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英特尔独显GPU将采用台积电6纳米代工

传英特尔独显GPU将采用台积电6纳米代工

近来,处理器大厂英特尔(Intel)虽然10纳米制程已经在2019年赶上进度,但是在14纳米制程的产能上仍有不足的地方。因此,陆续传出英特尔要将部分产品交由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来生产的消息。

虽然,英特尔与台积电已不是第一次合作,之前英特尔的SoFIA系列移动处理器就是交由台积电来代工生产,但是再次合作的消息目前还没看到成果。如今,市场又传出,英特尔预计将旗下的自研得独立显示GPU交由台积电的6纳米制程来代工,而且到2022年还将采用台积电的3纳米制程来生产。

根据外媒《El Chapuzas Informatico》的报导指出,之前英特尔财务长George Davis曾经公开表示,针对14纳米制程的产能不足问题,英特尔2020年将增加更多产能来填补空缺。至于10纳米制程的部分,预计将不会像22纳米或14纳米制程那样的大规模产出。

而面对未来更多新产品的陆续推出,英特尔势必要想办法解决先进制程的问题。因此,传出英特尔要联手台积电,将旗下的自研独立显示GPU交由台积电的6纳米制程来代工的讯息,甚至到2022年还将采用台积电的3纳米制程来生产。

报导表示,相关消息来源指出,英特尔将于2021年开始采用台积电6纳米EUV制程来生产旗下自研的GPU及芯片组。至于,为什么会交由台积电来生产GPU,其主要原因在于GPU的生产相对于CPU的生产来得更简单一些,而且台积电在GPU生产上也很有经验。

而根据英特尔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英特尔自研的Xe架构DG1独立显示GPU使用的是自家10纳米制程技术来制造,2020年底上市,拥有96组执行单元,一共是768个核心,基础频率1GHz,加速频率1.5GHz,还具1MB二级缓冲存储器以及3GB显示存储器,最大功号为25W。外界传闻,在性能方面,Xe架构的DG1独显将在Nvidia GeForce GTX 1050和GeForce GTX 1650之间。

虽然DG1的定位不算高阶,但是之后还会有DG2的新世代独立显示GPU产品推出,外界预估DG2就将是一款高性能GPU了。根据之前的市场消息表示,英特尔的DG2会采用台积电的7纳米制程技术,但就目前市场消息来看,最终可能将采用台积电的6纳米EUV制程。

不过,2021年英特尔预计自家的7纳米制程技术也会量产,且官方早已宣布用于资料中心的Ponte Vecchio加速卡会使用自家的7纳米制程。因此,届时英特尔与台积电是不是真的能够联手成功,为英特尔得独立显示GPU生产记上新页,则有待后续的发展。

计算能力达每秒2657万亿次!苏州超算中心正式试运行

计算能力达每秒2657万亿次!苏州超算中心正式试运行

近日,苏州超算中心正式开始试运行,未来,苏州超算中心将成为苏州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平台。

据了解,苏州超算中心项目位于苏州创意产业园,今年3月正式启动,经过近10个月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毕并已于近日开始试运行。该项目依托亚洲最高等级的国科数据中心Tier-4机房而建,预计总投资达2.1亿,其中一期投入7000多万元。

经测试,目前苏州超算中心的计算能力达每秒2657万亿次,与国内超级计算中心大都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不同,苏州超算中心依托其独特的GPU大规模并行计算,在智能计算领域位列全国前茅。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超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不仅拥有5000多核强大的CPU,还有320块国际最领先的GPU。通过 CPU 和 GPU 算力的叠加可以满足生物医药、纳米等多种应用场景计算的需要。

据苏州国际科技园官方消息,苏州超级计算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宗根表示,在相关细分领域里,苏州超级计算中心已经达到国内前三名,可以满足苏州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能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据悉,一期工程正式运行后,苏州超算中心将开始二期、三期工程建设,计算能力与服务范围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进一步满足智慧苏州快速发展的需要。

英特尔明年推出独立GPU,能否后来居上?

