英特尔制程及制造业务技术及系统架构事业的总裁兼首席工程师Murthy Renduchintala日前指出,10纳米制程与2014年订定的制程标准相同,不论性能、密度、功耗等都保持不变。另外,有了10纳米的制程研发经验,英特尔7纳米发展良好,并将加入新一代EUV微影技术,由于10纳米及7纳米是由不同团队开发,7纳米EUV制程不会受到10纳米制程延迟影响。不过,英特尔未提及7纳米何时可进入量产。

据猜测,英特尔原原计划10nm后第四年推出,所以就是2020年底,假如真能做到,那么10nm制程将会是最短命的一代制程。

按照估计,Intel可能还要配置多20~40台ASML的7nm EUV光刻机来达到月产10万片的能力。(7nm EUV光刻机单台售价1.2亿美元。)

业界指出,台积电及三星的7纳米EUV制程2019年逐步提升产能,但要开始真正大量进行投片量产,应该要等到2020年之后。英特尔的7纳米EUV制程要真正进入生产阶段,预期也要等到2020年或2021年之后。不过,以三大半导体厂的计划来看,EUV微影技术将成为7纳米及更先进制程的主流。

EUV光刻技术发展态势

光刻(lithography)为集成电路微细化的最关键技术。当前在16/14nm节点乃至10及7nm节点,芯片制造商普遍还在使用193nm ArF浸润式光刻机+多重成像技术,但采用多重成像技术后将增加曝光次数,导致成本显著上升及良率、产出下降等问题。根据相关企业的规划,在7/5nm节点,芯片生产将导入极紫外(EUV)光刻技术,EUV光刻使用13.5nm波长的极紫外光,能够形成更为精细的曝光图像。芯片厂商计划将EUV光刻应用到最困难的光刻工序,即金属1层以及过孔生成工序,而其他大部分工序则仍将延用193nm ArF浸润式光刻机+多重成像来制作。据EUV光刻机生产商阿斯麦(ASML)称,相比浸润式光刻+三重成像技术,EUV光刻技术能够将金属层的制作成本降低9%,过孔的制作成本降低28%。

EUV光刻的关键技术包括EUV光源和高数值孔径(NA)镜头,前者关乎光刻机的吞吐量(Throughput),后者关乎光刻机的分辨率(Resolution)和套刻误差(Overlay)能力等。目前,全球EUV光刻机生产基本上由荷兰阿斯麦公司所垄断,其最新 NXE:3400B EUV机型,采用245W光源,在实验条件下,未使用掩膜保护膜(pellicle),已实现每小时曝光140片晶圆的吞吐量;该机型在用户端的测试中,可达到每小时曝光125片晶圆的吞吐量,套刻误差2nm;按照阿斯麦公司EUV技术路线规划,公司将在2018年底前,通过技术升级使NXE:3400B EUV机型的套刻误差减小到1.7nm以下,满足5nm制程的工艺需求;在2019年中,采用250W EUV光源,达到每小时145片晶圆的量产吞吐量;在2020年,推出升级版的NXE:3400C EUV机型,采用250W EUV光源达到155片/时的量产吞吐量。总体上,目前的250W EUV光源已经可以满足7nm甚至5nm制程的要求,但针对下一代的EUV光源仍有待开发。据估算,在3nm技术节点,对EUV光源的功率要求将提升到500W,到了1nm技术节点,光源功率要求甚至将达到1KW。

高数值孔径(High-NA)光学系统方面,由于极紫外光会被所有材料(包括各种气体)吸收,因此极紫外光光刻必需在真空环境下,并且使用反射式透镜进行。目前,阿斯麦公司已开发出数值孔径为0.33的EUV光刻机镜头,阿斯麦正在为3nm及以下制程采开发更高数值孔径(NA)光学系统,公司与卡尔蔡司公司合作开发的数值孔径为0.5的光学系统,预计在2023-2024年后量产,该光学系统分辨率(Resolution)和生产时的套刻误差(Overlay)比现有系统高出70%,每小时可以处理 185 片晶圆。

除光刻机之外,EUV光刻要在芯片量产中应用仍有一些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如:光刻胶、掩膜、掩膜保护薄膜(pellicle)。

光刻胶方面,要实现大规模量产要求光刻胶的照射反应剂量水平必须不高于20mJ/cm2。而目前要想得到完美的成像,EUV光刻胶的照射剂量普遍需要达到30-40mJ/cm2。在30mJ/cm2剂量水平,250w光源的EUV光刻机每小时吞吐量只能达到90片,显著低于理想的125片。由于EUV光刻产生的一些光子随机效应,要想降低光刻胶的照射剂量水平仍需克服一系列挑战。其中之一是所谓的光子发射噪声现象。光子是光的基本粒子,成像过程中照射光光子数量的变化会影响EUV光刻胶的性能,因此会产生一些不希望有的成像缺陷,比如:线边缘粗糙(line-edge roughness:LER)等。

