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7nm芯片已实现5G商用 5nm芯片正在技术导入

中兴通讯:7nm芯片已实现5G商用 5nm芯片正在技术导入

6月17日,中兴通讯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具备芯片设计和开发能力,7nm芯片规模量产,已在全球5G规模部署中实现商用,5nm芯片正在技术导入。

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曾表示,随着5nm芯片的导入和持续的技术进步,未来会带来功耗与重量每年持续超20%的降低。

今年4月24日,中兴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14.48亿元人民币,低于市场预期的225.03亿元,同比下降3.23%。

过去三年来,中兴通讯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高达121亿元,但并未快速转化成盈利。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谢峻石此前曾表示,中兴需更快速将技术领先转化成市场领先,从而提升利润水平,公司已在做相应调整。

他还指出,在重要的芯片供应中,公司在芯片研发设计能力上是全流程覆盖的。最早架构设计、仿真、前端设计、后端物理实现、封测设计、封装测试和相应芯片未来失效分析等,全生命周期都可以实现研发设计。这是行业中绝对领先的地位。

总投资4.3亿美元的半导体设计项目签约浙江绍兴

总投资4.3亿美元的半导体设计项目签约浙江绍兴

6月9日至14日,第22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举行。据浙江日报报道,在洽谈会期间,浙江共签约81个外资项目,总投资137亿美元。

其中绍兴滨海新区成功将一个投资4.3亿美元的外资项目——半导体设计产业平台项目“揽入麾下”。

尽管该项目的具体细节并未透露,不过浙江省商务厅外资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对绍兴乃至浙江半导体产业发展来说,其意义非比寻常,尤其对于正加快引进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的绍兴,这样的平台项目正是他们当下所亟须的优质项目。

据悉,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目前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已基本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测、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

厦门市双百人才集成电路产业园昨日揭牌

厦门市双百人才集成电路产业园昨日揭牌

为了更好发挥厦门自贸片区的制度创新优势,提升集成电路双创平台人才、项目、资本集聚力,昨日,厦门市双百人才集成电路产业园揭牌仪式在厦门自贸片区空港园区举行,为人才“筑巢”,为片区“引凤”,吸引和培育更多集成电路领军企业和人才。

厦门市双百人才集成电路产业园是在集成电路双创平台的基础上打造的。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积极推进集成电路双创平台建设,打造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核心区、“双自联动”示范区和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重要园区,构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目前,厦门自贸片区空港园区共有集成电路企业约240家,2019年产值9.25亿元。

为支持片区内集成电路企业发展,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制订出台了《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促进集成电路双创平台发展的若干办法》(由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市科技局、湖里区共同出台)等一系列政策,除了租金补贴、人才奖励等普适政策外,还专门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给予企业从流片、测试、封装到首次量产的全周期补助。

其中,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福建省“百人计划”、厦门市“双百计划”的市级以上引才计划创业人才,在厦门自贸片区内创业并签订扶持协议的,配套给予A+类项目300万元、A类项目260万元,B类项目220万元,C类项目150万元;在自贸片区就业的创新人才,在市级奖励扶持的基础上,分期给予每人100万元创新人才资金补助。

“1+1+N”服务平台 激发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企业创新活力

“1+1+N”服务平台 激发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企业创新活力

作为信息技术产业核心,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各地关注重点。6月16日,记者获悉,成都高新区作为西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聚集地,正致力于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提能,通过构建集成电路“1+1+N”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健全集成电路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激发集成电路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当前,成都高新区正聚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在成都高新区提出的六条发展原则中,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科技创新,汇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集成电路设计工具、IP复用、MPW以及测试设备成本往往很高,通过整合各类公共技术平台优势,有助于降低集成电路企业成本,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主要承载地,成都高新西区已形成芯、屏、端、网四大电子信息产业优势集群。其中,集成电路领域已构建起覆盖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与配套、系统与整机的完备产业链。去年,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达1102.5亿元,同比增长23.8%。

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成效初显

去年4月,西南首个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在成都高新区正式启动。成都“芯火”双创基地以集成电路企业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打造由集成电路原始创新促进服务中心、集成电路产业技术研究院、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综合服务平台、集成电路人才交流投资服务平台构成的“1心+1院+2平台”体系,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IC设计、流片、测试、人才培训、投融资、孵化等专业服务。