英特尔明年推出独立GPU,能否后来居上?

英特尔在PC时代几乎成为处理器的代名词,曾在服务器CPU市场中占据95%以上的份额。近年来,英特尔将部分精力转移到高端独立GPU领域,铺垫动作不断,先后收购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厂商Mobileye、数据中心巨头Mellanox以及多个AI芯片公司,打通了其独立GPU业务的应用场景;从AMD、英伟达持续挖走多名“大牛”;一周前,英特尔云计算业务副总裁杰森·格雷贝又高调表示,“GPU将成为英特尔公司未来第二重要的产品”,进一步证实了英特尔将进军独立GPU领域的决心。

在重重铺垫下,一向布局超前,产品“难产”的英特尔,在这次GPU“大冒险”中将迎来哪些跌宕起伏?与GPU霸主英伟达和AMD的竞争,胜算几何?

为何看上GPU?

近两年,高性能独显GPU这一系列名词被英特尔频繁提起。2017年,英特尔从AMD Radeon团队挖来了负责人Raja Koduri以及多名核心架构师,并成立了核心和视觉计算事业部。2018年6月,英特尔在官方Twitter账号上首次透露,其独立GPU将在2020年推出。今年年初,就任不久的英特尔公司CEO BobSwan表示,英特尔公司将高度重视基于GPU加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近日,英特尔云计算业务副总裁杰森·格雷贝又借机表示,在英特尔公司业务中,GPU仅次于CPU,位居第二,并计划于2020年发布首款基于10nm工艺的独显GPU,主要为游戏终端商供货,2021年则会有7nm工艺的高性能GPU,主要用于数据中心。

英特尔为何如此看重GPU?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韩晓敏向《中国电子报》记者指出,英特尔是基于利润、公司业务发展和未来技术市场三方面的考量。

从利润方面来看,当前整个PC市场容量和销量持续下降、英特尔自身产能不足带来CPU处理器制程更新迟缓,意味着以PC支撑的CPU业务在未来难以为英特尔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同时,英特尔也逐渐意识到,传统核显市场利润表现一般,越来越眼馋于被英伟达和AMD分食的这块“高性能独显”大蛋糕。对于英特尔来说,做独显将能开拓高毛利的增量市场。

从公司业务发展方面来看,无人驾驶、AI、数据中心将成为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新兴技术的增长将深度刺激市场对于GPU的需求,高性能独显又比传统核显更加通用,使得GPU的未来被市场看好。”韩晓敏说,“英特尔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开启在新兴领域的布局,不能像上次错失矿机的机会一样。”

从未来的技术格局来看,CPU+GPU的异构计算方式成未来信息技术的新拐点。在韩晓敏看来,在整个系统的异构布局中,英特尔已在CPU上占领制高点,还需补齐并行计算和向量计算的短板,这些都是GPU发展的核心要点,甚至会影响整个异构计算生态。

后来者如何才能居上?

当前的GPU市场中,英伟达和AMD占据着领先地位,且两者都剑指GPU高端市场。从2016年的Pascal、Volta再到2018年推出的Turing架构,英伟达致力于翻新AI GPU架构。AMD首席执行官苏资丰也表示:“AMD正和其他业内人士一同加快变革步伐并缩小差距。”照此来看,若英特尔无法推出可以和英伟达和AMD抗衡或相对接近的产品,很容易在市场引起反弹。

韩晓敏指出,英特尔此时入局GPU将迎来三方面机遇。一是英特尔在服务器端、CPU端积累了大量优势,若英特尔基于其擅长的PC领域建构GPU、做好软硬件协同优化,英特尔将有效弥补前期硬件上的不足,迅速建立在GPU市场的优势。

