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芯片尺寸持续扩大 推升半导体设备需求

逻辑芯片尺寸持续扩大 推升半导体设备需求

在2019年存储器相关投资大幅下跌之后,市场预期2020年新存储器容量投资将急剧增加。受逻辑半导体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所推动,逻辑芯片尺寸持续扩大,新设备相关需求也推动了EUV光刻机的量产,为半导体设备产业带来更多的动能。

展望2020年,相对2019年的下跌,存储器设备投资预期将会有所增加。考量到近期存储器供需状况的改善,除非相关投资能在今年第二季有所回升,否则2021年恐将面临存储器供应严重短缺。因此,主要存储器制造商预期将在今年下半年加大投资。

《Business Korea》报导,三星电子DRAM存储器容量将以50k wpm的速度增长,而NAND则将以85k wpm的速度增长,SK海力士的DRAM的存储器容量将以30k wpm的速度增长,从这些数据来推断,主要的存储器设备制造商有可能在2020年创下有史以来最强劲的获利。

另一方面,芯片尺寸的增加,以及EUV光刻技术引入DRAM制程中,也有利于半导体设备产业。在逻辑芯片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推动下,逻辑芯片的尺寸持续扩大。基于固定容量,随着芯片尺寸的增加,芯片出货量将会下跌,也将推动容量相关投资。2020年,英特尔(INTC-US)计划投资170亿美元,使产能年增25%。台积电也计划进行150亿美元的投资,较2018年增加50%。

新创独角兽公司Cerebras日前推出了全球最大的电脑芯片-晶圆级引擎(Wafer-Scale Engine,WSE),标志半导体产业的重要里程碑,芯片尺寸的大幅度增加也将提高AI运算能力,WSE芯片是由台积电16纳米制程打造的300mm晶圆切割而成。

近期5纳米逻辑芯片和1Z纳米DRAM制程引入EUV设备也将使半导体设备产业受益。台积电如今正在引入4至5层EUV光罩层,用在包括5纳米EUV光刻技术、孔洞阵列(hole arrays)等。

徐宏大使就阿斯麦光刻机问题回应

徐宏大使就阿斯麦光刻机问题回应

1月17日,荷兰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台(NOS)就美国干涉阿斯麦对华出口极紫外光刻机一事对徐宏大使进行采访,并于当晚黄金时段作为新闻节目头条进行播报。报道还采访了荷兰首相吕特、经贸大臣卡赫、美国驻荷大使及相关科技领域专家。

报道称,中美大使最近先后就阿斯麦向中国出口光刻机问题进行了表态。阿斯麦技术适合大规模生产芯片,可以军民两用,因此这类技术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单,需要荷兰政府签发出口许可。美国大使表示不希望荷兰政府签发出口许可,而中国大使则认为美国不应插手荷兰和阿斯麦事务。荷兰政府面临艰难抉择。节目中,吕特表示,大使们可以自由讨论各种议题,也可以同媒体讨论,所有这些都很有趣,但最后是荷兰自己做出决定。卡赫大臣也表示,政府会在安全、科技和知识保护等方面作出周全考虑,也会考虑到投资等经济因素,这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决定。

NOS在网站发布了对徐宏大使的专访视频。专访文字实录如下:

问:中国为何要进口阿斯麦的光刻机?

答:应该搞清楚的是,阿斯麦同中国公司的合作完全是公司之间的商业合作。双方企业如果认为有利可图,就可以开展合作。阿斯麦进入中国市场已经多年了,同中国客户合作良好。我们欢迎阿斯麦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政府所关心的是如何保证企业间的合作能正常开展,而不应该被政治化。我们反对任何将正常商业活动政治化的行为。

问:您认为现在是被政治化了吗?

答:有可能。今早我看报纸,美国大使接受《金融日报》采访时承认,美国政府在向荷兰政府施加影响,阻止向中国出口光刻机。

问:对美国大使在采访中的言论有何回应?

答:胡克斯特拉大使的言论尽管没有出乎意料,但我对他那句“ASML技术不应属于某些地方”的说法仍然感到荒谬。如果你比较我和胡克斯特拉大使的言论,谁在搞政治施压,一目了然。美国大使在采访中还提到了中国人权问题,我想强调的是,虽然我们的制度不同,但中国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并得到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没有在境外挑起一场战争,没有滥用长臂管辖、实施单边制裁,更没有处处以自身利益优先来处理对外关系,干涉他国内政。

问:所以美国比中国对荷兰施加了更大的政治压力?