光掩膜版,EUV光刻使用镜面反射光而不是用透镜折射光,因此EUV光刻采用的光掩膜版也需要改成反射型,改用覆盖在基体上的硅和钼层来制作。同时,EUV光刻对光掩膜版的准确度、精密度、复杂度要求比以往更高。当前制作掩膜版普遍使用的可变形状电子束设备(VSB),其写入时间成为最大的挑战,解决方案之一是采用多束电子束设备。包括IMS公司、NuFlare公司等已在开发相关多束电子束产品,多束电子束设备能够提高光掩膜版制作效率,降低成本,还有助于提高光掩膜版的良率。未来,大部分EUV光掩膜版仍可以使用可变形状电子束设备来制作,但是对少数复杂芯片而言,要想保持加工速度,必须使用多束电子束设备。

EUV薄膜,EUV薄膜作为光掩膜的保护层,提供阻隔外界污染的实体屏障,可以防止微尘或挥发气体污染光掩膜表面,减少光掩膜使用时的清洁和检验。阿斯麦公司已经开发出83%透射率的薄膜,在采用245W光源,测试可达到100 片晶圆/时吞吐量,阿斯麦的目标是开发出透射率90%的透明薄膜,可承受300W的EUV光源,实现125片晶圆/时的吞吐量。

初期,EUV光刻还是主要应用于高端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的生产,主要芯片企业已相继宣布了各自导入EUV光刻的计划。

台积电、三星与英特尔EUV光罩盒采购需求爆发,厂商接单供应告急

台积电、三星与英特尔EUV光罩盒采购需求爆发,厂商接单供应告急

全球三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英特尔、三星,最快将在2019年导入极紫外光微影技术(EUV),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可提供EUV光罩盒的业者只有两家,家登是其中之一,且家登已经通过艾司摩尔(ASML)认证,此举无疑宣告,家登今年EUV光罩盒将大出货,公司更透露,接单强劲,目前已有供给告急压力。

首先就台积电的部分,今年会进入采用EUV设备之7+制程的量产,而三星的7纳米制程也会采用EUV设备,并在今年进入量产阶段,至于英特尔方面,其7纳米发展进度佳,也确定会导入新一代EUV微影技术,但量产时间可能会落在2020年。

而台积电和三星采用EUV设备的7纳米,预计在2019年导入量产,并在2020年大量,但其相关的光罩盒等设备大量采购时间会集中在2019年开始,至于英特尔,虽采用EUV的7纳米会在2020年量产,但其光罩盒采购时间,可望落在2019年下半。

换言之,为了先进的EUV设备的7纳米制程,台积电、三星与英特尔将自2019年开始大举向家登采购相关的光罩盒,而家登新一代EUV光罩传送盒G/GP Type也在2018年底获得ASML认证通过,这意味着,家登光罩传送盒今年可望明显放量出货,营收与获利成长可期。

中国首台ASML NXT2000i正式入驻SK海力士无锡工厂

中国首台ASML NXT2000i正式入驻SK海力士无锡工厂

此前,光刻机霸主艾司摩尔(ASML)中国区总裁沈波在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上表示,今年下半年艾司摩尔已开始出货家族最先进的NXT2000i,很快会在中国市场上也见到。如今,该消息正式被证实。12月19日晚间,中国首台艾司摩尔NXT2000i正式搬入SK海力士位于无锡的工厂。

此前有消息称,艾司摩尔已经开始出货新品Twinscan NXT:2000i DUV(NXT:2000i双工件台深紫外光刻机),可用于7nm和5nm节点。

NXT2000i将是NXE3400B EUV光刻机的有效补充,毕竟台积电/GF的第一代7nm都是基于DUV工艺。同时,NXT2000i也成为了艾司摩尔旗下套刻精度(overlay)最高的产品,达到了和3400B一样的1.9nm(5nm要求至少2.4nm,7nm要求至少3.5nm)。

据了解,艾司摩尔今年的EUV光刻机产能将达到20台,明后两年将逐步提升到40台。有消息称,中芯国际已向艾司摩尔订购了一台EUV光刻机,预计明年交付,用于7nm节点。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无锡是SK海力士在中国的DRAM内存芯片生产基地,目前月产能约为14万片/月。

此外,SK海力士还成立了SK Hynix System IC公司,开始进军晶圆代工市场。今年7月,SK Hynix还通过SK Hynix System IC(即“SHSI”)子公司跟无锡实业发展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成立了合资公司海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其中,无锡实业发展集团占股49.9%,SHSI占股50.1%,双方将在无锡建设一座200mm晶圆厂,用于生产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等。今年11月,SK海力士再次透过子公司SHSI向无锡晶圆代工事业出资1,000万美元,但资金用途视厂房兴建计划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