二是目前的GPU市场还处在高速增长期,英特尔的进入并不完全和英伟达、AMD等厂商处于对立竞争的关系。事实上,在GPU这个持续增长的市场中,英伟达和AMD的GPU产能也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只要英特尔的产品在基准线上,形成价格优势、做好供货保障,便有望站稳脚跟。

三是英特尔在数据中心、AI学习、自动驾驶等领域先于他人,做好了技术铺垫,打通了属于英特尔独立GPU业务的应用场景。为了优化算法,英特尔先后收购了Nervana、Vertex等一系列AI公司和Mobileye视觉系统公司,打造其在AI深度学习和自动驾驶的算法优势。硬件方面,业内人士朱邵歆向记者指出,英特尔以至强处理器、FPGA、视觉计算棒等为基础,打造生态体系,并结合了各类优化过的开源库、框架平台。英特尔在此基础上进入高性能GPU领域,将为开发者提供更加优化的整套解决方案。

尽管英特尔进军GPU领域似乎有技可施,但制程工艺和市场竞争局势仍将成为限制英特尔GPU发展的两大因素,在短时间内难以撼动英伟达在GPU市场中的地位。朱邵歆指出,制程工艺方面,英特尔的垂直一体造芯机制恐怕会成为较大的拖累,使其GPU产品走上CPU产能不足的老路,从而被台积电代工产品赶超。

市场竞争方面,韩晓敏说:“目前来看,市场格局由英伟达、AMD高度垄断,但GPU市场的隐形竞争者太多,例如特斯拉、谷歌等终端厂商早已意识到GPU等硬件成本利润巨大,纷纷加码自研力度。即便目前英特尔瞄准了英伟达,但未来的市场也许另有赢家。

三星、AMD、高通、联发科纷纷出手 移动GPU怎么又火了?

三星、AMD、高通、联发科纷纷出手 移动GPU怎么又火了?

近来,手机芯片厂商对于移动图形处理器(GPU)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除三星宣布与AMD达成战略合作以获取其GPU技术授权外,高通、联发科等也纷纷推出强化GPU性能的新款产品。在智能手机不断追求差异化的情况下,与游戏、图像处理息息相关的GPU正在成为厂商竞争的新焦点。

手机芯片厂商发力移动GPU

近日,有关三星与AMD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再次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三星于今年6月宣布与AMD达成战略合作,AMD将Radeon图形处理技术授权给三星。近日,该协议的一些合作细节被传出。据悉,三星集成Radeon图形处理技术的手机芯片将在未来2年内发布,将大幅提升三星手机的GPU性能。

AMD首席执行官Lisa Lu表示,AMD Radeon图形处理技术在电脑、游戏机、云端等市场上已经有大幅增长,与三星达成战略合作后,预计将加速推动手机GPU的创新步伐,同时扩大高性能Radeon图形处理技术的客户群及生态系统。

目前,三星已经拥有不弱的移动处理器技术和基带芯片技术,但在图形处理器上却相对薄弱。目前三星智能手机使用的主要是ARM的Mali系列GPU。此前曾有传言,三星将自行设计开发GPU,而此次与AMD达成技术授权协议,显然是三星加强自研GPU战略的重要一步。

对GPU给予高度重视的并不仅有三星一家。近日,高通公司发布了新款手机芯片“骁龙855 Plus”(骁龙855+),在将CPU主频提高到2.96GHz(幅度4%)的同时,GPU Adreno 640的频率也从585MHz提高到了672MHz,幅度提高达到了15%。在日前召开的2019 ChinaJoy大会上,高通对骁龙855+在游戏方面的图形处理能力进行了重点展示,携手小米、vivo、OPPO、一加、努比亚、黑鲨、ROG和腾讯游戏,让参会者充分体验其在移动游戏和电竞方面的性能优势。