答:我们不施加政治压力,我们充分尊重荷兰主权。

问:这会不会对中荷关系造成影响?

答:我们对在遵守国际法的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充满信心。

问:如果荷兰政府屈服于美国,这会对中荷关系带来什么影响?

答:我不认为荷兰政府会这么做。我已经同荷兰政府数位官员交流过,他们都表示荷兰政府会秉持客观标准和法治精神独立作出决定。

问:您对荷兰政府批准阿斯麦对中国出口光刻机有信心?

答:阿斯麦当然希望向中国出口产品,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任何新技术都需要市场支撑。但至于荷兰政府是否会发放出口许可,这是荷兰政府的内政。我希望荷兰政府能无视其他国家的政治压力,依照法律作出决定。

问:如果荷兰无法摆脱这种来自他国的压力,中国是否也会向荷施压?

答:中国不搞政治施压,但是,如果荷兰政府作出违背自身意愿和利益的决定,肯定对每一方都没有好处,对国际贸易秩序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问:美国大使强调美国是出于安全或政治考虑,您认为是不是也有经济因素在里面,比如美国为了阻止中国获取相关高科技?

答:我不想评价美国的意图到底是什么,我只想说中美前两天刚刚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希望美方与中方一样,秉持诚信原则,落实好这一协议。

问:有分析认为荷兰目前正陷于中美纷争,您对此如何看?

答:中荷关系非常好,我们希望在各领域开展合作,我不认为两国合作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

问:美国大使在采访中提到了向中国出口光刻机会带来安全风险,您知道是什么风险吗?

答:美国人一方面强调安全风险,一方面又拿不出任何证据,我不清楚他指的是什么风险。美国大使在采访中只是在强调中国和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同。如果他想利用这种不同将世界分割为对立的两个阵营,这无疑会破坏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

问:美国大使称中国政府补贴国企,造成不公平竞争,您对此怎么看?

答:补贴是各国的普遍做法,美国政府也补贴自己的企业。关键是这种补贴应符合世贸组织规定。中国严格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在一些领域,我们不只补贴中资企业,对在华营商的外资企业,只要符合条件,我们同样给予补贴。

问:您认为美国干涉荷兰内政,荷兰政府会如何反应?

答:我们反对其他国家干涉中国内政。至于美国干涉荷兰内政时荷兰如何反应,那是你们应该考虑的事情。

问:您认为荷兰政府会怎么做呢?

答:我对此不予置评。

英特尔公布技术路线图:10年后推1.4纳米工艺

英特尔公布技术路线图:10年后推1.4纳米工艺

12月11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在今年的IEEE国际电子设备会议(IEDM)上,芯片巨头英特尔发布了2019年到2029年未来十年制造工艺扩展路线图,包括2029年推出1.4纳米制造工艺。

2029年1.4纳米工艺

英特尔预计其制造工艺节点技术将保持2年一飞跃的节奏,从2019年的10纳米工艺开始,到2021年转向7纳米EUV(极紫外光刻),然后在2023年采用5纳米,2025年3纳米,2027年2纳米,最终到2029年的1.4纳米。这是英特尔首次提到1.4纳米工艺,相当于12个硅原子所占的位置,因此也证实了英特尔的发展方向。

或许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IEDM大会上,有些演讲涉及的工艺尺寸为0.3纳米的技术,使用的是所谓的“2D自组装”材料。尽管不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工艺,但在硅芯片制造领域,却是首次有人如此提及。显然,英特尔(及其合作伙伴)需要克服的问题很多。

技术迭代和反向移植

在两代工艺节点之间,英特尔将会引入+和++工艺迭代版本,以便从每个节点中提取尽可能多的优化性能。唯一的例外是10纳米工艺,它已经处于10+版本阶段,所以我们将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看到10++和10+++版本。英特尔相信,他们可以每年都做到这一点,但也要有重叠的团队,以确保一个完整的工艺节点可以与另一个重叠。

英特尔路线图的有趣之处还在于,它提到了“反向移植”(back porting)。这是在芯片设计时就要考虑到的一种工艺节点能力。尽管英特尔表示,他们正在将芯片设计从工艺节点技术中分离出来,但在某些时候,为了开始在硅中布局,工艺节点过程是锁定的,特别是当它进入掩码创建时,因此在具体实施上并不容易。