成都维客昕微电子有限公司是成都高新区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致力于超低功耗心率传感器芯片、人体生理特征提取算法的研究开发,同时掌握光电心率传感器和心率检测算法两方面技术。但过去一段时间,晶圆代加工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有了‘芯火’基地的帮助,像我们公司这样的小微型集成电路企业才有机会在台积电这样的国际一流晶圆代工厂流片。”成都维客昕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华说,除了帮助小型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联络国际一流代工厂,基地还和国内多家晶圆代工厂合作,为我们提供灵活多样的工艺选择。

目前,成都国家“芯火”双创基地西区中心已联合电子科大投入1亿元的高端测试设备,建成了集成电路设计、微波毫米波测试、材料与器件表征测试、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高压大功率测试、多功能展厅等一站式服务平台。

四川和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IP测试工程师李杰提到,“我们主要借用‘芯火’基地的高低温试验箱对产品做高低温测试,可以更为有效地把控产品在各个温度点上的性能变化特点,使产品的性能指标更为丰富,帮助我们确定进一步优化方向。”

截至目前,成都“芯火”双创基地已陆续为雷电微力、电子科技大学、川大等10余家单位提供了设计、测试等专业化服务20余次;整合Foundry资源为成都华微、泰格微波、微光、纳米维景等10余家企业提供了全工艺流程的MPW流片服务,并整合行业资源组织举办了10余场集成电路工艺分享、技术推介活动。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平台创新处负责人表示,后期,“芯火”基地还将为行业提供高峰论坛、技术交流、人才培养、项目路演、产品推广以及产业政策辅导、知识产权交易等创新创业服务,推动形成“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的产业生态体系。

“1+1+N”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协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1年,成都高新区就设立了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为基地内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服务。此外,一些新的以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业务的企业也正在兴起。

如何让这些平台实现更好发展?在近日举行的集成电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构建座谈会上,成都高新区提出“1+1+N”的模式,将依托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和“芯火”双创基地两个公共技术平台,整合企业自建的集成电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集成电路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更好为区内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这一模式的建立得到了成都赛迪育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支持。该企业拥有国家认可的CMA、CNAS和相关军用实验室资质,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为集成电路提供电子产品鉴定及环境试验(筛选)与可靠性技术服务公共技术平台。

该公司总经理杜正平告诉记者,“集成电路科研生产企业优势是设计开发,我公司的优势是检测和试验。我们在帮助科研生产企业检测产品缺陷的同时,还进一步对产品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为科研生产企业提出解决产品缺陷的技术方案,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竟争力。”

“公共技术服务有很多细分领域,通过整合这些平台,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而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内的集成电路企业也可以在完整的体系里面任意选择需要的服务。”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平台创新处负责人说,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低于市场价对企业开放,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初步建立起覆盖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与配套、系统与整机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其中,IC设计企业有海光集电、展讯、振芯科技、虹微等144家,业务涉及网络通讯、智能家电、物联网、北斗导航、IP等多个方面。2019年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达1102.5亿元,同比增长23.8%,IC设计销售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30%。

上海浦东集成电路设计业硬核崛起

上海浦东集成电路设计业硬核崛起

6月13日,科创板迎来正式开板一周年。从新区科经委了解到,浦东企业寒武纪、格科微、芯原微电子相继进入科创板上市流程,预示着在芯片设计领域,浦东即将再添科创板上市成员。此前,浦东的芯片设计领域企业,乐鑫科技、晶丰明源、晶晨半导体、聚辰半导体已先后挂牌科创板。

从制度变革到效率变革,科创板所搭建的高效对接平台,以资本市场形态吸引集聚社会资金,为重大科技创新进行资本赋能,正助力浦东孵化出一批全球性创新型科技项目,攻克卡脖子“硬科技”。

设计业最新成绩单出炉:增长最快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对本市200家集成电路主要企业的最新跟踪统计显示,2020年4月份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为105.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16%。其中,设计业销售额达40.3亿元,同比增长61.33%,该增幅在集成电路各行业中位居第一。

拥有集成电路多年产业积累的浦东已经拥有完整产业链。在浦东高质量发展、产业能级倍增的蓝图上,聚焦“中国芯”,提出在芯片设计上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高端芯片设计、核心器件量产、先进制程、核心装备开发、关键材料攻关等领域攻克一批技术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有6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全国芯片设计10强中有4家总部位于张江,不少“小而美”的企业更是占据了市场龙头份额。