联发科则于日前推出新一代G90系列游戏芯片Helio G90T,其由2个ARM Cortex-A76和6个Cortex-A55组成,内置用于AI计算的双核APU,GPU使用了ARM Mali–G76 MC4。GPU同样是联发科的薄弱环节,Helio G90T面向游戏市场,联发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其图形处理性能给予了加强,虽然采用的仍然是ARM内核,但是高达800MHz主频,仍算对得起游戏芯片的定位。

差异化竞争的诉求

之所以手机芯片厂商如此关注GPU性能,与当前智能手机追求差异化有着明显关系。有数据预测,2019年全球售给终端用户的智能手机数量为15亿部,同比下滑2.5%。而在智能手机市场下滑的大背景下,通过差异化加强竞争实力,就成为所有从业者的共识。

手机游戏无疑是一个拥有大量用户群的重要细分市场。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339.6亿元,同比增长15.4%。2018年中国移动游戏用户规模为6.05亿人,同比增长9.2%。联发科无线通信事业部协理李彦辑指出,现在全球的移动游戏玩家达到22亿人,而亚洲更成为全球移动游戏的大本营,玩移动游戏的人数占比高达64%。这无论对智能手机厂商来说,还是对芯片厂商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而GPU无疑对移动游戏的运行流畅度有着重要影响,是厂商吸引手游玩家的一大利器。

图形处理器的重要性除了是在智能手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零组件之外,还是发展VR/AR和AI的关键设备。Imagination相关负责人表示,GPU不仅对应用于云端的AI进行加速,同时在移动设备当中也是提升VR/AR和AI算力的重要设备,而市场上,用于AI计算的芯片需求正在不断增长。

研究机构人士盛陵海也指出,对于GPU性能的关注并不是芯片厂商现在才刚刚开始的,以前他们也一向很重视,几乎每一代新品的推出,都会对GPU性能进行升级。其中原因,一是手机游戏对芯片性能要求较高,GPU是手游流畅度的重要支持。二是发展VR/AR功能的需求,现在很多移动设备当中都开始支持VR/AR功能。高性能GPU对支持VR/AR功能也很重要。三是AI的需要,通过对GPU、CPU、DSP的整合,进行异构计算,对AI进行加速,是一个重要趋势。这也是芯片厂商重视GPU的一个原因。

总之,对手机芯片差异化的追求导致了芯片厂商对GPU的重视。

移动GPU市场进入群雄竞争时代

与桌面GPU市场被英伟达、英特尔和AMD三家瓜分不同,移动GPU领域的竞争格局要复杂得多。随着业界对GPU重视程度再次提升,行业中展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不同移动GPU架构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根据盛陵海的介绍,目前移动GPU市场上的主流架构主要包括ARM开发的Mali、Imagination开发的PowerVR,以及高通开发的Adreno。此外,在苹果公司加入自研GPU大军后,其在Imagination基础上也开发了自身的GPU架构。由于ARM在移动GPU市场上的地位远不如CPU那般稳固,因此,该市场的竞争也就更加复杂。对于Imagination来说,其虽然失去苹果大客户,但是PowerVR性能仍然可圈可点,竞争力依然不容小觑。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Imagination表示,明年的目标将是重夺GPU IP市场第一的地位。

其次,将有更多手机芯片厂商加入自研GPU的队伍。“自研GPU可以实现更大的产品差异化,同时自行开发GPU等处理器对于厂商掌握自己的产品节奏也有极大的好处。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厂商如三星、苹果等,将会加入自研GPU的大军。”盛陵海说。

最后,桌面厂商是否会进入移动GPU领域更加扑朔迷离。此前英伟达和英特尔都曾进入过移动市场发展。英伟达在GPU上技术实力毋庸置疑,问题在于英伟达过分注重性能而忽视了功耗问题。而移动芯片的需求与桌面不同,这使英伟达虽然推出面向移动市场的产品,却在手机上鲜有出现,反而在AI加速、汽车市场有着较多应用。英特尔的移动GPU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过随着三星与AMD达成战略合作,是否意味着AMD将踏足移动GPU市场呢?如果未来确实显露出这样的趋向,行业中又将出现一番新的龙争虎斗。