不过,路线图中显示,英特尔将允许存在这样一种工作流程,即任何第一代7纳米设计可以反向移植到10++版本上,任何第一代5纳米设计可以反向移植到7++版本上,然后是3纳米反向移植到5++,2纳米反向移植到3++上,依此类推。有人可能会说,这个路线图对日期的限定可能不是那么严格,我们已经看到英特尔的10纳米技术需要很长时间才成熟起来,因此,期望公司在两年的时间里,在主要的工艺技术节点上以一年速度进行更新的节奏前进,似乎显得过于乐观。

请注意,当涉及到英特尔时,这并不是第一次提到“反向移植”硬件设计。由于英特尔10纳米工艺技术目前处于延迟阶段,有广泛的传闻称,英特尔未来的某些CPU微体系结构设计,最终可能会使用非常成功的14纳米工艺。

研发努力

通常情况下,随着工艺节点的开发,需要有不同的团队负责每个节点的工作。这副路线图说明,英特尔目前正在开发其10++优化以及7纳米系列工艺。其想法是,从设计角度来看,+版每一代更新都可以轻松实现,因为这个数字代表了完整的节点优势。

有趣的是,我们看到英特尔的7纳米工艺基于10++版本开发,而英特尔认为未来的5纳米工艺也会基于7纳米工艺的设计,3纳米基于5纳米设计。毫无疑问,每次+/++迭代的某些优化将在需要时被移植到未来的设计中。

在这副路线图中,我们看到英特尔的5纳米工艺目前还处于定义阶段。在这次IEDM会议上,有很多关于5纳米工艺的讨论,所以其中有些改进(如制造、材料、一致性等)最终将被应用于英特尔的5纳米工艺中,这取决于他们与哪些设计公司合作(历史上是应用材料公司)。

除了5纳米工艺开发,我们还可以看看英特尔的3纳米、2纳米以及1.4纳米工艺蓝图,该公司目前正处于“寻路”模式中。展望未来,英特尔正在考虑新材料、新晶体管设计等。同样值得指出的是,基于新的路线图,英特尔显然仍然相信摩尔定律。

先进制程研发按计划进行!中芯国际周子学:EUV出口问题解决

先进制程研发按计划进行!中芯国际周子学:EUV出口问题解决

日前,外媒曾经报导,因为受限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情势,全球最大半导体光刻设备供应商ASML停止了对中芯国际的极紫外光刻设备(EUV)的出货。此事不但造成业界震撼,还导致中芯国际的股价重挫。

但ASML随即发出声明表示,公司并非停止出口设备给中芯国际,而是在等出口许可中。ASML还在声明中指出,我们对客户一视同仁,并在出口许可证到期前向荷兰政府提出了申请。虽然EUV设备的最大买家是台积电和三星,但ASML却也不会忽视未来会发展的中国市场。

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也在日前指出,目前ASML的EUV出口许可问题已经解决,但仍将严密观察ASML是否将很快实际供应EUV设备。

根据韩国媒体《ETnews》的报导指出,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在访问韩国的过程中表示,中芯国际目前正在进行EUV设备进口的文书作业,对于进口EUV设备的许可问题现在已经解决,这也使得先进制程的研发也依照计划进行中。

周子学强调,该情况显示在目前的情况下,中芯国际发展先进制程的计划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此外,中芯国际称,其进口ASML的EUV设备就是用在7纳米制程的研发上,已缩小与领先厂商间的差距。

EUV市场供不应求,ASML或取代应材登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

EUV市场供不应求,ASML或取代应材登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

根据外媒报导,已经多年蝉联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的美商应材公司(Applied Materials),2019年可能将其龙头宝座,让给以生产半导体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曝光机的荷兰ASML,原因是受惠即紫外光刻设备(EUV)的市场需求大增,进一步拉抬了ASML的市占率表现。

根据报导,市场研究调查单位表示,过去3年来,应材公司一直在晶圆制造前段(WFE)设备市场失去市场占有率,而ASML却将凭藉其价格高昂的EUV光刻设备的大量出货,拉抬市占率,并进一步取代应材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

调查资料显示,应材公司在2018年的半导体设备市场占有率为19.2%,虽然在2019年小幅成长到了19.4%,但仍低于2015年的23%。反观ASML的市场占有率,则有望从2018年的18%,成长到了21.6%。调查研究单位还表示,到2020年,整个WFE市场预期将有5%的小幅成长,再加上半导体制造商原先规划的资本支出,ASML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到22.8%,而应用材料将保持其19.3%的市占率。