如首批进入科创板的乐鑫科技专注于WiFi领域的芯片,虽然公司体量较小但技术能力强。目前,乐鑫科技在全球WiFi MCU这一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已做到WiFi MCU细分芯片领域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同样进入科创板的聚辰半导体,其整个手机摄像头EEPROM产品线在全球的供应商里排名第三。

科创板“后备军”实力雄厚

在科创板“后备军”名单上,寒武纪、格科微、芯原微电子更是早已在业界闯出了名堂,并加速新品的推出。在设计能力上,芯原微电子几乎每星期都会推出一款芯片。格科微与其合作伙伴的产品则已广泛应用于三星、小米、OPPO、vivo、诺基亚、传音、360、TCL、小天才等多家知名终端品牌产品。

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的发展,芯片设计企业的市场更加广阔,而有了科创板的“加持”,投入研发也将更有底气。

“千亿百万”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起步早、定位高的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业界认为,中国在芯片设计、制造能力和人才队伍方面与国外还存在着差距,浦东正在这些方面加紧补齐短板、快速追赶。

今年4月,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在浦东张江宣布开园,依托上海芯片制造产业集聚和产业链齐备的优势,通过实施“千亿百万”工程,聚焦千家企业、形成千亿元销售规模、汇集十万人才、打造百万空间。预计到2025年,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将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张江高科为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的开发主体。张江高科总经理何大军透露,园区各项开发进展顺利,“千亿百万”目标有望提前完成。根据此前规划,该产业园将带动浦东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规模达到4000亿元,实现3倍增长,占全市比重提升至80%。

英特尔芯片设计师离职

英特尔芯片设计师离职

6月11日,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在声明中宣布,主管芯片设计的高层Jim Keller因个人原因离职,此后将成为该公司的顾问,为期6个月的时间以帮助公司完成业务和管理层的过渡期。

Jim Keller从英特尔离职非常突然,之前没有任何消息曝光,身为主管Silicon Engineering部门的高端副总裁,Jim Keller主导英特尔的芯片设计业务,因个人原因离职且即时生效,后续做为公司的顾问协助业务过渡期。

据悉,Jim Keller在2018年4月加入英特尔,之前在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担任自动驾驶和硬件业务的副总裁,在X86架构和ARM架构的芯片设计领域拥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先后任职苹果、AMD等多家公司,曾主导设计了苹果A4、A5处理器、AMD K8和Zen处理器,带来团队打造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处理器。

就在Jim Keller离职的同时,英特尔还宣布了一系列人事调整,原NetSpeed创办人Sundari Mitra将出任新设立的IP工程部门主管;Gene Scuteri将领导至强和网络工程集团;Daaman Hejmadi将返回领导客户工程小组的团队,该小组专注于片上系统(SoC)执行并设计下一代客户端,设备和芯片组产品;Navid Shahriari将继续领导制造和产品工程小组,该小组致力于提供全面的生产前测试套件和组件调试功能,以实现高质量,大批量的制造。

联发科预估第二季营收同比增加1%-9%

联发科预估第二季营收同比增加1%-9%

IC设计大厂联发科10日公布2020年5月份营收,营收金额为217.78亿元(新台币,下同),较4月份的205.46亿元增加6%,较2019年同期的191.21亿元增加13.9%,为2020年以来的次高纪录。累计,2020年前5个月合计营收为1,031.87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933.96亿元增加10.48%。

根据联发科在上季法说会上表示,预估2020年第2季的营收将为621亿至669亿元之间,较第1季增加2%至10%,较2019年同期增加1%至9%,毛利率为42.5%正负1.5个百分点。

因此,以此为基础,扣除第2季前两个月的营收合计423.24亿元,预计6月份的营收将会落在新台币197.76亿元到245.76亿元之间,有机会创下近4年来的单月营收新高纪录。

联发科之前表示,2020年第2季营运,在新的5G产品发表将带动营收成长,并抵销掉近期部分减缓的消费性电子需求。除此之外,预期毛利率将维持平稳。近期联发科在5G市场方面,除了在原有的天玑1000及800系列之外,还在这两个系列中加入天玑1000+与天玑820两个新生力军,除了提升原有系列产品的效能之外,也使得产品线的部署更加齐全,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而除了在5G市场上持续发展之外,联发科也在当前成熟的4G LTE市场上持续耕耘。日前也推出Helio G85处理器,抢攻4G LTE中高端产品市场,并且由小米集团旗下的Redmi Note 9智能手机首发。

外资日前就表示,虽然自2020年第2季开始,手机制造商开始下修手机出货量,但包括华为及小米使用联发科4G处理器数量都有提升,将能进一步挹注联发科营收,看好联发科未来的发展趋势。

吴雄昂被免职?安谋中国官方回应来了!