三星开始自研GPU计划,预计未来在Galaxy S系列手机上搭载

三星开始自研GPU计划,预计未来在Galaxy S系列手机上搭载

积极发展晶圆代工业务,挑战台积电之外,在自研芯片业务上,除了目前既有的 Exynos 处理器与基频芯片之外,目前更加触角延伸到绘图芯片(GPU),预计未来三星的 Galaxy S 系列智能型手机将会搭载自行研发的绘图芯片。

根据韩国媒体《BusinessKorea》报导,绘图芯片的重要性是除了在智能型手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零组件之外,还是发展人工智能(AI)的关键设备。因此,自 2018 年开始,就有消息指出,三星计划开发自家的绘图芯片,并且搭载在三星的 Galaxy 系列智能型手机。事实上,由当前三星在美国奥斯汀研发中心新的征才内容中可发现,目前该中心正在征求具备绘图芯片开发专业知识的员工,因此这项计划的确在进行中。

报导进一步指出,目前正使用 ARM 架构绘图芯片的三星,搭配自家 Exynos 处理器时,因架构的绘图芯片占据太多 Exynos 处理器空间。与高通或苹果处理器相较,三星 Exynos 处理器性能相对落后。为改善这情况,三星期望在 2020 年与 ARM 合约到期之后,开始使用自家研发的绘图芯片,并在 Galaxy S 系列智能手机搭载测试。

而除了藉由自行研发的绘图芯片来改善自家的 Exynos 处理器效能之外,三星自行研发的绘图芯片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抢攻人工智能及自驾车的芯片市场。

报导表示,这两块市场都是未来半导体发展的重要区块,尤其是在目前由英伟达(NVIDIA)主导的自驾车市场,市场规模将由 2018 年的 256 亿美元,成长至 2023 年的 355 亿美元,成长率高达 35.8%,这也是三星希望能积极抢攻的市场。

英特尔宣布新资料中心等级独立显卡将支援光线追踪,力拼竞争对手

英特尔宣布新资料中心等级独立显卡将支援光线追踪,力拼竞争对手

筹备已久,甚至引发业界抢人大战的英特尔 (intel) 独立显卡产品线,目前预计将在 2020 年正式推出,而且该产品线也将采用全新的 Xe GPU 品牌。对此,外媒报导,日前英特尔宣布,英特尔的独立显卡在资料中心等级的产品上将追赶竞争对手,采用光线追踪技术,这也使得市场也感到期待。

英特尔表示,新一代 Xe GPU 架构的资料中心等级独立显卡,预计将会对图像效果相关应用加强优化,并透过 Intel Rendering Framework 功能的 API 来支援硬件等级的光线追踪技术。只是,这次英特尔除了 Xe GPU 架构的资料中心等级独立显卡预计将支援光线追踪技术之外,英特尔并未透露更多细节,包括该支援光线追踪技术显卡的具体发表时间,或者是第一代 Xe GPU 架构的产品是否支援光线追踪等。

至于,对于光线追踪功能的具体达成方式,虽然没有谈到是否加入类似 NVIDIA Turing 图灵架构的专用硬件方面,但外界评估,英特尔既然针对 Xe GPU 架构的资料中心等级独立显卡的优化,加入专用硬件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此外,这次英特尔只提到资料中心的独立显卡产品,却未谈到对一般游戏等级产品的内容状况。这部分的产品是否或何时也会支援光线追踪技术,都必须等接近发表时间才会有进一步的信息。

目前,英特尔在资料中心有强大的处理器市占率来支撑,加上各种 FPGA 加速器的协助,预计针对光线技术的支援不会单纯只依赖 GPU 来处理,而应该会是 CPU、GPU 等各种芯片的合作互动所达成。透过这样的部署架构,这也成为英特尔的一个优势,其所筑起的门槛,将使得其他竞争对手要与之匹敌也越显困难。