根据财报显示,ASML在2019年第3季营收为30亿欧元,净收入为6.27亿欧元。其中,除了一共完成7台EUV系统出货,其中3台是NXE:3400C之外,该季还接到23台EUV系统订单,创下ASML单季最高订单金额纪录。

至于,应材在最新一季的财报透露,营收达到37.5亿美元,低于2018年同期的40.1亿美元,优于市场预期的36.8亿美元。净利为6.98亿美元,以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净利为7.44亿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8.37亿美元低。

ASML、中芯国际双双“表态”:EUV光刻机出货正常

ASML、中芯国际双双“表态”:EUV光刻机出货正常

去年4月,中芯国际向荷兰ASML公司订购了一台EUV光刻机,用于研究7nm及以下的先进工艺。花费超过1.2亿欧元(约10亿人民币),预计今年底交货,2020年正式安装。来自日经新闻消息称,因为受到美国政府关切,ASML将延后对中国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出货。

对此ASML与中芯国际均对此表示否定。

11月7日下午,ASML向《科创板日报》独家回应称,对于日经新闻报道的关于交货时程仅为其媒体推测,ASML从未评论或确认,对其将推测直接定性为事实作为新闻标题并在文中阐述,表示抗议。

ASML相关负责人强调:“实际上在我们第三季度财报中,就已经将相关情况进行说明,根据瓦圣纳协议(Wassenaar Arrangement),ASML出口EUV到中国需取得荷兰政府的出口许可(export license)。该出口许可于今年到期,ASML已经于到期前重新进行申请,目前正在等待荷兰政府核准。因此,关于“ASML决定延迟/终止出货”的说法是错误的,ASML系遵循法规行事,并一视同仁地服务我们全球客户。”

对于何时能拿到许可证,ASML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处于正常的流程状态中,尚未掌握确切的时间。

中芯国际也进行回应:“极紫外光(EUV)还在纸面工作阶段,未进行相关活动。公司先进工艺研发进展顺利。目前,研发与生产的连结一切正常,客户与设备导入正常运作。”

ASML是全球EUV光刻机的唯一供应商,并且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芯片设备制造商。ASML年收入约在 83 亿欧元 (约 92 亿美元) 左右。其中16%来自英特尔和美光等美国公司,19%来自中国。据了解,台积电、三星已于2019年导入量产最先端产品的EUV设备,且苹果预计2020年下半开卖的新型iPhone预估就会搭载采用该技术的CPU。

中芯国际是我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公司,今年14nm制程已经实现量产,追平台联电14nm制程工艺,如果未能准时拿到最先进光刻机设备,或影响赶超台积电的日程表。

目前台积电台积电将包揽ASML今年的30台EUV光刻机中的18台,不过量产的7nm制程仍是基于DUV(深紫外)工艺,今年3月份才启动7nm EUV的量产。而三星在去年就小规模投产了7nm EUV。

半导体业拥抱EUV技术 代工厂资本支出直线攀升

半导体业拥抱EUV技术 代工厂资本支出直线攀升

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为打造体积更小、效能更强的处理器,纷纷导入极紫外光(EUV)技术,相关设备所费不赀,3家大厂资本支出直线攀升,ASML等设备厂则成为受益者。

华尔街日报报导,晶圆代工大厂以最新制程挑战物理极限,需要EUV微影技术当帮手。与常用光源相比,采用EUV的系统能让芯片电路更加微缩,但先进晶圆厂建造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台积电两年前宣布的新厂建造费用达200亿美元。

关键在于EUV光刻器具价格高昂。ASML公布,第3季光售出7套EUV系统就进帐7.43亿欧元,等于每套系统要价超过1亿欧元。这还不含半导体制程控管与测试设备成本。

台积电深耕晶圆代工先进制程,10月表示强效版7纳米制程导入EUV技术,今年第2季开始量产,良率已相当接近7纳米制程;6纳米制程预计明年第1季试产,并于明年底前进入量产。

与此同时,晶圆代工龙头厂商资本支出大增成为趋势。

台积电10月宣布今年资本支出达140亿至150亿美元,高于原先设定目标近40%。英特尔(Intel)随后宣布加码3%,今年资本支出目标达160亿美元,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比两年前高出36%。三星(Samsung)上周宣布,今年半导体事业资本支出约200亿美元。