吴雄昂被免职?安谋中国官方回应来了!

6月10日,Arm中国区执行董事长兼CEO吴雄昂被免职的消息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报道称,据消息人士透露,“上一周一直在焦灼状态,还涉及到法人的替换等法律手续。暂时还没有对外公布。”对于新的人士任免,消息称,Arm中国董事会已任命Ken Phua和Phil Tang为ARM中国的临时联合首席执行官,接替吴雄昂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不过,随后,Arm中国在其官方微信上做出了声明,声明称,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安谋中国”)作为在中国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吴雄昂先生继续履行董事长兼CEO职责。安谋中国目前运营一切正常,对中国客户和产业合作伙伴的支持和服务也一如既往。

Source:安谋中国官微截图

官方资料显示,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依托Arm世界领先的生态系统资源与技术优势,立足本土创新并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成长,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集成电路相关产品的核心知识产权(IP)开发与服务平台,支持并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作为Arm在中国IP业务的唯一授权运营平台,安谋中国向中国的合作伙伴实施集成电路知识产权(IP)的授权与服务;并结合中国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半导体相关的IP产品,赋能中国智能科技创新。

高通重回榜首!全球前十大IC设计公司最新营收排名出炉

高通重回榜首!全球前十大IC设计公司最新营收排名出炉

根据集邦咨询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最新统计,全球前十大IC设计业者2020年第一季营收及排名出炉,高通(Qualcomm)受惠于5G产品策略奏效,以及疫情催生的远程办公与教学需求大幅成长,营收摆脱连续六季年衰退的态势;博通(Broadcom)半导体部门则因为市场竞争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营收呈现连续五季的负成长,使得一、二名排名易位。

拓墣产业研究院分析师姚嘉洋表示,高通在第一季成功打进不少陆系手机品牌的旗舰与高端机种的供应链,加上5G射频前端产品的采用度提高,以及疫情带动的网通产品需求,使得高通的营收重回成长。而博通除了持续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实体清单政策的冲击外,也受到主要客户苹果(Apple)近期手机出货下滑的影响,无法有效支撑半导体部门的营收表现。

另外两家美系业者英伟达(NVIDIA)和超威(AMD)表现维持稳健,第一季营收年成长率分别达39.6%及40.4%。英伟达在游戏显卡与资料中心的成长动能相当强劲;超威7nm制程的处理器产品线营收持续成长,加上笔电产品受惠于新冠肺炎带动远程工作的需求大幅提升,在前十大IC设计业者中成长率居冠。

美满(Marvell)则是受惠于网通与5G基础建设需求带动,而且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程度较低;反观赛灵思(Xilinx)在持续受到贸易摩擦冲击的情况下,营收年衰退8.7%,这也是赛灵思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连续两季年衰退。

台系业者联发科(MediaTek)与瑞昱(Realtek)同样受惠于远程办公需求增加,同时联发科在4G手机市场占比亦有所提升,带动营收成长;联咏(Novatek)则是在智能手机的显示驱动芯片产品与电视SoC市场皆有不错表现。

展望第二季,姚嘉洋表示,在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温以及疫情影响仍存在的情况下,博通与赛灵思短期内呈现年衰退的态势已不可免;而疫情带动的网通与笔电需求预期将延续,相关的IC设计业者第二季预估仍会有不错的表现。

工业互联网“新基建”,传感器的机会来了!

工业互联网“新基建”,传感器的机会来了!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工业互联网再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为更加全面的“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工业装备的“眼耳鼻舌”,传感器被认为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和核心。传感器在工业互联网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工业互联网对传感器提出哪些新需求?新基建工业互联网的建设给传感器产业带来哪些机会?