5纳米制程独立显卡有机会?英特尔可能找三星代工GPU

5纳米制程独立显卡有机会?英特尔可能找三星代工GPU

根据外媒报导,就在处理器龙头英特尔 (intel) 即将推出独立显示卡,与英伟达 ( NVIDIA) 及 AMD 两大独立显示卡强权互别苗头的情况下,英特尔负责独立显示卡开发的 GPU 业务负责人 Raja Koudri,日前在 Twitter 上所放置的一些照片,被眼尖的网友认出其拍摄地点在于三星京畿道器兴市的晶圆厂。而这样的事件引发了联想,也传出英特尔未来独立显卡的部分将交由三星代工的传闻,引起各界的瞩目。

报导指出,英特尔负责独立显示卡开发的 GPU 业务负责人出现在三星晶圆厂内,其中的原因绝对不会只是喝茶纯聊天。而其中双方见面最大的可能,就是未来英特尔独立显示卡上的绘图芯片将交由三星代工,而非由自家最新,并且在 2019 年将量产的 10 纳米制程所生产。

报导进一步报导指出,虽然英特尔的产品将由三星来代工的情况,目前听起来的确有些荒谬。不过,市场人士指出,基于下面几项理由,其或许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首先,就是在英特尔本身的制程上。虽然 2019 年底即将量产 10 纳米制程,但是即便届时英特尔的 10 纳米制程产能充足,但是相较 AMD 与 NVIDIA 的 7 纳米制程产品来说,仍有一段差距。所以,要追赶上这样的差距,英特尔将考虑采用三星更先进的制程来生产。

其次,就是即便根据英特尔所公布的资料显示,自家的 10 纳米制程在晶体管密度上比三星、台积电的 7 纳米制程还要好,但是英特尔的 10 纳米制程最初也是规划了 10 纳米及 10 纳米+ 至少两个世代的进程,首代 10 纳米制程的性能其实还不如自家的 14 纳米 +++ 制程,而且用于制造 GPU 这样的大核心其效能能否发挥还很难说,这或许也是英特尔寻求以更高阶制程来生产的原因。

最后,即便英特尔自家的 10 纳米制程技术、产能都可以获得解决,但是到了 2020 年底,台积电与三星都要进行 5 纳米 EUV 制程的量产,这使得英特尔在理论上自家的 10 纳米制程要落后台积电与三星两代的水平了,而这也是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说,三星代工英特尔 GPU 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而且还可能一口气搭上 5 纳米制程的时代。

报导最后指出,而除了英特尔,三星本身应该也对能争取到这样的代工单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三星目前在 7 纳米制程都还没有重要客户下单的情况下,更别说是更先进、价钱更昂贵的 5 纳米制程了。因此,如果英特尔释出这样的意愿,相信三星应该也会以较低的价格来抢攻这份订单。届时是不是会出现由三星代工的英特尔独立显示卡,就有待后续的观察。

英特尔携手Facebook优化Xeon处理器,计划年底推出

英特尔携手Facebook优化Xeon处理器,计划年底推出

即便是竞争对手 AMD 推出新的 Ryzen 架构处理器,加上本身 14 纳米产能缺乏的关系,使得 AMD 在消费型处理器拿下不少市场。不过,在资料中心领域中,英特尔依旧是无可取代的霸主,而且市占率遥遥领先。而为了维持竞争力与巩固市场,目前英特尔正与社群媒体龙头 Facebook 合作,进一步性能优化即将推出的 Copper Lake 架构 Xeon 处理器。

根据外媒报导,近期英特尔正与 Facebook 合作,改进其即将推出的 Copper Lake 架构 Xeon 处理器。以合作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 Facebook 正在为 Copper Lake 架构的 Xeon 处理器增加一些深度学习功能,以提高其性能。