三星公布的金额略少于去年,但业界分析师预期,三星今年大幅减少投资存储器生产,以便将更多资源投入次世代晶圆代工厂。

在EUV技术带动下,半导体设备厂获益良多。ASML第3季接获23套EUV系统订单,创单季订单金额新高;半导体制程控管设备制造商科磊(KLA-Tencor)上周公布,会计年度第1季营收年增率达29%,并表示EUV投资是业绩成长主要动能。

今年以来,ASML与科磊股价涨幅分别达76%、94%。报导指出,明年EUV需求预料更加旺盛,半导体设备厂前景一片光明。

刘德音证实 台积电5纳米明年第一季量产

刘德音证实 台积电5纳米明年第一季量产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20日表示,台积电5纳米正积极准备进入量产。

台积电不仅7纳米表现抢眼,更积极布局5纳米,且进展相当顺利,此前就有消息指出将会提前试产。

尽管三星也动作频频大买设备,向ASML购买价值约27.5亿美元的EUV设备,强化与台积电竞争能力。但目前来看,台积电不仅以极紫外光7纳米强化版制程量产应对,甚至预计5纳米强化版今年底即可小量量产。

台积电正以惊人的技术,准备在市场上筑起令对手难以逾越的壁垒,今年第三季台积电全球市占仍然过半,且优势可望继续维持。

刘德音证实,如今7纳米技术已成熟发展到车用规模,5纳米也即将在明年第一季正式量产,并且明年将急速扩张。

据媒体,台积电5纳米制程试产结果,晶体管数将会是7纳米的1.8倍,同一功耗下提升运算效能15%,继续领先业界。所以此前就有消息传出,即使5纳米尚未量产但已有不少一线大厂预订,而台积电连续上修资本支出,也是为了扩张5纳米产能。

目前最新消息指出,预计新增预算中将有25亿美元用在5纳米制程。

供应链方面也有消息透露,台积电南科P3厂将加快建厂,并决定导入5纳米强化版制程,规划月产能近3万片,总计5纳米月产将能增加至8万片,量产规模不断上修。而P1及P2厂的7纳米月产能,也将增加至5.1万片。业界认为,台积电打算把筹码押注在5纳米身上,一口气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并将优势延续到3纳米。

台积电7纳米营收占比明年有望超越三成,而5纳米将也会成为明年营收成长主力,但预期数字暂时不能对外公开。不过台积预估明年5G手机占比将迅速达到15%左右,且如相机模组、RF、AP、电源管理、调制解调器等芯片,将都会采用台积电的先进制程。

值得注意的是,可编程逻辑元件(FPGA)也持续在向5纳米制程靠拢,随着AI及高速运算等特殊应用持续热络,对于推升台积电5纳米制程需求也有所助益。

7nm+EUV工艺大规模量产,EUV光刻机销量有望走高

7nm+EUV工艺大规模量产,EUV光刻机销量有望走高

台积电近日宣布,已经开始了7nm+ EUV工艺的大规模量产,这是该公司乃至整个半导体产业首个商用EUV极紫外光刻技术的工艺。作为EUV设备唯一提供商,市场预估荷兰ASML公司籍此EUV设备年增长率将超过66%。这个目标是否能实现?EUV工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产业化进程中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EUV设备让摩尔定律再延伸三代工艺

光刻是集成电路生产过程中最复杂、难度最大也是最为关键的工艺,它对芯片的工艺制程起着决定性作用。193nm浸没式光刻技术自2004年年底由台积电和IBM公司应用以来,从90nm节点一直延伸到10nm节点,经历了12年时间,是目前主流的光刻工艺。但是进入7nm工艺后,它的制约也越来越明显,因此EUV工艺堂而皇之走上舞台。

全球EUV光刻技术的研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EUV技术从原理到零部件再到原材料等已经足够成熟,并且在现阶段的产业应用中体现了较明显优势。

研究院王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极紫外光(EUV)短于深紫外光(DUV)的波长,这让EUV光刻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光刻机曝光分辨率,进而带动晶体管特征尺寸的缩减。制造企业在28nm及以下工艺的解决方案使用浸没式和多重曝光技术。但是进入7nm工艺,DUV的多重曝光次数增长太多,让制造成本、难度、良率、交付期限均显著恶化。在关键层应用EUV光刻技术,从而减少曝光次数,进而带来制造成本与难度的降低,这让EUV光刻技术具备了足够的生产价值。

“EUV光刻机在5nm及以下工艺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应用EUV技术都将成为实现摩尔定律发展的重要方向。”王珺说。因此,从工艺技术和制造成本综合因素考量,EUV设备被普遍认为是7nm以下工艺节点最佳选择,它可以继续往下延伸三代工艺,让摩尔定律再至少延长10年时间。