传感器与工业互联网相辅相成互促共进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工业互联网是数据流、硬件、软件和智能的交互。

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维平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传感器是自动化智能设备的关键部件,通过“望、闻、听、切”来感知产品、设备和工业环境的各种状态信息。“望”包括各种视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射线传感器,“闻”包括各种气体传感器,“听”包括各种声音传感器,“切”包括各种压力、温湿度、振动、位移等传感器。他表示,工业互联的核心之一是工业过程、工业环境的智能监测。将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到智能监测中,有助于工业生产过程工艺的优化,同时可以提高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的能力和水平,使得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智能控制、智能诊断、智能决策、智能维护水平不断提高。

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掀起一股“传感器热”,各先进工业国家都极为重视传感技术和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传感器及其系统生产已成为重要的新兴行业。西安航天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奇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工业互联,必须构建完善的工业传感组网体系,因为工业互联网时代就是将机器、设备、人员、物料等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连接,同时进行数据的汇聚、处理、分析,并为工业的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最终提升制造业与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水平。

因此,工业互联网时代,传感器是网络互联数据产生的根源,是工业互联网的神经末梢,为工业互联网全生态构建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支撑。“如果我们将一个系统或者说是一个稍微智能的系统CYBER空间数据流动的闭环过程描述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提供了数据的最前端即最初始的来源,为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撑。”

“工业互联网和传感器是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关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工业互联网研究室徐靖提出,“传感器是工业互联网数据的采集入口,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和关键部件。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提供了数据清洗、存储、交换以及价值挖掘的平台,促进数据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应用。”

工业互联网对传感器提出新挑战

工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给传感器带来巨大机会的同时,也对传感器提出了新的要求。

李维平认为,工业互联网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管是发展到哪个阶段,都离不开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传感器的要求不尽相同。以眼下的应用情况来说,传感器主要被企业用于工业互联网基础的数据收集与分析,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阶段的不断深入,未来对传感器的精度和相关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对灵敏度、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会更高。”李维平说。

张建奇进一步分析了工业互联网时代传感器的发展方向,他指出,传感器将向智能化、微型化、多功能、低功耗、高精度等方向发展。首先,工业互联网时代要求万物互联,这要求作为数据汇聚感知的传感器成本要低,只有低成本传感器才能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德国工业4.0之父孔翰宁也指出,低成本的传感器是实现工业4.0的必要条件。其次,在传感器低成本的要求下,还需要确保传感器感知精度符合工业场景要求,保证感知数据的精准度。再次,工业互联网时代对传感器功耗提出了较高要求,只有确保感知元器件功耗足够低,才能确保实现万物互联下感知终端节能降耗的目标。目前基于生物能、太阳能等供电的感知终端正在不断涌现,为工业互联网时代传感器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点。最后,为确保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安全可靠,目前越来越多的工业场景对传感设备数据安全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传感器高可靠性是工业互联网时代传感器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特别是近期频出的网络安全问题给传感器的安全特性提出了新课题。

此外,传统的传感器正加速升级为智能终端,为构建新的“端-边-云”架构打下基础。张建奇告诉记者,随着低成本传感器的大量接入,海量的数据随之产生。如果这些数据都不加处理直接发送到云端,将会对云端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传统的传感器正在加速升级为智能终端,经过边缘侧的优化与处理,将可靠可信的数据上传到云端。

徐靖认为,工业互联网对传感器的采集密度、运行条件、自主可控提出更高要求。在采集密度方面,工业生产中需要高频度、大通量、无损全时稳定的数据采集能力。在运行条件方面,与消费领域的传感器不同,工业领域的传感器需要具有耐高温和极寒、耐盐类腐蚀和酸碱性腐蚀、耐潮湿、耐飞沙走石和灰尘、耐剧烈振动和冲击,以及耐噪声的能力。在自主可控方面,当前我国传感器产业空心化严重,90%的高端工业传感器被国外厂商垄断,我国厂商大多处于中低端领域,存在数据安全风险。过去,数据泄露局限在一个厂房或一家企业,而在工业互联网全面互联的大背景下,数据泄露可能扩展到整个产业链,造成整个产业的经济利益损失。

新基建工业互联网建设进一步带动传感器发展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将对传感器产业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影响,我国传感器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数据表明,今年国内工业互联网市场预计将增长7%。

张建奇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在新基建工业互联网建设中,将重点增强工业现场设备互联网感知能力,加强底层设备关键数据信息采集力度,提高工业互联网底层神经末梢的感知灵敏度,这将推动传感器制造、设计开发、优化迭代等各阶段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传感器产业生态的快速成长,从而使传感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便更好地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给我国传感器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拉动了传感器需求上升。徐靖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我国传感器产业存在‘小、散、乱、弱’问题。我国传感器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抓住市场机遇,提升企业实力,扩大产业规模。”

传感器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元件、芯片、电路、微控制器、涂覆材料等企业,中游的封装和制造企业,下游的应用企业。徐靖认为,工业互联网作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枢纽,对促进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形成产业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