报导指出,英特尔正与 Facebook 在合作开发一种名为 Bfloat 16 的新技术,Bfloat 16 是一种 16 位元的浮点运算技术,它可以提供与 FP32 相同的动态范围来提高性能,并可用于加速人工智能训练模型。在这些人工智能模型中,包括优化语音辨识、图像分类、推荐引擎和机器翻译等功能。而提高这些功能的性能,有些类似于智能型手机上目前当红的人工智能 NPU 技术。

报导进一步表示,英特尔的 Copper Lake 架构的 Xeon 处理器仍是由本身的 14 纳米制程所打造,将在 2019 年底之前登场,将能支援 8 条存储器,且支援 Barlow Pass DIMM 技术。

此外,在英特尔预计 2019 年底之前发表 Copper Lake 架构 Xeon 处理器的同时,包括戴尔 EMC、惠普、Hyve Solutions、联想、广达、Supermicro、Wiwynn 和 ZT Systems 等公司也将会在差不多的时间展示基于 Copper Lake 架构 Xeon 处理器参考设计的服务器,届时有机会为资料中心的市场带来新一波的换机潮。

运算和图形部门推动,AMD 2018财年营收成长

运算和图形部门推动,AMD 2018财年营收成长

处理器大厂AMD于30日凌晨2018年第4季财报。财报显示,2018财年第4季AMD的营收为14.2亿美元,优于2017年同期的13.4亿美元。每股EPS为4美分,优于2017年同期的每股亏损2美分。

AMD在2018财年第4季营收为14.2亿美元,毛利润率为38%,比2017年同期的34%,高出4个百分点。净利为3,800万美元,相较2017年同期的净亏损1,900万美元,每股EPS来到4美分有所成长。而且,在不采用美国会计准则的情况下,AMD在2018年第4季净利将达到8,700万美元,每股EPS则为8美分。

按业务部门的营收状况来分析,AMD第4季来自于运算和图形部门的营收为9.86亿美元,高于2017年同期的9.08亿美元。企业、嵌入和半客制业务的营收为4.33亿美元,高于2017年同期的4.32亿美元。其他所有业务的营收在第4季和2017年同期均为零。

累计2018财年,AMD的营收为64.8亿美元,比2017财年成长23%,主要由于运算和图形部门业绩增长的推动。毛利率为38%,比2017年成长4个百分点。营业利益为4.51亿美元,较2017年营业利益1.27亿美元,成长355%。净利为3.37亿美元,每股EPS为32美分。

若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调整后净利为5.14亿美元,每股EPS为0.46美元,相较2017财年调整后,净利为1.03亿美元,调整后每股EPS为0.1美元都大幅成长。

而对于未来的营运展望,AMD预计,2019财年第1季营收约为12.5亿美元,加减5,000万美元。

2019年英特尔处理器与技术相继推出  谁将是苹果Mac的内选

2019年英特尔处理器与技术相继推出 谁将是苹果Mac的内选

市场屡屡传出苹果 Mac 笔电要推出自行研发的处理器,取代英特尔(Intel)处理器,但「只闻楼梯声,未见人下来」,预计 2019 年内,苹果推出的笔电与桌电,可确定仍旧内建 Intel 处理器。

根据国外媒体《Macworld》报导,尽管现在 Intel 还没有宣布 2019 年推出哪些针对苹果客制化的处理器,透过先前蓝图与整体技术发展,大略可归纳出 2019 年 Intel 可能推出对苹果有影响的处理器及其他产品。

处理器架构部分,虽然 Intel 近几年陆续推出新处理器,但核心架构自 2015 年 Skylake 后就没有太大改变,如今新一代 Sunny Cove 架构将在 2019 年取代 Skylake 架构,Sunny Cove 架构不但提升 Skylake 架构单一核心的效能,还增加暂存存储器,搭配更快的执行指令与更安全的加密措施,更适合用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运算。