DRAM存储器将带动EUV光刻机增长

在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继续延续摩尔定律进行工艺发展的带动下,EUV光刻机的应用数量将持续提升。

王珺表示,从目前看,对EUV光刻技术具有明显应用需求的芯片包括应用处理器、CPU、DRAM存储器、基带芯片。

半导体专家莫大康认为,ASML公司EUV设备产量若要进一步扩大,希望就落在存储器厂商身上。他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目前看,EUV光刻机主要卖给三家公司: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其中台积电订得最多。他介绍说,存储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DRAM,另一种是3D NAND。3D NAND目前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层数上,虽然也需要工艺的先进性,但需求不那么迫切。而DRAM存储器则不同,一方面其产量比较大,另一方面若做到1Z(12~14nm)以下,就可能需要用到EUV光刻机了,届时,存储器厂商订的EUV设备将有大的爆发。“但具体时间,还要看市场需求以及厂商导入情况。目前,ASML公司EUV设备一年的出货量只有40多台,远远未达到业界预期。”

EUV还需克服诸多挑战

现阶段EUV光刻技术已经成熟,且进入产业化阶段,但是在光刻机的光源效率、光刻胶的灵敏度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

有关人士指出,EUV光刻机除了价格昂贵之外(超过1亿美元),最大的问题是电能消耗,电能利用率低,是传统193nm光刻机的10倍,因为极紫外光的波长仅有 13.5nm,投射到晶圆表面曝光的强度只有光进入EUV设备光路系统前的2%。在7nm成本比较中,7nm的EUV生产效率在80片/小时的耗电成本是14nm的传统光刻生产效率在240片/小时耗电成本的1倍,这还不算设备购置成本和掩膜版设计制造成本比较。

莫大康认为EUV工艺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是光源效率,即每小时刻多少片,按照工艺要求,要达到每小时250片,而现在EUV光源效率达不到这个标准,因此还需进一步提高,且技术难度相当大。其次是光刻胶,光刻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EUV光刻机和普通光刻机原理不同,普通光刻机采用投影进行光刻,而EUV光刻机则利用反射光,要通过反光镜,因此,光子和光刻胶的化学反应变得不可控,有时候会出差错,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最后是光刻机保护层的透光材料,随着光刻机精度越来越高,上面需要一层保护层,现在的材料还不够好,透光率比较差。

在以上三个挑战中,光源效率是最主要的。此外,EUV光刻工艺的良率也是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目前,采用一般光刻机生产的良率在95%,EUV光刻机的良率则比它低不少,在70%~80%之间。莫大康表示,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订单数量,只有订单多了,厂商用的多了,才能吸引更多光源、材料等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完善EUV产业链的发展。

王珺表示,EUV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难度极高,未来实现进一步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将遵循竞争优势理论,各国和地区的供应商依靠自身优势进行国际化产业整合。

逻辑和存储器芯片受青睐 第三季ASML接23台EUV系统订单

逻辑和存储器芯片受青睐 第三季ASML接23台EUV系统订单

全球半导体微影技术领导厂商ASML 16日发布2019年第3季财报。根据财报显示,ASML在2019年第3季销售净额(net sales)为30亿欧元,净收入(net income)为6.27亿欧元,毛利率(gross margin)43.7%。

预估2019年第4季销售净额则将落在约39亿欧元上下,较第3季成长30%,毛利率约为48%到49%。

ASML总裁暨执行长Peter Wennink表示,ASML在2019年第3季的销售额和毛利率符合财测。而由于5G和人工智能等终端市场技术和应用需要使用到先进制程芯片。因此,在年底之前,预期逻辑芯片客户的需求将持续强劲。

至于,在EUV方面,ASML表示客户有稳定的进展。在2019年第3季中,除了一共完成7台EUV系统出货,其中3台是NXE:3400C之外,该季还接到23台EUV系统订单,不仅创下ASML单季最高订单金额纪录,也证实逻辑和存储器芯片客户均积极将EUV系统导入芯片量产。

总结来说,ASML对于2019年的整体营收目标维持不变,2019年对于ASML来说仍是成长的一年。

展望2019年第4季营运状况,ASML预估销售净额可达39亿欧元,毛利率约48%到49%。研发费用约5亿欧元,管理支出费用(SG&A)约1.35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