新一代 Sunny Cove 架构还将搭配代号 Ice Lake 的处理器。这会是 Intel 新 10 奈米制程打造的处理器,整合 Gen11 核内显示芯片,使浮点性能大幅提升到 1TFlops,最多达 64 个执行绪,相较目前使用于 Mac 最强 48 执行绪、整合 Iris Plus 655 GPU 的 Intel 处理器来说,Ice Lake 处理器的效能足足提升了 50%。

而 Ice Lake 处理器在其他功能方面,除了整合支援 Gbps 速度的 WiFi6 无线网络之外,也同时支援 Thunderbolt 3 控制器。另外,也因为 Ice Lake 处理器是基于 10 奈米制程所打造,在能耗方面相信将比前一代处理器更加优秀。而且搭配优异的 Gen11 核内显示芯片、更快的 WiFi 功能,使得未来搭载 Ice Lake 处理器的 Mac 将能提供更长的电池寿命。虽然目前没办法预估其延长电池寿命的比例,但能因此提供更亮的荧幕,及更快的存储器速度,还是令人期待的。

不过,Ice Lake 处理器的效能虽然令人期待,却要到 2019 年底才会正式发布,至于,桌上型与工作站使用的 Sunny Cove 架构处理器,则更要等到 2020 年上半年才会问世,这意味着苹果 2019 年推出的 Mac 设备都将无法搭载 Ice Lake 处理器,仍会以前一代 Coffee Lake 的第 8 代或第 9 代核心处理器为主。

另外,在 2019 年唯一赶得上新 Mac 上市的 Intel 处理器,则会是 Xeon 系列产品所更新,以 14 纳米制程所打造的 Cascade Lake-X 处理器。虽然,Cascade Lake-X在制程没有改变,而且核心架构与运用在 iMac 的 Xeon 系列顶级的 18 核心、 36 执行绪产品 Xeon W-2190B 相同。不过,在能支援 Optane DC persistent memory,以及 Intel DL Boost 加速技术,可加速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推理的情况下,预计能带来更优异的效能。

针对 Cascade Lake-X 的处理器,虽然英特尔尚未给出 Cascade Lake-Xeon 芯片的具体规格或发布日期,但预计将在 2019 年下半年发表。因此,很可能在 2019 年推出的新款 Mac Pro 中看到搭载。

除了 Sunny Cove 架构、Ice Lake 处理器、Gen11 核内显示芯片、以及 Cascade Lake-X 处理器等新产品之外,Intel 也有相关的其他发展,其中雅典娜项目 (Project Athena) 就是其中最具体,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计划。这项计划可说的应对行动处理器大厂高通 (Qualcomm) 发展 ARM 架构的全时联网 (Always online) 计算机而来。Intel 希望在搭配 Ice Lake 处理器的 Windows 笔记型计算机上,能达到较长电池续航力,立即开机、随时联网、以及藉由 USB-C 充电的架构下,使得 Windows 笔记型计算机也能达到与 Mac 笔电一样的效能。

而虽然雅典娜项目有许多合作的 Windows 笔记型计算机期待。不过,对于 Mac 的未来似乎将不会有任何的影响。毕竟,苹果在 Mac 笔电有自己的发展脚步,包括优化电池续航力,提升运作效能,甚至能使用语音助理 Siri、以及标准化 USB-C 充电功能等。

最后,Intel 在近期发表了一款称之为 Foveros 的 3D 芯片堆栈技术。这是一种能够将低功耗芯片,高功率芯片,GPU、NPU,甚至是 RAM 堆栈在一起的技术。运用这样的技术,未来可以不同的芯片堆栈在一起,使用最小的主机板面积,让笔电更轻薄。这就像目前手机处理器,拥有大小不同核心。只是,该技术因散的关系,很难将高阶处理器堆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